段紅英
(樂山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四川 樂山614000)
張琴秋(1904—1968)是一位沒有軍銜的女將軍,是一位能文能武、才德兼?zhèn)涞臒o產階級先鋒隊戰(zhàn)士,是川陜蘇區(qū)杰出的女干部,一生“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無產階級的革命事業(yè),無論在艱苦的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都是勤勤懇懇,忘我地工作”。她的領導素質是怎樣形成的呢?本文擬就此作一粗略探討。
張琴秋1904年誕生在浙江省崇德縣石門鎮(zhèn)(今桐鄉(xiāng)市)的一個小商販家庭。她的父親張殿卿早年曾在私塾攻讀,曾任浙江嘉興《三江日報》編輯,后被解雇,回鄉(xiāng)務農。因經濟蕭條,靠幾畝薄田難得溫飽,因此,還兼做季候商,經營桑樹秧和禽蛋買賣。[1]15母親馮寶珍機靈聰明,擅長經商。在兄妹七人中,張琴秋排行第四,但除一兄一妹外,其他都早早夭折了。[2]15由于出生時秀眉鳳眼,十分可愛,被父取乳名叫鳳生,并據(jù)“留得梧桐在,自有鳳凰來”的詩意,取學名張梧,字琴秋。[3]可見她出生在有一定文化的家庭,加之其他兄妹的夭折促使父母更加疼愛和珍惜,從小就被給予厚望。這從父輩起名便可見一斑?!傍P生”即鳳凰后代,希望她像鳳凰一樣具有領導才能?!洞蟠鞫Y記·易·本命》載:“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為之長?!保?]即說有羽毛的動物有360種,而鳳凰是其首領。我國民間有“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的諺語,“梧”即希望她要像梧桐一樣高貴、圣潔,也希望她能成有用的選琴之材。[1]15
由于她聰慧伶俐,活潑敢言,雖然家境不富,父母仍節(jié)衣縮食,供她讀書。少年時便在當?shù)刈x私塾,接受儒家之道。[5]因其勤奮好學,對四書五經等有較多了解。后因不滿足于舊式教育,在父母的支持下便開始接受新式教育。父母的支持使之有了和同齡許多女孩不一樣的求學經歷,也才有了走出鄉(xiāng)村,接觸進步思想的機會和條件。
1913年張琴秋進入崇德縣立石灣振華小學求學。[6]54五四運動期間,她作為振華女校的學生代表出席了縣里的會議,參加聲援五四運動的游行集會,并發(fā)表演說,從而成為全縣的小名人。[7]近八年的小學教育使她逐漸萌發(fā)拯救女同胞于愚昧黑暗之中的思想,立志當教師。
1921年考入浙江省立杭州女子師范學校。在校期間,她與同學王華芬(沈玄廬夫人)首倡剪發(fā),帶頭示范,并在校會上公開宣傳短發(fā)的好處,號召同學以實際行動反對封建思想的束縛,還帶頭抗議學校開除談戀愛的同學。[1]14
1923年春轉入上海愛國女校文科班學習。上海愛國女校是一所具有革命傳統(tǒng)的學校,是清末蔡元培等創(chuàng)辦的,以培養(yǎng)學生“完善人格”為宗旨,強調體智德全面發(fā)展。這反映在蔡元培1917年《在愛國女學校之演說》中。愛國女校初辦時,在清末就含有革命性質。辛亥革命時,該校學生有很多參加南京之役。民國成立后,該校一直沿襲革命傳統(tǒng),注重學生身體的養(yǎng)護、精神的培養(yǎng)、知識的增進,把培養(yǎng)體、智、德、美全面發(fā)展的完人作為教育宗旨。[8]張琴秋在該校求學,受到該校良好傳統(tǒng)的潛移默化。同年秋又考入私立南京美術專門學校。該校由沈溪橋、蕭俊賢、呂鳳子、李石岑、胡根天、姜丹書、錢體化等人發(fā)起于1922年5月28日成立,當年招學生20余人于9月11日正式開學,公推沈溪橋為第一任校長。1923年6月創(chuàng)刊《南美雜志》,以刊師生書畫作品。[9]美專的求學經歷增進了她對美育的理解。不久因傷寒而輟學回家療養(yǎng),身體恢復后即在母校石灣振華小學代課,開始接觸社會,并思考社會不平等的根源。她給沈澤民的信這樣寫道:“數(shù)月來目睹天災人禍,遍地哀鴻,生靈涂炭,田園荒蕪,學校也因戰(zhàn)亂頻仍,時時停課。更有甚者,婦女處于水深火熱之黑暗深淵”,對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她相信通過努力一定會改變,但苦思未求的法,便求教沈澤民道:“但琴秋以為人能勝天,亦定能勝天,但不知如何才能勝天,俾人人能跳出苦海,琴秋無知,百思不得其解。先生雄才,博學多識,望有以教我?!?/p>
在上海愛國女校,張琴秋碰到了小學時的同班同學孔德沚??椎聸b是遵循父母包辦于1918年與沈雁冰結婚后才開始發(fā)蒙讀書。插入崇德縣立石灣振華小學二年級,一年半后因孔母病危輟學回家自修,1923年春到上海入愛國女校。[10]275他鄉(xiāng)遇故知,常到孔家走動的張琴秋由此又認識了孔的丈夫沈雁冰(茅盾)和他的胞弟沈澤民。沈雁冰當時已從北京大學預科部畢業(yè)到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數(shù)年,且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沈雁冰的革命思想、學識的淵博與事業(yè)上的成功無不對小八歲的張琴秋產生觸動。沈澤民畢業(yè)于南京河海工程專門學校,1920年入東京帝國大學。1921年初回上海,不久加入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在安徽蕪湖中學、上海平民女校任教。1922年當選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參與團中央領導工作。1923年春在南京參與建立中國共產黨組織,在南京建鄴大學任教,被選為青年團上海地委委員。[10]273同年秋,張琴秋考入南京美術專門學校,正好兩人同行去南京。進入美專不久,她就患了傷寒癥,幸得沈澤民的多方照料。她與沈澤民的相識相戀,成為她人生道路的重大轉折。
在回家代課苦悶時,張琴秋給已是共產黨員的沈澤民寫信,速即得到回信。沈澤民給予啟發(fā)鼓勵,讓她多讀書,多觀察社會,多接近勞苦民眾,并贈《新青年》、《社會科學概論》、《婦女之聲》等進步書刊。閱讀進步書刊后,其思想開始覺悟。她給沈澤民的信中寫道:“閱讀大札及《新青年》等書,茅塞頓開?!闭J為婦女如要沖破黑暗、解脫桎梏,必須經濟獨立,爭取人權。而惟有求學方能學好生存之本領。信中她講到了自己欲自強求學遇到的家庭經濟日益拮據(jù)和家父催促婚配之事,希望沈澤民助一臂之力。[2]16她的坦率和勇氣,感動了沈澤民。在沈澤民的鼓勵、母親的支持下,張琴秋于1924年春毅然離家,來上海寄住沈雁冰家,經沈澤民介紹,考入上海大學,并改名張琴秋。[10]275從此,張琴秋直接受到革命思想熏陶,開始把自己的前途和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
上海大學是共產黨早期秘密宣傳馬列主義,培養(yǎng)革命干部的學校,在這里,張琴秋系統(tǒng)學習了馬列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的知識,認識了陳獨秀、瞿秋白、蔡和森、張?zhí)?、惲代英、鄧中夏等黨的領導人,并在向警予的領導下,與楊之華、王一知、王會悟等共同創(chuàng)辦貧民女校,深入滬東貧民窟,發(fā)動工友群眾,組織工人斗爭。在多次斗爭中,她表現(xiàn)出了非凡的組織才能,進步很快。
1924年4月,經徐梅坤、楊之華介紹,張琴秋加入共青團。[2]15在共青團組織及沈澤民的引導下,在不斷的斗爭實踐中,其政治覺悟迅速提高。同年11月,光榮地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經過兩年多的相知相戀,共同的革命志向促使她與沈澤民在1924年冬結為夫妻。
入黨后,她積極參加反帝運動和罷工斗爭,發(fā)揮了很好的領導才能。1925年,她與丈夫投入上海的工人運動,參加了五卅運動全過程。他倆與工人、大學生一起,走上街頭,投入如火如荼的反帝斗爭。還和向警予等人創(chuàng)作了短劇《顧正紅之死》。[10]276
在回顧沈澤民時,張琴秋曾深情地說:“澤民同志是我一生中的良師益友。通過他,我找到了黨。從此,把我引上了革命道路,救出了我這條溫柔的又好似迷途的羔羊。否則,像我這樣的人,至多不過當一名賢妻良母罷了?!保?1]
張琴秋能接受大學的革命教育和中國共青團、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培養(yǎng)和教育,促使她不斷成長和成熟,使領導才能得到較大提升,具備了初步的革命領導才能。
1925年l0月28日,張琴秋同張聞天、王稼祥、伍修權等一百余人,乘蘇聯(lián)煤船赴莫斯科,進入中山大學學習。在中山大學與秦邦憲、楊尚昆同班。年底沈澤民也到達莫斯科,于次年春入中山大學學習。[10]2771925年秋成立的莫斯科中山大學,是共產國際為中國培養(yǎng)革命干部的新型學校,學制2年,1927年與莫斯科東方大學的中國班合并,改名莫斯科中國共產主義者勞動大學。隨即張琴秋轉入勞動大學學習,并當選為校黨支部委員。在此,她刻苦攻讀了歷史、哲學、政治經濟學、經濟地理、列寧主義和軍事等主要課程。理論水平、政策水平和俄語水平都得到提高,常深入當?shù)厣鐣髡{查研究,與紡織廠長期掛鉤,休假日去向工人學習紡織技術。[2]561930年,因國內革命斗爭形勢的需要,她在安置好女兒瑪婭后于秋天起程,在地下交通站的安排下,從滿洲里乘火車經哈爾濱至大連,再轉海船回到上海黨中央的懷抱。
通過接受四年半的留蘇教育,了解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最新理論和動態(tài),促使她將中國革命與世界革命聯(lián)系在一起,不斷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覺悟和領導才能,在共產黨的培養(yǎng)下領導素質獲得極大提高,為回國后投入到實際的革命領導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張琴秋1930年回國任中共滬東區(qū)委委員。1931年,被指派擔任鄂豫皖蘇區(qū)彭楊軍事政治干部學校政治部主任。接著又被任命為河口縣委書記、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1934年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在長征中,任婦女獨立師師長兼一團團長。后任西路軍政治部組織部長、抗日軍政大學女生大隊大隊長、中國女子大學教育長、中共中央婦女委員會委員等職。1948年去匈牙利布達佩斯出席國際民主婦女聯(lián)盟第二次代表大會。1949年3月當選為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lián)合會執(zhí)行委員。新中國建立后,被任命為紡織工業(yè)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2]64
以上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多種工作崗位的鍛煉,凝練了她非凡的組織管理能力。如擔任中共滬東區(qū)委委員、河口縣委書記等,使她提升了發(fā)動和組織工農群眾運動和婦女運動的領導才能;領導河口縣獨立團的戰(zhàn)斗、長征中任婦女獨立師師長兼一團團長等,練就了非凡的軍事組織和指揮才能;任彭楊軍事政治干部學校政治部主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西路軍政治部組織部長等,使她提升了軍隊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建設的本領;在彭楊軍事政治干部學校政治部主任、抗日軍政大學女生大隊大隊長和中國女子大學教育長期間,還提升了她教育領導與組織才能;任中共中央婦女委員會委員、出席國際民主婦女聯(lián)盟代表大會和擔任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lián)合會執(zhí)行委員提升了她領導婦運的能力;而擔任紡織工業(yè)部副部長和黨組副書記促使她提升抓經濟工作的能力??梢?,張琴秋非常珍惜多崗鍛煉的機會,勤懇工作,不斷學習,使自己的領導才能在實踐中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張琴秋成為一個堅強的革命戰(zhàn)士,一位具有非凡領導才能的婦女干部,其領導才能的形成是耐人尋味的。一個人的成才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也離不開及時的啟蒙和學校教育,隨著受教育層次的提升,其思想進步和能力提升更為迅速;小學、中學和大學的良師益友對其成長影響極大;而中國共青團和中國共產黨組織的教育培養(yǎng),使她的領導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尤其是留蘇四年半所受的教育,使她具有了國際視野和擔當中國革命和建設重任的能力;各種革命工作崗位的鍛煉,凝練了她非凡的組織管理能力,也使其能力在工作中得到了良好的發(fā)揮。珍視張琴秋成才的經歷與經驗,對于我們當今的教育工作者和青年朋友想必有所助益,這便是撰寫本文的初衷。
[1]菡 子.女兵列傳·第3集[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
[2]白云嶺.巾幗豪杰張琴秋[J].崢嶸歲月,2003(3).
[3]劉邦琨.功勛卓著的“紅色娘子軍”最高長官張琴秋[J].黨史縱橫,2001(1):35.
[4]戴 德.大戴禮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5:228.
[5]卜大乾.沒有軍銜的女將軍張琴秋[C]//劉青霞,湯 洛,華 杉.中國女紅軍——紀念長征勝利60周年.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6:109-110.
[6]呂 瑩.張琴秋傳略[J].重慶師范學院學報,1984(3):54.
[7]李春光.沒有軍銜的紅軍女將——張琴秋[J].中華魂,2013(2):48.
[8]蔡元培.在愛國女學校之演說[C]//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3卷(1917-1919).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2-16.
[9]徐耀新.南京文化志(上)[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3:74.
[10]張森生.梧桐樹下的輝煌——桐鄉(xiāng)歷史人物札記[M].寧波:寧波出版社,2011:275.
[11]何立波,牛海蓉.紅軍唯一女將領張琴秋的人生情與火[J].開心老年,200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