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蕾
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的教學主張形成于20世紀60年代,其教學理論和實踐已在許多國家得以普及并逐漸發(fā)展成為一個范圍寬廣、形式多樣的教學領域。在我國,ESP教學也日漸受到重視,但是教學質量卻不盡人意。有些學校只是相應地開設一些看似是ESP的課程,如商務英語、科技英語、石油英語等,但學生難以學習ESP的系統(tǒng)知識,究其原因是學校沒有考慮到學習者的真實需求。張淵(2012)認為ESP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對他們進行需求分析,量身定做適合他們的ESP課程。然而,需求分析(NA)作為二語習得課程設計非常有用的工具,經常被忽略,尤其是在一般用途英語課程中(Long,2005)。
ESP教學大綱、教學任務、教學材料設計的第一步是需求分析,是對英語學習者信息的收集(Flowerdew&Peacock,2001)。然而,盡管很多公開發(fā)表的研究文章都在描述需求分析的重要性,但通常所設計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外在因素,如:學習者是誰?他們需要學習什么?他們?yōu)槭裁葱枰獙W習?他們應該如何學習?除了這些因素外,學習者學習背景、英語學習水平、學習動機和策略等內在因素也應被看做是課程設計的有效部分(Flowerdew&Peacock,2001)。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Hutchinson&Waters(1987)建議我們必須區(qū)分兩種需求,既目標情況分析(TSA)和學習情況分析。目標情況分析是對學習者的目標需求進行客觀的分析,如學習者在目標環(huán)境中必須學習的事情,因此集中在“必須”、“缺少”和“需求”。學習情況分析則是對學習者的學習需求進行主觀分析,如學習者為了學習應該做什么事情。Dudley-Evans&St.John(1998)在上述兩中分析的基礎上又加了第三種分析——現狀分析 (PSA),用來找出學習者現在的需求、語言的強勢和劣勢、技巧及學習經驗。
需求分析的最終目標是找出學習者的需求,從而設計出有效的專門用途英語課程。但是,正如Dudley-Evans&St.John(1998)指出,調查結果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取決于誰問了什么問題以及對回答的理解,這一過程反過來也會影響課程設計。為了更深入的描述需求分析,其他因素如環(huán)境、參與者的興趣、資源和時間限制都應被考慮進去,以便研究者分析專門用途英語課程設計的適用性和可行性。
1.案例研究和數據收集。為了達到本次定量案例分析的目的,筆者收集了一下數據:
第一,目標情況分析。筆者查閱了2012-2013學年石油工程專業(yè)本科生培養(yǎng)計劃;對中石油一名在目標環(huán)境工作多年且畢業(yè)于筆者所調查高校的高級職員進行了非結構式采訪,以獲取目標群體工作環(huán)境的信息,了解他們的工作任務,特別是在工作中需要什么樣的英語,以及他對目前學校所開設的英語課程的看法;對學生的教師進行了半結構式訪談。
第二,學習者現狀分析。為了完成學生現狀分析,筆者在教室對石油工程專業(yè)的一名學生進行了兩次半結構化的訪談,了解該生以前的學習經歷、學習需求及對目前教學方法和內容的態(tài)度;對該生的老師進行了半結構化訪談,了解教師對于學生學習需求、學生遇到的困難的觀點、以及他們對于ESP課程的態(tài)度和期望;分析了學生目前英語課程和教材。
2.調查對象。該研究的調查對象為某石油院校石油工程專業(yè)大一的一名學生。該學生18歲,在上大學之前,已經學習一般用途英語6年,并通過了學校的考試。高考英語成績中等,對學習態(tài)度積極,老師也認為她學習努力,并在本學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1.目標情況分析(TSA)。根據2012-2013石油工程專業(yè)本科生培養(yǎng)計劃,該課程旨在為中石油、中海油及中石化培養(yǎng)海外項目工作人員。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本科生英語課的主要目標是幫助學生提高聽、說、讀、寫及口語演講等技能。學校認為,如果學生的一般用途英語技能提高了,他們就有足夠的能力處理他們工作環(huán)境中所遇到的情況。然而,該培養(yǎng)計劃沒有明確提到如何選擇和發(fā)展與目標情況下所需要的語言或交流標準相關的教學材料。
為了更好的了解目標情況,某石油單位的一位職員被采訪。他認為在工作環(huán)境中需要不同體裁的英語,如電話英語、郵件英語、會議英語、日常交流英語、演講英語、談判英語、無線電通話英語、起草文件、日報表及合同英語等。這位職員還提到他們過去所學的英語課程對于他們的工作沒有多大作用。此外,他指出之前所學英語課程沒有包括足夠的專業(yè)詞匯。
除了語言技能外,這位職員還表示了對于在會議和談判中所遇到的文化沖突的擔心。石油工程英語應該也應包括文化知識,以使學生在需要文化知識的情況下更加自信。
2.現狀分析(PSA)
第一,現在學習環(huán)境:課程設計。目前,該學生所參與的英語學習模塊包括:《英語語音》,《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口頭演講》,《英語閱讀》,《英語寫作》。
可以看出,該課程具有綜合性,包括聽、說、讀、寫,略微偏重口語。但是,該課程是典型的一般用途英語,和學生的專業(yè)沒有直接關系。同樣,學生的代課老師認為這是一般用途英語課程,不能滿足學生畢業(yè)后工作的需求。相反的,在一定程度上,學生對這個課程很滿意。他們認為這個課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們的英語交流能力,但是他們似乎對他們將來的英語需求并不清楚。
第二,閱讀和寫作。這位學生的閱讀能力很強,包括略讀和快速閱讀。她的老師也認為她的英語閱讀非常好,在考試中總能拿到好成績。然而,該學生指出她從未閱讀過和專業(yè)相關的文章,所以當遇到專業(yè)英語閱讀時她無法確定自己的閱讀能力。她也表示出對于以后工作中所遇到的專業(yè)詞匯的擔心。從以上分析看出,這位學生需要發(fā)展專業(yè)英語閱讀技能,以確保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完全履行自己的職責,包括讀日報表、合同以及其他相關文件,并且擴大她的詞匯量。
這位學生同樣對自己的寫作表現出了自信。她說她的寫作內容很有創(chuàng)意,文章結構好。她的老師認為她的文章很有邏輯性。然而,這位學生和她的老師都指出她應該適當提高自己的語法準確性。而且,這位學生所練習的作文題材跟她將要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寫作任務在寫作目的和修辭結構上有很大的不同,如起草文件和合同。因此,需要提高這位學生對將來工作會遇到的文章類型的意識。
第三,口語、聽力和口頭演講。這位學生認為自己缺乏說英語的經驗和自信。她的老師說這個學生在說英語時總是怕犯錯誤,在說英語時太注重準確,而忽略了流利和交流。學生認為她將來在國外項目上工作時會遇到嚴重的交流問題。老師覺得基于真正的石油工作環(huán)境的口語課程對這位學生最有用。
有趣的是,這位學生似乎在口頭演講上沒有困難。事實上,據她的老師說,她的口頭演講做的非常好。她將口頭演講的成功歸功于她的努力準備。這點說明學生對于有準備的交流幾乎沒有困難。
這位學生認為不同的英語口音是她聽力的最大障礙。從目標情況分析看出,聽力將是這位學生以后工作中最需要的技能,因為她要和來自不同國家并帶有不同口音的外國同事交流。因此,她需要提高聽力能力。
為了在國外工作時能夠理解對話或指令,和外國同事進行有效的工作和日常交流,能讀懂專業(yè)英語材料,會用英語寫專業(yè)文章,在口頭演講、會議和談判中有效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位學生需要一個為她的專業(yè)量身定制的石油工程英語課程。這個課程應為學生提供與學生專業(yè)相關的教學材料和真實的語言經歷。例如:學生應該有機會聽到在石油工地所使用的包括各種方言的對話;應該布置與石油工程相關的閱讀、寫作、小組討論、或口語演講話題。
ESP會越來越受到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視,但很多徒有虛名的“商務英語”或其它類似課程根本起不到ESP英語教學的有效作用。所以,應對學生進行需求分析,為學生量身定做滿足學生需求的英語課程,以便更好的體現英語教學的作用。
[1] Dudley-Evans T,St John M.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 Flowerdew J,Peacock M.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3] 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 Hyland K.Specificity revisited:How far should we go now?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2,21.
[5] Long M H.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learner needs analysis.In M H Long(Ed.),Second language needs analysi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6]張淵.ESP英語教學中的需求測試研究[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