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LIU Hui;陳曼CHEN Man
(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廣州 510091)
(Guangzhou Op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91,China)
文化獲取平臺(Access to Culture Platform)為參與到歐盟、國家、地區(qū)或者地方政府的文化工作的各方提供一個數(shù)據和政策支持,有權將社會各方的聲音整合到政策制定的過程中,進一步改進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該平臺作為歐盟的一個全新的、有效的咨詢平臺,提高關鍵問題對話上的開放程度、并給出相關的意見和建議,進而開辟各級政策發(fā)展的新領域。該平臺目前有歐盟的36 個不同文化機構的48 個代理,覆蓋藝術、遺傳學、建筑學、文化中心、學校、少數(shù)民族語言等領域。
教育和學習工作組(The Working Group on Education and Learning,WGEL)是該平臺的三個主流代理之一,專注教育、學習和文化的交叉領域,以及不同教育環(huán)境中文化參與所扮演的角色。研究發(fā)現(xiàn),文化參與不僅僅在傳統(tǒng)教育系統(tǒng)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其在社會發(fā)展、個人能力提升以及終身學習概念的精細加工中也占據著一席之地。對WGEL 過去三年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發(fā)現(xiàn):
“文化參與-教育-終身學習”之間的鐵三角關系對個體、組織、社區(qū)以及整個社區(qū)有著變革性的長期影響和沖擊;無論是參與正式教育還是非正式教育,人們的創(chuàng)造力都是可以被培養(yǎng)、激發(fā)和發(fā)展的,尤其是在教育和創(chuàng)意關聯(lián)的環(huán)節(jié);文化機構對教育有著強大影響:能夠生產基于文化契約的新穎的、有效的教育課程;文化機構能夠有效促進終身學習:能夠創(chuàng)建實現(xiàn)人們終身學習和生活廣泛意義上的學習活動。
采用文化參與的方式開展終身學習發(fā)揮著無窮盡的潛能,然而目前還沒有給出具體的論證。讓所有參與機構中的人員尋找一些使用文化參與的學習達到的效果優(yōu)于普通學習方式的有趣案例,并且形成活動報告,WGLE 采用這種方式共收集了教育和文化具有變革性關聯(lián)的60 個最佳實踐案例。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這些案例對多樣化受眾群體有著巨大影響,并已經證實對個人、社會和經濟體的發(fā)展有著長期的、持久性影響。這些案例都采用了嚴謹?shù)姆椒ê瓦\行機制,使得其能夠在其他環(huán)境和國家中得以實施和推廣。最后的總結材料包括不同學科門類,比如說遺傳學和博物館學(23 個案例),音樂(10),戲劇(1),成人教育(13),文物保存以及建筑學(5),圖書館學(1)以及現(xiàn)代藝術(1)。在所有的案例中,都關注了兒童和青少年,有的還關注其他的受眾群體。下面介紹下幾個典型案例,它們增強了人們對文化參與和終身學習之間如何相關、相關度如何的理解。
1.1 提供兒童的特殊教育需求 巴克萊銀行的特殊教育需求項目是為適應兒童特殊教育需求而設立的,關注的領域包括:莎士比亞,工作幫手以及與“火、光和收獲”相關的主題活動。他們有兩層目標:為特殊教育群體提供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活動課程,這些群體包括身體上、智力上以及行為缺陷的兒童;激勵巴克萊銀行的員工到博物館做義工。達到的效果是:提高兒童的社會參與和社會交往能力,激發(fā)員工參與到社區(qū)活動和自愿者行為的興趣。
1.2 提高12-15 歲青少年對建筑遺產以及相關學科的認知 瓦隆文化遺產組織的項目是以四天的授課或者短期暑期學校的形式開展的,這些課程一般是在西多會修道院舉辦,該修道院成立于1244年,目前正在修葺。在遺產保護和修護專家以及業(yè)內人士的指導下,與遺產網站共同生活和學習幾天,能夠逐漸滲透其對文化遺產及其價值觀的理解,開啟專業(yè)領域探索的一扇門。
1.3 提高學校水平的藝術表現(xiàn) 英國(2007-2011)的音樂宣言之全民歌唱項目(The Music Manifesto National Singing Programme) 由Youth Music,AMV-BBDO,Faber Music and The Sage Gateshead 主辦,英國政府提供支持,目的在于增加學生日常生活中享受音樂的機會,并幫助所有的小學成為“歌唱學?!?。該項目能夠顯著增強小學生的自尊心、歸屬感,并促進他們的個人發(fā)展。合唱能夠創(chuàng)造相互協(xié)作以及團隊工作的感覺并幫助他們實現(xiàn)人生目標。
1.4 鼓勵邊遠年輕人參與,提高其活躍性與民主化“教育中的戲劇”項目鼓勵匈牙利、斯洛伐克和塞爾維亞的不同年齡群體、不同社區(qū)的孩子參與進來。該項目為居住在邊遠社區(qū)的年輕人進行藝術表演提供平臺,幫助他們深化對核心民主觀念的理解。該項目不僅僅跨越藝術和教育的邊緣,也涉及到國家、社會和民族領域。該項目為這些年輕人舉辦藝術展,并將相關成品出版發(fā)行,對他們的藝術投入給予反饋,并把他們推向更寬闊的世界平臺。
1.5 不斷擴大的可獲得性和包容性創(chuàng)意進程 在過去的三年,倫敦市政廳音樂和戲劇學校通過提供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音樂工作室環(huán)境來不斷的擴大音樂制作的可訪問性,保證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人們可以在導師和專業(yè)學生的指導下參與到包容的、生動的音樂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這種交互增強了社會凝聚力,以及不同群體之間的理解和尊重。
1.6 以跨文化的方式深化本地居民和移民的對話 變化的視野——新城市的秘密(Changing Horizons:Secrets of the New City)是處理移民問題的一種跨文化、跨學科藝術項目。通過使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群體的劇組分享最近的移民歷史、合作制作和表演戲劇。該項目旨在深化本地居民和移民之間的對話,將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通過跨文化的方式進行戲劇創(chuàng)作,試圖建立不同文化間的藝術對話,進而構建“天涯咫尺”的氛圍。
1.7 重返受人尊重的居民:幫助老人克服老年癡呆癥
在奧爾胡斯的露天博物館,丹麥詳盡的闡述了其對老年人的所有感覺器官的整體刺激項目。老年人可以聽流行音樂,政治演講或者品嘗他們從兒童時期到現(xiàn)在的食物。該計劃允許參與者的特殊需要,但是這些需求是已經通過了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參與該項目的老年人,其身體各項指標都已好轉,他們擁有了更高質量的生活和尊嚴,減少暴力行為傾向的趨勢。
這60 個案例證實了文化參與、教育和終身學習的關聯(lián)項目對個人和社會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從長遠來看,這些項目也會帶來社會變革以及經濟增長。
2.1 對個人的影響 作為終身學習的一部分,文化參與能夠:提高個體的自我價值感,并全面積極的影響他們的生活,使他們變得更幸福和快樂;提升不同年齡群體的藝術素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和技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并成為一個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幫助個人了解更多的社會問題,以及解決他們所需要的凝聚行為;激發(fā)不同年齡群體對藝術的更大熱情,提升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將他們從創(chuàng)作過程的“局外人”轉變成“專業(yè)人士”;提高個人通過經驗、工作以及主動參與進行學習的能力,提升團體學習能力。
2.2 對推動力量的影響 需要強調的是,通過終身學習,個人能夠獲得其收益終身的能力,這個過程不僅僅增強自身的幸福感,從長遠來看也能帶來經濟效益,改善社區(qū)生活水平。WGEL 收集的個案表明,社會和公民素養(yǎng)、文化意識和表達能力以及學會學習三項素養(yǎng)的整合是社會發(fā)展最重要的推動力量。
2.3 對文化機構的影響 上述終身學習和文化項目成功的關鍵要素是:專業(yè)素養(yǎng)、研究方法、變革、高效的規(guī)劃和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從組織視角,這些項目很重要,它們幫助一個文化機構:構建組織層面上的深層次發(fā)展策略,探索新的組織機構發(fā)展模型;探索、開發(fā)以及吸引新的觀眾群體,包括貧困地區(qū);提升文化機構在本地、國內以及世界范圍內的形象;擴展尋找新同事和合作伙伴的范圍,進一步的開展創(chuàng)造性協(xié)作工作;加大對藝術和文化力量的宣傳,創(chuàng)建新的支持群體和朋友圈,進一步提升宣傳水平。
2.4 對社區(qū)的影響 對改善生活水平和居住條件有著重要的影響:幫助移民表達自己的思想,并積極參與到協(xié)作性創(chuàng)作過程中;使移民參與到社區(qū)生活中,并增強其跨文化的理解能力;改善教育水平,通過創(chuàng)造力和協(xié)作能力的提升幫助人們重返校園;提高社區(qū)居民的社會和經濟參與度,使他們與社會發(fā)展同步。
通過對成員間的協(xié)作工作、公開討論的備案、已經執(zhí)行的研究項目、對“文化參與-教育-終身學習”連接的案例進行分析,得出以下10 項結論和建議:①有必要增強文化機構和教育院校之間的聯(lián)系,進而開展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文化管理部門證實個人和群體有著不同學習風格需求,尤其是將創(chuàng)造力、變革能力和參與度作為學習過程一部分的相關群體。②激勵兒童和年輕人在他們的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中參與到變革性和交互式的創(chuàng)作過程,這對發(fā)展藝術和文化的未來觀眾和支持者非常重要。③通過跨文化項目培養(yǎng)年輕人的民主意識,探索公開對話的新模型是構建民主社會的重要支撐。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平和集體主義意識。④為易受到攻擊的群體提供個人表達的開放空間,參與者可以感受到主動性和重要性,提高自信心、自尊心。⑤交叉藝術舉措、創(chuàng)新元素和高響應性的變革需要給與特別關注。提高個人和組織對不斷變化的世界的適應性是生存和戰(zhàn)略改進的一個重要工具。⑥“文化-教育-終身學習”的連接需要納入大片移民課程中,進而提高其適應性。通過跨文化方式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是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以及不同背景人群進行有效溝通和協(xié)作方式。⑦“文化-教育-終身學習”的連接拓寬了參與者對文化和教育產品以及服務的可訪問性。同時也為文化組織帶來經濟效益。⑧“文化-教育-終身學習”的關聯(lián)項目可以改善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潛力。如果結合相關的企業(yè)培訓,這樣的項目是可以為企業(yè)能力提升提供強有力的催化劑,進一步促進未來經濟增長。⑨在文化行業(yè)或者文化部門從事相關工作,需要在很早的時期對兒童和年輕人灌輸這樣的思想。這一過程的長遠影響在于改善文化部門的就業(yè),并帶來經濟效益。⑩創(chuàng)新政府、非政府組織和企業(yè)在“文化-教育-終身學習”穩(wěn)定關系相關項目的合作、伙伴關系、,并對這些項目給與鼓勵和支持。提高利益相關者的社會問題參與意識是“文化-教育-終身學習”連接項目成功的一個重要的先決條件。
通過學習不同層次、不同目標群體的文化參與,似乎是解決、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的有效方式。利益相關者、文化機構、教育院校、公民和決策者需要持續(xù)尋找進一步發(fā)展“文化-教育-終身學習”穩(wěn)定關系的有效和創(chuàng)新的方式。教育和終身學習藍圖中,文化參與的真正功能一直被忽視,未來需要給與特別關注,就像它所帶來的各層次的積極影響是毋庸置疑的。
[1]Access to culture[EB/OL].2013,09,09.http://www.lidiavarbanova.ca/tag/access-to-culture/.
[2]The Policy Guidelines of the Platform as a result of its first year of existence[EB/OL].2013,09,19.
[3]苗偉.論學習型文化[J].社科縱橫,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