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標題 簡明扼要的短句,不宜加“研究”、“探討”、“論”、“淺談”、“試析”等之類的詞,不超過20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2.署名項 姓名、工作單位(寫至院系或教研室)、所在省、市(縣)、郵政編碼。多名作者的姓名之間用逗號隔開,不同工作單位的作者在姓名的右上角及相應的工作單位的前面標注不同的阿拉伯數(shù)字序號。按照《中國人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法》的有關規(guī)定對作者署名和地名進行英文翻譯。
示例: 孫剛1,王東2
(1.集美大學學報編輯部,福建廈門361021;2.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福建廈門361005)
3.摘要 應200~300字,不少于200字,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具有自明性的簡要短文,且不宜將前言、背景資料和自我評價寫進摘要,宜采用第三人稱書寫,不宜出現(xiàn)“本文”、“本?!钡仍~;不宜出現(xiàn)“對……進行了研究”、“綜述了……”、“我?!?、“我所……”等字樣;不出現(xiàn)類似“本項目達到了……水平”等評述性文字,應讀了摘要就可大體了解研究內容。
4.關鍵詞 應3-8個,用分號隔開。關鍵詞不應選用無實際意義冠詞、介詞、連詞、代詞等,如:研究、探討、實驗、分析等詞不宜出現(xiàn),英文關鍵詞與中文關鍵詞要一一對應。
5.英文翻譯 以上4項譯成英文,置于參考文獻之后。
7.作者簡介及基金項目 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所在單位(包括二級單位)、職務職稱、學位、主要研究方向。電子來稿務必注明電子郵箱及手機,以便于聯(lián)系。
示例:
8.引言 獨立成段,不宜編用序號。引言不宜過長,避免和摘要內容重復,開門見山地指出研究目的、方法、意義、范圍或者研究背景,指出研究的必要性和價值所在。
9.正文 正文層次標題序號按“一→(一)→1.,…;(1)→1)”編排。圖與表。應寫明圖(表)序號、圖(表)題名及必要的圖(表)注。表一律用三線表。量與單位一律按照標準書寫,量的符號采用斜體(PH例外),概率用英文大寫P;樣本數(shù)用英文小寫n;相關系數(shù)用英文小寫r;t檢驗用英文小寫t;F檢驗用英文大寫;卡方檢驗用英文小寫x2;樣本平均數(shù)用小寫-x;標準差用小寫s,單位的符號采用正體,常用計量單位國際符號如:a(年)、d(日)、h(小時)、min(分鐘)、s (秒)、km(千米)、m(米)、cm(厘米)、mm(毫米)、t (噸)、kg(千克)、g(克)、L(升)等,不得使用括號內的中文名稱。4位以上數(shù)字采用3位分節(jié)法,即節(jié)與節(jié)之間空出適當字距。
10.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引用文獻遵循“最新、準確和親自閱讀過”的原則(最近5年內發(fā)表的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列于正文之后。同時,將序號置于方括號內在引文處標引,視具體情況把序號作為上角標或作為語句的組成部分。例如:“……張三[1]和李四[2-3]等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研究,數(shù)學模型見文獻[4]?!蓖晃墨I被多次引用時,用同一序號標引。未公開出版的文獻不宜引用,但可以注釋的形式標明出處。主要責任者超過3人的只標注前3名,后加“,等”或“,et al.”。著錄格式為:
特別提示:參考文獻不少6個(歡迎您撰文時引用本刊論文作為參考文獻。引用本刊論文,優(yōu)先刊用。)
(1)專著[M]、論文集[C]、學位論文[D]、研究報告[R]:格式為:[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2)期刊文章[J]:格式為:[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3)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A]:格式為:[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A].原文獻主要責任者.原文獻題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止頁碼.
(4)報紙文章[N]:格式為:[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5)國際標準、國家標準[S]:格式為:[序號]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
(6)電子文獻:格式為:[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發(fā)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
(7)未定類型的文獻[Z]:格式為:[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1.特別提示:1)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基金及以上課題論文優(yōu)先刊發(fā),稿費從優(yōu);2)“特色欄目”的稿件字數(shù)一般不超過8000字,學科教學類論文字數(shù)一般不超過6000字;3)投稿時應特別注意,在郵件主題上務必寫明“論文題目+作者姓名”,以便于查詢和回復,謝謝合作!
投稿郵箱:xbedu@jmu.edu.cn謝謝您對本刊工作的大力支持,歡迎繼續(xù)為本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