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建 田 婷
(海安縣水利局,江蘇 南通 226600)
近年來,海安縣緊緊抓住國家、省、市在中小河流治理、沿海水利開發(fā)建設項目投入不斷加大的機遇,通過實施栟茶運河、焦港河、北凌河、海溱河等中小河流項目,使河道引排能力全面恢復,河道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河道水景觀大幅提升。
由于中小河流治理項目施工線路長,工程開工后變更多,主要表現在:地基條件與圖紙不符、沿河配套建筑物漏列、施工方案脫離實際、工程概算高估低算等方面。究其原因:一是設計單位在工程勘測過程中責任心不強,特殊地形地貌測量深度不夠,地質鉆探頻次不足;二是施工方案論證不充分,設計及工程造價人員對施工工藝不熟,施工經驗不足;三是設計過程偷工減料,典型設計圖一圖多用。
在日益競爭激烈的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上,部分不良施工企業(yè)為爭取更多中標機會,多處借用資質投標和惡意壓價,這類中標企業(yè)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部管理成員往往難以到位,或者管理成員即使到位但處于一種在崗不在行、在崗不負責的狀態(tài),造成施工單位管理水平低,從而影響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在監(jiān)理方面主要表現在:監(jiān)理人員素質高低不一,目前水利工程投入集中,監(jiān)理人員的總量與當前項目需求不匹配,加之監(jiān)理單位為降低管理成本,聘用企事業(yè)退休人員作為監(jiān)理員參與工程監(jiān)理的情況極為普遍,監(jiān)理人員技術水平低,監(jiān)理工作無法全部到位,對工程施工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發(fā)現和迅速整改。在建設單位方面主要表現在:工程技術管理人員嚴重不足,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監(jiān)管困難,加之縣級水利工程質量安全監(jiān)督管理機構未能真正建立,政府監(jiān)督職能無法做到真正到位。
水利工程利國惠民,百姓支持,但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沖突時,小農意識常占據主導地位;在工程清障中涉及一些特殊行業(yè),如國防、電力、管道供熱(氣)水等權力部門時,常常因為一些程序障礙造成工期延誤。另外,中小河流項目在移民補償標準上偏低,涉及房屋拆遷等方面地方政府負擔過重,加之協調工作無專項經費,都是制約工期的主要因素。
目前,中小河流資金補助政策是中央和省級配套占50%,其余50%均要地方政府承擔,由于工程項目多,資金配套量極大,縣級財政安排的預算資金遠遠不夠,許多市、縣采用水利融資方式解決,使得地方政府后期還貸壓力巨大。
中小河流建設內容繁雜,涉及橋、閘、站、涵、護岸(坡)、綠化等方方面面,閘、站、涵等單體建筑物因使用主體明確,管護能基本到位,而對于擋墻、護坡等由于其公益性強,管護工作難以到位,目前主要表現在:擋墻欄桿因船只碰撞破損嚴重、碼頭段護岸受船只沖刷破壞、植物護坡因老百姓耕種遭損毀等問題,造成項目效益不能正常發(fā)揮。
加強規(guī)劃設計前期管理,在工程可研和初設等各階段要認真做好工程現場勘察和現場調查工作,對可能存在暗溝填埋的區(qū)域及廢舊碼頭等要詳細勘測,對積土區(qū)位置要認真踏勘現場,廣泛征求鎮(zhèn)村意見。在工程設計中還要充分考慮地方民情風情、障礙物等因素,結合實際,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盡可能精細化設計,減小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變更。在工程設計時間上建設單位要給出合理的設計工期,讓設計人員有充足的時間認真進行勘察設計。在施工圖管理上建議各級水利職能部門要盡快建立專職水利工程圖紙審查機構,通過引進第三方機構參與圖紙審查,確保施工圖審查工作的準確性。同時,建設單位要主動介入工程設計全過程,認真復核配套建筑物建設內容、數量及與工程現場的符合性。
加強水利基建工程設計、施工、監(jiān)理誠信體系考核,建立健全嚴格的工程建設標后管理體制,重點加強施工和監(jiān)理單位的履約考核,通過落實獎懲措施,大幅提高履約單位違約成本,全面提升施工、監(jiān)理單位和項目負責人的責任意識。具體措施:一是實施電子化管理,通過遠程監(jiān)控和人像臉譜識別考勤,減少人為干預,將現場考核結果與省履約考核及各市、縣標后管理考核掛鉤;二是發(fā)揮履約考核結果的制約作用,對不履職或不認真履職的相關單位要按照合同要求執(zhí)行經濟處罰,對其不誠信履約行為進行不良行為公示,通過引入“黑名單”制度,在一定公示期限內禁止有不良行為的相關單位進入水利工程招投標市場或扣除其誠信分值,以維護正常的水利工程建設市場秩序。
建議省、市相關部門從行政手段上強制推進縣級質量安全監(jiān)督站的建立,要從組織機構、人員編制、經費保障,考核措施等方面確??h級水利工程質量安全監(jiān)督真正到位。同時,加強質量安全監(jiān)督人員的專業(yè)技術培訓,全面提升監(jiān)管人員的專業(yè)素質,徹底改變目前水利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中行政管理職能代替專業(yè)管理的局面。另外,要從項目管理機制上創(chuàng)新,以專業(yè)管理弱化行政管理,穩(wěn)步推進水利工程項目代建制。
強化原材料進場和水利工程建設成品檢測,推進省級水利工程質量檢測信息監(jiān)管平臺建立,通過省、市、縣水利工程質量檢測數據互聯互通,確保水利工程質量檢測數據的真實性。建議放寬目前土建、市政、交通檢測部門進入水利工程質量檢測的準入門檻,通過進一步引入公平競爭機制,推進公開、公平、公正、高效的水利質量檢測市場健康發(fā)展。
設計單位要創(chuàng)新采用新的材料和工藝,要用生態(tài)文明、科學節(jié)約的理念貫穿工程設計的始終,施工和監(jiān)理單位要加強項目管理人員的專業(yè)技術培訓投入,提高一線工人施工水平,努力提高施工質量。
加強中小河流項目建設建后管護工作,從產權劃定、管護資金落實、考核獎懲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管理和管護兩大網絡,在以行政推動為主體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市場化管理,通過中小河流項目管護全面進入常態(tài)化、制度化,真正實現重點水利工程項目發(fā)揮長期效益。
中小河流項目建設關系防洪、排澇、航運等諸多方面,工程建設是抓手,管理是關鍵,要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必須建立健全工程質量、安全監(jiān)督及管理網絡,切實加強工程項目管理,從建設程序、管理手段上下功夫,將其建設成為服務百姓、關愛民生的福祉工程,為全面實現水利現代化提供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