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
說起與您的故事,有前輩波瀾壯闊的改革畫卷,有讀者耐人尋味的感悟歷程,而作為與您共事十四年的編者——我們之間的故事則更像一段靜靜流淌、無滋無味的小河。要不是今天這特殊的日子有機會細細回味,甚至連我自己也說不清——我們之間真正存在著什么,是什么維系著你我這段如師生、父子、形影一般的情感。
首先,您是我的師長。您有著光輝的歷程,您誕生于時代的召喚,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代建筑人勇氣的凝結(jié)??v觀我國整個建筑設計的發(fā)展歷史,您本身就是一部行業(yè)的改革全書。多年來,您身為一業(yè)之師,秉持著為設計改革服務的使命,引領著行業(yè)摸索前行,大大小小的政策報道、各個單位的經(jīng)驗溝通,不知道啟發(fā)了多少曾經(jīng)的業(yè)內(nèi)“新兵”。業(yè)界今天的成績,正是對您昨日嘔心瀝血的褒獎。仰望著您的身姿,手中的篇篇稿件如同道道階梯,我踏在腳下,一步一步,跨越自己,追趕前方的您。
因為您,我結(jié)識了一眾師長。我工作上的第一位師長是羅越源老主編,他一口客家的東北話,抑揚頓挫,好似我的“藤野先生”,年逾古稀,仍親身示范給我們晚輩以“事業(yè)”的真諦。記得有一年春節(jié)臨近的一天,我大包小裹、滿心歡喜地登上了回家的列車,一串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羅老在電話里又一次抑揚頓挫起來,只不過這次多了幾分嚴厲,他詳細地告訴我新一期雜志里哪頁哪行第幾個字到第幾個字有錯誤、事情多么嚴重。當時的我很不能理解,完全誤認為這是不合時宜的小題大做。這么多年過去了,今天想來,則能領悟了其中的良苦用意,他要告訴我的不只是就幾個字,更是要一個小輩明白——媒體這個行業(yè)到底是什么,身處于此,對其就要有明確的認知。這個最基本的認知讓我一直受用至今,歷久彌新。在眾多師長中,我自認為,同事李曉鳳大姐是給我鼓勵最多的一個。生活的路上有許多彎折,您立在那里,像面鏡子,為我折射轉(zhuǎn)彎的美景,告訴我困難并非生活的全部。我拿起筆,您做我的擁躉,我敞開心扉,是看到了您的胸懷,我敢于挑戰(zhàn),也得益于您的力挺。是您,讓我多了太多的本不屬于我的“我能”。
有時我常常問自己,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愿意給予一個年輕人以教誨和鼓勵?難道這種緣分就是人們口中的“命”嗎?雖然我不信,但一切卻真實地發(fā)生了。在今天這個不同以往的日子里,請允許我借用一下對《建筑設計管理》的敬意,獻給諸位尊長。
你,也是我辛勤養(yǎng)育的孩子。每當面目一新的你出現(xiàn),我都會捧在手心,仔細打量著,把你當成自己的娃娃,回想起你是怎樣從小到大,一點一點地長大,一字一句地學說話。多年來,你幾經(jīng)變換,在我眼里,你還是當初那副新生的童顏。而今的我已成了家,有了人叫爸爸,雖然從未聽到你的呼喚,但覺得我們卻如一對父子,從沒有停止過對話。你發(fā)芽開花,總少不了我的汗水澆灌,你東奔西走,背后總有我的一份牽掛,你的每一點不完美,都讓我耿耿于懷。今天你已經(jīng)是年滿三十的青年了,我仍是當初那個挺你、護你的小爸爸。
您,是無數(shù)個不凡的您。作者眼里,您是慧眼識珠的伯樂,設計者眼里,您是才華出眾的大師。管理者眼里,您是雄才大略的將帥;改企建制的大潮中,您是保駕護航的良師益友;改革思想的探索中,您是啟人心智的導師。
您,是前行中的我。
三十年里,風霜雨雪,有誰知道您人后的苦楚,十四載寒來暑往,我有幸與您風雨同路。多年來,您以社會責任為己任,一如既往,為行業(yè)中興而呼號奔走,一馬當先,走得從容;我努力地追趕,看著您堅定的背影,跌跌撞撞,也未覺得疼痛。未見您之前,我不曾領略過這么多佼佼者,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大智慧;未見過如此壯觀的風景,也沒有太多的知識積累,對成長、卓越也沒有強烈的渴望,所以,也并沒有覺得身為媒體人,無知、平庸是一種可悲。
而今,從前的蹉跎已經(jīng)付之一炬,您身體已滲入了我灑下的汗水,發(fā)出了點點星輝;是因為您,我才意識到,原來我的人生同樣可以精彩可為??矗易分鹄硐氲穆飞?,您匆匆的腳步踏出的串串印記,引我前行;聽,您無盡的行程中,我一路高歌,伴你馳騁。
與您朝夕相處,使我們之間有了這么多回憶,然而,在喜愛您的這群人里,誰又缺少與您的故事呢?只是說與不說的分別而已。不管是光陰的沉淀,還是緣分的撮合,無一例外,大家都是被您優(yōu)秀的品質(zhì)吸引而聚在一起的。今天的而立之年、未來的不惑之年、天命之年……我們之間的故事總會終結(jié),但您的傳奇會被人一直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