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江
(重慶竣洲置業(yè)有限責任公司,重慶401520)
隨著國家道路交通事業(yè)不斷發(fā)展,公路通車里程不斷增長,與此同時,道路交通事故頻繁發(fā)生。分析交通事故的致因,發(fā)現(xiàn)超速行駛是引起事故發(fā)生和導致事故嚴重程度增大的重要因素。在事故多發(fā)路段設置有效的速度控制設施,可以降低車輛運行速度,從根本上減少由超速引發(fā)的事故,以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目前在我國應用比較廣泛的限速標志和各類強制性控速設施,有的限速效果較差,有的盡管能收到較好減速效果,但對行車舒適性影響較大,可能會影響車輛運行穩(wěn)定性,且噪音大,工程造價高。利用人眼視錯覺原理設計的減速標線,基于駕駛員心理特點,主動誘導駕駛員降低車速,控速效果較好,且具有造價低、壽命長、不降低行車舒適性、不產(chǎn)生噪音等優(yōu)點,在國內(nèi)外得到了廣泛應用。但由于缺乏相應的規(guī)范或指南進行指導,現(xiàn)階段往往憑經(jīng)驗設計施劃視錯覺減速標線,導致其在使用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
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產(chǎn)生錯覺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主、客觀兩方面。主觀方面主要包括駕駛員的經(jīng)驗以及駕駛員的情緒因素。客觀方面主要有:①外界客觀環(huán)境與事物的變化。外界客觀環(huán)境、事物已經(jīng)變化了,駕駛員仍用原來的感知習慣去判斷,從而產(chǎn)生錯覺。②事物的某些客觀屬性和透視特征。如同樣的物體,離得較近的,就覺得大些;垂直線與水平線是等長的,卻覺得垂直線比水平線長些。③駕駛員的感知特性。由于駕駛員的感知是在運動中進行的,很容易將外面靜止的物體看成是運動的,有時也誤認為一些運動的事物是靜止的。
錯覺減速標線基于視覺特性原理,通過一系列特殊圖形的標示,使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產(chǎn)生自身車速快于實際車速、車道逐漸變窄、路面或路側存在障礙物等錯覺而誘導其降低車速,從而起到保障交通安全的作用效果。與強制性限速設施相比,視錯覺減速標線具有主動誘導駕駛員降速的功能,更容易被駕駛員接受,其造價低,無顛簸,對車體無損害,噪音輕,尤其在環(huán)境復雜路段,是綜合效果優(yōu)異的車速控制措施。
與其他控速設施相比,視錯覺減速標線充分利用了人的視覺特性,讓超速行駛的駕駛員能夠主動、舒緩地減速、對車體無損害并且無噪聲污染,是一種人性化的減速設施。另外,設置視錯覺減速標線不需要較大面積、長時間施工,對正常的交通秩序影響小,更重要的是它不會嚴重破壞路面,可節(jié)省公路維修及養(yǎng)護資金,也避免了可能帶來的公路病害,具有可觀的社會經(jīng)濟效益。
這種減速標線根據(jù)人體視覺、心理學的設計規(guī)律,結合三維立體原理和人眼視錯覺機理制作而成。標線圖案能產(chǎn)生立體效果,在車輛運行過程中,可使駕駛員認為路面有障礙物突起,從而主動踩剎車制動減速。這種標線既能造成駕駛員認為路面有障礙物的感覺,又不會因為振動對車輛造成損壞。
縱向減速標線主要設置在主干道,同時也適合施劃在交通量比較大的交叉路口。在平行于車道分道線和行車道邊緣線設置平行四邊形虛線快,利用交通工程學和交通心理學原理,似乎從物理上壓縮了行車道寬度,或者在視覺上使駕駛員認為前方車道越來越窄,以提高駕駛員的注意力,提醒駕駛員減速慢行,謹慎駕駛,保證行車安全。
行車道橫向減速標線垂直于車道中心線,通過影響駕駛員對實際車速的感知而使駕駛員降低車速,當相鄰標線的設置間距沿車輛運動方向不斷降低時,這些標線可以有效降低車輛的行車速度。這種標線布設方式,在車輛速度未變化的情況下,給駕駛員造成車速增加的錯覺,從而誘導駕駛員采取制動措施。
相鄰魚刺標線的間距隨行車方向逐漸減少,當駕駛員駛過該路段,在不減速的情況下,出現(xiàn)在視野內(nèi)的標線數(shù)量會逐漸增加,造成行車速度不斷增加的假象,誘使駕駛員減速。
梳齒形減速標線是指標線施劃在行車道兩側,呈對稱分布,是從橫向減速標線演變而來,也有別于縱向減速標線,其減速機理是行車道橫向減速標線和縱向標線的綜合,既能使駕駛員產(chǎn)生行車速度越來越快的感覺,還能使駕駛員誤認為行車道逐漸變窄。這種標線與全車道寬度的橫向減速標線相比,所需的材料較小,施工費用較低,更容易鋪裝和維護。
視錯覺的產(chǎn)生相當普遍地存在于我們生活中,在交通事故中由于視錯覺而引起的事故比例占36.8%以上。了解和掌握駕駛員在行車中產(chǎn)生各種錯覺的特點規(guī)律和影響是很有必要的,我們掌握錯覺的機理,在道路交通中有效地利用這種視錯覺,針對性地對道路限速標識措施作出改善,就可以幫助人們遵守路面秩序,控制車速,可以更好地為交通安全服務,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1]鮑興建,孫小端,賀玉龍. 高速公路減速標線應用效果研究[J]. 交通標準化,2010(Z2).
[2]曹鵬. 高速公路限速標志設置的有效性研究[D]. 長春:吉林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