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白居易五次病免的深層原因探析

      2014-04-17 05:02:03焦尤杰
      關(guān)鍵詞:刺史白居易

      焦尤杰

      (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xué)校 文學(xué)院,河南 焦作 454000)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但一生“始自校書郎,終以少傅致仕。前后歷官二十任,食祿四十年”*本文所引用白居易的詩文均出自宋金城箋校的《白居易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醉吟先生墓志銘并序》)。在白居易仕途生涯的最后15年里,曾有五次因病被朝廷免去官職的事實。

      從唐寶歷二年(826)至?xí)?841)的15年間,白居易先后五次被朝廷免去職務(wù),根據(jù)原因不同,可分為兩類。

      (一)請假期滿后被免職

      對唐代官員來說,假期是政府賦予官員的權(quán)力,“內(nèi)外官吏,則有假寧之節(jié),行李之命”[1]1820(《舊唐書·職官志二》),假期除節(jié)令假外,還有例假以及種種的事故假、省親假、病假、喪假等等”[2]。唐代官員因為有病,不能工作,可以請病假,病假最長時間不超過一百天,一百天病假期滿后,請假者必須向朝廷呈文申請復(fù)職,否則朝廷則按規(guī)定免去請假者職務(wù)?!短茣ぞ戆耸罚骸霸驮臧嗽?,御史臺奏:……職事官假滿百日,即合停解。”[3]白居易55歲后,五度病免,其中四次是因為白居易請百日長期病假,病假到期,朝廷依法免掉白居易職務(wù)。

      免蘇州刺史:寶歷二年(826),白居易55歲,五月末請病假百日,九月初,白居易百日病假期滿,被朝廷免去蘇州刺史職務(wù)。

      免刑部侍郎:大和二年(828)二月,白居易57歲,十二月三十,白行簡大祥之祭,白居易作《祭弟文》言:“今已請長告,或求分司?!北砻靼拙右状巳涨耙颜埌偃臻L假。第二年三月末,長假期滿,免刑部侍郎。

      免河南尹:大和七年(833)春,白居易62歲,作《酬舒三員外見贈長句》言:“自請假來多少日,五旬光景似須臾。已判到老為狂客,不分當(dāng)春作病夫。”表明白居易請百日病假,此時已經(jīng)過了50天。四月,假滿,免河南尹。

      免太子少傅分司:會昌元年(841),白居易請百日長假期滿,免太子少傅分司。

      (二)不去赴任被免職

      大和九年(835)九月初九,文宗下達(dá)詔書,任命白居易為同州刺史?!杜f唐書·文宗紀(jì)》云:“(大和九年九月)辛亥,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白居易為同州刺史,代楊汝士;以汝士為駕部侍郎。”[1]560白居易以病為由,不赴同州任職,作《詔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詠所懷》:“同州慵不去,此意復(fù)誰知。誠愛俸錢厚,其如身力衰。 可憐病判案,何似醉吟詩?!笔?,朝廷免去白居易同州刺史職務(wù),改授太子少傅分司東都。

      白居易在《醉中得上都親友書以予停俸多時憂問貧乏偶乘酒性詠而報之》言:“頭白醉昏昏,狂歌秋復(fù)春。一生耽酒客,五度棄官人?!卑拙右滋寡宰约何宥葪壒伲⒃谠娤伦髯⒄f:“蘇州、刑部侍郎、河南尹、同州刺史、太子少傅皆以病免也?!痹诙潭痰?5年時間里,白居易因病被免職的次數(shù),竟達(dá)五次之多,在唐代,這是很不多見的,五度病免是百居易后期仕途生涯中一個值得關(guān)注的現(xiàn)象。

      每一次被免職,白居易都有多少不等的損失,都可能面臨終身不被起用的后果。不過,五次被免職也給白居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一)去欲養(yǎng)心

      高官厚祿,人人羨慕,不少人為了達(dá)到獲取高官厚祿的目的,絞盡腦汁。不少人貪戀權(quán)位、該退不退,最后抽身悔遲,身首異處。白居易面對當(dāng)官的機(jī)會,卻毅然放棄,不到屆滿,卻以主動的方式達(dá)到自己被免職目的。白居易也以高官厚祿為榮耀,但對祿位卻有自己的認(rèn)識,當(dāng)取就取,當(dāng)棄則棄,絕不留戀權(quán)位。因此,白居易是通過因病被免職的方式去欲養(yǎng)心。五次因病被免職后,白居易不僅不悲傷,而且都很快樂。

      免蘇州刺史后,白居易寫下《百日假滿》:“心中久有歸田計,身上都無濟(jì)世才。 長告初從百日滿,故鄉(xiāng)元約一年回。 馬辭轅下頭高舉,鶴出籠中翅大開?!庇涗浺虿∶饴毢蟮母邢胍约半x開蘇州的心情。

      免刑部侍郎后,白居易寫下《病免后喜除賓客》:“臥在漳濱滿十旬,起為商皓伴三人。從今且莫嫌身病,不病何由索得身?”慶幸因病被免職,而獲得自由身。

      白居易在《詠興五首》序中言:“七年四月,予罷河南尹,歸履道第。廬舍自給,衣儲自充,無欲無營,或歌或舞,頹然自適,蓋河洛間一幸人也。”表明病免河南尹后,白居易自得其樂。

      白居易罷太子少傅后,作《百日假滿少傅官停自喜言懷》詩,言:“長告今朝滿十旬,從茲蕭灑便終身。老嫌手重拋牙笏,病喜頭輕換角巾。”

      同州刺史改授太子少傅分司東都,白居易特別高興,寫下《從同州刺史改授太子少傅分司》,表達(dá)滿意之情。

      白居易被免職后的快樂是發(fā)自其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是舍棄后的快樂。被免職后,白居易沒有若有所失的悵惘與失落,卻有解脫后的輕松與愉悅。白居易十余年時間,不斷稱病被免職來割愛去貪、斷欲絕求、自我完善、自我凈化,讓心靈摒絕雜質(zhì)與塵埃,遠(yuǎn)離欲望與貪心,保持一種純凈、平和、淡然、空明。

      (二)祛病強(qiáng)身

      免職后,白居易遠(yuǎn)離官場的喧囂與繁忙,脫離繁重的政務(wù)工作,自由出行,游山玩水,起到了祛病強(qiáng)身的作用。罷蘇州刺史,白居易言:“自此光陰為己有,從前日月屬官家。樽前免被催迎使,枕上休聞報坐衙?!?《喜罷郡》)罷免刺史,時間便歸自己掌握,便不會再為公事所打攪,就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盡心治病、健身。罷河南尹后,白居易言:“慵來經(jīng)旬臥,興來連日出。出游愛何處?嵩碧伊瑟瑟。況有清和天,正當(dāng)疏散日。”不用辦公、臥游隨興,嵩山伊水,常來常往。

      白居易免職后重新?lián)蔚穆殑?wù)為閑職,如河南尹免職后任授太子賓客分司,刑部侍郎免職后再授太子賓客分司,同州刺史免職后任太子少傅分司,太子少傅分司免職后,便停職。寶歷二年(826)九月,蘇州刺史被免職,半年后,白居易被任命為秘書監(jiān),秘書監(jiān)僅負(fù)責(zé)校對勘誤,不是掌管重大政務(wù)的繁重職務(wù),依然是閑職。白居易《秘省后廳》詩,描述秘書監(jiān)工作悠閑:“槐花雨潤新秋地,桐葉風(fēng)翻欲夜天。盡日后廳無一事,白頭老監(jiān)枕書眠?!睙o論是因病被免還是改授閑職對白居易的身體健康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仕途安穩(wěn)

      在白居易看來,權(quán)是災(zāi)、名是鎖、利是火。白居易言“多取必厚亡,疾驅(qū)必先墮”(《《閑坐看書貽諸少年》》),“險路應(yīng)須避,迷途莫共爭”(《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

      白居易四次請百日長假、一次不赴任導(dǎo)致五次因病被免職,是白居易“險路應(yīng)須避,迷途莫共爭”內(nèi)在認(rèn)識的外在表現(xiàn)?!独献印费裕骸笆ト撕笃渖矶硐?,外其身而身存?!盵4]白居易正是不把官位放在眼里而保住了官位,也正是有五度因病被免職,才有白居易晚年的仕途安穩(wěn)。宋代葉夢得有類似看法:“白樂天與楊虞卿為姻家,而不累于虞卿;與元稹、牛僧孺相善,而不黨于元稹、僧孺;為裴晉公所愛重,而不因晉公以進(jìn);李文繞素不樂,而不為文繞所深害。處世者如是人,亦足矣。推其所由得,惟不汲汲于進(jìn),而志在于退。”[5]

      白居易每一次被朝廷免職都源于自身,要么是請假到期,要么是不去赴任,表面看是朝廷免去白居易的職務(wù),實際上是白居易自己追求的結(jié)果。導(dǎo)致白居易被免職的直接原因,請百日長假與以病為由、拒不赴任,都是白居易認(rèn)真思考后,慎重做出的選擇。白居易做出這樣的決定,有自身的健康原因,也受政治環(huán)境、時代風(fēng)尚、人際關(guān)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一)自身的健康狀況

      五次被免職,按照白居易的說法,皆是因病。仔細(xì)考查被免職的原因,發(fā)現(xiàn)被免職確實與白居易健康狀況有關(guān)。白居易《與元九書》中談到早年讀書,損傷身體,“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發(fā)早衰白;瞀瞀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者,動以萬數(shù),蓋以苦學(xué)力文之所致”。任杭州刺史時,白居易言:“氣嗽因寒發(fā),風(fēng)痰欲雨生?!?《病中書事》)

      任蘇州刺史時,病情加重,“春來痰氣動,老去嗽聲深”(《自嘆》)。早年所得眼病,百治無效,“眼臟損傷來已久,病根牢固去應(yīng)難”(《又一首》),兩眼昏花、視物模糊,“散亂空中千片雪,蒙籠物上一重紗。縱逢晴景如看霧,不是春天亦見花”。更為嚴(yán)重的是,白居易不慎從馬上墜下,傷了腳與腰,導(dǎo)致行動不便,要人攙扶。

      任刑部侍郎時,“孤苦伶仃,又加衰疾,殆無生意”(《祭弟文》)。

      開成四年(839),白居易任太子少傅分司,十月,得風(fēng)痹之疾,“冬十月甲寅旦(初六日),始得風(fēng)痹之疾。體癏目眩,左足不支”(《病中詩十五首序》)。風(fēng)痹中醫(yī)學(xué)指因風(fēng)寒濕氣侵襲肌體而引起的肢節(jié)疼痛或麻木的病癥,臨床表現(xiàn)肢體酸痛,痛游走無定處,是一種比較嚴(yán)重的疾病。漢末曹操派人召司馬懿,司馬懿不想在曹操手下任職,便以患有風(fēng)痹,不往,“帝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jié)曹氏,辭以風(fēng)痹,不能起居”[6]2(《晉書·宣帝紀(jì)》)。與陶淵明、劉遺民并稱“潯陽三隱”的晉宋之際的周續(xù)之,因為得風(fēng)痹,不能講學(xué),才養(yǎng)病于鐘山,“續(xù)之素患風(fēng)痹,不復(fù)堪講,乃移病鐘山”[7](《宋書·隱逸傳》)。

      白居易五十五歲后,已到晚年,老病交加,五次被免職,其中蘇州刺史、刑部侍郎、太子少傅這三次被免職與白居易的健康關(guān)系密切。

      (二)惡化的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

      白居易生活的中唐時期,社會矛盾突出,政治斗爭激烈,政治生態(tài)惡化、官場風(fēng)險增加。元和十五年(820),唐憲宗“崩于大明宮之中和殿,享年四十三歲。時以暴崩,皆言內(nèi)官陳弘志弒逆,史氏諱而不書”[1]472(《舊唐書·憲宗本紀(jì)》)。寶歷二年(826),唐敬宗“夜獵還宮,與中官劉克明、田務(wù)成、許文端打毬,軍將蘇佐明、王嘉憲、石定寬等二十八人飲酒。帝方酣,入室更衣,殿上燭忽滅,劉克明等同謀害帝,即時殂于室內(nèi),時年十八”[1]522(《舊唐書·敬宗本紀(jì)》)。文宗有感于“累世變起禁闈,尤側(cè)目于中官,欲盡除之”[1]580(《舊唐書·文宗本紀(jì)》),于是重用李訓(xùn)等人,密謀誅除宦官,因治御乏術(shù),釀成大和九年(835)的“甘露之變”,流血宮闈,幾至社稷不保。十余年里,兩任皇帝死于非命。宰相雖位極人臣,但在各種斗爭中也有不少難保其身。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期間被殺宰相有武元衡、李絳、王涯、李訓(xùn)、舒元輿、賈餗。在白居易政治生涯的后期,白居易的親戚與好友,任唐王朝中高級官員,被貶官的有楊汝士、楊漢公、元稹、劉禹錫、錢徽、牛僧孺、李紳、李景儉、溫造,等等。白居易出身于中下層家庭,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靠著自己的才學(xué),通過科舉考試進(jìn)入中央任職,本想通過努力改變自己和家族的命運,通過自己的政治才干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與政治抱負(fù),但政治斗爭的激烈、仕途的險惡令白居易震驚與畏懼。在“是非排陷,朝升暮黜”[1]4354(《舊唐書·白居易傳》)的時代,不少官員顧命尚且無暇,發(fā)揮政治才干更無從談起。因此,白居易在目睹皇帝、宰相、親戚、好友在政治紛爭中不得善終、身首異處時,他不得不知難而退,故常以請假的方式,哪怕期滿被免職也在所不惜,遠(yuǎn)離惡化的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以此趨吉避兇、全身遠(yuǎn)禍。

      大和九年(835),當(dāng)時處于權(quán)力核心位置的李訓(xùn)、鄭注謀誅宦官。九月,舒元輿入相,舒元輿大和五年(831)至大和八年(834)以著作郎分司東都時,與白居易在洛陽詩歌酬答,相處甚歡,舒元輿與李訓(xùn)關(guān)系也至為密切?!皠t居易同州刺史之任命,很可能出于元輿之動議與斡旋?!盵8]278“但是,諳盡宦途滋味,漸入衰病之年的白居易,對日趨衰颯,積重難返的中唐政局,已不存任何幻想,況且他對元輿及李訓(xùn)、鄭注等除宦官的用意,未必完全清楚;即使了解他們的底細(xì),富有務(wù)實精神、行為謹(jǐn)慎的白居易,也未必會對這一極富冒險性、萬一失敗其后果不堪設(shè)想的行為,能夠悍然予以支持并積極介入。白氏這些內(nèi)心深處的計議與思考,自然不便對人明言。所以,當(dāng)他作出稱病拒不赴同州刺史任的決定時,他的親友包括楊汝士,都很不理解?!盵8]279十一月二十,甘露之變爆發(fā),李訓(xùn)、鄭注、舒元輿等朝官數(shù)百人皆被宦官所殺。白居易為自己防嫌遠(yuǎn)禍、避開長安是非之地,頗感慶幸??梢姡拙右撞桓叭瓮荽淌?,主要與當(dāng)時的政治環(huán)境有關(guān),是出于政治安全的考慮。

      大和四年(830)十二月,牛黨領(lǐng)袖牛僧孺身居相位,牛僧孺是白居易好友兼學(xué)生,二人關(guān)系極為密切,在牛僧孺的提攜、斡旋下,白居易出任河南尹。大和六年(832)十二月初七,牛僧孺被逐出朝,李黨首領(lǐng)李德裕入朝,大和七年(833)二月,李德裕入相,預(yù)示新一輪人事變動即將開始。牛僧孺離開長安,出任淮南節(jié)度使,途經(jīng)洛陽,牛白二人會晤,“僧孺必然會以隨著李德裕還朝,政局將有大變的態(tài)勢見告。于是,詩人便產(chǎn)生罷去河南尹的念頭”[8]268-269。白居易請百日長假與牛僧孺出朝、李德裕入朝幾乎同時,大和七年(833)三月二十九,白居易百日假滿,嚴(yán)休復(fù)代白居易為河南尹。請百日長假是白居易對即將到來的人事變動作出預(yù)測、評估后,慎重做出的明智選擇。

      (三)疏于政務(wù)的時代風(fēng)尚

      開元盛世,隨著經(jīng)濟(jì)的繁榮與國力的鼎盛,官員與文人對人生普遍持一種積極進(jìn)取的態(tài)度,多有恢弘的胸懷和立功邊庭、封侯拜相的遠(yuǎn)大志向。安史亂后,隨著唐王朝由盛入衰,官員與文人的心理開始發(fā)生新的變化,“朝政的腐敗,社會的逐漸衰落,仕途的失望,使一部分人從理想的氛圍中逐漸回到現(xiàn)實中來”[9]。這種變化到中唐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時期更為顯著,官員與文人開始面向現(xiàn)實,獨善其身、不樂政務(wù)。裴度在憲宗、穆宗、敬宗朝都曾任宰相,是唐代元和中興局面的主要開創(chuàng)者之一。憲宗朝,裴度為平定淮西叛亂,心系國事,忠于職守,曾“請身自督戰(zhàn)”[1]4416并“誓不與此賊諧全”[1]4416(《舊唐書·裴度傳》)。就是這樣一位“華夷畏服”[1]4433、“言不及家事”[1]4433的一代名相,在文宗大和八年(834)、大和九年(835),在東都洛陽修建集賢里宅院、午橋莊別墅,《舊唐書·裴度傳》言“東都立第于集賢里,筑山穿池,竹林叢翠,有風(fēng)亭水榭,梯橋架閣,島嶼回環(huán),極都城之盛概。又于午橋創(chuàng)別墅,花木萬株,中起涼臺署館,名曰綠野堂。引甘水貫其中,釃引脈分,映帶左右”[1]4432?!缎绿茣づ岫葌鳌费裕骸皶r閹豎擅威,天子擁虛器,搢紳道喪,度不復(fù)有經(jīng)濟(jì)意,乃治第東都集賢里,……度野服蕭散,與白居易、劉禹錫為文章、把酒,窮晝夜相歡,不問人間事?!盵10]“在朝廷政治斗爭最為殘酷的時候,裴度一心營造自家園林,由此可以窺見其無意仕途,退身遠(yuǎn)禍的心理?!盵11]這種疏于政務(wù)的時代風(fēng)尚,在白居易身上表現(xiàn)得也很充分,白居易在《中隱》言:“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似出復(fù)似處,非忙亦非閑。不勞心與力,又免饑與寒。終歲無公事,隨月有俸錢。”在白居易看來,清閑的公職所提供的俸祿成為了“中隱”生活的必要保障,詩人已不再勞費心神去關(guān)注政務(wù)。中唐文人這種由勤于公事到不樂曹務(wù)的轉(zhuǎn)變,折射出中唐文人的心態(tài)變化[12]237。官職在白居易看來,只是單純獲取衣食等必要物質(zhì)生活條件的謀生手段而已,通過勤于公事、建功立業(yè)而獲得升遷與揚名,進(jìn)而名垂青史已不再是白居易這個時代文人的追求。在疏于政務(wù)的時代風(fēng)尚中,白居易浸染最深,因此我們就不難理解,在仕宦生活中,白居易沒病找病、小病大養(yǎng),多次請百日長假的原因。

      (四)中唐緊張的人際關(guān)系

      人際關(guān)系指人與人之間互相認(rèn)知,因而產(chǎn)生的吸引或排拒,合作或競爭,領(lǐng)導(dǎo)或服從等關(guān)系。人際關(guān)系對每個人的情緒、生活、工作,甚至對個人與組織之關(guān)系均有極大的影響。盛唐時期,人際關(guān)系是比較和諧的、寬松的,人們萍水相逢,便可一見傾心,情同手足。從賀知章與李白“金龜換酒”的事例,杜甫在《憶昔》中言:“天下朋友皆膠漆”[13]2329中,可見盛唐人際交往的風(fēng)貌?!暗搅酥刑茣r期,由于社會風(fēng)氣的‘澆薄’、‘謬戾’使得世道險惡,人情淡薄,人際關(guān)系顯得緊張,且虛偽、虞詐?!盵14]孟郊在《結(jié)交》中言:“結(jié)交遠(yuǎn)小人,小人難姑息。”[13]4213顧況在《行路難》中言“一生肝膽向人盡,相識不如不相識?!盵13]2394白居易亦言:“朝問此心何所思?暮問此心何所為?不入公門慵斂手,不看人面免低眉?!?《自問此心呈諸老伴》)從詩中可以看出,白居易把“入公門”“看人面”看成不自由的事情,那么“不入公門”“不看人面”就成了白居易的一個追求。中唐時候,文人交往的主動性和盛唐相比有所降低,與人交往特別小心與慎重,唯恐一時交友不慎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交往的范圍有所降低,“將公共交往圈子縮小到至親、好友的范圍內(nèi),對其它不熟悉的人際圈子,他們則傾向于保持一種審慎、甚至提防態(tài)度”[12]218。在中唐交往環(huán)境惡化、人際關(guān)系緊張、文人交往的主動性降低、范圍縮小的大背景下,對白居易有多次請假養(yǎng)病的舉動便容易理解了。

      (五)效仿前人稱病避禍

      官場云譎波詭、瞬息萬變,置身其中稍有不慎就會招來禍患,因此官員在官場上要想得心應(yīng)手、左右逢源,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有充分的智慧。而“裝病”是一個官員經(jīng)常使用的有效的計謀。魏末,司馬懿曹爽爭權(quán),司馬懿“詐疾篤,使兩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進(jìn)粥,帝不持杯飲,粥皆流出霑胸”[6]16

      (《晉書·宣帝紀(jì)》),虛與委蛇李勝。李勝報告曹爽,言司馬懿“尸居余氣,形神已離,不足慮矣”[6]17(《晉書·宣帝紀(jì)》)。曹爽對司馬懿喪失警惕。后司馬懿發(fā)動政變,將曹爽及其黨羽一網(wǎng)打盡。

      白居易請病假與以病為借口不赴任當(dāng)然與司馬懿詐病不同,但二者都是在拿病說事,司馬懿靠詐病保護(hù)自己、迷惑對方、轉(zhuǎn)危為安的政治故事,載入史冊。白居易面臨險境,效法前賢,或有可能。

      [參考文獻(xiàn)]

      [1] [后晉]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 徐連達(dá).唐朝文化史[M].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3:492.

      [3] [宋]王溥.唐會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799-1800.

      [4] 朱謙之.老子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4:30.

      [5] 陳友琴.白居易研究資料匯編[M].北京:中華書局,1962:53.

      [6] [唐]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7] [梁]沈約.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2280.

      [8] 蹇長春.白居易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2.

      [9] 羅宗強(qiáng).隋唐五代文學(xué)思想史[M].北京:中華書局,2003:70.

      [10][宋]歐陽修.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5218.

      [11]趙建梅.晚年白居易與洛下詩人群研究[M].北京:京華出版社,2010:52.

      [12]彭梅芳.中唐文人日常生活與創(chuàng)作關(guān)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3][清] 彭定求,等編.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99.

      [14]孟二冬.中唐詩歌之開拓與新變[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6:8.

      猜你喜歡
      刺史白居易
      早蟬(節(jié)選)
      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新傳奇(2023年1期)2023-02-08 07:55:06
      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ART IN THE FIELD
      漢語世界(2022年2期)2022-04-20 01:36:48
      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早冬
      早春(節(jié)選)
      賦得①古原草送別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BaShu in the Tang Dynasty
      青冈县| 张家界市| 青浦区| 兴和县| 楚雄市| 望城县| 榆树市| 浦城县| 长白| 鄢陵县| 新巴尔虎左旗| 子洲县| 连江县| 塔城市| 潜江市| 阳高县| 平乐县| 四子王旗| 永登县| 安丘市| 永平县| 阳原县| 安仁县| 湟源县| 晋城| 海丰县| 基隆市| 平陆县| 岐山县| 托克逊县| 五常市| 溧阳市| 平舆县| 额尔古纳市| 介休市| 玉山县| 吉安县| 句容市| 泰顺县| 扬州市| 瑞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