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蓓
遭遇背叛,邂逅另一種緣分
1998年春天,陳鳳娟遠在黑龍江的父親突發(fā)腦血栓住院,她不得不放下錦州家中的一切事務,匆忙趕回老家。陳鳳娟排行老大,弟弟多年前打工去了南方,并在那里結婚成家,很少回來看望父母。所以父親這一病,陪床照顧的活就都落在了她的身上。直到5個月后,父親基本能自理了,陳鳳娟才返回錦州。
為了給丈夫一個驚喜,陳鳳娟事先沒有把回家的日子告訴他??僧斔艘徽斓幕疖?,在夜里10點多鐘推開家門時,卻發(fā)現(xiàn)丈夫正和一個女人躺在一起。盡管丈夫再三解釋道歉,陳鳳娟始終不肯原諒他的背叛。他們十幾年的婚姻也維持不下去了。
離婚后不久,她租房子開了一家服裝店,憑著自己之前學的手藝做起了裁縫,專門接成衣定制和修改的活。
那一年,陳鳳娟39歲,因為干活細心、手藝好,再加上收費合理、懂得經(jīng)營,她的服裝店很快就吸引了許多顧客,生意漸漸紅火起來。
服裝店的旁邊有一個小超市,陳鳳娟經(jīng)常去買東西,認識了老板張學明。他給陳鳳娟介紹了不少生意,兩人一來二去便熟悉起來。張學明有時會到陳鳳娟店里喝茶閑聊。陳鳳娟得知張學明的妻子因病去世,唯一的兒子已經(jīng)結婚,他如今一個人生活。想到男人料理家務不在行,陳鳳娟平時做什么好吃的,總不忘給張學明帶一份。那些縫縫補補的活,她也是能幫就幫。感情就這樣在兩個人日復一日的交往中逐漸萌生滋長。2000年10月,陳鳳娟和張學明走到了一起,開始了同居生活。
陳鳳娟受過婚姻的傷害,張學明喪偶多年,所以對于再次來臨的幸福,兩個人都格外珍惜。而且他們在性格和生活習慣上都很合得來,所以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同居之初,陳鳳娟不只一次流露出想結婚的意愿,希望辦個正式的登記手續(xù)。張學明了解陳鳳娟的心思,哪個女人不渴望安穩(wěn)的婚姻?可再婚不只是他和陳鳳娟兩個人的事,他要顧及兒子的想法,也擔心萬一處理不好,會傷了一家人的和氣。
“我比你大十幾歲,等將來老了,我會給你留下遺囑,財產(chǎn)全是你的,放心吧!”為了不引起家庭矛盾又讓陳鳳娟安心,張學明做出了這樣的承諾,請陳鳳娟體諒他不想結婚的苦衷。
為了表示誠意,張學明把一個10萬元的定期存折交給了陳鳳娟,說是自己的積蓄,讓陳鳳娟等存款到期后以她的名字重新存起來。陳鳳娟能理解張學明的顧慮,也明白他對自己的真心,所以就不再提登記的事了。
連生意外,陷入分財產(chǎn)難題
與張學明同居后,陳鳳娟關掉了服裝店,專心和張學明經(jīng)營超市。為了便于記賬和管理,張學明聽從了陳鳳娟的建議,以自己的名義在銀行開了一個賬戶,專門用來存超市的經(jīng)營收益。一來賬目清楚,二來還可以作為專門的儲備金,以備不時之需。
轉(zhuǎn)眼十年過去了,張學明跟陳鳳娟的感情一直很好,對陳鳳娟與前夫的女兒也非常照顧。2009年,陳鳳娟的女兒結婚,張學明儼然親生父親一樣坐在婚禮現(xiàn)場的家長席上。不了解實情的人都以為他們是真正的夫妻,他們自己也似乎早已忘記了尚未結婚的事實。然而,兩個人“與子偕老”的愿望最終卻并沒有實現(xiàn)。
2011年3月,東北連降大雪,出現(xiàn)了嚴重的“倒春寒”。一個傍晚,張學明和陳鳳娟雇的運送蔬菜的車在冰天雪地里發(fā)生了車禍。張學明匆忙趕往事發(fā)地點,不料再次因雪天路滑出了交通意外,被大貨車撞成了重傷,在送往醫(yī)院的途中不幸去世了。
十幾年的朝夕相處、情深意長就這樣戛然而止,陳鳳娟所承受的打擊可想而知。張學明的去世讓她第二次經(jīng)歷了失去“婚姻”的痛苦。她強忍著心痛,和張學明的兒子張海波一起料理了后事,隨后就病倒了。
交通事故的善后事宜都是張海波處理的,超市的生意也暫時由他打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張海波清點父親的財產(chǎn),意外發(fā)現(xiàn)張學明有一張47萬元的存折,于是便將錢全部取了出來。
待陳鳳娟從病中恢復過來,張海波已經(jīng)將這筆錢存到了自己的賬戶。得知此事,陳鳳娟心生不滿。張學明突然去世,曾經(jīng)提過的遺囑根本沒來得及寫,所以她不敢說遺產(chǎn)有她的份。但這47萬元是超市的經(jīng)營收益,是她和張學明多年辛苦經(jīng)營賺來的,不能讓張海波一個人拿走。
陳鳳娟平時很少跟張海波接觸,可為了這筆錢,他們說的話、吵的架比十幾年加起來都多。張海波堅持認為,陳鳳娟雖然與父親共同生活多年,但并未登記結婚,法律也不承認同居關系。這筆錢既然存在父親名下,就是父親的遺產(chǎn),而自己是父親唯一的繼承人,所以有權繼承。
陳鳳娟當初體諒張學明,為了他和張海波的關系才同意不結婚,可誰知張海波如今卻并不體諒她。一想到這里,陳鳳娟就憤憤不平。她很清楚自己和張學明不是夫妻,所以張家的房子和其他財產(chǎn),她無意去爭??伤秊槌胁賱诙嗄辏扔泄谝灿锌鄤?,超市的經(jīng)營收益應該有她一份。
共有財產(chǎn),同居中存在例外
與張海波交涉無果,陳鳳娟也沒留情面,一紙訴狀將他告上了法庭,要求法院確認47萬元存款是自己和張學明的共同財產(chǎn),讓張海波將其中的一半返還給自己。而因為她與張學明同居多年,剩余的那一半作為張學明的遺產(chǎn),她也應該有權繼承一份。
法庭上,張海波一再強調(diào)陳鳳娟和張學明不是合法夫妻,兩人共同生活的年頭即使再多,也只是同居關系。既然是同居,就無所謂共同財產(chǎn),各自的財產(chǎn)理應歸各自所有。那47萬元存在張學明名下,就是張學明的個人財產(chǎn)。同樣也是因為同居,陳鳳娟的繼承權更無從談起。
然而,事實真的如張海波所說,同居關系中既沒有共同財產(chǎn),也不可以繼承遺產(chǎn)嗎?法院的判決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張海波說的沒錯,因為同居不受法律保護,所以無論時間有多久,一方所得、登記在一方名下的財產(chǎn),都屬于個人財產(chǎn),同居的另一方無權要求分割。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同居關系中就不存在共有財產(chǎn)。
對于同居而言,有兩種財產(chǎn)比較特殊,是被視為同居雙方共同所有的。那就是“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共同購置的財產(chǎn)”。所謂共同所得的收入,是兩個人共同經(jīng)營或者共同勞動所得到的收入。而所謂共同購置的財產(chǎn),則是兩個人一起出錢置辦下的財產(chǎn)。
陳鳳娟與張學明同居不久,就關了自己的服裝店,與張學明一起經(jīng)營超市。這是非常明顯而且典型的共同經(jīng)營,整個經(jīng)營期間所取得的財產(chǎn)當然也就是“共同所得的收入”,應該歸陳鳳娟和張學明共同所有?,F(xiàn)在陳鳳娟有超市的賬目、往來的收支憑據(jù)和銀行單據(jù)等,能夠證明47萬元雖然存在張學明名下,但實際上是超市的經(jīng)營收益。所以2012年1月,法院判決47萬元屬于陳鳳娟和張學明的共有財產(chǎn),張海波要返還其中的一半給陳鳳娟。
除此之外,只要陳鳳娟有證據(jù),能夠證明她和張學明在同居期間一起購置了其他財產(chǎn),無論是房屋、車輛,還是家具、首飾,都可以要求分割。不難看出,兩個人同居時如果共同購買大件物品、置辦財產(chǎn),有必要留好購買單據(jù)和各自的出資憑據(jù)。
不過關于繼承,法律就很難站在陳鳳娟一邊了。除非陳鳳娟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一直依靠張學明扶養(yǎng);又或者在同居期間,是陳鳳娟承擔了扶養(yǎng)張學明的責任,她才可以適當分到一些遺產(chǎn)。否則,同居的兩個人相互之間是不能繼承遺產(chǎn)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