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寶安區(qū)中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133)
骨科術后無痛護理的探究
李小莉
(深圳市寶安區(qū)中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133)
目的 研究和探討無痛護理在骨科患者術后臨床護理干預中的應用情況和效果。方法 隨機選擇 2010 年 12 月至 2013 年 12 月期間在我院骨科進行手術治療的住院患者 90 例。按照抽簽法將他們劃分成平均的兩組,每組各有 45 例患者。對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術后護理,對觀察組患者采用無痛護理進行術后干預,并就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情況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和比較。結果 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護理總有效率(93.33%)和護理滿意度(95.56%)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62.22%,71.11%),組間比較結果的差異性明顯,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結論 在骨科患者術后的臨床干預中采用無痛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和護理滿意度,因而值得在臨床上予以廣泛的應用和推廣。
骨科;術后護理;無痛;臨床效果
一直以來,大都是人們都認為疼痛是手術治療中的一個客觀必然過程,術后感到身體疼痛是正?,F(xiàn)象,且常常擴大對鎮(zhèn)痛藥物副作用的認識,因而對術后疼痛的應對方法一般是能忍則忍[1]。這不僅會對患者的術后生存質(zhì)量造成極大的影響,還由于忍痛過程中存在肌肉緊繃、精神高度緊張、心理恐懼情緒大等問題,而容易引發(fā)感染、肺栓塞、關節(jié)強硬以及深靜脈血栓等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甚至導致病情誤診拖延等情況,從而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2]。因此,必須積極做好患者術后的疼痛護理工作。本文選擇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以來,在我院骨科住院部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90例,將他們根據(jù)抽簽法進行隨機平均分組,即:對照組患者45例,采用常規(guī)護理進行術后臨床干預;觀察組患者45例,采用無痛護理進行術后臨床干預。并統(tǒng)計、分析和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情況和效果?,F(xiàn)將詳細情況匯報如下。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擇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骨科病房進行手術治療的住院患者90例?;颊叩哪挲g在14~68歲,平均年齡為(36.2±5.8)歲;女性患者有41例,男性患者有49例;手術類型中,18例為胸腰椎骨折手術,38例為四肢骨折手術,7例為骨腫瘤手術,19例為腰椎間盤突出手術,8例為關節(jié)置換手術;受教育程度中,26例為大學及以上學歷,37例為高中學歷,19例為初中學歷,8例為小學學歷。將90例患者依照抽簽法平均劃分成兩組,其中:對照組45例,患者年齡在14~60歲,平均年齡(33.9±6.2)歲;女性20例,男性25例;手術類型中,10例為胸腰椎骨折手術,16例為四肢骨折手術,3例為骨腫瘤手術,10例為腰椎間盤突出手術,6例為關節(jié)置換手術;受教育程度中,17例為大學及以上學歷,20例為高中學歷,5例為初中學歷,3例為小學學歷。觀察組45例,患者年齡大約在17~68歲,平均年齡(37.6±5.3)歲;女性21例,男性24例;手術類型中,8例為胸腰椎骨折手術,22例為四肢骨折手術,4例為骨腫瘤手術,9例為腰椎間盤突出手術,2例為關節(jié)置換手術;受教育程度中,9例為大學及以上學歷,17例為高中學歷,14例為初中學歷,5例為小學學歷。經(jīng)分析,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手術類型、學歷等方面的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①對照組:對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進行術后臨床干預。②觀察組:對患者采取無痛護理進行術后臨床干預。具體方法為:a.通過針對性的心理干預、疼痛知識講解等方法讓患者正確認識疼痛,并樹立健康、良好的心態(tài);b.對患者進行術后疼痛評估和記錄;c.對疼痛明顯患者采用物理干預,如睡眠休息、輕柔按摩、體位護理、局部冷熱敷以及注意力轉移等;d.對物理鎮(zhèn)痛無效的患者,可以適當采用利多卡因軟膏、NSAIDs等鎮(zhèn)痛藥物進行治療。
1.3 觀察指標:①顯效:患者在手術后72 h的疼痛感達到無痛感或輕度痛感;②有效:患者在手術后72 h的疼痛感達到中度痛感;③無效:患者在手術72 h后仍有明顯的疼痛感,需要進行鎮(zhèn)痛治療;④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病例數(shù)×100.0%[3]。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4.0軟件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情況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和比較,并進行χ2檢驗。當對比差異值P<0.05時,則組間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護理情況比較:經(jīng)過臨床對比統(tǒng)計,對照組的護理總有效率為62.22%(28/45),觀察組的護理總有效率為93.33%(42/45),觀察組的臨床無痛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對照組的護理總滿意度為71.11%(32/45),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5.56%(43/45),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的差異值較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近些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人們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患者及家屬對醫(yī)院護理水平的要求也越來來越高,對護理工作的關注點也更加的偏向于舒適、無痛、安全等。這也推動了無痛護 理 的 產(chǎn) 生[4,5]。 無 痛 護 理 , 是 近 些 年 來 新 興 起 的 一 種 臨 床 護 理 方法。它主要指的是通過為患者提供完善的醫(yī)療設備、全面的護理服務以及良好的心理干預等措施,盡可能的降低患者在治療期間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存舒適度,從而更好的保證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6]。臨床研究顯示,在本次隨機選擇的90例骨科手術患者中,采用術后無痛護理的患者其臨床總有效率(93.33%)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的患者(62.22%),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無痛護理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常規(guī)護理患者。在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方面,無痛護理患者的總滿意度(95.56%)也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患者(71.11%),組間比較的差異性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采用無痛護理對骨科患者進行術后臨床干預,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迅速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生存質(zhì)量,且能夠極大的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融洽護患關系,進而有利于患者術后更好、更快的恢復。
[1] 楊麗霞,張曉玲,黃樂松.創(chuàng)建骨科無痛護理病房的效果及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7(30):69-71.
[2] 楊建軍,孟蘭華.無痛護理干預在骨科圍術期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1(8):89-91.
[3] 王秀紅.骨折圍手術期疼痛患者的無痛護理干預影響[J].中國藥物經(jīng)濟學,2014,1(3):373-374.
[4] 張銀鳳,劉云娥.無痛護理管理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2,16(11):38-40.
[5] 趙巧珍,孟巧燕.骨科手術患者45例無痛護理臨床效果觀察[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4,4(15):1946-1947.
[6] 劉國蓉,劉紅艷.無痛護理在骨科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4):76-77.
R473.6
:B
:1671-8194(2014)30-03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