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姍姍 李玉軍
(山東省膠州市畜牧獸醫(yī)局,山東膠州 266300)
豬梭菌性腸炎的綜合防治
趙姍姍 李玉軍
(山東省膠州市畜牧獸醫(yī)局,山東膠州 266300)
豬梭菌性腸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腸毒血癥。本文綜述了該病的流行病學特點、臨床癥狀、病理變化以及診斷方法等,并針對性地提出了綜合防治措施。
豬梭菌性腸炎;仔豬;C型魏氏梭菌;綜合防治
豬梭菌性腸炎又名仔豬傳染性壞死性腸炎,俗稱仔豬紅痢。主要發(fā)生于出生后1~7日齡內的仔豬,是由C型魏氏梭菌毒素所引起的腸毒血癥,以排血色糞便、腸壞死、病程短且死亡率高為特點。
C型魏氏梭菌廣泛存在于人畜的腸道、糞便、土壤中。仔豬發(fā)病后,病變部位主要在腸道,排出的糞便可污染母豬乳頭、豬舍和墊草等環(huán)境,從而對新生仔豬構成潛在威脅。仔豬出生后可很快(一般為幾秒鐘或者幾小時)從周圍環(huán)境中或通過吮吸接觸污染的母豬乳頭,吞下C型魏氏梭菌的芽孢而感染。
豬梭菌性腸炎多發(fā)生于1~7日齡的仔豬。病菌一旦侵入仔豬群,會在豬場或者豬圈內持續(xù)存在,往往在母豬產仔時引起疾病暴發(fā),發(fā)病嚴重時可使部分母豬生產的全部仔豬患病死亡。同一豬群不同窩次的病豬死亡率不盡相同,一般為20%~70%,最高可達100%。
最急性患病仔豬出生后幾個小時至一天內突然瀉下血痢,仔豬身體后部粘滿血色稀便,精神萎靡,不愿活動,極易引發(fā)死亡。部分感染仔豬發(fā)生腹瀉,常在感染后的1~3天死亡,急性病豬在1天內死亡。整個發(fā)病過程都會腹瀉,糞便呈紅棕色液狀,內含灰色壞死組織碎片。少數(shù)感染仔豬為非出血性腹瀉,糞便類似米粥狀,初為黃色柔軟狀,后變清液狀。亞急性感染者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逐漸消瘦,常在出生后5~7天死亡。慢性感染者呈間歇或持續(xù)腹瀉一到數(shù)周,糞便黃灰色黏糊狀,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逐漸消瘦,一般在20天左右后死亡。
病理變化主要發(fā)生在空腸內。剖檢病變的腸段,發(fā)現(xiàn)腸內病變的位置以暗紅色為主。發(fā)病時間較長的仔豬,腸管以壞死性炎癥為主,出血性病變反而不嚴重,腸壁變厚,彈性消失,腸管表面變?yōu)闇\黃色或土黃色。剖開這種硬化的腸段后,可見黏膜上附有灰黃色的壞死性假膜,容易剝落。腹腔內有多量櫻桃紅色積液;心肌蒼白,心外膜有出血點;腎呈灰白色,皮質部小點出血;膀胱黏膜有小點出血。
根據(jù)豬梭菌性腸炎的流行病學特點和感染后的癥狀特點,即一周齡以內的仔豬下痢且糞便呈紅色液狀,病程短,死亡率高,剖檢可見病變腸段呈深紅色或土黃色,界限分明,漿膜下有小氣泡等,一般可判斷為豬梭菌性腸炎。
取病變腸段做實驗室組織學檢查發(fā)現(xiàn),腸道黏膜層全部壞死,黏膜下層及肌肉層有氣腫。
由于豬梭菌性腸炎病程短,死亡率高,病豬生前確診較難??筛鶕?jù)其流行病學特點,結合臨床癥狀、剖檢變化以及實驗室組織學檢查作出初步診斷,但確診仍需做進一步的實驗室檢驗,以證明腸內是否含有C型魏氏梭菌毒素。
實驗室診斷步驟如下:
(1)病樣選?。褐饕杉∽兡c段有嚴重炎癥的一段,兩端結扎,保留腸內容物。
(2)毒素提取:將腸內容物倒出,用生理鹽水稀釋3~5倍,濾紙反復過濾,取上清溶液,作為本試驗毒素樣本。
(3)中和試驗:為了確定菌型,用標準魏氏梭菌抗毒素與過濾后的上清溶液做中和試驗。方法步驟如下:取4支滅菌試管,每管裝入6 mL上清溶液,其中三支試管分別裝入B、C、D型抗毒素(血清),第四支試管加入6 mL的生理鹽水對照。完成上述步驟后,將4支試管放入37℃恒溫箱中,1小時后分別注入4只家兔體內,觀察死亡情況。
表1 A-E型魏氏梭菌毒素與抗毒素的中和能力比對分析
表2 魏氏梭菌毒素中和試驗
(4)結果分析:中和試驗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利用同一病毒的不同型毒株或不同型標準血清,即可測知相應血清或病毒的型。根據(jù)表1中各型魏氏梭菌毒素與抗毒素的中和能力比對分析標準,結合魏氏梭菌毒素中和試驗結果,若出現(xiàn)如表2所示結果,則可以判定為C型魏氏梭菌感染。
一是加強飼養(yǎng)管理,對圈舍及周圍環(huán)境進行消毒,并做好消毒記錄。在豬場入口設立消毒池或消毒墊,并及時更換消毒液和消毒劑品種,對舍內及周圍環(huán)境每周消毒2次以上,對出入飼養(yǎng)區(qū)的人員、車輛、工具等進行嚴格消毒;對糞便、污水及病死畜禽按照要求進行無害化處理。
二是C型魏氏梭菌的培養(yǎng)物經福爾馬林消毒并加入鋁膠混合制成的類毒素,在母豬開產前一個月注射兩次,第一次肌肉注射5 mL,間隔兩周后再次肌肉注射8~10 mL,即可使母豬免疫。注射時盡量使母豬安靜,以免引起流產。免疫的母豬通過初乳將抗體給予初生仔豬,可以防止仔豬梭菌性腸炎的發(fā)生。
三是對未免疫的母豬所生產的仔豬也可以通過給仔豬直接注射抗毒素(血清)加以保護。
S858.28
B
1673-4645(2014)08-0047-02
201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