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國
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接地氣、親民眾、轉作風,講理論、講形勢、講典型,傳真理、鼓斗志、揚正氣——自2013年10月以來,一場以“我們在一起 凝聚正能量”為主題的黨的群眾路線宣講活動在撫順大地鋪展開來,130支宣講隊、661名宣講員,走進村屯、社區(qū)、機關、企業(yè)、學校、軍營,宣講1484場,直接受眾17萬余人次,凝聚起全市人民建設幸福美麗撫順的正能量。這一場場、一幕幕,正是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與群眾緊密相連的生動寫照。
勇立潮頭舉旗幟,開辟教育實踐活動新航道
時間定格在2013年8月,撫順市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如火如荼,城市轉型戰(zhàn)略剛剛舉步,而一組鏡頭卻讓撫順人民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鏡頭之一:10日,在清原縣南口前鎮(zhèn)百合種植基地,一株株百合含苞帶露,長勢喜人。鎮(zhèn)領導和技術人員現(xiàn)場幫助解決生產和營銷難題,種植園主的臉上綻放出喜悅的笑容。
鏡頭之二:16日晚,在清原縣南口前鎮(zhèn),暴雨如注,雷電交加,五百年一遇的洪水傾瀉而下。霎時間,房屋傾倒、良田淹沒、生離死別。各級干部舍生忘死戰(zhàn)洪魔,全力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彰顯了公仆本色。
鏡頭之三:災后重建現(xiàn)場,市直92家單位部門與受災村結成重建對子,要人出人、要錢出錢、要物出物,并肩攜手,重建家園,描繪了一幅干群同心、愈挫愈奮的動人畫卷。
夢想與災難的碰撞啟迪了市委班子執(zhí)政興市的政治智慧:只要始終同人民群眾堅定地站在一起,充分依靠群眾,發(fā)動群眾,就沒有戰(zhàn)勝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實現(xiàn)不了的夢想。
“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一定要深入做好廣大群眾的教育引導工作,通過貼近實際、生動形象的宣講,啟發(fā)民智、振奮民心、凝聚民力,形成共圓‘撫順夢的強大正能量?!笔形瘯浲豕鸱覕S地有聲地說。
謀定而后動,令出而力行。沙場點兵的大幕在金秋時節(jié)徐徐展開。
9月,撫順市委專門召開常委(擴大)會議,研究部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出了開展專題宣講活動的指導性意見。隨后,《關于開展“我們在一起 凝聚正能量”黨的群眾路線宣講活動方案》出臺。
繼之,市委組織部牽頭,成立協(xié)調小組,協(xié)調調度工作步入正軌。
與此同時,23家成員單位分工負責,分進合擊。
宣講活動持續(xù)升溫,漸入高潮。
以民為本播火種,點亮群眾心中的明燈
“這樣的宣講活動接地氣、連民心,宣傳了黨和政府工作、黨的群眾路線,傳遞了正能量和愛心,效果比預想的還要好。”社區(qū)書記李劍鋒聽完宣講后感慨道。
群眾的認可,源于對宣講內容的科學設計。撫順市委設計了五大宣講板塊,各板塊既相對獨立,又互相照應,構成了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
理論宣講——打開理性天窗。黨的十八大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黨的群眾路線、偉大復興中國夢、習總書記系列講話,最新的理論成果開啟群眾的心靈。
市情宣講——鼓舞群眾士氣。全市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歷史性成就、各單位改革的鮮活經(jīng)驗、建設幸福美麗撫順的戰(zhàn)略規(guī)劃,讓百萬市民精神振奮、信心滿滿。
先進事跡宣講——弘揚核心價值觀。貫穿雷鋒精神主線,各級黨員干部轉變作風、服務群眾和抗洪救災的感人事跡,激勵群眾爭做雷鋒傳人。
知識技能宣講——解決實際問題。開展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送知識、送健康“五送”活動,惠民舉措提高群眾生活幸福指數(shù)。
熱點難點宣講——回應群眾關切。對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住房等與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幫助群眾最大限度地享受改革發(fā)展的紅利。
“真正的惠民不是把好處送到群眾的嘴邊,由群眾被動地接受,而是讓他們懂得黨和政府的惠民舉措,進而主動且合法地獲得切身利益。這次宣講活動激活了群眾的認知自覺,提高了群眾維護和實現(xiàn)合法利益的能力,因而是一項更深層次的惠民工程?!笔形睍洝⑹虚L欒慶偉這樣評價。
把宣講和惠民結合起來,恰如用星星之火點燃群眾心中的燈芯,心中的燈亮了,事業(yè)就如燎原之火,熊熊燃燒。
干部帶頭作示范,把群眾引向舞臺的中心
宣講活動的成敗,取決于宣講力量的強弱,取決于宣講組織的好壞。撫順市委著力打造了四支宣講隊伍,實施了四場別開生面的宣講戰(zhàn)役。
組建突擊部隊,打好破局戰(zhàn)。以理論工作者、基層黨務工作者、先進典型為重點,優(yōu)選宣講經(jīng)驗豐富、深受群眾歡迎的百名宣講員,組成了突擊部隊,在宣講正式啟動的首場登臺,形成了強烈的沖擊力。
集成聯(lián)合部隊,打好攻堅戰(zhàn)。撫順市委整合市級宣講力量,打造了一支支特混聯(lián)隊。領導干部、專家學者、先進典型、文藝骨干、行業(yè)尖兵、業(yè)務能手,互補搭配,分行劃區(qū),組成若干宣講團隊,深入社區(qū)、村屯、企業(yè)、機關、校園、軍營、廣場、公園。一時間高密度、多層次、強有力的宣講活動在撫順遍地開花。群眾紛紛從四面八方趕來,他們穿好秋衣,帶上馬扎,甚至帶上雨具,駐足流連,樂而忘返。
壯大地方部隊,打好持久戰(zhàn)。各縣區(qū)同步開展宣講活動。望花區(qū)委書記、撫順縣委書記宣講第一課,把群眾當作“先生”,結合國情、市情講區(qū)情、縣情,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東洲區(qū)組建了百人宣講團,深入鄉(xiāng)鎮(zhèn)村屯、街道社區(qū),為群眾送去精神食糧。天氣轉冷后,各縣區(qū)充分依托各級宣講基地,組織開展了不間斷的室內宣講,把宣講活動引向深入。
培養(yǎng)平民部隊,打好殲滅戰(zhàn)。撫順市委堅持開門搞宣講,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宣講活動,廣泛發(fā)動志愿者加入宣講隊伍。一時間,“故事大王”張玉棟加盟了,“百姓雷鋒”王芳琪入隊了,“望花好人”秦啟蘭上場了……這些平民武裝活躍在大街小巷,依托社區(qū)活動室、家庭活動站,講身邊的事,說身邊的人,使宣講活動可親、可信、可學。
宣講活動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加入進來,日益成為宣講活動的主體,演繹著“人民戰(zhàn)爭”的宣講神話。
形式新穎方法活,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
道理說得清楚、充分,重點談得透徹、明白,熱點講得生動、到位,“書面語”變成了“大白話”,宣講提綱變成了明白紙,宣講很給力。這是群眾對宣講活動的普遍感受,也是宣講方式創(chuàng)新的必然結果。
宣講活動對語言、形式、方法進行了深度加工,摒棄了空洞、刻板、說教的舊貌,換上了生動、鮮活、實在的新顏。各宣講隊伍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創(chuàng)造了全新的宣講風格。
“多主體”牽動“大家唱”。以“圓桌會議”方式進行,不設定固定模式,引導聽講者變成宣講者。宣講中有問有答、多向互動,在充分交流基礎上統(tǒng)一思想認識。
“娛樂性”攜手“教育性”。運用戲劇演出、廣場晚會、藝術巡展、文藝講座等方式,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宣講活動。結合文化下鄉(xiāng)活動,創(chuàng)作詩歌、快板、順口溜等,使宣講活動有料有戲。
“菜單式”滿足“個性化”。制作宣講“菜單”,由群眾點“菜”,再進行專門“配餐”。宣講團深入田間地頭、機關大樓、學校教室、部隊軍營等,面對面零距離宣講。
“微課堂”講出“大天地”。推出“時間微”、“地點微”、“講師微”、“受眾人數(shù)微”的“微課堂”,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輔以小品、歌曲表演和微博、微信、QQ群等載體,達到了積少成多的效果。
“原生態(tài)”催生“和諧曲”。老百姓就地取材,將宣講內容編成文藝小節(jié)目,自編自演、自娛自樂,過了戲癮成了角,受到村民的交口稱贊。
“跟場族”演繹“連續(xù)劇”。新?lián)釁^(qū)千撫社區(qū)居民李惠是遠近聞名的“跟場族”,他有時間就去聽講,一邊聽一邊記,回來后在社區(qū)辦起了微課堂,鄰居們都愛聽他講的課,戲稱為宣講“連續(xù)劇”。
豐富多彩的宣講形式,極大地拓展了宣講空間,更密切了黨群干群之間的血肉聯(lián)系。
黨群干群心連心,正能量迸發(fā)涌流
為民的宗旨、豐富的內涵、精彩的陣容、鮮活的形式,使宣講活動如響雷振聾發(fā)聵,似細雨潤物無聲,凝聚起共圓“撫順夢”的正能量。
宣講是一架“導航儀”,啟發(fā)群眾自覺掀起“聽從黨的召喚,做出彩中國人”的熱潮。退休教師楊陽說:“宣講活動使我深受教育,我作為一名老黨員也要時刻聽從黨的召喚,發(fā)揮余熱,退休不褪色。我也要和周圍的人一樣,早點加入愛心志愿者隊伍,更好地服務社會。”現(xiàn)在,全市有愛心志愿者13萬余人,服務隊伍2179支,成為公益活動的有生力量。
宣講是一支“黏合劑”,黨群干群面對面接觸,心貼心溝通,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廣大黨員干部積極與困難群眾“結窮親”,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難題。春節(jié)期間,各級領導干部上門走訪慰問困難群眾6198戶,送去慰問金及物資共計人民幣166萬元,把溫暖送到貧困群眾心坎兒上。
宣講是一趟“直通車”,干部帶著惠民舉措下基層,帶著責任擔當聽呼聲,“最后一公里”變成“零距離”?;顒娱_展以來,共收集群眾意見、建議6571條。
宣講是一個“練兵場”,黨員干部的思想境界、宗旨意識、服務本領、工作作風在這里得到了全方位的檢驗,爭創(chuàng)雷鋒式機關、爭做雷鋒式公仆蔚然成風。
宣講是一部“加速器”,理論智慧、精神動力、成功經(jīng)驗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快速轉化為現(xiàn)實生產力,形成了只爭朝夕、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局面。
在這生機盎然的季節(jié),撫順市新一輪宣講活動的號角再度吹響?!拔覀冊谝黄?凝聚正能量”,這堅定、溫馨而又充滿希望的主題,更加猛烈地在撫順大地上奔涌激蕩,使“美麗幸福的撫順夢”越來越清晰、越來越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