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攝影師Paul McKenzie一直致力于用自己的鏡頭與獨到的視角記錄野生動物的生活,他也一直致力于呼吁動物的保護。這次他則坐在鏡頭前,開始分享自己難忘的攝影經(jīng)歷與照片背后的故事。
攝影師Paul McKenzie
愛爾蘭攝影師Paul McKenzie出生于肯尼亞首都內(nèi)羅畢,四歲時移居香港,至今依舊在香港居住。2009年把工作正式重心調(diào)整到野生動物攝影事業(yè),真正成為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師。
攝影之友:拍攝不同類型的野生動物除了需要敏銳的洞察力與伺機而動的反應之外,在你拍攝過的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中,哪一種是你最喜歡的?
Paul McKenzie:喜歡的動物是獵豹。不像其他大型的貓科動物那樣晝伏夜出,在白天也可以拍到。
攝影之友:在拍攝野生動物中,有沒有獨家的拍攝技巧可以與我們《攝影之友》的讀者分享?
Paul McKenzie:在所有拍攝技巧中,我想說,最為重要的是“耐心”。在野外拍攝動物99%的時間都是在等待,1%的時間是在拍攝。一天中很多動物什么都不做,而作為攝影師你能做的事情也只有等待,可能什么都拍不到,也可能有大收獲。
最難忘的獵豹一家
在2010年的時候Paul花費了3個星期跟蹤1只母獵豹帶領6只幼崽的家庭,因為獵豹幼崽實在是太小無法行進很遠,這對于他個人來說是十分方便觀察的。在那個時候,Paul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觀察它的家庭上,那時候似乎它們變成了攝影師朝夕相處的家人一樣。獵豹幼崽的成活率是很低的,它們可以生存下來主要靠兩點:一是它們的運氣;二就是需要有一個好的獵豹母親。之所以這個獵豹家庭讓攝影師記憶猶新是因為這6個幼崽全都存活了下來,其間Paul見證了獵豹母親為了保護幼崽與獵食者周旋的畫面,讓這個長年累月在戶外拍攝的攝影師十分難忘。
經(jīng)?;氐嚼系胤饺ヅ臄z
很多人去非洲都會去拍攝那些顯而易見的東西,但這是個必經(jīng)的過程,經(jīng)歷過這個過程才會去反思去想去找一些全新的角度去拍攝,去創(chuàng)新。對于攝影師Paul個人而言,一個重要的拍攝經(jīng)驗是“不要總去全新的地方,要回到你拍攝過的老地方去”。因為只有這樣才會了解到某一種動物的生活習性與行動路線,才會知道在什么地方架好拍攝器材進行拍攝。另外,Paul在深圳定做了一個看上去像石頭的塑料盒子,將相機放在其中,將盒子放在動物行進的路線中,手握無線快門在遠處進行拍攝。這些都是Paul在拍攝中總結出來的個人拍攝技巧,他相信這些技巧對于攝影愛好者也很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