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哲明
多瑙河在靜靜地流淌
——匈牙利留學雜記
文/范哲明
2000年9月7日11時,我從北京首都機場搭乘匈牙利航空公司071號班機飛往布達佩斯,開始了我的第二次出國留學生活。盡管12年前曾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學習生活了兩年,但此次能在一年一度數(shù)量極為有限的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選拔中爭取到了這個為期一年的赴歐名額,有機會再次出去“補能充電”——增加專業(yè)知識的容量,開闊學術研究的視野,豐富文化修養(yǎng)的內(nèi)涵,我還是感到了那種久違了的興奮,由此而來的愉悅之情使7個多小時的航程似乎化成了瞬間之旅。
16世紀的德國宗教改革領袖馬丁·路德曾有過這樣的闡述——“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于它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于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于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養(yǎng),即在于人們所受的教育,人們的遠見卓識與品格高下,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在赴匈學習之前,我和許多中國人一樣,對這個國家及民族的歷史與文化所知甚少。特別是近現(xiàn)代史上馬札爾民族中涌現(xiàn)出來的代表性人物,除了本專業(yè)中那些從這個歐洲著名的音樂之邦走出來的,世界音樂史上里程碑式的大師們——李斯特、巴托克、柯達伊、里蓋蒂、弗萊什、索爾蒂等等,我所知道的無外乎就是那位一個半世紀前,詠誦著“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倘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戰(zhàn)死在布達佩斯街頭的熱血詩人裴多菲了。至于得知美國新聞與文化最高獎“普利策獎”的設立者普利策;20世紀末制造亞洲金融危機的“金融大鱷”索羅斯;還有那位一度風靡世界的智力玩具“魔方”的發(fā)明者魯比克這樣一些過去一百年中在世界文化、經(jīng)濟領域里名傳四海的人物都是出自這個沉靜的國度,則是后來的事情了。
匈牙利共和國位于歐洲中部,國土面積為93,036平方公里(相等于遼寧省土地面積的64%),人口為1009.2萬(1999年的統(tǒng)計數(shù),為遼寧省人口的四分之一;1985年的統(tǒng)計數(shù)為1070萬,1995年的統(tǒng)計數(shù)為1024.5萬,呈逐年下降趨勢),其中城市人口占人口總數(shù)的61% 。全國行政區(qū)劃分為19個州,共有大小城市20個。首都布達佩斯由老布達、布達和佩斯三個城區(qū)于1872年12月22日合并而成,面積525平方公里,人口186.3萬,占全國總?cè)丝诘奈宸种蛔笥摇?/p>
匈牙利地處喀爾巴阡山盆地,土地肥沃,氣候宜人。中歐的名河——多瑙河由北向南橫穿中部,另一條大河——蒂薩河與多瑙河同一走向,奔流在東部的疆土上。中部的巴拉頓湖是中歐最大的淡水湖,湖區(qū)景色迷人,是歐洲著名的旅游景區(qū)之一。匈牙利是內(nèi)陸國家,與奧地利(西鄰)、斯洛伐克(北鄰)、烏克蘭、羅馬尼亞(東鄰)、南斯拉夫、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南鄰)等國接壤,國土面積僅占歐洲版圖的1%。
早在20世紀70年代,匈牙利的當權者就已經(jīng)與以蘇共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中其他當權者們在政治理念與意識形態(tài)方面貌合神離了。所以在20世紀80年代末,當東歐社會主義陣營迅速瓦解,各個前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權紛紛改組時,匈牙利的時局倒顯得十分平靜??此凭兄斝邼男傺览司拖衲庆o靜流淌著的多瑙河,向自己民族的希望和未來默默涌去。
改革后的匈牙利,雖然從國名中除去了“人民”二字,但在他們隨后進行的一系列政治、經(jīng)濟、社會制度的變革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社會主義時期廣大民眾所能享受到的權益和福利。盡管普通的匈牙利人在物質(zhì)生活上還不能與富裕的西歐人、北歐人相比,但他們所能享受到的某些社會福利,如免費教育(從小學到大學,不包括大學期間的第二學位教育),完善的醫(yī)療保障,豐富的文化生活,環(huán)境良好但不奢侈的居住條件,快捷通達的公交運輸服務等等,令我這個曾經(jīng)在美國生活過的人都慨嘆不已。
匈牙利人在公元1000年時才建立起自己的國家,當時曾一度強大的馬札爾民族在爾后的歲月里卻因自身的衰敗而屢遭外族的侵略與欺壓。據(jù)匈牙利的歷史記載,羅馬人、蒙古人、土耳其人以及日耳曼人和俄羅斯人都曾侵占過他們的疆土,奴役過他們的人民。即便是在20世紀,德國法西斯的炸彈、蘇聯(lián)紅軍的坦克,都給災難深重的匈牙利人帶來肉體與心靈上的傷害。
匈牙利人多為虔誠的基督教徒,平和的性格中透出隱隱的憂郁,生活中循規(guī)蹈矩但有些死板,行為上崇尚自由但有些懶散。在首都布達佩斯,雖然常能見到乞丐和酒鬼,但卻鮮見市民間的怒罵和惡斗。
匈牙利人尤愛讀書,無論是老年人還是青年人,都把閱讀作為一種消閑方式。在公交車上,在咖啡館里,在公園和廣場的長椅上,在機關和醫(yī)院的長廊里,到處都能見到神情專注的閱讀者。讀書成了匈牙利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也帶給了匈牙利人沉靜的性格和典雅的氣質(zhì)。匈牙利是世界上的“圖書大國”之一,圖書出版發(fā)行量居世界第6位,每年出版的圖書近萬種,發(fā)行量上億冊。全國共有圖書館1.7萬個,平均每600人就擁有一個圖書館,個人藏書擁有量為人均20余冊。
匈牙利人的收入并不高。工薪階層的月工資平均為46837福林(1996年時的統(tǒng)計。按當時的匯率折算,約合人民幣1620元左右),退休人員的月養(yǎng)老金平均只有18113福林(1996年時的統(tǒng)計。按當時的匯率折算,約合人民幣626元左右)。因此,他們的收入除了用于日常生活的開銷之外,所余不多。好在他們不必為子女的教育、家庭成員的居住和醫(yī)療等方面的花費擔憂,良好的社會福利使每個家庭的基本生存需要都得以保障;再加上低廉的物價和充足穩(wěn)定的市場供應,他們的生活條件看起來還是相當不錯的。收入高一些的家庭還可以將多余的錢積攢起來用于購買高檔消費品,如小汽車(大約有40%的家庭擁有小汽車)。至于那些新富豪們則擁有漂亮的別墅和名車、游艇,以及西歐富人們所能擁有的一切。布達山上越來越多的高級別墅顯示出這一階層在不斷地擴增,貧富兩極分化也因此變得越來越明顯起來。
從20世紀90年代起,變革后的匈牙利政府在年輕一代政治家們的努力下,積極調(diào)整自己的步伐,加快經(jīng)濟發(fā)展的速度,使這個前東歐社會主義陣營中的農(nóng)業(yè)小國迅速向歐洲現(xiàn)代化強國的陣營靠攏。政治上的西化,軍事上的北結(jié),使匈牙利與其它歐洲國家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雄心勃勃的匈牙利現(xiàn)政府還在計劃著于2003年加入歐盟,以便使本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盡快并入到歐洲經(jīng)濟共同體的軌道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