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是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的音樂生活中,除清唱性歌種外,幾乎所有的歌唱、舞蹈都離不開它,與器樂更是有著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樂器的形制、音質(zhì)、音域及其音樂表達(dá)性能與歌、舞、音樂藝術(shù)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因此,樂器既是民族音樂文化的內(nèi)容之一,也是民族音樂文化水平的標(biāo)志之一。
維吾爾族民間音樂活動的內(nèi)容、形式豐富多彩,在不同的地區(qū)和不同的音樂生活現(xiàn)場,有不同的樂器演奏形式。維吾爾族民間音樂中,有著品種繁多的樂器,如木笛、葦?shù)选顓?、薩它爾、艾捷克、彈布爾、都塔爾、熱瓦甫、卡龍、手鼓……可以說是吹、拉、彈、擊,應(yīng)有盡有。有些樂器在日常生活中,在農(nóng)民舉行的“麥西熱甫”里,在盛大的節(jié)日集會上,或是精彩的雜技表演中都是必不可少的,這些樂器不僅伴隨著維吾爾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也豐富了民族文化。
庫修克,是一種木質(zhì)勺子。它是由自然杏木制成,制作過程不添加任何化學(xué)成分,屬純天然手工制成品,它不但可以用來吃飯,而且還可以在“麥西來甫”(一種以歌舞和民間娛樂融為一體的娛樂形式)中作為打擊樂器使用。
納合拉鼓,維吾爾族的打擊樂器,俗稱“獨鼓”。鼓形似花盆,鼓面蒙駱駝皮或牛皮。6個納合拉為一套,每套分大中小3組,每組2個,一組奏高音,一組奏低音,相差 4~5 度,用木棒敲擊。每逢喜慶的節(jié)日,鼓手們登上屋頂,敲起納合拉,吹起嗩吶,人們便踏著音樂翩翩起舞。
艾捷克為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和塔吉克族弓弦樂器,造型別致獨特,琴筒為球形,木制。艾捷克流行于新疆各地,是木卡姆音樂(集歌、舞、樂于一體的綜合藝術(shù)形式)的主要演奏樂器之一。
維吾爾族樂器中的巴拉曼和乃依,兩者皆為管樂。
熱瓦普,又稱熱瓦甫、拉瓦波、喇巴卜,是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彈弦樂器,流行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民間流傳的喀什熱瓦普,全長130厘米,音箱呈半球形,用整塊桑木挖制,面部蒙羊皮或驢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