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聲
“l(fā)àng,閬中?!睖赝裥沱惖哪贻p女教師寫下“閬”字的拼音,用清朗溫柔的聲音領讀著,稚嫩高昂的童聲隨之應和。三面環(huán)水、四面靠山的閬中市代表性景點李家大院、明代白塔、魁星樓、華光樓、錦屏山等,伴隨著“四川南充,閬中古城,我在這里等你”的廣告語,通過電視鏡頭盡收觀眾眼底,令人心馳神往。
四大古城之一
四川閬中是中國現(xiàn)存較好的四大古城之一(與云南麗江、山西平遙、安徽歙縣齊名),我一直想去看看,最近從南充到閬中的高速公路正式投入運行,我便迫不及待地踏上了行程。在當?shù)匾魠f(xié)朋友的陪同下,一個小時之后,閬中古城便出現(xiàn)在我眼前。
閬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緣、嘉陵江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這里是古代巴蜀軍事重鎮(zhèn)。閬中土肥水美,氣候適宜,物產(chǎn)豐富,閬中漢時稱巴郡,隋時稱閬內(nèi)縣,宋以后改稱閬中,歷代多為州、郡、府治所。
古城的建筑風格與云南麗江大研古鎮(zhèn)的青磚黑瓦十分相似,體現(xiàn)出我國古代的居住風水觀,棋盤式的古城格局,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融南北風格于一體風格迥異的建筑群,是中國古代建城選址“天人合一”完備的典型范例。
巴蜀重要文化中心
閬中名氣更響的是其厚重的文化。早在周朝時,閬中就是巴子國國都,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之后歷代均在此設立郡、州、府等,到了清順治時,四川還曾將臨時省會設在閬中10余年,因而閬中一直以來就是四川東北部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軍事的中心,特別是以風水、科舉、三國、宗教為主的文化尤為獨特。
閬中資源豐富,除保留有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歷史時期的古民街院、寺院樓閣等外,更有張飛廟、張飛墓、桓侯祠、巴巴寺、觀音寺、白塔和貢院,城東大佛山還有唐代摩崖大佛及石刻題記等歷史遺跡,風水格局國內(nèi)唯一,堪稱國內(nèi)罕見的風水城。
據(jù)音協(xié)朋友介紹,閬中古城以前的面積更大,可惜在文革期間被拆除了大半,現(xiàn)在的古城和閬中新城幾乎合為一體,唯一的區(qū)分就是一邊是現(xiàn)代的小樓,一邊是青磚黑瓦的老房子。
八十年代初期,當?shù)亻_始注重文物保護,才得以保留了古城的一小部分。而就是這一小部分的古城,已讓我清晰地看到眾多古街巷、古院落遍布城中,其中包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00余處、館藏文物3000余件(包括國家級文物2000余件)。
閬中古城入口有一個很大的牌坊“狀元坊”。閬中科舉文化底蘊深厚,在唐代就出了尹樞、尹極二狀元,宋代又出了陳堯叟、陳堯咨二狀元,從唐代至清末,閬中共出過狀元4人、文武進士115人、舉人402人,是四川出狀元最多的地方。于是閬中便有了貢院,又稱為“考棚”,位于學道街北側(cè),是科舉時代仕子應試的考場。此外,這里的孔家大院是明代孔子第七十六代孫所建的住宅,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該院坐南朝北,由正院10間房屋左右對稱組成,中間為主庭,東西兩側(cè)為花廳,占地300余平方米。
閬中古城還有很多名勝古跡,例如張飛廟,是紀念三國時蜀漢名將張飛的祠廟,因張飛死后追謚為桓侯,也被稱為“張桓侯祠”。張飛廟的主體建筑均沿中軸線布局,由南向北主要由山門,敵萬樓及左、右牌坊,大殿,后殿,墓亭,張飛墓和墓后園林組成。
西部民歌會閬中
四川是巴蜀文化的搖籃,而閬中則是當時巴人活動的中心地區(qū)之一,巴國的最后一個王國還曾定都于閬中,因此巴渝舞、川北燈戲、川北儺戲及有“川北田園牧歌”之稱的太平牛燈和被譽為“電影之父”的川北皮影等都流傳于閬中民間的民俗藝術中,具有濃郁的巴蜀文化風格。這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則是閬中民歌。
在網(wǎng)上盛行的《晾衣裳》就是閬中民歌,它被納入四川省優(yōu)秀民間音樂,被列為中國音樂學院等大專院校民歌類教材音樂經(jīng)典,1996年,這首民歌還被世界教科文組織納入其出版的《音樂教材》中,其歌詞大意為:
清早起來嘛哥呃,去上梁嘛妹兒呀,
摘片樹葉玩耍,叫叫吹響響,花花扇兒搖。
情妹兒聽見嘛哥呃,樹葉兒響嘛妹兒呀,
假裝出來玩耍,叫叫晾衣裳,花花扇兒搖。
衣裳晾在嘛哥呃,竹竿上嘛妹兒呀,
眼淚汪汪玩耍,叫叫進繡房,花花扇兒搖。
娘問女兒嘛哥呃,哭啥子嘛妹兒呀,
沒得粉子玩耍,叫叫漿衣裳,花花扇兒搖。
如今,經(jīng)過專家整理、改編、配樂的《晾衣裳》等閬中民歌,部分已跳出原生態(tài)唱法。而《晾衣裳》在加入學院派唱法成分后,民歌味不減,曲調(diào)卻更加優(yōu)美,更具觀賞性和審美價值。
當?shù)氐囊魠f(xié)朋友告訴我,1957年四川省舉辦農(nóng)民文藝調(diào)演,來自閬中縣西山鄉(xiāng)的農(nóng)民歌手王明以一曲民歌《晾衣裳》引起了組委會的關注,該歌以小調(diào)形式描繪出當?shù)毓媚锴楦]初開,通過晾衣裳向心上人表達愛慕之情的場景,在調(diào)演中一炮而紅。四川省歌舞劇團一歌唱家拿此歌參加全國演出,又在北京唱響,此后,具有代表性的閬中民歌《晾衣裳》便不脛而走。
四川南充音樂家協(xié)會主席楊正杰本就是閬中人,他認為《晾衣裳》獨具閬中味道,聽來耳目一新,他說當年老四川的《太陽出來喜洋洋》《川江號子》《康定情歌》唱響全國,并在國際上獲得聲譽,而與此同時《晾衣裳》通過“西部民歌會閬中”活動,流傳到更廣闊的地域,成為了四川又一首優(yōu)秀民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