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鳴
腹語并非用肚子說話
一鳴
近幾年開門辦春晚確實讓不少民間絕技登上了這個萬人矚目的大舞臺,而在2014年馬年春晚上,一個人帶著一只布偶鳥引起了大家的好奇:這到底是一人一鳥的對話,還是一個人的單口相聲?這就是臺灣腹語大師劉成表演的《空空拜年》,這一期小編就為大家揭秘這檔神奇節(jié)目背后的故事。
一人、一鳥站在偌大的舞臺上,詼諧的對話,讓人捧腹,這就是腹語大師劉成的魅力,他帶著空空已經(jīng)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那么在舞臺上到底是他一個人在表演,還是有其他的機關呢?其實,這檔節(jié)目的秘密就在于腹語,也就是說臺上的兩種甚至更多種聲音都是劉成先生一人完成的。那么腹語是否就是按照字面上解釋的用肚子說話嗎?那么又如何讓肚子說話呢?
其實,腹語術是一門十分古老的技藝,據(jù)說起源于古埃及,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我國古代也有很多關于腹語的記載,常被稱為“肚仙”,用來做迷信騙人的把戲。在西方中世紀,很多腹語術家被認為是掌握“邪術”而遭受迫害。公元850年,康士坦丁堡大主教福提斯宣布,腹語“是藏在人胃里的魔鬼,是只配住在糞坑里的邪魔”。近代以來,腹語術在國外重新流行,鼎盛時期是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被頻繁地運用在廣播和電視里。而對中國人來說,最有名的腹語者大約要算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的“四大惡人”之首“惡貫滿盈”段延慶。
正如劉成在春晚后接受采訪所說,“一般大家都以為腹語是用肚子說話,其實真正說話的還是嘴巴”。玉林師范學院副教授張春秀曾對腹語發(fā)聲做過專門研究,她說:“我們平時說話用舌、齒、唇共同運動,通過口腔共鳴來完成發(fā)音過程。
其實人的發(fā)音器官不止這些,而且比想象復雜的多。人類發(fā)音器官的整個裝置像一架樂器,大致分三個部分:動力系統(tǒng)——肺,發(fā)音體——喉頭和聲帶,共鳴腔——口腔、鼻腔、咽腔。實踐證明,用嘴說話不是唯一的說話方式,但它卻是最省力、最便捷的一種方法。而腹語只不過是另一種說話的方式而已,腹語是用腹式呼吸為基礎,在舌肌和腹肌的共同協(xié)助之下,以嘴唇不動(不是絕對不動)的形式用丹田氣息打在聲帶上造成聲帶震動,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另外一個人在說話的感覺,作出了腹語的效果。它僅僅是一種發(fā)音技巧,不是一種特異功能?!?/p>
幾乎所有人都能在嘴唇?jīng)]有明顯動作的情況下發(fā)出A、E、I、O、U這些元音,但在同樣的情況下發(fā)出B、P、M、S、V這樣的輔音卻不是凡人能夠做到的。一個正常說話的人要把舌頭放平,讓聲音從上面?zhèn)鞒鰜怼5拐Z術家不得不反其道而行之。他的舌頭要高高地拱起來,讓聲音斜著從鼻腔傳出去。
科普作家郭正誼曾表示,學腹語并不難,只要倒吸氣發(fā)音,或者強把話音往下咽就行。開始有些不習慣,慢慢就會掌握竅門,發(fā)音也由唔唔聲變清楚些了。如果持之以恒練習下去,也許你也能當一把“肚仙”。
編輯/趙維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