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guān)系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家長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問題學生的出現(xiàn)與家庭教育存在著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由此筆者想到現(xiàn)在的學校教育中的“問題學生”。我校地處山區(qū),在校生源相對復雜,外出務工子女或離異單親子女占據(jù)一定比例,這些孩子長期和爺爺或奶奶居住在一起,這些孩子長期處于無人管理或監(jiān)護人監(jiān)管過嚴的狀態(tài)下。由于親子關(guān)系的缺失及非正常家庭因素的影響,導致他們在學習上或在生活上出現(xiàn)了各種問題。
一、問題學生的界定
問題學生,是指那些與同年齡段學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會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響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進的因素,從而導致在思想、認識、心理、行為、學習等方面偏離常態(tài),需要在他人幫助下才能解決問題的學生。
(一)問題學生的常見類型
1.厭學型。此類學生的主要問題是厭學,學習成績和學習心理都有問題,作業(yè)基本不完成,或者抄襲其他同學的作業(yè),夜不歸宿,經(jīng)常通宵上網(wǎng)或打游戲,有的干脆輟學,但品德方面無大問題。
2.紀律型。此類孩子的主要問題是不守紀律,主要表現(xiàn)為易和老師發(fā)生沖突,對集體影響較大。學習成績問題不大,品德方面也沒有大問題。對于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和老師的教導,他們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行為習慣差。
3.品德型。此類孩子的主要問題在品德方面。如打架罵人,欺負同學,小偷小摸,抽煙喝酒,與異性有不正當交往,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有聯(lián)系,離家出走,不孝敬父母等。他們多數(shù)學習成績不好,不守紀律。這類學生多是“邊緣生”,往往一只腳在學校,另一只腳在社會。
4.心理障礙型。此類孩子的主要問題在心理方面。如自閉、憂郁、退縮、躁動、有攻擊行為、無法集中注意力、多疑、無法與他人溝通等等。外向的有紀律問題,內(nèi)向的不違反紀律學習成績多數(shù)不好。
5.“好學生”型。在學校一般是公認的好學生,各方面都不錯,問題處于隱蔽狀態(tài),常見問題有:雙重人格,自我“消失”,自我中心,虛榮心,抗挫折能力極差。這種孩子有時會突然惹出大事,如早戀、出走、犯罪、自殺。
(二)產(chǎn)生問題學生的家庭教育類型
1.棍棒型的家庭教育。棍棒型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待子女稍有不如意輕則責罵,重則拳腳相加。長久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的孩子會缺少家庭溫暖,會產(chǎn)生對父母的怨恨之心。由于受父母的影響,孩子易于形成富于攻擊性的暴力傾向,且缺乏對人的關(guān)愛之心。
2.訓斥型的家庭教育。這類家長與前一種方式的主要區(qū)別是“棍棒在嘴上”,希望使用罵聲來塑造出完全符合自己意愿的孩子。表面上這種管教方式不像上一種方式更嚴厲,但實際上它更能引起孩子的心靈創(chuàng)傷,因為不絕于耳的惡言惡語。
3.完全管束型的家庭教育。這類教育與前兩種家庭教育方式上有很多對子女來說就是一種精神折磨。大的不同之處,主要就是這種方式基本上是希望以說服教育來施加影響。但是,家長們在嘮嘮叨叨中并沒有能把握好教育孩子的主要原則,缺乏有力的說教,反而以太多的清規(guī)戒律沖淡了必要的規(guī)矩,使子女厭煩,產(chǎn)生逆反心理。
4.溺愛型的家庭教育。獨子的稀缺性使得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和主角。父母們的百般寵愛,再加上物質(zhì)享受的過度滿足與父母們對孩子人格發(fā)展與精神引導的忽視形成反差。孩子只有得到滿足的權(quán)力,沒有按必要的品行要求去發(fā)展自己道德的義務。孩子一般就會驕橫跋扈、任性唯我。
二、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
既然家長對孩子性格等方面的形成存在著巨大的影響,那么在新的時代里家長們?nèi)绾尾拍芘c孩子建立和諧的家庭關(guān)系,讓孩子健康的成長呢?
(一)建立朋友關(guān)系
家長像朋友那樣平等對待他們,每天分配一些時間和孩子一起交談,從中能了解到孩子的性格、脾氣以及能力的成長。而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guān)注和愛。這對良好親子關(guān)系的建立與孩子的快樂成長都是很重要的。
(二)在培養(yǎng)教育孩子的性格和道德等問題
對孩子的教育就要抓住件件小事施教,特別要重視孩子的第一次嘗試、第一次犯錯誤和第一次懂事理的表現(xiàn),糾正錯誤也要在首次上多下功夫。
(三)在物質(zhì)方面
1.在孩子吃的方面,必須保證孩子吃好、吃飽,但不需要讓他們吃得太好、太飽。不讓孩子去追求高檔食品,平時盡量控制零食,不許孩子挑食,不能浪費。
2.在孩子穿的方面,保證孩子有衣服穿,穿干凈衣服,但不讓他們穿得太好、太講究。時常提醒他們,要保持衣服的整潔干凈。
(四)和孩子建立彈性的親子關(guān)系
成人要追隨孩子的發(fā)展成長。孩子逐漸走向獨立,成人對孩子就不必事事幫他。對孩子能做的事情能放手讓孩子去做,只是在孩子確實需要幫助的時候才去幫助他。這樣成人和孩子雙方都能在一種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工作、生活。
(五)注重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有了自信心,孩子的自發(fā)性和獨立性才能得到發(fā)展。家長對孩子的態(tài)度應該是鼓勵的、肯定的。孩子做事情,即使做不好,也要肯定孩子做事的良好愿望。實際上,家長這時能體諒他,給孩子機會去重復操作,孩子自然會進步,自信心也一步一步建立起來。
(六)給孩子創(chuàng)造與同齡人接觸的機會
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接觸的都是成人,他需要和同齡孩子接觸、游戲。在庭院中、在休閑時、在游樂場中,我們都要讓孩子去接觸與他年齡相近的孩子,發(fā)展社交能力,知道如何與他人相交往,避免在一個封閉的家庭環(huán)境中,失去交往的機會與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