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播公司(BBC)最近公布的2014年全球民意調查結果,傳遞出了一個讓人感到驚訝的數(shù)據:德國是對中國看法最負面的國家。該國高達76%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主要是消極的”。這一比例甚至超過了中國的“宿敵”日本(73%)。人們不禁要問:德國與中國既無領土糾紛,也無歷史仇怨,兩國之間文化和經濟往來頻繁,為何德國對中國的看法卻如此負面呢?
這與德國媒體長期以來對中國的負面報道有很大的關系。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的崛起,德國媒體對中國的報道越來越多,同時也越來越負面,各類丑化甚至妖魔化中國的報道層出不窮。德國媒體為何偏愛對中國進行負面報道?
第一,德國媒體記者對中國政府及政治制度從根本上來說持批判的立場。負責中國報道的資深記者或編輯,大多出生于冷戰(zhàn)時期,受冷戰(zhàn)時期宣傳的影響,習慣于將中國歸入與西方對立的國家陣營。第二,對于負面問題的關注,是德國媒體報道的一個基本取向,因為只有沖突(Konflikt)、危機(Krise)、戰(zhàn)爭(Krieg)和災難(Katastrophe)才會引起讀者的注意。此外,德國媒體將批判政府視為自己的責任,他們報道的重點往往不是政府的成就,而是其工作中的不足和問題。第三,德國從政府到民間都把日益崛起的中國視為競爭對手和威脅。不少人擔心,中國的崛起會挑戰(zhàn)既有的國際秩序,擠占其生存空間,導致德國和西方的衰落。第四,中德兩國文化存在著許多區(qū)別甚至對立。
德國的華裔人士劉楊曾出版過一本《東西相遇》的畫冊,以圖畫形式展示了東西方(中德)之間的日常文化差異,比如,在餐館就餐時保持安靜vs喜歡喧鬧、準時vs不準時、排隊vs不排隊,以及對待動物的不同態(tài)度等。中國游客大規(guī)模赴德旅游讓德國商人賺足了鈔票,中國游客的一些不文明行為,也損害了中國人和中國在德國人心目中的印象。
有人說,從BBC的調查來看,除了中國之外,德國對美國和俄羅斯等國家的看法也比較負面,我們不必太在意。但除了德國之外,法國(68%)、美國(66%)、加拿大(64%)、西班牙(59%)和韓國(56%),對中國的看法也十分負面。若不對此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就無法有針對性地采取改善措施,令我們錯失提升國家軟實力的契機。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