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泥巴妮
素馨之香
落地巴厘島,在機場出口就看到了印度素馨,枝干被地燈的光柱勾勒出來,抬頭仰見頂端的幾片葉子,灰綠的葉子背面鍍著一層夕陽色的燈光。馨香縷縷隨印度洋旱季伊始的暖風送來,讓你知道那枝葉的頂上當是綻滿了花兒。
步入酒店,大廳門前長廊上,是入夜還在等候我們的印度尼西亞姑娘,她們將用棉線穿起來的長串素馨掛在我們脖子上,素馨馨香就成了巴厘島之行最溫馨的氣息。
后來一周的旅行里,各處都看到她的身影,嗅到她的香氛。
印尼古老的海神廟Tanah Lot四周最顯眼的,除了漲潮時環(huán)抱的海水盛開出的潔白浪花,別樣的花,就屬印度素馨了。巴厘島是整個印尼唯一信奉印度教的地區(qū),同時又兼奉佛教和供奉自然界諸神。立于海中形似船只的巨巖之上的海神廟,專為祭祀海之守護神而建于16世紀,是“千寺之島”上著名的六大寺廟之一 。漲潮時,海神廟四周海水環(huán)繞,落潮時方見巨巖與島體一巖連通。就是這方寸“海上之地”,也有數(shù)棵高達6、7米的印度素馨圍廟而立。那些成齡的印度素馨蒼勁挺拔,在海洋的包圍和潤澤下,翠冠如蓋,滿樹繁花,為神秘蒼古的海上神廟更添了無限生機與氣勢。
另一處止步印度洋的烏魯瓦圖斷崖絕壁上,闊大的崖上草坪,散落其間的是植株高大的印度素馨:淡黃的,紅的,白的。三色的花兒被煙灰藍色的樹干舉在頭頂,一簇簇,香香的,印在純凈的藍天底子上。有著巖石質地和光澤的樹干,一紋一紋的圈兒環(huán)形疊加向上長去,沿著這樣的圈紋視點上移,發(fā)現(xiàn)越近葉子生長的頂端,圈紋越稀疏。原來這些圈紋是素馨寬大蠟質的葉片一柄柄走過季節(jié)后留下的腳印。從那一個個時間的腳步上,你甚至可以大致看到旱季和雨季交替的節(jié)點。旱季時,為了減少水分蒸發(fā),葉片生長得少而集中,因而一紋一紋的細密;雨季時葉片相對稠密,但由于生長速度快,所以一步一步間隔稍微大一些些?,F(xiàn)在是5月,旱季剛剛開始,花兒開得繁密,若不是素馨那厚蠟紙般的葉片肥大,簡直要被個體小而數(shù)量盛的花兒蓋住了!
我們的車輛在巴厘島的街道和鄉(xiāng)村間穿行,道路兩側和居所周圍隨處可見素馨的身影。巴厘島的人們敬畏神靈。家族組成的社區(qū)有神廟,各村有村廟,家家戶戶另設家廟。不管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供奉神龕,少則一兩個,多則十余個。所供奉或是三大天神,或是佛教的釋迦牟尼,或是太陽神、水神、火神、風神等自然諸神。途經(jīng)一個村莊,正好是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所見道路右側全是低矮的住房,而左側皆為寬闊庭院,院中設精巧的亭臺柱塔、諸神雕像,一派神秘肅穆氣勢。原來巴厘島的民俗規(guī)定住宅建在西側,東側用來建家廟。讓每天的第一縷陽光先照向家廟,也讓第一縷陽光從家廟那邊照進生活。巴厘島人敬畏神靈可見一斑。有“廟樹”和“塔樹”之稱的印度素馨,更是被巴厘島人倍加珍愛。巴厘島人把印度素馨和椰子樹植在家廟四周,神龕前也供奉上裝著素馨的花盒。
巴厘島的居民拿素馨供奉神靈。當?shù)厝嗣咳盏谝患戮褪羌腊莺凸┓罨ê??;ê杏米貦皹涞男救~編織而成,鮮嫩的黃綠葉子編成巴掌大小的淺碟,里面盛上孕育希望、復活和新生的素馨,供奉在黑色的火山石雕鑿而成的神龕下四面透空的小閣里。而居所的地上、商店的出入口也常常會放著這些供奉的花盒,作為初到巴厘島的人,一定不要踩踏了這小小的花盒,或是隨手撿走花盒里的素馨。
巴厘島人對自然的敬畏,令人心生敬意。人們的居所大都低于兩層,就連豪華的酒店、跨國公司的辦公樓都限定在四層以下。無論走到哪家住宅,那里的制高點必是樹冠。一層的住宅或許屋頂半掩在蓬勃盛開的三角梅叢下面,或是一棵印度素馨從香茅草披蓋的發(fā)呆亭中穿草而出,或者兩層的小樓掩映在一群高大標致的椰子樹下??傊屠鍗u的居民絕不會把住宅建得高出院落里最高的植物。這個約定俗成的可愛的規(guī)定,讓人不禁心生喜歡!也許正是這樣可愛的規(guī)定,加之可愛的巴厘島人對素馨的格外偏愛,才使得這佛院里“五樹六花”之一的印度素馨冠遍全島,從居住院落到神廟舊跡,從街巷阡陌到烏魯瓦圖斷崖,無不是她們或蒼勁或婆娑的魅影。
巴厘島的女子更懂得讓素馨溫馨她們的生活。白色的素馨晾干做成涼飲;紅色的素馨碾碎外敷,治療咽喉腫痛等疾?。稽S色的素馨掛在脖子上迎接貴賓。而傳統(tǒng)的方法提煉出金貴的素馨精油,用來做LULUSPA,凈化和潤澤肌膚。那天,直至身心沉靜在Lulur寧靜溫暖的香氛里,我才想起這素馨在中國的南部沿海也有她的芳蹤。五年前我在深圳梅嶺公園第一次見到她,似旋轉擰開的五瓣,自邊緣向內里聚攏的淡黃色,一下子就讓人喜愛。只是那時不知道她的名字,再后來在廈門看到她,鼓浪嶼的環(huán)海路,牌銘“雞蛋花”。真真是如雞蛋的色彩,黃芯兒白邊兒,質嫩。只是中國南方的雞蛋花到底是氣候使然,枝葉徒長,花少,樹矮,以至于在巴厘島見到那么高大勻稱、挺拔、狀如巨型珊瑚的素馨樹,竟一時沒有聯(lián)想起祖國南端的雞蛋花。
懷念每一個在Melia 酒店的夜晚,浮游在淡藍色的海水里,仰望著斜倚池邊深藍夜空下美好的素馨,她們是盛開在夜空里的星星,而自己漂浮在清淡優(yōu)雅的馨香里,離星星那樣近,那樣靜!
發(fā)呆亭
離開巴厘島,我最想搬走的,是他們的發(fā)呆亭。
“發(fā)呆亭”顧名思義,就是吃飽了喝足了,沒事干的時候坐在里面發(fā)呆用的。光聽聽這名字,就透射出它無與倫比的強大文藝內涵。巴厘島人的“發(fā)呆亭”,正像莫言所說的“文學”,是最沒有用的,卻又是最有用的。
一雙人字拖、一身寬大輕松的巴迪布衣著、一本喜愛的書、一個插上吸管的椰子,午后或坐或躺在發(fā)呆亭里,面對無邊大?;蚴强侦`靜幽的園林綠地,你什么都可以想,也什么都可以不想。天高云淡,風輕,連時間都可以遺忘。
巴厘島人也極愛他們的發(fā)呆亭。據(jù)說在巴厘島任何一個人家里,可以沒有睡房,但一定要有發(fā)呆亭。最初的發(fā)呆亭叫巴厘亭,這種用茅草覆蓋屋頂并且沒有墻壁的開放式建筑特征在當?shù)亟小癇ale”,大概就是它的名稱來歷。巴厘島人視“Bale”屋頂是“神”的部分,墻體是“人類”的部分,地基是“魔鬼”的部分。所以最初是建在廟宇附近以輔助宗教儀式用的。后來只有社會高層人士才允許在家里建這種亭。在過去,一個人的出生、嫁娶、死亡都是在亭里完成。在我們的旅程中,所到神廟,處處都能見到這種簡單的茅草屋頂遮蓋著一個方形的木平臺,可見巴厘亭最初的宗教用途一直保存至今。
直到最近幾十年,不斷有美洲、歐洲和中國的人涌入這片赤道無風帶,旅游被開發(fā)出來,巴厘亭的休閑價值也被極致地挖掘出來,巴厘亭則變身發(fā)呆亭走進尋常巴厘島人的家庭。
在金巴蘭海灣吃沙灘晚宴時,我注意到海灘堤岸上有一些不規(guī)則的結構支撐著一些天然圓木,走進細看才發(fā)現(xiàn)這些木柱一直穿越屋頂并在屋頂上空開枝散葉!不知道是哪個頑皮的天才,竟然在幾棵樹之間加蓋了茅草頂,隨木就勢地造成了一組會長高的發(fā)呆亭。夕陽下,有幾對情侶的剪影在樹梢下的發(fā)呆亭里繾綣,幾上玻璃杯里跳躍閃爍的燭火如印度洋夜空迷人的星光。在烏魯瓦圖斷崖上,一處發(fā)呆亭建在神秘的水景前。鋪張的水池層疊著伸向斷崖,坐在發(fā)呆亭喝下午茶,一眼望過去,是直接連接著藍天的水景,白云悠游在藍天之上,也悠游在天水相接的水景里。而走到另一處高一些的角度,又分明見著那碧藍的水池是直接伸到了湛藍的海水里了!設計師的巧妙借景,不得不令人流連不舍。在阿勇河漂流的沿途,也能看到當?shù)厝私ㄔ诤舆叺陌l(fā)呆亭。男人們在發(fā)呆亭或斗雞,或飲茶,甚至只是閑坐。有一次還驚喜地看到三五個巴厘島女子在發(fā)呆亭里一起畫一幅巨大的荷塘圖。而我們居住的“梅里亞”酒店,發(fā)呆亭建在游泳池的花園小島上。每晚這里都有音樂會,游客可以一邊在舒適的循環(huán)海水里游泳,一邊欣賞音樂家們的演奏。也有浪漫的游客,從游泳池上岸,藉著華美的音樂跳上一曲,泳池里頓時飛濺起浪花和掌聲。隨著旅游的發(fā)展,發(fā)呆亭的功能和形式越來越多樣化,這種開敞的巴厘亭四周開闊的視野更加強了親近自然的感覺,也越來越受到巴厘島游客的深深喜愛。它們以各種功能和形象出現(xiàn)在巴厘島的各個地方。除了如“梅地亞”這種高端酒店的演奏廳,還有五星級酒店游泳池邊的按摩室、露天酒吧或餐廳、別墅里的電視娛樂室或書房……發(fā)呆亭以其樸素、靈巧,且具有高雅品位的杰出特色贏得了所有來過巴厘島人的心。
全開敞的設計,既適宜熱帶氣候,又便于觀賞景色。人們聚集在這里聊天、納涼甚至睡覺。發(fā)呆亭在保持巴厘島人傳統(tǒng)的議事、儀式、休閑等功用的基礎上,更充分地彰顯了它文藝性的一面。也正是這文藝性的突顯,光大了與發(fā)呆亭相關的園林文化和水景文化,使三者有機結合成巴厘島風格,成為巴厘島別于其他海島、海景城市的獨特名片。
水是巴厘島人生命的源泉,也是熱帶地區(qū)濕熱氣候的最好的調溫劑。整個旅程中我們見到的每一個發(fā)呆亭都結合了某種形式的水景:花園水景、游泳池、瀑布、噴泉,還有大大小小的百合花池和蓮花池。仿佛從第一滴生命之源誕生在巴厘島,就被自然之神賦予了它娛樂的音符。這水的音符又結合了巴厘島特有的建筑語言,成為景觀中流動的靈魂。像被稱為“情人崖”的烏魯瓦圖斷崖上氣勢宏大的無邊水池,就是利用了無邊水池制造無邊無際的開闊景象的典范之作。這種水景的技法在巴厘島被運用到了極致:山上的泉水通過雕塑神像之口、性器或法器注入游泳池,然后溢出跌落到下面的另一個水池中,或溢出到下面的種植了花卉的陶器再流到各個水景花池中;當無邊水池以翠綠的山巒、樹林為背景時,產(chǎn)生的是空靈靜謐的效果;當背景是一片汪洋大?;蚝磿r,則產(chǎn)生海闊天空、海天一色的壯麗景象。
與水景布局緊密依存的,是巴厘島的庭院景觀。每個庭院景觀都有著鮮明的主題:有的是雕塑花園,種著蓮花或百合的水院;有的是花卉主題,搭配著水景布局。而所有的主題布局,都是為了給庭院的中心巴厘亭提供360度全方位無死角的美景。茅草屋頂和木材溫暖的質感不論在陽光下或是在夜晚的燭光中都能營造出輕松、愉快的氛圍。即使撇去發(fā)呆亭或休憩或娛樂的功用不說,單單它香茅方頂、四柱透空、紗幔輕綰地停在蓮花池畔,僅僅是存在,就是庭院里一道雅極的景致。
所有的庭院中,規(guī)格最高的宮殿庭院,是有規(guī)律的方形。圍墻套著庭院,庭院里面又套著庭院。這種建筑風格應該是受中國建筑層層嵌套的影響。可見當年大量的華人南下,也把中國文化帶到了南洋,并在巴厘島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發(fā)揚、變異,融入了更多自然之神的旨意,將這種庭院文化頤養(yǎng)至極致之美。讓我們當今中國人來到這里,也只能由衷感慨,愛無復加。
我想,如果巴厘島真允許我?guī)ё咭粋€發(fā)呆亭,沒有了使之靈動的水景,沒有了崇尚自然的庭院布局,沒有了赤道南端常年27至31攝氏度的氣溫,沒有了蒼翠的山林、平靜的湖泊、壯麗的火山,海灣內波平沙細,灣外印度洋浪高風清,寬闊的海岸及懸崖風景,我即使帶回發(fā)呆亭,也帶不回擁有“發(fā)呆亭”的生活環(huán)境。在當下誰還會擁有享受巴厘島人那種敬畏自然萬物的性靈之心;誰還會認為一根木料、一塊石頭、一束茅草都是在被殺死后才為人類所用;誰還會為一個建筑進行一場的洗禮儀式,讓“Melaspas”賦予它生命后才去居?。课覀儗Ψ序v的物質追求麻痹過的神經(jīng)已然不能去感受和感謝神靈的這種恩寵了!
但是,我想很多朋友大概和我一樣,很應該有一個發(fā)呆亭,多待在那里觀照一下自己的內心。多看看書,聽聽古老的音樂,畫一幅不等著估價的畫,寫幾個不一定參賽的書法。學巴厘島人,在有限的經(jīng)濟條件下享受無限的大自然,并敬畏自然,熱愛自然。這是發(fā)呆亭給我的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