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英
無花果的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氣溫不低于-12℃的環(huán)境中,均能正常生長,在我國北方的寒冷季節(jié),采取防寒保溫措施,也可栽植。無花果的繁殖方式有多種, 扦插、壓條、播種等方法均可繁殖,生產(chǎn)上一般多采用扦插繁殖,其扦插成活率常受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1 內(nèi)部因素
無花果多數(shù)品種扦插時都很容易成活,尤以充分成熟的一年生粗枝條的成活率高。一年生枝條以中上部的枝段扦插成活率高。主要是因為在這一部分營養(yǎng)物質(zhì)含量較高,特別是氨基酸的含量比較高,其中尤以天門冬氨酸、脯氨酸的含量比較高,能促進生根。此外,在這些部位植物生長激素的含量也比較高。因此早春利用枝條先端帶頂芽的部分扦插成活率高,因為在這個部分早春養(yǎng)分回輸,激素運轉(zhuǎn)使含量都迅速提高。
2 外部因素
2.1 溫度
溫度對于無花果的新根生成、新根生長都有明顯的影響,土溫在15~20℃對新根的形成和發(fā)育最適宜。芽的萌發(fā)、枝條的生長、葉片的發(fā)育主要受氣溫影響。氣溫21~25℃對枝、芽和葉片的生長有利。變溫對根系、枝葉生長不利。芽萌動后低溫常造成枝芽凍害,嚴重時使枝芽凍死。在無性繁殖苗木時,如果不采用保護地或保溫措施育苗時,扦插時間不能過早,要注意防止晚霜危害。
2.2 濕度
土壤濕度對插條影響很大,濕度過大容易造成插條栽入土壤后皮層腐爛,特別在低溫高濕情況下,這種現(xiàn)象特別嚴重,黏土比砂土影響更大。無花果扦插繁殖保持土壤濕度在最大田間持水量的50%~60%較為適宜。
空氣濕度大有利于提高扦插的成活率。特別是在綠枝扦插時,空氣濕度達到飽和的程度,有利于維持葉片的膨壓,防止葉片發(fā)生萎蔫。從扦插后到生根前,保持葉片維持一定的膨壓,對于提高苗木成活率的作用很重要。
扦插過程土壤不能過干,以防止新根老化,直至干死??諝鉂穸冗^低,因無花果葉片比較大很容易萎蔫。特別是在夏季高溫季節(jié)應注意灌水、噴水補充枝葉水分。
2.3 光照
強光照影響發(fā)根和根系前期的生長,因此生根之前要避免強光照射,在生根初期強光照也抑制根系,枝芽生長,也應防止。此外強光照使溫度升高,在夏季應特別注意。由于無花果是喜光樹種,在扦插成活后應該增加光照強度,有利于苗木生長,促使苗木生長老健。
2.4 土壤質(zhì)地
無花果扦插苗宜選擇疏松透氣、保水保肥能力強的砂質(zhì)壤土,黏土由于透氣性差、排水能力差、局部地區(qū)容易受漬,常造成扦插局部地區(qū)爛插條,選擇時要慎重,并特別注意雨季排水和干旱時灌水。砂土地由于土壤保肥力差,水分也不容易保持,選用時要慎重。必須采用時應注意肥水補充。
2.5 土壤pH值
扦插無花果的苗圃宜選用中性至微堿的土壤,適宜的pH值范圍在6.5~8.0,土壤酸度過大的情況下,在育苗前土壤施用石灰加以改良后再進行育苗。否則會影響根的伸展和發(fā)育。
2.6 插后精心管理
插后的苗床要及時灌水,宜小水淺灌。灌水是保證育苗成敗的重要管理措施,灌水時間和水量多少要視土壤情況而定,苗床既不能過干也不能過濕。幼苗期要結合澆水及時進行中耕松土和除草,隨著幼苗的長大可追施化肥。生長后期要控制肥水,抑制生長促進枝條的老熟,以提高越冬抗寒能力。在正常管理的情況下,當年可長成高80~100厘米的苗木,秋末即可出圃。無花果的幼苗和成齡植株一樣不耐寒,在氣溫低于-12℃的環(huán)境中不能露地越冬,必須起苗埋土越冬或就地埋土越冬,來年春季用于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