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敏
[摘要] 隨著國家的政策不斷的變化,測土配方施肥逐漸得到廣大農民的普遍認可,科學施肥越來越受到農民的重視.使用科學施肥從而實現(xiàn)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
[關鍵詞]科學 施肥 原則 方法
[中圖分類號]S1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 (2014)04-0077-01
科學施肥就是通稱的平衡施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一項較復雜的技術,農民掌握起來不容易,只有把該技術物化后,才能夠真正實現(xiàn)。即測、配、產、供、施一條龍服務,由專業(yè)部門進行測土、配方,由化肥企業(yè)按配方進行生產并給農民,由農業(yè)技術人員指導科學施肥。
一、科學施肥掌握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1.有機與無機相結合
實現(xiàn)科學施肥必須以有機肥料為基礎。土壤有機質是土壤肥沃程度的重要指標。增施有機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和生化性狀,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強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促進化肥利用率的提高。因此,必須堅持多種形式的有機肥料投入,才能夠培肥地力,實現(xiàn)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2.種營養(yǎng)元素肥料合理供應
根據土壤肥力基礎和作物生長發(fā)育進程,合理調控供應氮、磷、鉀養(yǎng)分及各種微量素營養(yǎng),即防止最小供肥因子對作物生長發(fā)育產生制約,又避免“十全大補”式的盲目施用,力求肥盡其效,增產增收。
3.底施與追施相結合
一般作物的生長期較長,根系分布深而廣,施基肥,可更好地使土肥相融,穩(wěn)定地釋放養(yǎng)分。而在作物的需肥敏感時期和需肥高峰期及養(yǎng)分的最大效益期進行追肥可更好的滿足作物所需。底施與追施相結合,供需平衡,發(fā)揮土壤,作物增產潛力,避免浪費和污染。
4.用地與養(yǎng)地相結合,投入與產出相平衡。
要使作物土壤肥料形成物質和能量的良性循環(huán),必須堅持用養(yǎng)結合,投入產出相平衡。破壞或消耗了土壤肥力,就意味著降低了農業(yè)再生產的能力。
二、施用肥料的基本方法
1.用有機肥的基本方法
有機肥料主要有農家肥、作物秸桿、精制有機肥等。
1.1 農家肥
主要包括人畜禽糞便、堆漚肥、沼渣、土雜肥、餅渣肥等。一般作基肥為主,也可追肥,最好經過腐熟再用,堆漚肥用量1200~3100㎏/畝,餅肥等高濃度有機肥用量一般為60~140㎏/畝。
1.2 農作物秸桿
主要是麥秸、玉米秸及稻草等,施用方式有如下幾種:①粉碎直接翻入還田,用量300~500㎏/畝;覆蓋還田,最好經高堆漚,消滅雜草和病蟲害。用量140~350㎏/畝。
1.3 精制有機肥
一般是將有機肥作原料進行工廠化加工,經過生物發(fā)酵、去除雜質、粉碎、造粒等工序制成,養(yǎng)分含量均勻、濃度較高,用基施,也可追施。
2.施用化肥的基本方法
化肥的類別繁多,包括:氮、磷、鉀大量素肥,中微量元素肥、復合肥,復混肥,多功能葉面肥等?;臼┯梅椒ㄓ谢⒆鞣N肥、追肥和根外追肥等。
2.1基施
即在作物播種前將化肥用作底肥。一般化肥可作底肥。
2.2種肥
化肥隨播種施用。種肥用量不宜太大,一般用量3~5㎏/畝,最好不要直接與種子混合。
2.3追施
即在作物的不同生長發(fā)育期施肥。宜選速效化肥,開溝施或穴施后埋土,盡量施在根系吸收的土層范圍,不要沾到葉片上,以免燒傷葉片。水溶性強的化肥可采用濕施法:把肥對水50~150倍,隨灌溉隨施肥,效果較好。
根外追肥:主要是葉面噴肥,它是對作物施肥的輔助方法,葉面追施要注意肥液濃度、噴施部位和噴施時間,濃度不可過高;噴肥時避開高溫時間和大風天氣,兩次噴肥的間隔一般應在7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