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迎春
摘要:1946年1月,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成立于王爺廟(今烏蘭浩特市),新成立的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穩(wěn)定東蒙地區(qū)社會的同時接受中國共產黨的的領導,對東西蒙的統(tǒng)一及東蒙地區(qū)成為東北解放戰(zhàn)爭中鞏固的后方根據地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與此同時,東蒙自治政府遵照黨的指示,模范的執(zhí)行了黨的民族政策和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做了大量的教育幫助和改造爭取工作。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民族政策
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建立的歷史背景
蒙古族在廣闊的內蒙古地區(qū)的土地上締造偉大祖國的歷史進程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但是,蒙古族人民歷受帝國主義、國內反動統(tǒng)治者和民族內部封建勢力的殘酷壓迫和剝奪,災難十分沉重。特別是“九·一八”事變后,內蒙古的大部分地區(qū)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陷入了更加災難的深淵。此后,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在蘇聯(lián)紅軍的強大攻勢和中國人民抗戰(zhàn)的配合下,日本帝國主義在我國東北的血腥統(tǒng)治宣告徹底垮臺。內蒙古東部人民擺脫了偽“滿洲國”十四年的枷鎖,開始了新的生活,獲得解放的東蒙民眾,青年知識分子和軍官學校師生以及民族上層人士為了爭得民族解放和民族自由的權利,強烈要求建立一個東蒙古人民自己的政府。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薄彥滿都、哈豐阿、特木爾巴根、阿思根、等一批蒙古族上層進步人物和知識界的進步力量,廣泛團結蒙古族青年軍人學生,積極采取行動,在蘇聯(lián)對日宣戰(zhàn),紅軍進入東北,偽“滿洲國”一倒臺,便積極行動內蒙古人民革命黨和籌建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的活動。
東蒙古自治政府的建立
綜上所述,從一九四五年八月到一九四六年一月,在薄彥滿都、哈豐阿、特木爾巴根、阿思根等人的積極活動和組織下,東蒙古重新組成了內蒙古人民革命黨、興安軍官學校師生的基礎上成立了一支軍隊、有了國內外革命力量的支持,成立自治政府的條件臻于成熟。到一九四六年從東蒙地區(qū)的社會、政治氣氛來看,召集東蒙人民代表大會已到了水到渠成的階段。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哈豐阿、特木爾巴根、阿思根、博彥滿都等人綜合東蒙各階層的意愿和要求,在征得蘇軍駐王爺廟城防司令部的允許和邀請中共代表參加,于一九四六年并發(fā)表了《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樹立宣言》、《東蒙古人民自治法》等?!靶浴惫贾掌?,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正式成立。它是以興安、哲理木、昭烏達、卓索圖四盟,呼倫貝爾地區(qū)、布特哈部、伊克昭盟、齊齊哈爾、蘇魯克3旗為管轄領域。二月十五日,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經選舉產生了15名政府委員,博彥滿都當選為政府主席,瑪尼巴達剌當選為副主席,哈豐阿為秘書長,選出由哈豐阿、特木爾巴根等45人組成的政府“小呼拉爾”,設立了政府工作部門4部3處。
對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蒙古人共和國主席喬巴山公開予以承認,蘇聯(lián)駐軍也給予支持,中共東北局、中共西滿分局均致電祝賀。在東蒙古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期間,中共西滿分局派胡秉權、黃文飛同志出席,胡秉權代表中共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簡述了中國共產黨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根本理論,受到大會的熱烈歡迎。只有蔣介石的國民黨對這個政府采取堅決不承認的敵對態(tài)度。
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是一個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光明磊落地產生的??陀^上代表了東蒙人民的愿望,況且,蒙古人民爭取民族自治也是東蒙地區(qū)廣大人民的利益。
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的歷史作用
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存在的時間雖然很短,但是,它對內蒙古自治區(qū)的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且,歷史上發(fā)揮過一定的重要作用。
1.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對穩(wěn)定東蒙古地區(qū)的局勢,實現(xiàn)東西蒙的統(tǒng)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解放初期,東蒙地區(qū)不論城市還是農村、牧區(qū),社會秩序極端混亂。有一些烏合之眾,到處招搖撞騙欺壓百姓無惡不作,甚至公開提出與共產黨為敵,盜賊猖獗土匪四起。為了改變這種混亂的局面,保障東蒙地區(qū)的社會安寧,南征北戰(zhàn),徹底打擊了真假國民黨的反動武裝,殲滅了許多窮兇極惡的土匪,對地方武裝采取又斗爭又聯(lián)合的策略,有的整編,有的打散。這樣到一九四六年后東蒙地區(qū)的社會秩序基本上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而且在這個政府的率領下,廣大東部地區(qū)的蒙古族共同投入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懷抱,這是不可低估的歷史事件。從這個意義上講,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的成立本身就是對中國革命的貢獻。
2.東蒙古人民組織政府是我國少數民族地區(qū)實行區(qū)域性自治的一次嘗試。
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千百年來受著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從一八四零年“鴉片戰(zhàn)爭”起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慘深淵,之后是各系軍閥的混戰(zhàn),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東蒙人民更落入了日偽“滿洲國”的統(tǒng)治之下,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越來越殘酷,各少數民族已到垂死狀態(tài),連生存的權利都被剝奪了。日本投降后,情況好轉,在中國共產黨的滿腔熱血的聲援中,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應運而生了。這在歷史上是第一次政治上也是進步的。這個政府是通過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這些都是中國革命史上、民族史上第一次出現(xiàn)的新生物。
3.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在東北地區(qū),為中國培養(yǎng)了一大批少數民族的忠誠干部,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一九四六年初在《東北局關于蒙古工作意見》中指示東蒙工委:“首先必須培養(yǎng)蒙古青年作為骨干,再通過他們去掌握軍隊與發(fā)動群眾,掌握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領導權?!边@一精神作用下,一九四五年十一月,興安警備總隊征得白城子八路軍嫩江一支隊的同意,選派了50名優(yōu)秀蒙古族青年軍隊,到白城子八路軍軍政干部學院接受訓練,為內蒙騎兵一師培養(yǎng)了首批青年骨干。
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成立的當時,就把培訓人才的工作列為重要任務,與政府成立的同時,在王爺廟地區(qū)就成立了東蒙古軍政干部學校。哈豐阿任校長,胡昭衡任政委,張策先生常去講課,可見對該校的重視。畢業(yè)后,這批人中絕大部分成為革命隊伍中各個部門的中堅力量。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的這些為中國革命作出的貢獻應永遠載入史冊。(作者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參考文獻:
[1]《興安革命史話》(第一集),烏蘭浩特,中共興安盟委黨史辦公室編,1987年7月。
[2]《興安革命史話》(第二集),烏蘭浩特,中共興安盟委黨史辦公室編,1988年12月。
[3]《興安革命史話》(第三集),烏蘭浩特,興安盟黨史資料征集辦公室編輯出版,1990年10月。
[4]布特格其著,《在路上》,深圳,深圳報業(yè)集團出版社,2010年1月。
[5]王鐸著,《五十年春秋——我的民族工作的經歷》,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第三版。
參考文獻:
[1]《一九二一年七月至一九四九年九月,民族問題文獻匯編》,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北京,中共黨校出版社,1991年12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