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冰雪奇緣》簡單地歸類為迪士尼經(jīng)典的公主電影,那就大錯特錯。這樣的說法有些夸張,影片并非一切都完美,但必須稱贊影片的用心程度,故事、畫面、特效以及配樂均堪稱動畫電影的上乘之作。
乍一看,《冰雪奇緣》容易讓人想起《魔發(fā)奇緣》,兩者的主要角色有著驚人的相似,僅此一點,就可預見迪士尼這部新經(jīng)典難以預測的周邊市場潛力——這就是小女孩們的“菜”。影片毫無疑問是兩位導演克里斯·巴克和詹妮弗·李迄今為止最美的杰作。尤其是那座北山冰宮,在山崖邊巍然屹立,夢幻到極致,出眾的3D特效渲染,更是讓人忍不住伸手去撫摸墻壁上精致而細膩的冰晶紋理。
故事源自安徒生的經(jīng)典童話故事《冰雪女王》。編劇詹妮弗·李對這個北歐童話進行重新改編。作為好萊塢慣用的伎倆,這種改變以及片名的改動均會讓影片在票房上更有保障。電影從兩位公主——安娜和艾爾莎親密無間的童年說起。原作中,“冰雪女王”是個不折不扣的反派,但在《冰雪奇緣》中,艾爾莎卻成了可憐人。國王與王后“禁錮”了艾爾莎,與樂天派的安娜相比,她成了難以接近的“冰雪女王”。
電影有著明顯的百老匯風格,這或許也是迪士尼的又一商業(yè)考量,相信很快就會有同名舞臺劇在百老匯上演。但這讓影片增加了震撼人心的魅力,當安娜在父母死后,午夜坐在艾爾莎的門口,用凄美的音調(diào)唱著“你想要堆雪人嗎?”。音樂讓時間在剎那間停滯,門后的艾爾莎身處“冰窖”,雪花和冰結(jié)晶凝結(jié)空中,見者心碎:這個可憐的小姑娘怎么不想再和安娜一起堆雪人?
尤其是艾爾莎出走的那一段,勢必成為音樂動畫電影的經(jīng)典——在節(jié)奏強烈的音樂背景下,漫天飛舞的雪花,飄離艾爾莎的手套與披風,北山冰宮華麗現(xiàn)身,寥寥幾筆,不羈的“冰雪女王”形象躍然大銀幕上,細枝末節(jié)無不體現(xiàn)出藝術(shù)家們的用心之處。但艾爾莎形象上的轉(zhuǎn)變有些失敗,一位公主轉(zhuǎn)眼間似乎老了幾十歲,很有些“這是絕望主婦嗎?”的錯覺。
之后的故事略顯老套,還很有些像“綠野仙蹤”。但這種借鑒無傷大雅,畢竟影片中不時會出現(xiàn)讓觀眾意想不到的驚喜。安娜并不是驚喜之一,她是個樂觀追尋自由而且堅強的公主——這在此類影片中并不少見。但遠道而來的王子漢斯卻遠比公主顯得復雜,迪士尼動畫中常見的王子與公主的童話就此打住。艾爾莎可謂影片送給觀眾的一大驚喜,在她的身上,人們仿佛看到現(xiàn)代年輕人的縮影——循規(guī)蹈矩但內(nèi)心糾結(jié)渴望解脫。當她拋開一切離家出走的時刻,那種壓力釋放的快感相信每個人都會感同身受。
《冰雪奇緣》并不完美,但作為一部以往都是給小女孩看的童話故事,影片突破了以往的單線敘事。安娜與王子漢斯、克里斯托弗之間的三角戀甚至模糊了故事的主線。影片的創(chuàng)新和用心,會讓很多人看出迪士尼下定決心進行的變革——不再一味追求小女孩的喜愛,而試圖俘獲所有觀眾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