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險峰
[摘 要]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把握好課文的完整性就要幫助他們理出課文脈絡和線索,形成形象思維。形象思維是能切入語言思維和情感的載體,再高深的思維和再復雜的情感都要用語言來演繹。因此,教學中以形象思維為切入點,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領會情感。
[關鍵詞]語文教學;形象思維;完整性;感情美;切入點
語言文字本來是一種很抽象的東西,不管是象形的還是指事的,終究不再是原物本身,而讓人有隔霧看花之感。而文字的教學還只是語文教學的開始,語文篇章才是教學的主角,占據(jù)了語文教學的大部分時間。語文與生俱來的抽象性讓語文的學習成為萬千學子甩不掉的包袱,也讓教師們在工作實踐中意識到形象思維的重要性。要想很好地借助于學生的形象思維讓他們更輕松愉快地學習語文并且更深刻更豐富地體驗語文,教師必須找到一個形象思維的切入點,突出語文該有的感性和美。
劉勰在其《文心雕龍》中有云:“圣賢書辭,總稱文章,非采而何?!庇终f:“昔詩人什篇,為情而造文,辭人賦頌,為文而造情?!笨梢?,詩賦文章都逃不過“情、采”兩個字。情者,就是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采者,文采也,指的是語言文字表達。“情”承載于“采”,“采”是“情”的物質載體,兩者是花和枝的關系,不能分開來談。選入課本的文章都是經(jīng)挑細選的,在用詞造句和寫作手法上,它們是范文,在情的表達和采的運用上,它們是高度統(tǒng)一的。語文形象思維的切入就在這情和采高度統(tǒng)一的點上。
一、注重語文課文的完整性
一篇課文是一個整體,而字詞句篇是它的零件,在課文教學的過程當中不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在字詞句段的分析中迷失了方向。字詞句段的教學固然重要,但是過分沉入就會造成課堂效率低下和機械學習的窠臼。語文是表達的工具,而表達的是人的思想和情感。字詞句段可以分開學習,思想和情感卻不能,特別是人的情感甚至是只可意會卻不可言傳的。這就要求教師能在宏觀上對課文進行把握,不至于陷入干巴巴的字詞句段的串講。
要讓學生把握好課文的完整性就要幫助他們理出課文脈絡和線索。文章的脈絡和線索就像是房子的骨架,抓住了它們就抓住了文章的主體,也就大概知道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說,只有幫助學生在整體上把握課文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才能體現(xiàn)語文育人的功能。
二、在讀中體會課文的感性美
自古以來,傳統(tǒng)語文學習都是很注重讀的,不僅要讀得抑揚頓挫,而且讀得搖頭晃腦。古人的做法對于現(xiàn)今的學生來說仍有一定的借鑒作用,雖然不用再搖頭晃腦,但讀卻是少不了的。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讀的過程就是形成感性形象的過程,就是感悟的過程,也是理解的過程。
讀是集聲音和動作于一體的運動,多種感官共同參與,這本身也是最好的化幽遠為零距的形象手段。不僅如此,只有多讀,才能積累更多的感性形象,形成語感。有了豐富的感性形象和良好的語感,那一個個漢字就不再是一個個沒有生命的符號,而是一個個生動的有血有肉的個體,它們將組成一個個多彩的動人的世界。
三、關鍵語是切入形象思維的支點
語言是一切思維和情感的載體,再高深的思維和再復雜的情感都要用語言來演繹。語文課文作為學生學習的范文,在語言表達上都是精雕細琢自成體系的。零亂的語言不可能表達得出縝密的思維和細膩的情感。所以,課文的關鍵語就是打開文章思維世界的金鑰匙。
關鍵語有很多,包括關鍵句、關鍵詞、關鍵字。管中窺豹,通過這些關鍵語,也可以幫助學生掀開蘊含在課文中的思維面紗。
四、情境是形象思維的源泉
好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課文中的世界,去身臨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思維和情感,甚至是對課文進行再創(chuàng)造,獲得自己的獨特體驗。一篇課文本身就是一個情境,給予學生的就是間接體驗。這樣的間接體驗不僅擴展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形象思維,更讓他們有細膩的情感體驗,最終成為一個情感飽滿的人。
切入形象思維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形成抽象思維,但無論是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對于學生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
責任編輯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