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2014-04-29 00:44:03張勇耀
      新作文·高中版 2014年12期
      關鍵詞:蜉蝣先民詩經(jīng)

      【文前小語】

      傷春悲秋,這是人類共有的情緒,人類把它們唱在歌里,寫在詩里,千百年來詠嘆不盡。其實在這共有的情懷里,潛藏更多的是對生命的詠嘆。時間的無可挽系,讓生命變得匆匆,花謝猶有花開時,人生卻無再少年。生命是一場單程旅行,一旦上路就不會再回到出發(fā)的地方。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伴著這樣的詠嘆,我們變得凝重,也更感到了生命中時光的珍貴,而這樣的詠嘆經(jīng)典,同樣出自《詩經(jīng)》。

      張勇耀,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山西省女作家協(xié)會會員,多家報刊專欄作者。出版有散文集《會唱歌的蝴蝶》,散文小說集《風中飄過村口的影子》等?,F(xiàn)居太原。

      自然總是給我們以無窮啟示

      我們看天的浩渺,看地的沉厚;看水的流動,看山的堅韌;看樹的挺拔,看花的絢麗;看鳥的歡快,看魚的自由……看著看著,我們就看到了自己,或者說,它們都變成了我們的鏡子,折射出了我們自己的生命狀態(tài)。天空說:心胸要寬闊呀;大地說:為人要厚道呀;水說:要剛柔相濟有智慧呀;山說:要抬頭挺胸不屈服呀;樹說:要向著陽光生長呀;花說:要趁著恰當?shù)募竟?jié)開放呀;鳥說:要珍惜自己的天空呀;魚說:要享受自由的美麗呀……是的,它們都會說話,而這些話我們什么時候能聽得懂,卻全在于我們自己的悟性。

      《詩經(jīng)》時代,一位詩人看到了一只漂亮的蜉蝣,那種有著透明得如同薄紗一樣羽翼的小蟲子,突然感到了一種發(fā)自生命深處的驚懼。因為他從這美麗得令人心碎的小蟲子身上,陡然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所有人類的宿命。他情不自禁地吟詠: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于我歸處。

      蜉蝣啊蜉蝣,你有著薄紗一般并且泛著生命光澤的羽翼,就好像我們?nèi)祟?,穿著自認為能夠讓自己以最佳形象出現(xiàn)在這世間的最華貴的衣服。然而我的心是如此的憂傷啊,因為你和我,將有一樣的歸宿。

      說衣裳“楚楚”,是因為在《詩經(jīng)》時代,只有楚國人能夠織出那樣一種薄如蟬翼的華麗絲織物來,穿著那樣的華貴衣裳,美女們自然“楚楚動人”。然而穿著這樣的衣服又能怎樣呢?最后的結局也還是死亡。詩人如此感嘆,是因為他知道,蜉蝣這種昆蟲,壽命只有幾個小時到一周左右,常常是“朝生暮死”。長著精美絕倫的翅膀又能怎么樣呢?生命短暫,人和蜉蝣都終將歸于塵土,那是一樣的歸宿啊。

      詩人接著反復詠嘆: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于我歸息。

      采采:光潔鮮艷的樣子。歸息:意思同“歸處”一樣,都是指歸宿,即死亡。這一節(jié)與上一節(jié)意思完全相同,只是強化了詠嘆的效果。

      第三節(jié)意思略有改變:

      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于我歸說。

      掘閱:挖穴而出,“閱”通“穴”。麻衣:白色的衣服,指蜉蝣的翅膀是白色的,就如同古代諸侯、大夫等統(tǒng)治階級日常穿的衣服。說(shui):住,居住。蜉蝣挖穴而出,就如人生命的開始。雪白的翅膀扇動著一個生命全部的渴望和喜悅,正如我們出生后穿上了代表著人類尊嚴的各式衣服,開始我們短暫的一生。然而蜉蝣以極快的速度死亡了,那曾經(jīng)的渴望和喜悅都像一陣風消融在空氣之中,仿佛它從來不曾來過。我們?nèi)祟惸??我們擁有如此短短幾十年的生命,死亡之后,又會有什么留在這世上,證明我們曾經(jīng)來過的痕跡?

      詩人的千年之嘆,穿越時空,直抵我們的內(nèi)心。

      事實上,幾千年來人類從來都沒有停止過這樣的嘆息。在我們無力阻擋時間的河流從我們身體里穿過的時候,死亡的陰影就時時在我們的身邊徘徊。活著是美好的,而且我們?nèi)祟惪梢曰畛霰绕渌锔叩馁|量,我們懂得以人的方式來裝飾自己,懂得追求美的姿態(tài),懂得尋找讓自己幸福和豐富的方式。然而放在死亡的陰影下來看,我們曾經(jīng)精心的裝飾、愛美的姿態(tài)、追求幸福的過程,都顯出一種巨大的無奈與哀傷,有時甚至顯得有些諷刺。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消費自己的生命?——是的,消費,我們的祖先或者說就是父母,是為我們買過在這世間暫住的票的。

      這就是一只朝生暮死的蜉蝣,給予我們的啟示,向我們提出的最高級別的問題。

      漫漶在《詩經(jīng)》中的生命意識

      兩千多年來,人類一直都試圖回答這個問題。可以說,《詩經(jīng)》中到處都充滿了這種生命意識,我們的古代先民們早就在時光的流逝中思考人生的意義。

      閱讀整部《詩經(jīng)》,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中充斥著大量的時間名詞與時間副詞,“歲”“年” “月”“日”“春”“夏”“秋”“冬”“夙”“宵”“夜” “晨”“昏”“朝”“夕”“蚤”“早”“晏”“晝”“旦”“莫(暮)”“肇”“自”“今”“昔”等等。這里代表的是先民對時間概念的明晰,以及先民對時間的深切感受。時間是生命的存在方式,先民從對時間的感受中體悟了生命的存在。日月出沒,四季輪回,花開花落,其中都有時間的影子在游走。在現(xiàn)代科技手段下,我們可以使用慢鏡頭,用半個小時看一朵花開放的過程;然而也可以使用快鏡頭,十幾秒就歷盡日出日沒、春夏秋冬,甚至可以讓一張嬰兒臉迅速老年。但我們的先民沒有看到過這樣的科技手段,他們以最原始的純樸心性,從真實的日月輪回、生死契闊中感受時間的消逝、生命的無常,于是發(fā)出了深沉的感嘆,當然也有美好的感嘆?!对娊?jīng)》中“怊”“逝”“邁”“除”“永”“就”“將”等描寫時間的詞匯,就包含著迅速、消逝或長久的意思,我們的先民已經(jīng)認識到時間是漫長無盡的、永恒的,同時也是易逝的。時間的漫長越發(fā)反襯出個體生命的短暫,時間的易逝又促使他們思考如何增加生命的密度,提高生存的質量。

      《詩經(jīng)》時代,我們的先民們關于如何消解生命短暫帶來的悲劇因素,得出了兩種思考結果:一種是“樂”,即立足當下,及時行樂,以樂消憂,正如《秦風·車鄰》中所說的,“今者不樂,逝者其耋(dié,指年老)”,“今者不樂,逝者其亡”;另一種是“戒”,即時光易逝,生命有限,人類要利用有限的生命,職思其居,兢兢業(yè)業(yè)。

      第一類的代表詩作是《魏風·山有樞》。這是一首很有趣的詩,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貼心”的數(shù)落,讓我們既感覺親切,又覺得這其中的悲涼:

      山有樞,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婁。

      子有車馬,弗馳弗驅。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樞、榆都是樹名,樞即刺榆樹?!摆簟敝赋睗竦牡偷?。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說:山上長刺榆,洼地長榆樹(物都各從其類)。你有華貴漂亮的衣裳,為何不穿在身上?你有精美的車馬,為何不乘又不坐?到你死去那一天,別人占有盡享樂。

      這首詩還有兩節(jié),和這個意思大致相同。第二節(jié)中間兩句是“子有廷內(nèi),弗灑弗掃。子有鐘鼓,弗鼓弗考”,第三節(jié)中間兩句是“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樂,且以永日”。 廷內(nèi):庭院和房屋??迹呵脫簟D阌袑挸ǖ耐ピ汉腿A美的房屋,為何不灑不掃使其更舒適亮堂?你有鐘鼓這些精美的樂器,為何不擊不敲享受音樂的美好?你有美酒有佳肴,何不天天彈琴鼓瑟以作宴飲之樂?生命短暫,姑且用它尋歡作樂,姑且用它消遣時光吧。而這首詩的最后一句,則更點明了這樣做的意義:“宛其死矣,他人入室。”等你死了,你曾經(jīng)擁有過的一切就都會歸于他人,哪怕這些人是你的親人,但他們不是你。

      這都是大實話呀,錢財皆為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生命有限,一旦你死了,你沒有享受過的,別人就替你享受啦。這勸人者是如此清醒,時時把死亡看成被勸者生命享受的參照物,強調對生命中“物”的運用和對生命本身的愉悅。在古人看來,包括在絕大部分的當代人看來,及時行樂,確乎是增加生命密度的有效辦法。

      第二類的代表詩是《唐風·蟋蟀》。

      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

      無已大康,職思其居。好樂無荒,良士瞿瞿。

      聿(yù):語助。莫:古“暮”字。除:過去。無:勿。已:甚。大(tài)康:過于享樂。居:處,指所處職位。瞿瞿(jù):警惕瞻顧的樣子。蟋蟀在堂屋鳴叫,一年匆匆又到了歲末。如今我是如此憂傷,因為時光流逝得是如此快疾。尋歡作樂可不要過度啊,要牢牢記住自己的職責。行樂不能荒正業(yè)啊,賢士一定要時刻警覺。

      這樣的勸勉,讓我們感到一種正能量。我們無力留住時光的流逝,但我們要在享受人生的時候有所節(jié)制,要樂而有度,樂不忘憂,時時忠于自己的職守。從這里我們能看到,在《詩經(jīng)》時代,我們先民的理性精神即已初步覺醒,某些先知先覺的人士已經(jīng)在探尋擺脫時間焦慮困擾的合理途徑。這首“勸人勤勉”(金啟華、蔣立甫之說)的詩,代表的是我們的先民在跨邁了及時行樂門檻之后所達到的全新的境界,因而更有意義和價值。

      《詩經(jīng)》之后關于生命意識的思考

      可以說,《詩經(jīng)》中所表現(xiàn)的時間意識,對后世詩文有著深遠的啟示??追蜃訌狞S河滾滾東去不舍晝夜領悟到時間的永恒,莊子以“白駒過隙”喻指人生的短暫。這種對時間的詩性感受方式,從一個側面映照出中國哲學的詩意與情趣?!对娊?jīng)·唐風·蟋蟀》等詩對于時間的那種隱隱焦慮,到了《離騷》中則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對國事充滿焦慮的屈原,對時光的流逝、人生的無常同樣充滿焦慮。他擔心的是,時光流逝,人生易老,而理想抱負卻不能實現(xiàn)。我們看他的幾句詩: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其他還有如“及榮華之未落”“恐高辛之先我”“及年歲之未晏”等等。從某種程度上講,時間意識流貫《離騷》全詩。如果說《詩經(jīng)》中的時間意識開啟了后人對生命意義的思考,那么《離騷》則進一步將傷逝主題與功業(yè)意識聯(lián)系起來,從而對時間的思考更為凝重。

      而到了漢樂府時代,詩人們依舊糾結在這樣的“生命意識”中??梢哉f,人生無常、生命短促引發(fā)了詩人們無窮的深沉感傷。創(chuàng)作于漢代,大多佚失作者姓名的《古詩十九首》,這樣的思考就比比皆是。“出郭門直視,但見丘與墳。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保ā豆旁娛攀住とフ呷找允琛罚├劾蹓災古c蕭蕭白楊更是加深了人對于死亡的恐懼。如何消解這種恐懼?如何讓生命更有意義?針對此類人生最大的問題,提出的方案,依然秉承了《詩經(jīng)》中的兩句。生命短暫、及時行樂,如: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生年不滿百》)

      ○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驅車策駑馬,游戲宛與洛。 (《青青陵上柏》)

      ○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萬歲更相送,賢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驅車上東門》)

      另一類則是勸戒建功立業(yè)的,而且在建功立業(yè)之外,還多了對“榮名”留存于世的希望: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無為守窮賤,坎坷長苦辛。 (《今日良宴會》)

      ○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 (《回車駕言邁》)

      人僅僅只是天地間的一個匆匆過客,正如《青青陵上柏》中所表達的意思:柏樹生命長久,千年萬年依舊可以蒼翠如新;而人類的生命卻如此短暫,甚至比上不它的一個零頭;石頭堅硬如斯,千年不化,而人卻是那樣容易便化為塵土。作者用柏樹和石頭來托物起興,反襯出人不如物的可悲遭遇,表達了詩人對生命永恒的期盼以及對生命必然死亡的無可奈何的悲哀之情。再如《今日良宴會》,用“飆塵”比喻人生,既以飆風的旋起旋止暗喻人生的短暫,又以飆風卷起來的塵土旋聚旋散暗喻人生意義的空虛。在這種情況下,是將有限的生命沉醉在感性的享樂之中從而獲得暫時的解脫,還是建功立業(yè)留名后世,可以說不同人有不同的價值觀。

      詩人們的糾結可以說一路下行,到了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依然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一個永遠不老的主題。但詩人們的思考似乎更趨于理性,也有了更為現(xiàn)實的思考。即使提出“行樂”,但背后隱藏的也還是建功立業(yè)的大情懷: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天地無窮極,陰陽轉相因。人居一世間,忽若風吹塵。

      (曹植《薤露行》)

      ○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盛時不再來,百年忽我遒。

      (曹植《箜篌引》)

      ○年時俯仰過,功名宜速崇。

      (張華《壯士篇》)

      ○日歸功未建,時往歲載陰。

      (陸機《猛虎行》)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

      (陶淵明《雜詩》)

      而因為在現(xiàn)實中不能施展抱負,又不愿與時代同流合污,不少人選擇了寄情山水,隱逸鄉(xiāng)間,在看似閑適的吟哦中,思考著人生的意義。“竹林七賢”以及陶淵明等人可以說就是這方面的代表。

      阮籍曾寫過82首《詠懷》詩,其中有不少就表達了對時光易逝的傷感。比如“朝為美少年,夕暮成丑老”“視彼桃李花,誰能久熒熒”“愿為三春游,朝陽忽蹉跎”“逍遙未終晏,朱陽忽西傾。蟋蟀在戶牖,蟪蛄號中庭”“但恐須臾間,魂氣隨風飄”“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在阮籍筆下,人和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是倏然而逝的,從年輕到衰老、死亡的規(guī)律誰也無法抗拒。既然如此,生命的意義何在?人們一切行為的價值何在?詩人于天地之間久久徘徊。

      到了唐詩宋詞中,對生命意義的思考絲毫沒有減弱,反而因為時代的原因,對這種思考呈現(xiàn)出了更為生動的意象、更為精美的表達。常見的意象如“日月”“白發(fā)”“花”“流水”“更漏”等等。比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物的長久不移與人生換代的迅疾,道明了時間于物于人的秘密。再比如: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李白《將進酒》)

      ○黃河走東溟,白日落西海。逝川與流光,飄忽不相待。春容舍我去,秋發(fā)已衰改。人生非寒松,年貌豈長在。吾當乘云螭,吸景駐光彩。

      (李白《古風》十一)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四時如逝水,百川皆東波。青春去不還,白發(fā)鑷更多。

      (孟郊《達士》)

      ○可奈光陰似水聲,迢迢去未停。

      (晏殊《破陣子》)

      甚至有的直接就用了“蜉蝣”的意象。如蘇軾《赤壁賦》“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時間的變遷在自然景物上留下的痕跡相對說來并不顯著,若干年過去了,樹木衰而復榮,山川面目依舊,但人事卻發(fā)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放眼歷史的長河,天地悠悠時間無盡,自己的生命不過是那長河中一個微不足道的浪花。時間的無窮與自身的渺小,構成了人生的大悲慟。

      沒有人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做的是增加生命的厚度和密度。珍惜時光,在有限的時間里做更多的事,便成為詩人們對抗時光易逝、人生易老的積極呼吁。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人生貴壯健,及時取榮尊。夏禹惜寸陰,窮治萬水源。櫛沐風雨中,子哭不入門。

      (蘇舜欽《夏熱晝寢感詠》)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雜詩》其一)

      此類詩句還有很多,可以說舉不勝舉。

      從《蜉蝣》出發(fā),中國的文人們一直試圖通過內(nèi)心的追問,得到關于生與死、生的意義和價值的答案。然而這終究是一道難題,因而人類就不免常?;\罩在一種徹骨的悲涼之中。然而從另一個角度說,對死的憂傷、困惑、追問,歸根結底是表現(xiàn)著對生的眷戀,這也是人心中最自然的要求。正如阮籍《詠懷詩》其七十一所寫:“生命幾何時,慷慨各努力?!币仓斠赃@句詩,送給那些還在揮霍生命的人們。

      猜你喜歡
      蜉蝣先民詩經(jīng)
      《蜉蝣》
      賽加城址先民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方式
      詩經(jīng)
      天津詩人(2019年4期)2019-11-27 05:12:16
      現(xiàn)代詩經(jīng)
      詩歌月刊(2019年7期)2019-08-29 01:46:46
      奇妙的博物館
      將先民們的寶貴財富留給后代子孫——記浙東千年古鎮(zhèn)崇仁鎮(zhèn)消防安全工作
      勞動保護(2019年7期)2019-08-27 00:41:16
      現(xiàn)代詩經(jīng)
      詩歌月刊(2019年8期)2019-08-22 08:45:00
      黃昏的蜉蝣
      河姆渡先民的衣食住行
      大眾考古(2014年7期)2014-06-26 08:00:56
      那些年,我們讀錯的詩經(jīng)
      小說月刊(2014年2期)2014-04-18 14:06:39
      涞源县| 岳阳市| 平塘县| 汉沽区| 岱山县| 新乐市| 永州市| 定远县| 太湖县| 铁力市| 石阡县| 济源市| 突泉县| 甘谷县| 延边| 通城县| 玉田县| 额敏县| 耒阳市| 南部县| 丽江市| 天镇县| 汝南县| 馆陶县| 营山县| 大悟县| 新兴县| 海南省| 东乡族自治县| 郸城县| 金华市| 历史| 永胜县| 黑龙江省| 福安市| 海兴县| 玉屏| 会宁县| 湘西| 阳江市| 威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