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fēng)慕竹
﹁對屬下,我們常常缺乏的不是強硬,而是同情的柔軟;對上司,我們常常缺乏的不是柔軟,而是正義的強硬。﹂
在唐代宰相里,李日知素以心軟著稱。
他當(dāng)刑部尚書時,一名小主管做事丟三落四,馬馬虎虎。有一次,這個小主管竟然把李日知親口交代的重要任務(wù)忘記了,拖了三天都沒有處理。平時不愛生氣的李日知生氣了,他早就想整治一下衙門里的懶散作風(fēng),這正好是一個機會。于是,他把所有的令史都喊來,叫人剝了那個主管的衣服,準(zhǔn)備當(dāng)眾打他的板子。正要行刑的時候,李日知忽然改變了主意,他上前扶起主管,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我本要打你一頓板子,又擔(dān)心天下人說你竟能把李日知惹火,連李日知都打你,人家就不拿你當(dāng)一般人了,你老婆孩子也不尊重你了。”大家聽了都嘆服不已,覺得如果再犯錯誤,自己都不好意思面對李大人了。
可見,李日知的心腸的確是很柔軟的,可若把這種柔軟當(dāng)作一種軟弱,就大錯特錯了。
武則天時期,李日知任大理丞。那個時候,官員們都以狠為能,辦起案子來沒有最狠,只有更狠,政治氣氛非常緊張。李日知卻一如既往的寬和,他從沒有胡亂定案,隨意冤枉人。他曾經(jīng)復(fù)核過一個案件,免除了嫌犯的死罪,結(jié)果上報到大理寺卿胡元禮那里,立刻被駁了回來。胡元禮性情極為殘忍刻薄,加之這是個武則天都關(guān)注的案子,他秉承武則天的意思,欲置此人于死地。誰知李日知在進一步審核后,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更改判決。案子在兩人之間往來再三,誰都不肯退步。
胡元禮大怒,畢竟他是李日知的領(lǐng)導(dǎo),并且有皇帝的旨意當(dāng)后盾,于是派人對李日知說:“只要我胡元禮在,這個人就別想活!”李日知淡淡地對來人說:“請你轉(zhuǎn)告胡大人,只要有我李日知在,這個人就判不了死刑?!?/p>
兩人僵持不下,只能將兩份判決一起上報,由皇帝定奪。武則天此時也冷靜下來,不肯屈服的李日知最終笑到了最后。
這件事讓人們對李日知有了新的認(rèn)識——他不僅有柔軟的一面,還很強硬,不管面對的是領(lǐng)導(dǎo),還是皇親國戚。后來的一件事,更印證了這一點。
唐中宗時,安樂公主大興土木,挖了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人工湖,建成之后,中宗帶著相王(后來的睿宗)和文武大臣一起前去祝賀。宴會上,中宗讓大家寫詩文以紀(jì)念這樁盛事。群臣自能領(lǐng)會太上皇的心思,都使出渾身解數(shù),極盡贊美之辭。在一片諂媚大戰(zhàn)中,李日知也獻上了自己的詩文,不同的是,他的詩文中沒有皆大歡喜的頌揚,有的只是充滿憂思的勸誡,他在結(jié)尾處寫道:“所愿暫思居者逸,英使時稱作者勞?!币馑际钦f,希望大家享受安逸的同時,不要忘記了這些都是百姓辛苦勞作所得??!
聽到李日知這一不和諧的聲音,許多人都冒出了冷汗。因為安樂公主并不是一個溫柔的小佳人,她曾要求中宗封她為“皇太女”,理想就是做女皇,由于欲望沒有得到滿足,她后來竟然痛下殺手,毒死了十分疼愛她的父親唐中宗。這么一個人,誰敢得罪?連睿宗對他這位侄女都畏懼三分。事后,睿宗抹著汗對李日知說:“當(dāng)時連我也不敢勸諫,只有你才能做到啊!”李日知也因為自己的正直敢言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本末倒置。對屬下,我們常常缺乏的不是強硬,而是同情的柔軟;對上司,我們常常缺乏的不是柔軟,而是正義的強硬。一個人人格的高度,就在對此問題的不同回答中得到了見證。
司志政摘自《百家講壇·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