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
自打兒子出生,就一直睡在我的枕邊,在他三四歲時,我也曾嘗試過與其分床,可是有幾次他竟半夜三四點鐘從隔壁房間徑直跑過來,躺下后接著呼呼大睡。經(jīng)過幾次試驗,我擔心影響他的睡眠質(zhì)量,便不再刻意分床。
也許只有在我身邊,兒子才能安然入睡。不知從何時起,每每躺下,他便習慣性地伸出小手,用手指輕輕纏繞我的頭發(fā),一綹一綹很有節(jié)律地盤旋轉(zhuǎn)動,心無旁騖時我倒并不在意,倘若心情欠佳,便會被他不痛不癢的撩撥攪得格外煩躁,難免呵斥他幾句,可是沒過多久,他的小手又不由自主地搭上來。
一天晚上,天氣陰冷,我感覺疲倦,便獨自睡到隔壁房間,本想自己清靜一下,可是兒子洗漱完又黏了過來,我看了他一眼,便把頭埋進被窩不再理他。他卻把被子撩開,趴在我枕邊問:“媽媽,您怎么了?”我有氣無力地說:“我就是想自己清靜一下,不想和你睡?!币娢也o大恙,他便嘿嘿一笑,趁勢躺在我身邊調(diào)皮地說:“可是我喜歡和您一起睡,因為您有長頭發(fā)啊!”我想盡快把他打發(fā)走,便隨口說給他買個長頭發(fā)的布娃娃,可是兒子小嘴一噘說:“那布娃娃沒有您大啊!”我應付他說可以買個大的,他卻認真地說布娃娃不能動,我說買個電動的,兒子巧言相辯:“電動的太麻煩,還容易壞,可您就不會壞,還可以隨便玩。”他邊說邊抬起我的胳膊比畫著,以示我的柔韌度的確比布娃娃好。見他賊心不死,我干脆說買個結(jié)實耐用的,他卻不依不饒地說:“那布娃娃沒有您溫暖?。 蔽胰滩蛔」笮?,兒子更起勁了,說:“您還會自己動呢,還能跟我說話,還會講故事,想讓您說什么就能說什么,不用按按鈕呢……”說著說著,把我抱得更緊了。
這次,兒子的黏膩不僅沒讓我心煩,反倒是他話語中的“溫暖”讓我倍感熨帖。它像一陣春風,緩緩吹進我心底。溫暖,對于一個垂髫幼童來說,不僅僅是他心里的感覺,更意味著踏實和溫度。
仔細想想,人在出生前,一直浸潤在溫暖的母體中,一旦離開母體,便失去了溫暖的庇佑,整個身體處于孤立無援狀態(tài),缺少安全感,因此,嬰幼兒時期對孩子適當?shù)膿釔郏粌H有益于其身體的發(fā)育,而且通過觸覺帶動孩子整個感知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能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
回首兒時,最幸福的就是寒冬的夜晚,賴在母親溫暖的懷中,聽母親輕柔的呢喃。長大后,我離家千里,再也沒有機會像兒時那樣嬌嗲地依偎在母親懷里。在生活的磨礪中,尤其是遇到坎坷挫折時,便欲發(fā)想念母親那溫暖的懷抱。
人對皮膚觸摸的需求又何止是嬰幼兒呢?無論是青年時期,甚至是老年階段,兒女在撫愛方面的反哺性施予,比如主動為父母揉肩捶背,常常能溫暖老人孤寂的心靈。說到底,對觸摸的渴望不是皮膚本身的需求,而是一個人內(nèi)在心理獲得安全感和親密感的需要。
溫暖,其實是最能抵達人心靈深處的力量,它也許是親人間的一個擁抱,也許是朋友間的一句問候,也許是來自他人的點滴感動。只要心存溫暖,我們便有了力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