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祈鈞 楊磊 沈家興 羅海華 周寶珍 李捷
摘要:依照公平、公正、科學、效率的原則,為江西棉區(qū)篩選適宜種植品種和為江西省棉花品種審定和推廣提供科學依據。2013年在江西省不同生態(tài)區(qū)選取6個試驗點進行多點、多重復試驗,通過多環(huán)境試驗鑒定江西省育成或引進的棉花品種在江西棉區(qū)的豐產性、抗逆性、適應性及纖維品質等特征特性。結果表明:KS002、荊雜棉29可推薦審定,GZ-608完成試驗,泗陽299、贛棉207、KS005、H1103建議續(xù)試,其余品種中止試驗。
關鍵詞:江西?。幻藁ㄆ贩N;區(qū)域試驗;評價
中圖分類號:S562.03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2095-3143(2014)03-0043-06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4.03.012
0 引言
品種區(qū)域試驗的目的主要通過田間試驗、品質檢測、抗性試驗,鑒定棉花新品種的豐產性、抗逆性、適應性、纖維品質及綜合表現,客觀評價參試品種特性與生產應用價值,為江西省棉花品種審定和推廣提供科學依據。區(qū)域試驗的科學性、公正性和準確性依賴于科學的試驗設計、合理的試點布局、準確的統計分析方法、統一的調查記載標準、必要的試驗設施和穩(wěn)定的隊伍。試驗承擔單位提供的客觀、公正的第一手試驗數據是科學統計分析的基礎,也是品種合理評價的前提與保證[1-2]。為了江西棉區(qū)品種應用合理,更好地篩選適宜種植品種,作者于2013年在江西省不同生態(tài)區(qū)選取6個試驗點進行多點、多重復試驗,以鑒定江西省育成或引進的棉花品種在江西棉區(qū)的適應性和穩(wěn)定性。
1 試驗情況
2013年江西省棉花新品種區(qū)域試驗共有6個試點,參試品種13個(含對照品種贛棉雜1號)。各參試品種由選育單位提供硫酸脫絨光籽,江西省棉花研究所統一進行包衣處理。為體現公平、公正原則,對各參試品種進行兩級密碼編號(由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先隨機進行一級編碼,再由江西省種子管理局隨機進行二級編碼)??箍菸¤b定由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植保研究室承擔,采用室內營養(yǎng)缽育苗法(NY/ZB591.4-2007)、人工病圃苗期鑒定、人工病圃成株期鑒定三種方法相結合,以棉苗接種病菌后的表現計算發(fā)病株率和枯萎病相對病指,并根據GB/T22101.4-2009[3]標準對參試材料棉花枯萎病的抗性進行綜合評價。轉基因檢測(非轉基因對照為贛棉11號)由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區(qū)試研究室取樣送華中農業(yè)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實驗室進行PCR定性檢測。棉花纖維品質按各點各品種取樣送農業(yè)部棉花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作HVI900系列檢測。
1.1 田間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1~2行畦,2~3行區(qū),小區(qū)面積為20 m2,統一種植密度為24000株/hm2。四周均設保護行 [4-5]。試驗于4月中旬至下旬播種,采用營養(yǎng)缽育苗移栽方式。
1.2 承試單位
共設6個承試單位點,分別為江西省棉花研究所(試點位于九江市西郊,生態(tài)類型為圍區(qū)洲地,下面簡寫)、新余市種子管理局(渝水區(qū)姚圩鎮(zhèn)、丘陵紅壤)、都昌縣棉花生產辦公室(都昌縣蔡嶺鎮(zhèn)、丘陵壤土)、彭澤縣棉種場(彭澤縣馬垱鎮(zhèn)、圍區(qū)洲地)、永修縣沙豐原種場(永修沙豐、洲地)、九江縣江洲鎮(zhèn)農科所(九江縣江洲鎮(zhèn)、沖積洲地)。
1.3 統計分析
所有原始數據在Excel中進行整理、校對及分析,用統計軟件“農博士育種家-試驗設計及統計分析”和“CropBase管理和統計分析系統”進行相關統計分析。
2 棉花生育期間氣候概況
2013年棉花生育期間氣候總體來說對江西棉區(qū)棉花生長不利,棉花生產期間遭遇災害性天氣,主要表現為移栽后苗蕾期大雨,部分棉田產生漬害,光照減少,緩苗延長,生長偏慢;花鈴期高溫干旱時間長,7月中下旬至8月底一直維持在35℃以上的高溫干旱天氣,蕾鈴脫落嚴重,造成棉花中上部結鈴減少;但絮期天氣好、氣溫高,有利于晚秋桃形成和棉鈴吐絮。
2.1 苗期
播種至出苗期間天氣較好,對棉花出苗有利,出苗后天氣晴朗,苗床濕度低、溫度較高,棉苗長勢好,苗病發(fā)生輕。移栽后降雨多,棉田濕度大,光照不足,棉苗發(fā)棵較慢,緩苗期略長。
2.2 蕾鈴期
6月份天氣好,氣溫高,棉花生育進程快;7月中旬至8月下旬出現連續(xù)高溫過程,棉田干旱嚴重,影響了中上部結鈴,蕾鈴脫落嚴重,伏桃、秋桃比常年減少,對產量有一定影響。
2.3 吐絮期
9月中下旬至10月底,天氣較好,有利于晚秋桃形成;11月份氣溫相對穩(wěn)定且降雨不多,對棉花吐絮較有利,但出現了有些試點收花結束早,甚至無霜后花;有些試點晚秋桃開裂吐絮較慢。
3 試驗結果
試驗誤差變異系數平均為4.89%,各試點介于2.01%~7.65%,試驗精度達標。參試品種生育期介于119.3~121.3 d,霜前花率介于91.1%~94.7%。
3.1產量性狀
華雜棉H329、華惠123、泗陽299、KS002皮棉產量比對照極顯著增產,增幅11.18%~19.29%;荊雜棉29、H1103皮棉產量比對照顯著增產,分別增10.78%、8.27%;晶華棉114、KS005、贛棉207、GZ-608、興棉68皮棉產量比對照略增產,增幅0.32%~7.42%;昌棉02皮棉產量比對照減產不顯著,為2.14%(見表1)。對2012年和2013年兩年均參加區(qū)域試驗的4個品種(含對照)的產量表現統計表明,2013年各品種表現比2012年要好,3個品種的2013年平均籽棉、皮棉產量比該3個品種2012年平均籽棉、皮棉產量分別增產24.0%和23.5%,其原因,一是各試點的管理質量2013年比2012年好,二是2013年的氣候條件比2012年適宜。
3.2 纖維品質
各參試品種平均長度在29.5~31.1 mm,比強度在26.9~32.5 cN/tex,馬克隆值在4.2~5.5,伸長率在4.2~5.5%,反射率在76.8~79.2%,黃度在7.4~8.7,整齊度在83.6~85.5%,紡紗均勻性指數在126.8~156.2(見表2)。
4 品種評述
4.1 KS002
第二年參試。該品種出苗較好,子葉中大、葉色較深。植株較大塔形較緊湊,莖稈中粗茸毛少,葉片中等、葉色較淺,鈴卵圓形,花藥乳白色、柱頭平,結鈴性一般。屬中早熟品種,鈴中等大小,衣分高,耐枯萎病。籽棉單產比對照增產7.58%;皮棉單產比對照增產11.18%(有極顯著差異);纖維品質較好。
2012~2013年兩年平均籽棉產量4155.30 kg/hm2,比對照增產6.91%;平均皮棉產量1794.15 kg/hm2,比對照增產8.15%,纖維長度29.1 mm,比強度29.6 cN/tex,馬克隆值5.1,伸長率4.9%,反射率77.5%,黃度8.5,整齊度84.0%,紡紗均勻性指數129.9。2013年生產試驗籽棉單產4604.85 kg/hm2,比對照增產3.0%;皮棉單產2015.70 kg/hm2,比對照增產7.22%。推薦品種審定。
4.2 荊雜棉29
第二年參試。該品種出苗一般,苗期長勢、整齊度均一般,子葉稍小、葉色一般。植株較高塔形、較緊湊,莖稈中粗有茸毛,葉片色較淺、缺刻皺褶深淺一般,鈴圓形有尖嘴、鈴柄中長,花藥乳白色、柱頭中長。屬中早熟品種,結鈴性較好,鈴中等大小,衣分高,耐枯萎病。籽棉單產比對照增產4.91%;皮棉產量比對照贛棉雜1號增產10.78%(有顯著差異);纖維品質較好。
2012~2013年兩年平均籽棉產量3985.50 kg/hm2,比對照增產2.54%,平均皮棉產量1763.70 kg/hm2, 比對照增產6.30%;纖維長度29.7 mm,整齊度84.4%,比強度29.3 cN/tex,伸長率5.2%,馬克隆值4.9,反射率78.4%,黃度8.1,紡紗均勻性指數137.2。2013年生產試驗籽棉產量4559.40 kg/hm2,比對照增產1.99%;皮棉產量2039.40 kg/hm2,比對照增產8.48%。推薦品種審定。
4.3 GZ-608
第二年參試。該品種出苗一般,子葉偏小、葉色稍黃,后期長勢較好,株型較大呈塔形且較緊湊,莖稈較細茸毛少,葉片中大、缺刻中等,結鈴性較好,鈴卵圓形有尖嘴、中等大小,鈴柄中長、花藥乳白色,柱頭中長,后期長勢好,衣分高,耐枯萎病,屬中早熟品種。籽棉產量比對照贛棉雜1號減產0.43%;皮棉產量比對照增產4.67%(沒有顯著差異);纖維品質好。
2012~2013年兩年平均籽棉產量3847.65 kg/hm2,比對照減產1.01%,平均皮棉產量1698.15 kg/hm2,比對照增產2.35%;纖維長度30.0 mm,整齊度85.0%,比強度31.7 cN/tex,伸長率4.8%,馬克隆值5.1,反射率77.0%,黃度8.2,紡紗均勻性指數144.8。2013年生產試驗籽棉產量4393.35 kg/hm2,比對照減產1.73%;皮棉產量1930.80 kg/hm2,比對照增產2.70%。完成試驗。
4.4 華雜棉H329
第一年參試。該品種出苗一般,長勢和整齊度均較好,子葉中等、色淺,植株塔形較緊湊,莖稈中粗茸毛少,葉片中等大小、葉色偏淺,鈴卵圓形有尖嘴、中等大小,花藥乳白色、柱頭中長,抗倒伏,結鈴性較好,吐絮暢,耐枯萎病,屬中早熟品種。籽棉產量比對照增產10.52%;皮棉產量比對照贛棉雜1號增長19.29%(有極顯著差異);但纖維品質較差。中止試驗。
4.5 華惠123
第一年參試。該品種出苗期生長勢和整齊度均一般,子葉中等、上桃快,結鈴性好,植株塔形較健壯,莖稈中粗茸毛少,葉片中等大小、葉色偏淡,鈴卵圓稍長有尖嘴,鈴稍小表面光滑,鈴柄中長,花藥乳白色,柱頭中長,結鈴性較好,吐絮暢,感枯萎病,屬中早熟品種。籽棉產量比對照增產6.08%,皮棉產量比對照增產16.41%(有極顯著差異);但纖維品質的比強度較差。中止試驗。
4.6 泗陽299
第一年參試。該品種出苗一般,子葉中等大小、棉苗長勢較好,植株塔形較緊湊,葉片中大,葉色較淺,缺刻中等,鈴卵圓形偏小,鈴柄中長,花藥乳白色、柱頭中長,莖稈中粗有茸毛,抗倒伏,衣分高,吐絮暢、好撿花。耐枯萎病,屬中早熟品種。籽棉產量比對增產4.73%,皮棉產量比對照增產13.81%(有極顯著差異)。纖維品質較好。建議2014年續(xù)試。
4.7 H1103
第一年參試。該品種出苗一般,子葉大小適中,葉色一般,苗期長勢長相較好。植株塔形,莖稈中粗茸毛少,葉片中大、葉色略淺,花藥乳白色,柱頭中長,鈴較大卵圓形有尖嘴,鈴柄中長,結鈴性較好、上桃快,抗枯萎病,衣分較高,屬中早熟品種。籽棉產量比對照增產7.35%,皮棉產量比對照增產8.27%(有顯著差異);纖維品質較好。建議2014年續(xù)試。
4.8 晶華棉114
第一年參試。該品種出苗好,苗期長勢和整齊度均較好,子葉中等大小平展,葉色較深,植株塔形較緊湊,莖稈較壯茸毛少,葉片中等,鈴卵圓形有尖嘴、中等大小,鈴柄中長,花藥乳白色、柱頭中長,抗枯萎病,結鈴性一般,衣分較高,屬中早熟品種。籽棉產量比對照增產2.79%,皮棉產量比對照增產7.42%(差異不顯著);纖維品質較差。中止試驗。
4.9 KS005
第一年參試。該品種出苗好,子葉中等大、葉色深,整齊度和長勢均較好。植株塔形緊湊較高大,莖稈中粗茸毛少,葉片偏大、缺刻深、有皺褶。鈴長卵圓形有尖嘴、鈴較大,鈴柄中長,花藥乳白色、柱頭中長,耐枯萎病,衣分高,屬中早熟品種。籽棉產量比對照增產4.58%,皮棉產量比對照增產7.23%(差異不顯著);纖維品質較好。建議2014年續(xù)試。
4.10 贛棉207
第一年參試。該品種出苗整齊、生長勢和整齊度均較好,子葉較大平展、葉色較深,苗期表現較好,植株塔形較緊湊,莖稈中粗有茸毛,葉片較大、葉色中等、缺刻較深,鈴卵圓稍長、中等大小,表面光滑,鈴柄稍長,花藥乳白色、柱頭中長,結鈴性較好,耐枯萎病,衣分較高,屬中早熟品種。籽棉產量比對照增產4.45%,皮棉產量比對照增產5.8%(差異不顯著);纖維品質好。建議2014年續(xù)試。
4.11 興棉68
第一年參試。該品種出苗一般,子葉中大、色較淺,植株塔形,莖稈中粗茸毛少,葉片中等大小,缺刻較深、少皺褶,鈴較小卵圓形有尖嘴,結鈴性一般,花藥乳白色、柱頭中長,感枯萎病,衣分高,屬中早熟品種。籽棉產量比對照減產5.17%,皮棉產量比對照增產0.32%(差異不顯著);且纖維品質中的強力差。中止試驗。
4.12 昌棉02
第一年參試。該品種出苗較好,子葉較小,葉色一般,苗期長勢長相較好,后期一般。植株塔形,莖稈中粗茸毛少,葉片中大葉色略深,花藥乳白色,柱頭中長,鈴長卵圓形有尖嘴,鈴偏小,柄中長,結鈴性較好,感枯萎病,屬中早熟品種。籽棉產量比對照增產1.35%,皮棉產量比對照贛減產2.14%(差異不顯著);纖維品質好。中止試驗。
4.13 贛棉雜1號
江西省棉花研究所供種,為試驗對照品種。該品種出苗一般,子葉肥大、葉色深,苗較整齊,苗期生長勢較好。植株塔形較緊湊,莖稈中粗有茸毛,葉片中等大小、葉色中等,花藥乳白色,柱頭中長,鈴柄較短粗,結鈴性一般,鈴中大卵圓形,吐絮暢、好撿花,抗枯萎病,屬中早熟品種。籽棉產量4265.85 kg/hm2,第11位;皮棉產量1791.15 kg/hm2,第12位;纖維長度29.6 mm,整齊度84.5%,比強度28.1 cN/tex,伸長率5.3%,馬克隆值5.3,反射率77.8%,黃度8.1,紡紗均勻性指數130.2。
參考文獻
[1] 趙淑琴,許乃銀.談國家棉花品種區(qū)域試驗操作的規(guī)范與統一[J].棉花科學,2011,33(6);47-50.
[2] 伊菊喜,盧華平.做好區(qū)試工作,提高區(qū)試質量[J].江西棉花,2009,31(4);40-41.
[3] 張興華,喬艷艷,李捷.2009年江西棉花區(qū)試品種抗枯萎病性鑒定報告[J].江西棉花,2010,32(5);42-44.
[4] 楊磊,張?zhí)煊瘢瑢O平秀,等.2009年江西省棉花新品種區(qū)域試驗B組簡報[J].江西棉花,2010,32(3);37-42.
[5] 張?zhí)煊?,楊磊,劉水仙,?2011年江西省棉花品種區(qū)域試驗結果與評述[J].棉花科學,2012,34(3);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