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英
君子蘭為石蒜科君子蘭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它花姿嬌艷優(yōu)美,端莊典雅,葉片碧綠、厚實,光彩照人,可謂花葉俱美。它喜溫暖、半陰、濕潤,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忌高溫、怕強光,要求土壤疏松透氣。君子蘭在養(yǎng)護時如果遇到各種病蟲害就會影響它的生長,所以加強君子蘭的病蟲害防治勢在必行。
1 君子蘭蟲害防治
君子蘭蟲害的種類并不多,常見的是介殼蟲、蝸牛、線蟲等。
1.1 褐軟介殼蟲:是一種刺吸式口器的害蟲。
1.1.1 發(fā)病規(guī)律
褐軟介殼蟲多發(fā)生于高溫多濕季節(jié),冬季在室內也容易發(fā)生。褐軟介殼蟲常常聚集在君子蘭葉鞘上,影響君子蘭的光合作用,使君子蘭長勢不旺,葉片枯萎,失去觀賞價值。介殼蟲本身繁殖力強,多數蟲體覆蓋一層蠟殼,具有較強的抗藥能力,如不及時防治,嚴重時也會造成君子蘭整株死亡。
1.1.2 防治技術
人工除治:介殼蟲利用它細長的口針,深深地插入君子蘭組織深處,吸食植株的營養(yǎng)。它一旦離開植株體,就會無法生存。因此,可用人工除治的方法。用竹簽、小木棍等工具,輕輕地把介殼蟲和煤煙狀物擦掉,再用清水擦洗。在除治過程中不要造成葉片傷痕,防止侵染其它病害。人工除治介殼蟲的時間最好選在介殼蟲的若蟲和成蟲期。在成蟲產卵時,就要對蟲卵一并刮除。人工除治雖然方法簡便,但是由于介殼蟲體積小,不易根除。同時工作量較大。提倡用化學藥劑根治。
藥物除治:化學藥劑除治介殼蟲是大面積防治介殼蟲的主要方法。初孵的若蟲,身上的膠質、蠟質等保護層較薄,容易吸收藥物??梢宰プ∵@個有利時機,用觸殺性藥劑除治介殼蟲??蛇x用80%的敵敵畏乳劑1 000~1 500倍液、50%殺螟松1 000倍液、40%樂果1 000~1 500倍液等進行噴藥殺滅。在操作時,只要有蟲害的部位都要噴到。對2齡以上的介殼蟲,由于蟲體覆蓋著膠質和蠟質,除治時必須選用高效低毒的殺蟲劑,如40%樂果1 000~1 500倍液、50%乳油劑的馬拉硫磷800~1 000倍液或50%乳油劑的乙硫磷1 000~1 500倍液進行噴殺,均可起到防治的作用。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介殼蟲的天敵—瓢蟲、寄生蜂、寄生菌等。特別是瓢蟲中的紅緣黑瓢蟲,一生中能捕食介殼蟲2 000只。白天瓢蟲常在豆科類植物的枝葉上覓食。此蟲有假死現象,容易捕捉,捉后可用透氣紙袋裝上備用。
1.2 蝸牛
1.2.1 發(fā)病規(guī)律:蝸牛白天棲息在花盆底部或磚塊下,夜晚爬出到葉片等處危害。蝸牛對君子蘭的危害主要是對花被、雄蕊、雌蕊和幼嫩葉片的食害。被害的葉片上有零星小缺刻,所爬過之處都留下銀色的痕跡,影響花卉正常的光合作用,也有損于觀賞。冬季低溫和夏季高溫時休眠,環(huán)境條件適宜時便活動危害。
1.2.2 防治方法:①掌握其喜歡潮濕晝伏夜出的特點,用人工捕殺,將白菜葉放在出沒活動附近,上面撒少許麥麩或玉米粉,天亮前集中捕殺,或在麥麩或玉米粉中抹以砒霜或敵百蟲等鉺銹殺。②石灰阻隔,在其活動的四周撒石灰,其粘上即可死亡。③是8%滅蝸靈或滅蛭靈或10%的聚乙醛劑每平方米1.5克撒施。
1.3 線蟲病
1.3.1 發(fā)病規(guī)律:君子蘭寄生線蟲一般形體微小,花卉受害后,生長不良,植株矮小,葉片皺縮,甚至早期枯死??梢姼坑写笮〔煌[疣,根系不發(fā)達,生長受阻。解剖小疣可見內部有白色圓形粒狀物,即白色線蟲蟲體。
1.3.2 防治方法:防治線蟲引起的病害,用二溴氯丙烷、呋喃丹、棉隆等藥物有效。
2 君子蘭病害防治
2.1 君子蘭生理性病害
養(yǎng)花的目的是為了觀賞,一株整齊葉片的彩蘭,使人看上去很美,然而,由于在蒔養(yǎng)過程中不精心,或者不懂得怎樣管理,就會出現葉片長短不齊,里出外進,打卷植株向一面倒歪,縱向褶皺,夾箭等現象,使人一看不協調,不美觀,嚴重的影響觀賞及經濟價值。
2.1.1 株型、葉片不規(guī)整:君子蘭管理不好就會出現葉片長短不齊,里出外進,打卷,植株向一面倒歪等現象,使人一看不協調,不美觀,嚴重地影響觀賞及經濟價值,我們把這幾種現象也列為病態(tài)來研究解決。一般花盆的擺放有兩種,一種是葉片與太陽走向平行,為平行法,采用這一方法應注意經常調換方向;另一種是使葉片與太陽走向垂直,為垂直法,即葉尖呈南北方向,多用于溫室蒔養(yǎng),這種擺法葉片不易產生斜葉現象。出現斜葉后應及時調整,可采用黑紙或銀白錫紙雙疊夾在突出葉片上遮光,這樣經過幾天很快就會歸位。也可用塑料夾子將其葉片拉到原位上夾住,夾子與葉面之間要墊上厚紙,以防損傷葉面。經過幾天歸位后再拿掉夾子,恢復正常管理。
2.1.2 葉片縱向打褶:植株在生長階段突然出現一組葉片褶皺不平,而且一片接一片,新生葉片一時很難恢復原狀,不能正常生長發(fā)育,看上去很不舒展,也不美觀,嚴重地影響觀賞及經濟價值。
防治方法:出現打褶多數是在管理方面上的問題,平時要加強管理,應注意水分、肥料均衡,溫度適宜。
2.1.3 君子蘭夾箭:又叫“卡脖子花”,其表現是箭莖夾在葉逢中竄不出來。引起夾箭的原因較多,主要是蒔養(yǎng)君子蘭過程中環(huán)境條件不適宜,管理方法不當造成的。
防治方法:①調整溫度。一般君子蘭溫度達不到15℃以上,箭莖是很難竄出來的。所以發(fā)現君子蘭有射箭跡象時,蒔養(yǎng)者就應注意調整溫度。②提高溫差。君子蘭喜歡白天氣溫高于夜間,晝夜溫差小就難以竄箭。因此,在花芽分化后,竄箭前,溫度控制在25℃,晝夜溫差保持在8~10℃左右,抽箭就比較容易了。③加強施肥。秋季以后是君子蘭的生殖生長期,這時需要肥量較大,一般15~20天施一次磷、鉀肥。特別是發(fā)現箭露頭時更要注意多施些含磷肥較多的速效肥料,如向葉面上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等。④適當增加澆水量。打破見干見濕的常規(guī),使盆土的濕度保持在35%左右。同時還要注意松土,以免土壤內部發(fā)生板結現象。
2.1.4 爛根?。涸谄綍r蒔養(yǎng)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如果發(fā)現葉片萎蔫下垂,中心葉片變窄,用手觸摸植株有晃動不穩(wěn)等現象,就應注意察看根系,這時就會發(fā)現部分根已腐爛。發(fā)覺后立即采取措施,積極進行搶救治療。
君子蘭產生爛根的原因很多,一般出現爛根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①營養(yǎng)土的配比不合理,土壤結構差,透氣性不好,土質過熟或過生。②追施肥量過大,產生熱量使根系被燒傷而引起腐爛。③澆水過勤,使營養(yǎng)土平時的含水量過大,透性差,根系呼吸困難。④營養(yǎng)土帶有細菌,在適宜的條件下開始繁殖,直接侵害根系而引起爛根,屬細菌性根腐病。
防治方法:①首先查明屬哪一種情況而引起的爛根,對癥下藥。②要嚴格按規(guī)定合理選用﹑配制營養(yǎng)土。配制的營養(yǎng)土應充分腐熟,盡量選擇通氣透水好的培養(yǎng)土,上盆時要墊適宜高度的排水層,上盆過程中盡量少傷根。③合理追施肥料,要注意土質差,生長不正常情況下停止追施肥。④澆水不要過勤,保持盆土不要過干或過濕,平時土壤的含水量控制在20%~40%左右。⑤培養(yǎng)土使用之前需消毒。
爛根后治療方法:把植株取出來,把所有已腐爛根摘除掉,可用10%的高錳酸鉀水沖洗根部進行消毒處理,也可在患處涂些木炭粉,在溫室內利用陽光曬30分鐘左右,為防止強光灼傷葉片,可將葉片部分用報紙進行遮擋只露出根部,利用陽光殺菌,有條件的也可利用紫外線殺菌。如果爛根很嚴重,超過50%以上,或全部爛掉的,利用上述方法處理后,需要使用河沙催根。河沙可選用1~2毫米顆粒狀河沙,用清水充分沖洗干凈,直到水清澈無混濁為止,然后裝入盆中進行催根。這時陽光不能過強,應注意遮光,催根溫度應高于平時蒔養(yǎng)溫度,一般控制在22~30℃,這樣經過2個月左右就會生出新根來,這時再移栽到營養(yǎng)土盆內,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護理后,再進入施肥正常蒔養(yǎng)管理。如果爛根較輕,只有幾條根,這時可把腐爛根摘除后涂些木炭粉,可直接栽到新更換過的營養(yǎng)土中,開始時應注意控制少澆水,暫停止施肥,視情況一個月后可恢復正常蒔養(yǎng)。
2.2 君子蘭侵染性病害
2.2.1 葉枯病
發(fā)病癥狀:病害發(fā)生在葉的正面,先從葉尖和葉緣開始發(fā)生,初期為褐色小點,后擴展為半圓形的干枯狀,病斑皺縮,中央灰褐色,邊緣為水漬狀暗褐色的環(huán)帶,其上的黑褐小點(假囊殼)呈同心圓狀排列。發(fā)病特點:全年都有發(fā)生,特別是溫室栽培比較普遍。
防治方法:①加強溫室管理,及時通風控制溫室的濕度,施用充分腐熟的肥料,合理使用氮肥,增施鱗﹑鉀肥。②培育無病壯苗。③及時清除病殘體。④發(fā)病初期開始噴灑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或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1∶200波爾多液,選其一種隔10~15天1次,連噴2~3次,防治效果90%以上。
2.2.2 褐斑病
發(fā)病癥狀:病害發(fā)生在葉片上,初期為墨綠色水漬狀小點,以后擴張呈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的病斑,病斑中央凹陷,呈紅褐色至灰褐色,質地較炭疽病硬,病斑可穿透葉片兩面,但不會穿孔,在葉正面產生紅褐色小點,是它的分生孢子器。時而有病葉雜生炭疽病菌。
防治方法:①高溫多濕﹑棚頂滴水,這些都是發(fā)病的條件,因此在夏秋高溫季節(jié)應注意遮光﹑通風﹑降溫﹑排濕,提早進行防病。②發(fā)病初期開始可用4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400~500倍液,選其一種,隔10天左右1次,連續(xù)防治1~2次。
2.2.3 炭疽病
發(fā)病癥狀:病害發(fā)生在葉片,病斑呈圓形或近圓形,中央灰白色﹑凹陷,邊緣暗褐色,穿透葉片兩面,呈薄膜狀,甚至穿孔。在葉兩面的病斑上,偶有小黑點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盤,多為粉紅色的粘孢子團,特別在潮濕條件下更為明顯。病原菌為炭疽菌屬,因此稱為炭疽病。
防治方法:①首先在蒔養(yǎng)上應選育抗病較強的優(yōu)良品種,避免蒔養(yǎng)蘭質差﹑純度高的品種。②選用無病營養(yǎng)土,或進行土壤消毒,減少初侵染源;增施磷鉀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③加強溫室的管理,進行生態(tài)防治,即進行通風排濕,使溫室內濕度保持在60%左右,減少葉面噴水。④發(fā)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400~5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選其一種,隔7~10天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2.2.4 軟腐?。很浉≡谟酌缂俺升g蘭都時有發(fā)生,特別是成齡大花發(fā)病率較高。該病主要危害葉﹑莖,嚴重時整株很快爛死。
發(fā)病癥狀:發(fā)病初期,葉片出現暗綠色水漬狀病斑,逐漸擴展蔓延,莖部染病向上蔓延到整個葉部,向下蔓延到根部,病組織軟腐,內含一包水,水汁有異味,發(fā)病輕者只幾片葉,嚴重者幾乎全部葉片倒伏爛掉,若是小苗,則很快會整株死亡,成齡植株除葉片全部爛掉,生長點也會爛死,如發(fā)現晚治療不及時,根莖也會全部腐爛,使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①在夏秋高溫季節(jié)要注意遮光﹑通風,降低溫度﹑濕度,這樣就不會給病菌侵染創(chuàng)造條件;另一方面,在這個季節(jié)應注意不要人為造成機械傷害,例如不要在高溫季節(jié)換盆土﹑掰芽子,注意不要弄傷葉片﹑根莖。②提前及時噴灑藥物防止蟲子咬傷,不要等到發(fā)病后再采取措施,做好早期防治工作。軟腐病的早期防治,可用農用鏈霉素200毫克/千克加2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農用鏈霉素200毫克/千克加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50倍液噴灑葉面防治??蛇x其一種或兩種交替使用,隔7天一次,連續(xù)防治2~3次。發(fā)病后治療方法:在夏秋高溫季節(jié)要經常注意檢查,及早發(fā)現。發(fā)現軟腐病斑后,要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將潰爛組織切除,至傷口處完全露出新鮮組織,然后用土霉素粉劑,片劑在水中浸濕用手將外層糖衣搓凈,再將其碾成粉狀,少量加水弄成糊狀涂抹,或直接用粉劑灑入葉片上及假鱗莖處,防止因汁液淌入使病源擴散繼續(xù)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