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春良
世界上所有動物,相互間都有各自不同的“通信”方式。
螞蟻是一種集體生活的動物,它們之間是靠一種特殊的“化學語言”保持聯(lián)系。這種“化學語言”稱為激素,是由螞蟻某一器官或組織分泌到體外的一種化學物質(zhì)。螞蟻在覓食時,把激素散布在來回的路上,同伴根據(jù)激素的氣味,就知道到哪去覓食。一同前去的螞蟻都會散發(fā)出氣味,來往的路上就成了“氣味長廊”,成群的螞蟻就是沿著這條“氣味長廊”忙碌地搬運著食物。螞蟻還能利用氣味辨別誰是同族,誰是異族。如果誤入異族巢穴被發(fā)覺,它就很難逃脫“粉身碎骨”的厄運。
蜜蜂以“跳舞”為信號,告訴同伴一起去采蜜。采蜜的舞蹈主要有“圓舞”和“鐮舞”兩種。跳圓舞,是告訴同伴蜜源與蜂房相距不遠,約在100米左右。跳鐮舞,則是通知同伴蜜源離蜂窩較遠。圈數(shù)較多,頻率越快,表示路程越遠。
昆蟲的鳴叫是為了吸引異性同類,或?qū)ζ渌鼊游镞M行警告。雄孔雀展開色澤鮮艷的彩屏,引起雌性的注意,同時也是對其他雄性的一種警告。當蛇遇到危險時,能發(fā)出一種信息使群蛇出動嚇走對方。
獸類的通信方式也很多。猩猩看到樹上有果子,便大聲呼嘯,告知同伴前來分享;當它遇到敵害時,會發(fā)出嚎叫請同伴前來救援助戰(zhàn)。狗在自己的活動范圍內(nèi),用撒尿作為通信方式,在尿過的地方,留下濃重的味跡,一則警告其它同類不要闖入自己的活動范圍,同時也為自己在返程時留下印記,不致于迷失方向。當狼遇到敵害時,也是靠自己的嗥叫和悲鳴引同伴前來助陣,幫忙逃脫。
象鼻魚是一種能發(fā)電的魚,它的發(fā)電器長在尾端的兩邊,在安靜狀態(tài)時,象鼻魚能發(fā)出低頻率的電脈沖。它背上還長有一個能接受電波的東西,好像雷達天線。當象鼻魚鉆入泥土尋覓食物時,尾部的發(fā)電器向四周不斷發(fā)射出電脈沖,如遇到敵害,其背部的電波接收器在接到電波的反射信號后,便立即發(fā)出警告,然后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