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慕
對于移動互聯行業(yè)來說,201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雖然到現在為止,時間才緩緩進入7月份,但在這7個月里所發(fā)生的許多事件都足以被載入史冊。當“打車大戰(zhàn)”的硝煙還未散去,互聯網思維正成為一種常態(tài),4G網絡正在加速改造移動互聯網的時候,又一個足以改變整個移動互聯網格局的行業(yè)正在快速崛起——智能家居產業(yè)。
一夜之間催熱的市場
雖然我們現在還不能真正的確定,在若干年后智能家居產業(yè)會不會繼傳統(tǒng)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之后,成為又一個具有萬億規(guī)模的市場。但在以后我們回憶智能家居行業(yè)的時候,2014年絕對是具有深遠紀念意義的一年。
32億美金,對于一個只生產煙霧探測器和智能恒溫器的公司來說,這個價格再怎么看都覺得有點高得離譜,但谷歌就真的花這個價錢把Nest買下了。當然了,谷歌并不是錢多得慌的主,之所以會這么做,是因為它想通過Nest開啟一個時代—智能家居時代。智能家居要做到真正地落地,需要一款明星級產品的引領。就像iPod之于數字音樂、iPhone之于智能手機和APP市場一樣,Nest的作用就是成為開啟智能家居時代的先鋒。
根據奧維咨詢(AVC)的報告顯示,現目前只是中國國內就擁有1億多潛在的智能家居客戶,到2015年,中國智能家居產值將達1 240億元,202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相比智能手環(huán)、智能手表等被稱為新鮮感、時髦的智能硬件產品,智能家居產品對用戶而言更是剛需。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前景加之谷歌的帶頭,智能家居行業(yè)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變得熱鬧起來,各種超級巨頭們紛紛進入這個行業(yè),搭建自己的智能家居平臺。到目前為止,已經初步或計劃建造自己智能家居平臺的就有谷歌、蘋果、小米、百度、阿里巴巴、三星、LG和海爾等超級巨頭。它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在這場搶奪家電控制權的戰(zhàn)爭中奪得先機。歷史的教訓時刻都在提醒著它們,不抓住時代的脈搏,下場就可能跟諾基亞與摩托羅拉一樣,被時代所遺棄。
三股勢力,各有圖謀
雖然現目前各個行業(yè)的巨頭們都在嘗試搭建自己的智能家居平臺,但是大家的玩法都各不相同。它們都選擇了從自己擅長的領域開始發(fā)力,用自己的優(yōu)勢逐漸搭建起這個平臺。
國外巨頭:谷歌、蘋果
現目前,谷歌已成為在智能家居領域投入最大的公司,累計投入接近百億美元。在以32億美元收購了智能家居公司Nest后,它還買下智能攝像頭制造商Dropcam。在此之前,谷歌已經收購了8家機器人公司,并收購了人工智能的“算法”公司Deepmind。這些都是為谷歌成為智能家居服務和平臺提供商所做的準備。
而蘋果則憑借iPhone、iPad的智能終端產品的市場規(guī)模,以及自身的軟硬件整合能力,推出了智能家居接口—HomeKit,現目前已有上百家企業(yè)宣布與蘋果的接口相兼容。相較于谷歌來說,蘋果現目前在智能家居平臺的動作較小,這可能跟蘋果一貫喜歡保密的態(tài)度有關。也許在9月的新品發(fā)布會上,蘋果會發(fā)布一系列與智能家居平臺相關的產品和計劃也說不定。
國內互聯網公司:小米、百度、阿里巴巴
相較于谷歌的穩(wěn)扎穩(wěn)打和蘋果的低調,國內很多宣布建立智能家居平臺的企業(yè)就要顯得激進很多了。
首當其沖的就是百度,它不但推出了智能家居解決方案小度Family,還與很多廠商合作推出了小度路由和空氣凈化器等產品,并在多種家居設備中植入了自家的云服務,進而成為一個數據中心。
而阿里巴巴則將阿里云作為自己智能家居平臺的中心,以此打造智能家居生態(tài)體系?,F目前,它已經與包括創(chuàng)維、美的在內的多家廠商展開合作,開發(fā)智能家居產品。
小米則從路由器起步,試圖建立家庭數據中心以及開放式的平臺。小米計劃,在未來5年內對50家企業(yè)投資共計50億元。從技術、云端、路由器、電商到定制適用芯片等方面,謀劃建立智能家居生態(tài)圈。
傳統(tǒng)家電制造商:三星、LG、海爾
除了互聯網和IT企業(yè),很多傳統(tǒng)的家電制造商也對智能家居平臺虎視眈眈。而且相比前者,這些家電制造商似乎更具優(yōu)勢。
三星是最早在智能家居領域布局的公司之一。憑借多元化的產品線,三星在智能家居硬件領域涉足最廣,從最主要的智能家電產品,包括電視、空調、洗衣機、冰箱、吸塵器、智能手表和智能運動手環(huán)等小型或隨身設備,三星都在極力謀求智能化。目前,考慮到與谷歌的微妙關系,三星在智能家居領域大力推進Tizen系統(tǒng)的落地,欲通過產品硬件的龐大銷量,打造一個全新生態(tài)圈。
LG與三星一樣,在家電產品中也擁有龐大的產品線。并且,他們計劃從今年開始,所生產的家用電器都會陸續(xù)實現接收數字狀態(tài)更新,擁有更智能的“大腦”,并可以通過簡單的短信命令進行遠程控制。LG公司已經宣布推出了新一代名為Home Chat的智能家庭系統(tǒng)應用,該款軟件采用了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用戶可搭配LINE軟件進行使用,家中的智能家電可以通過網絡或移動通訊工具與主人進行交流。
海爾與國內眾多家電品牌一樣,正在通過某些產品在國內市場的優(yōu)勢份額,推進自家U-home系統(tǒng)平臺以及U+智慧生活操作系統(tǒng)的普及。基于這一平臺,用戶家庭里的各類家電、燈光、窗簾以及安防等家居設備均可實現跨品牌、跨產品的互聯互通。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已經開始搭建智能家居平臺的企業(yè)以外,還有很多廠商也在進行這方面的嘗試,比如奇虎360就搭建了以奇酷網為首的智能硬件體驗平臺;騰訊也圍繞著《微信》,發(fā)布了一系列帶有智能家居屬性的產品;很多地方政府也在跟企業(yè)合作,試圖在短期內搭建起一些能用的智能家居平臺。但這些相較于前面提到的企業(yè)來說,無論是規(guī)模還是計劃,都存在著明顯的差距,所以本文就不再贅述了。
看到這里,可能很多人都有一種感覺,相較于智能手機的更新迭代,移動互聯行業(yè)的大氣收購,各個廠商在智能家居平臺的發(fā)展都顯得非常謹慎。即便有谷歌和蘋果這樣的超級巨頭,它們也沒表現出舍我其誰的霸氣。其實,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這個產業(yè)鏈確實太龐大,涉及的行業(yè)太多—互聯網、大數據、APP配合和幾乎所有的傳統(tǒng)家電行業(yè)……。這其中所涉及各種利益鏈和行業(yè)標準,并不是一家企業(yè)或者一個行業(yè)能夠協(xié)調得了的。智能家居行業(yè)想要變得成熟,還需要解決很多問題。
誰當老大,這是個問題
任何一個行業(yè)從誕生到成熟,都是要用時間和環(huán)境來哺育的。比如互聯網在1986年就出現了,但到了21世紀初才開始成熟并走向繁榮。智能家居平臺也是一樣,雖然它的成長速度可能要比其他行業(yè)來得要快,但是在此期間,它所必須解決的問題可能比任何行業(yè)都要多,都要嚴峻。
誰來當老大,將是智能家居平臺首先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對于很多傳統(tǒng)家電制造商來說,智能家居時代是它們必須搶占的陣地。因為在傳統(tǒng)互聯網時代,它們沒有分到一點利益,而在移動互聯時代,也與它們關系不大。所以好不容易盼到物聯網,這個與它們有莫大關系的時代來臨,它們勢必會想盡辦法在其中賺取屬于自己的利益。但是,這也帶來了很多選擇上的難題。比如像三星和海爾這樣的企業(yè),如果全力打造自己的智能家居平臺和產品,這樣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成本上升,競爭力下降,而且用戶并不一定能接受。而且在家電領域,很少有用戶會購買同一品牌的冰箱、電視和空調,所以這并不是一家或者幾家廠商達成一致就能解決的問題。那是等待其他互聯網企業(yè)將平臺搭建好,自己當個參與者就行了嗎?這無疑又重蹈了移動互聯時代的覆轍,永遠被這些互聯網企業(yè)牽著鼻子走。
而對于很多致力于打造智能家居平臺的互聯網廠商來說,硬件產品的盈利并不是它們的重點?;ヂ摼W公司更希望圍繞家庭場景提供增值服務或通過產品產生的數據實現精確營銷,這一盈利模式與互聯網基因相符。但是,互聯網企業(yè)對于能否主宰智能家居平臺也沒有絕對的把握,因為這個行業(yè)實在是太大了,除了要有云端和軟件端的綜合能力以外,還需要無數的智能硬件支持,并對此進行深度的結合。
所以,誰當老大,對于智能家居平臺來說,是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而且也是最為困難的問題。只有當行業(yè)的老大確定之后,下面很多細枝末節(jié)的問題才能被快速解決。比如行業(yè)標準,現目前Wi-Fi、Zigbee、電力載波和藍牙四種技術不分伯仲,而以高通和微軟為首的AllSeen聯盟還在推廣AllJoyn技術,如果讓它們自由發(fā)展,那整個市場不知道還要亂上多少年。比如安全問題,家電產品聯網之后帶來的不只是便捷,還有危險,如何把控這些產品的質量,并設定安全標準,都是需要行業(yè)領頭人做出表率的。
也許在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會看到智能家居平臺催生出的各種洗牌,各種站隊,各種家電廠商和互聯網公司之間的殊死搏斗。而在那之后,才會是智能家居行業(yè)的成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