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海
《花花飯》由6篇跌宕起伏的短篇故事組成,背景大阪,時間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略翻書卷,便是一片懷舊、詩意的關(guān)西風情。
但是!且慢!這可不是一本回憶集哦! 跳躍于屋檐間的男孩、長著人臉的妖精生物、擁有意志的靈車、保有前世記憶的妹妹、攫取靈魂的送終婆、突然消失的鬼蝴蝶……不同出身背景的主人公們,敘述著自己不可思議的遭遇,當你還來不及回過神來之時,絕對會被意外感動到!溫暖到!觸痛到!
就拿《花花飯》來略微透露一點情節(jié),故事大致是這樣的:還是小學生的“我”,和媽媽、妹妹相依為命。由于白天媽媽必須工作維持家計,做哥哥的“我”只好擔負起照顧妹妹的責任。要照顧這么一個調(diào)皮搗蛋的妹妹可不是一件省心的差事,哥哥大概是世界上最倒霉的角色吧!這也就算了,自從妹妹做了一個夢之后,她就開始變得很奇怪。居然離家出走到老遠,然后鬼使神差地一個人摸回家,還悄悄告訴“我”說,她是要找夢中那一個陌生、溫暖的家庭,甚至拜托“我”帶她坐火車去尋覓那一家人。雖然內(nèi)心感到有些害怕,但為了解決妹妹的問題,身為哥哥的“我”,只好牽著妹妹的小手,踏上了一趟不可思議的冒險旅程……
這個不安分的小姑娘,真的叫人頭痛欲裂,又無可奈何。不過,大概所有做哥哥姐姐的,都有這樣的弟弟妹妹吧!雖然是個駭人聽聞的故事,但我可以保證,當你讀完這則短篇,一定能慢慢領(lǐng)悟到所謂家人的羈絆,并且體悟到別樣的人間溫情。
或許說到這里,你會迫不及待地想舉手:你說了老半天,花花飯究竟是什么呀?!花花飯具體地說,就是去野地里摘一些花草,將這些花草當作食品,盛放到玩具飯盒里。是不是有種時光倒流,和鄰居小姑娘一起玩的感覺呢?挺懷念吧!
《花花飯》作為朱川湊人的直木獎獲獎作品,有幾個重要的特色,其中之一就是對弱勢群體的關(guān)注。像開篇的《托卡比之夜》,登場的主角便是遭受歧視的在日朝鮮男孩,而到了《凍蝶》,也是一位受到區(qū)別對待的少年。朱川湊人獲獎后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托卡比之夜》中出現(xiàn)的男孩的原型,其實就是他兒時的鄰居,住在他家公寓一樓,小時候他們經(jīng)常一起玩。在創(chuàng)作時,當決定將《托卡比之夜》作為《花花飯》的開篇后,朱川湊人便打算在末尾也寫一篇對應(yīng)的文章,由于開篇提到了歧視方面的話題,他決定最后一篇也繼承這個話題。而且,要讓受到歧視的孩子,最后得到幸福的結(jié)局。
但因為在文中沒有特別提及,有些人可能會對《凍蝶》中的男生為何遭到歧視感到困惑。作者表示,如果是關(guān)西人,應(yīng)該就能豁然頓悟。“不過,或許不知原因更好吧……”
不過,正如文中提到的那樣,遭到歧視的理由并不重要。人與人之間,必然會存在區(qū)別對待,重要的是努力去除這類現(xiàn)象。故事有著不可一世的力量,要是能在讀完后,決定不再歧視他人,對作家,對編輯而已,都是一種欣慰。
《花花飯》另外一個不同于朱川湊人其他著作的特點在于,這本書的背景為作者眷戀的出生地大阪。作者五歲時,雙親便離婚了,之后作者跟隨父親前往東京,所以嚴格說來,作者并非大阪人,只是出生在大阪而已。只是作者也說過,大概由于母親留在大阪,自己住在遠方的東京,反倒對大阪有一份戀慕之情。在閱讀過程中,我們似乎能隱隱感受到曾經(jīng)的歲月,似乎回到那段作者傾注愛戀的往昔。無論是遭受歧視的男孩、為了妹妹挺身而出的哥哥,或是讓臨終的人得以安眠的送終婆等,都能讓你獲得不一樣的救贖。
回頭來聊聊朱川湊人這位作家。 有些評論把朱川湊人稱為鄉(xiāng)愁恐怖小說作家,但實際至今為止,還沒有一個詞能完整詮釋他的作品風格。除了離奇、恐怖、鄉(xiāng)愁的元素外,朱川湊人的作品總能通過孤獨小人物的奇幻經(jīng)歷,不經(jīng)意間觸痛我們心靈最脆弱之處,撫平那些過往歲月的刻痕,也就是所謂治愈的力量!所以,也許“日本文字魔術(shù)”這個詞,用來形容朱川湊人最為合適吧! 順便一提,朱川湊人系列作品的封面插畫,均由日本著名插畫師木內(nèi)達朗先生提供。木內(nèi)達朗先生是日本小有名氣的插畫師。日劇《半澤直樹》改編自直木獎獲得者池井戶潤的人氣小說《我們是泡沫入行組》和《我們是花樣泡沫組》。而此小說的封面插畫師,就是木內(nèi)達朗先生。 木內(nèi)達朗先生的作品帶著懷舊的氣息,與朱川湊人系列的氣質(zhì)很搭調(diào)。
行筆至此,我們再來看看朱川湊人先生當年獲獎時的場面吧! 據(jù)報道,得知自己的作品獲獎后,朱川湊人欣喜地表示,自己出版第一本書(《都市傳說》)至今才兩年多的時間,就得到了這么大的獎,腦子里真是一片空白。直木獎評委北方謙三贊譽《花花飯》“用非常新穎的手法演繹了一部現(xiàn)代的荒誕故事,耳目一新的幽默感令人難忘”,渡邊淳一先生則稱贊“在所有的候補作品中,這部作品最深入人性”,林真理子也評價這本書 “能將人心的微妙之處,如此細致地描繪,實在了不起”,相比之下,重松清的解說似乎很抒情“寧靜的旋律由遠及近,悠長婉轉(zhuǎn)的樂曲,宛若俄羅斯民謠般,直到合上書本,依然回蕩耳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