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
“果不摘,葉不落!”
這是正在摘果的老果農(nóng)給我的解釋。也是我看到的現(xiàn)象。
老人很健談,說到果園,滿臉的皺紋都在笑。說收成好,孩子在城里買房就不愁了。娶媳婦就不愁了。將來孫子們就可以過得更好的。孩子就可以買車了……
我的耳朵被老人滔滔不絕的話臨時征用,眼睛卻在四周用葉與果印證老人的話。
無論秋有多深,時間有多晚,掛有果的枝頭,必然就有葉子伴著。無論葉有多老,有多憔悴;黃得布滿了老年斑一樣的褐塊,薄得青筋突兀般地顯出葉脈,葉就是不落!風燭殘年般地,呵護著那果子。也無論果子是飽滿碩大,還是孱弱殘裂,葉母親一樣地陪著它。長輩般地,一起經(jīng)歷風雨。竭盡所有擠出自己的青春與血液來營養(yǎng)它。
果不摘,葉不落。這不只是樹的哲學,也是鄉(xiāng)村的倫理。
果的歸宿
果熟了。
熟了的果的歸宿自然分成三類:天。地。人。
在果園,地上常落滿了果子。甚至是又紅又大的果子。讓人感覺可惜又心痛,但并不見有人去拾撿。果農(nóng)說,只要是自己掉到地上的果,都是屬于大地的。是對大地的回饋與感恩。大地辛辛苦苦供養(yǎng)出一樹的果子,她也想嘗嘗味道。大地才是最好的種植師,只有它才能培育出最好的果樹。屬于大地果子,大地吃得很慢,還會分給地上的爬蟲,一起分嘗,慢慢消化。慢慢化成蜜一樣的汁,收藏在地里,來年再輸入樹。加倍還給果。
真正的果農(nóng),手不會舉得很高。樹顛上的,離天空最近的,最紅的那幾顆,是屬于天空的。鳥兒會代表陽光來啄幾口。啄幾口,便又飛走,讓果實的味道捎給天空。樹葉落光之后,那些被陽光曬得紅彤彤的果子,仿佛是串在樹枝上的糖葫蘆,被插在大地上。那紅,會沿著樹干淌下來。
凡是能被手摘到的,全部屬于人。
想把樹葉都摘干凈的人,不是真正的果農(nóng)。
請在秋盡時將枝頭騰空
請在秋盡時,將枝頭的果實摘完。將樹枝騰空。
雪要飄下來了。豐收之后的季節(jié)不用心慌。這是該享受的季節(jié)。人要休息。樹要休息。大地要休息。
讓冬天的太陽也遲一些來,早一些回。
說說春天的花,夏天的青果,秋天累彎的腰枝。
如果想樹了,就到果林走走。腳要輕些。別碰著那些枝椏。讓樹美美地睡個好覺。
等樹自然醒來,就是春天。
花從大地爬上枝頭,只需經(jīng)過一樹高的路程,春天的距離也就只有一樹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