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白 何星
何星(以下簡稱何):荷蘭畫家蒙德里安主張突破形體對色彩的束縛,以一種全新的視覺形象來表現(xiàn)畫面的構成。在他的繪畫作品中,色彩成了主角,形象成了依附。色彩從形象里抽象出來,擁有了獨立的表現(xiàn)力,直觀地表現(xiàn)畫家的情緒和感受。攝影也是平面藝術,是否也可以采用抽象的色彩來表現(xiàn)攝影家對現(xiàn)實世界的感受?
李少白(以下簡稱李):當然可以。世界上已有一些攝影家對此進行過有成效的探索和嘗試。美籍奧地利攝影家厄恩斯特·哈斯就在他的作品中運用過抽象的色彩。他的《馴馬》和《野馬》都是采取動感的拍攝方法,模糊了被攝物的形象,而突出抽象化了的色彩,帶給人神秘和難以言說的視覺感受。無獨有偶,在東方,日本攝影家前田真三也運用虛化的手法,使被攝物的形象模糊,讓色彩更多地成為主角,達到色彩抽象化的視覺效果。比如他的作品《愿隨流水到天涯》。
何:您介紹的兩位攝影家使色彩抽象化的方法,都是采用了虛化法,讓被攝物形象模糊,以達到色彩抽象化的目的。有沒有其他方法也可以使色彩抽象化?
李:當然有。使色彩抽象化,其根本還是來自于觀察,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看。你必須有能力在紛繁的現(xiàn)實世界中,排除形象的干擾,直接識別出色彩間的審美關系,并運用攝影將它們抽象出來。具體方法,我所知的大概有以下幾種:1.取被攝物的局部。2.故意聚焦不實。3.傾斜或者顛倒相機,以非常規(guī)的構圖方式拍攝。4.利用多重曝光方式拍攝。5.利用玻璃既能透射又能反射的特性。6.利用水中波光的晃動等。
何:聽您這么一說,使色彩抽象化的方法還真不少。
李:只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大膽嘗試,我想還可以找出其他方法。
何:您能介紹兩張自己的抽象色彩的作品,讓我和讀者能有更直觀的感受和理解嗎?
李:《沙湖印象》是我去年拍自新疆帕米爾高原白沙湖的一張照片。當我站在白沙湖旁邊時,當然有很多感受。但是在我的觀看中,最突出的印象還是它的色彩構成。此前我去任何一個地方,還沒有看到如此強烈醒目的藍白色塊構成。因此,在我拍了其他類型的照片后,開始進一步耐心觀察、仔細選擇,最后精心構圖,排除了湖岸的干擾和其他有助于識別被攝物細節(jié)特征的東西。于是,一張以藍白兩大色塊為主的色彩構成畫面呈現(xiàn)出來,用以表現(xiàn)我對沙湖最直接、最強烈的視覺印象。
何:《沙湖印象》雖然達到了色彩抽象化,但是仔細看,還是多少可以辨認出水和沙的形象和質感。但是《舷窗》這張照片,除了迷人的色彩,還真不知您拍攝的是什么。
李:《舷窗》這張照片是有一次乘飛機,當天色漸晚的時候,透過舷窗,只能看到深藍的天空下飄浮著同樣深藍的云海。按常理說,這種非常單調(diào)的景色似乎沒有什么可拍攝的。但是我注意到,當時的舷窗除了透過玻璃能看到天和云形成的藍色外,還因玻璃的反光作用,同時可以看到一片灰藍色中夾雜著機艙內(nèi)的燈光。于是在我的鏡頭中出現(xiàn)了大的灰藍色塊中,不規(guī)則的排列著若干小的黃紅的色塊。這一獨特的景色,已經(jīng)很難辨認是什么了,但卻成為一幅令人尋味的不尋常的抽象的色彩畫面。
何:今天聽了您講解使我認識到,攝影中的觀察不要僅局限于用物體形狀的清晰界定,還可以創(chuàng)造性的讓色彩繞過對物體形象的依附,而直接抽象化,創(chuàng)造出另一種美妙的視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