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斐 張志芳
摘要:操作性定義的描寫和探究有助于對一種語言名詞詞類有一個清晰的定位,有利于找到描寫一種語言中名詞短語的起點。本文試圖通過探討和描寫宜興話中量詞、冠詞、指示“形容詞”、量化詞等四個操作性定義來認識和了解宜興話的名詞短語。
關鍵詞:宜興話;名詞短語;操作性定義0引言
名詞短語指名詞性的結構,既包括以名詞為核心、句法表現(xiàn)相當于名詞的短語,也包括并不以名詞為核心、句法表現(xiàn)相當于名詞的結構,如“的”字短語,由單個名詞或名詞性代詞構成的單位(劉丹青,2006)。本文以劉丹青于2006年撰寫的《名詞短語句法結構的調(diào)查研究框架》為基礎,對宜興話中名詞短語進行類型學的調(diào)查和描寫。對一種語言名詞詞類有一個清晰的定位是描寫一種語言中名詞短語的起點,這就必須尋找到該語言中名詞詞類的操作性定義。劉丹青于2006年在《語法調(diào)查研究手冊》中指出:“操作性定義是指,該定義通過某些特定程序可以明確一個成分是否符合該定義,一個成分類型的操作性定義可以由該成分的內(nèi)部整一性、外部可移動性,或由專用的加綴法或標注表現(xiàn)出來。理想的操作性定義要做到對同類的一致容納和對異類的一概排斥。詞類和短語的界定都需要操作性定義,即具體、明確的句法及形態(tài)標準?!北疚囊砸韵聨讉€操作性定義來描寫宜興話中的名詞短語:量詞、冠詞、指示“形容詞”、量化詞等。
1操作性定義
1.1量詞
量詞包括單位詞和分類詞兩類。單位詞用以計量單位,如“斤、噸、桶、把、頓”等。分類詞在國內(nèi)稱為個體量詞,包括對名詞的分類,如“個、條、只”等;也包括對動詞的分類,如“次、趟、記”等。按照《語法調(diào)查研究手冊》(劉丹青,2006),分類詞在一些語言中不存在,而單位詞是人類語言共有的。因此,在“量詞”的調(diào)查中應關注分類詞。宜興方言中單位詞和分類詞在句法上是可以合并為“量詞”這一個大類的。下面就從語義和句法特征方面就宜興方言中“量詞”進行描寫。
在吳語中,指示詞限定名詞時量詞通常不能省,如蘇州話中不能說“埃書”,必須說“埃本書”。在宜興話中,指示詞限定名詞時,量詞的省略情況存在一定的復雜性,限定名詞的指示詞不同,帶來的省略情況也就不同。例如,1)個(本)書;個(只)鳥。2)介[kA35] 本書;介只鳥。3)乜本書;乜只鳥。4)個乜本書;個乜只鳥。5)介乜本書;介乜只鳥。以上五個例子中,限定名詞的指示詞有“個”“介[kA35] ”“乜”“個乜”“介乜”等五個?!皞€”和“介”是近指,相當于普通話中的“這”?!柏俊笔沁h指,相當于普通話中的“那”。“個乜”“介乜”分別表近指和遠指,帶有強調(diào)的語義,和普通話中“這”“那”有差別。在宜興話中,當指示詞為“個”時,指示詞和名詞之間的量詞存在省略兩可的情況。其他四個指示詞則符合吳方言指示詞限定名詞時量詞不能省的特征。
大部分吳方言的量詞在語法特征上和普通話中量詞相比具有許多特性:第一,部分吳方言中量詞能單獨限定名詞而無需加數(shù)詞、指示詞,表達相當于冠詞一類的指稱意義,如蘇州話“張椅子”表示“這張椅子”。宜興話中量詞的語法特征和普通話中的語法特征一樣,不能省略數(shù)詞、指示詞來表達相當于冠詞一類的指稱意義,如6)個張凳;一張凳。第二,和南方多數(shù)方言一樣,宜興話中量詞不能并進數(shù)詞的詞形而不成為獨立的詞。這一點有別于一些其他方言,如北京話“倆、仨”等可直接加名詞,量詞已經(jīng)并入數(shù)詞的詞形。第三,宜興話中量詞在對語言中常用名詞的分類方面雖然和普通話中一樣具有相似的分類詞系統(tǒng),但是在實際使用中,宜興話中有些量詞能夠跨越種類用于其他種類的名詞,其中“個”“只”等的使用非常頻繁。例如,7)一個(塊)餅子;一個(眼)井;一個(本)簿子。8)一只(頭)牛;一只(個)杯子。以上二例中,括號內(nèi)外的兩個量詞都可以使用而不會妨礙交際。而在普通話中一般按照事物的分類不同,這兩例中的量詞不能出現(xiàn)兩可現(xiàn)象,而括號中的在宜興話中是合理的量詞。
1.2冠詞
冠詞是用以標示名詞短語在有定和無定等屬性的一種指稱標記。有無冠詞是語言之間一項重要的類型差異。一般認為漢語及其方言是不存在冠詞。但是從類型學的觀點來看,有些語言里冠詞的存在并不明顯。冠詞是語法化的產(chǎn)物,有的依然和源頭共存。定冠詞的主要來源是指示詞。表示“一”的數(shù)詞是不定冠詞的來源。所以,探究有無冠詞,要觀察分析該詞的語義、話語功能、句法表現(xiàn)。從這些角度出發(fā)來探討,那么漢語及其方言中未必沒有冠詞。
方梅(2002)探究北京口語發(fā)現(xiàn)有些不帶量詞,用在名詞前面的“這/那”,特別是“這”已經(jīng)無法分析為指示詞而只能分析為定冠詞。研究還發(fā)現(xiàn)“這”的冠詞化現(xiàn)象在普通話中表現(xiàn)得不像北京口語那樣明顯。在許多南方方言中,甚至排斥指示詞直接加在名詞上的用法,所以一般認為在這些方言的指示詞可能并沒有發(fā)展出冠詞用法。在粵語、吳語中常用“量詞+NP”的構成有定名詞短語。然而在宜興話受官話影響比較嚴重,“量詞+NP”的用法已經(jīng)消失。
在探討操作性定義“量詞”的時候,我們列舉了指示詞和量詞之間的關系?,F(xiàn)在再次引用上面五個例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指示詞“個”“介”“乜”“個乜”“介乜”中,除了表示近指的“個”之外,其余四個都不能省略量詞。例如,9)個(本)書;個(只)鳥。10)介[kA35] 本書;介只鳥。11)乜本書;乜只鳥。12)個乜本書;個乜只鳥。13)介乜本書;介乜只鳥。在省略掉量詞后,“個+NP”中的“個”有沒有冠詞化,這是值得探討的。對于這里的“個”有沒有冠詞化,可以通過比照語法理論中指示詞和冠詞的區(qū)別來判定。(1)指示詞不能用于獨一無二之物,而定冠詞經(jīng)常用于獨一無二之物。在宜興話中可以出現(xiàn)這樣的句子:14)個太陽毒到則(毒得厲害)。15)再這樣下去,個地球要爆炸了。(2)指示詞不能用于依靠概念關聯(lián)而進入話語的單位,而冠詞可以。英語中上文只提到tree(樹),下文說到其樹枝就可以說the branch,但是不能說this branch。在宜興話中“個”則可以具有這種冠詞功能。例如,16)我家村上有棵樹,個樹丫枝粗到不得了。(3)指示詞不能表類指,而冠詞可以。在英語中,this+NP不能表類指,而the+NP才能表類指。在宜興話中“個”也可以具有這種冠詞功能。例如,17)個柚子要剝開來吃的。18)個牛肉多吃著有利于長肌肉的。(4)指示詞不能用于未轉(zhuǎn)義為普通名詞的專有名詞,而定冠詞在有些冠詞語言里可以用于專有名詞。如方梅指出北京口語里定冠用法的“這”可以說“這中國人真多”。在宜興話中“個”也可以有這種冠詞功能。例如,19)個美國一天到夜出兵,一副國際警察的樣板。20)個云南就是適合夏天去玩,氣候蠻好的。以上四條就是指示詞和冠詞的判斷標準,通過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宜興話中的“個”已經(jīng)具有冠詞的功能。表示確定的語義。
1.3指示“形容詞”
指示詞之間存在功能的不同,有的可以加在名詞上,又可以單獨作名詞使用。有的指示詞不能單獨使用,只能加在NP上。根據(jù)劉丹青《名詞短語句法結構的調(diào)查研究框架》中的論述,“指示代詞”只能指可單用的那類,“指示形容詞”只能指作定語的那類。將二者放在一起討論時,稱其為“指示詞”比較妥當。在宜興話中一共有五個指示詞:“個”“介”“乜”“個乜”“介乜”。上文已經(jīng)介紹過,“介”“乜”“個乜”“介乜”必須先和量詞組合。“個”可加可不加。例如,21)個(個)是香蕉。22)介個是香蕉。23)乜只豬已經(jīng)長到兩百斤了。24)個乜只蘋果是留給媽媽吃的。25)介乜瓶酒真老貴老為。宜興話中“個”“介”表近指,相當于普通話中的“這”,“乜”表示遠指,相當于普通話中“那”。“個乜”“介乜”分別也表示近指和遠指,但是和前面三個相比,它們具有強調(diào)作用。在普通話中“這”“那”可以直接修飾名詞,如“這鋼筆”“那小刀”,所以普通話中的“這”“那”可單用,具有“指示代詞”的作用。而宜興話中只有“個”能單獨使用,是“指示代詞”。剩下的“介”“乜”“個乜”“介乜”,只能和量詞組合修飾名詞,是“指示形容詞”。
1.4量化詞
量化詞是指加在名詞短語上使之帶上數(shù)量特征而又不屬于數(shù)字的限定詞,具有語義算子的作用,漢語學界還不常用量化詞的概念。宜興話中的量化詞基本跟普通話中一致,表示全量的有“所有”“每個”“一切”等。這些表示全量的量化詞里又分集體性的和逐指性的。其中,“每個”是逐指性的,剩下的是集體性的。表示部分量的有“有些”“有的”“某些”“一些”“有些多”“一些多”。和普通話一樣,宜興話中除量化詞之外也常用副詞性的量化算子表示全量義,如“一遭(全部)”“全部”“一都”“一個個”等。在句法上,全量詞和副詞性的量化算子可以并用。例如,26)所有人一都有了,向左轉(zhuǎn)。27)我們的一切愿望一個個都會實現(xiàn)。
2小結
本文以宜興話中的名詞短語為描寫對象,探究了宜興話中四類與名詞短語相關的四個操作性定義的語義、句法特征,在宜興話中量詞具有和普通話、其他吳語相同和類似的特征,同時在和指示詞組合時又表現(xiàn)出差異性。對比普通話、北京口語中的冠詞的發(fā)展情況后,我們發(fā)現(xiàn)在宜興話中也存在冠詞“一個”“個”。和普通話相比,宜興話在指示詞方面最大的特征在于存在兩個具有強調(diào)作用的指示詞“介乜”和“個乜”。宜興話中量化詞的類型、句法特征和普通話中量化詞基本一致。這四個操作性定義的探究能夠很好地表現(xiàn)出跟宜興話中名詞短語關聯(lián)的成分的語義、句法特征。對于我們認識和了解宜興話名詞短語有一定作用。參考文獻:
[1] 陳玉潔.中性指示詞與中指指示詞[J].方言,2011(2):172181.
[2] 儲澤祥,鄧云華.指示代詞的類型和共性[J].當代語文,2003,5(4):299306.
[3] 劉丹青,劉海燕.崇明方言的指示詞——繁復的系統(tǒng)及其背后的語言共性[J].方言,2005(2):97108.
[4] 劉丹青.語法調(diào)查研究手冊[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5] 李冬香.漢語方言指示代詞類型初探,韶關學院學報[J].2007,28(4):8487.
[6] 方梅.指示詞“這”和“那”在北京話中的語法化[J].中國語文,2002(4):343383.
[7] 石汝杰,劉丹青.蘇州方言量詞的指定用法及變調(diào)[J].語言研究,1985(1):160166.
[8] 王健,顧勁松.漣水(南祿)話量詞的特殊用法[J].中國語文,2006(3):237241.
[9] 徐波.舟山方言表指示義的“介”的用法與來源[J].方言,2004(4):324337.
[10] 小川環(huán)樹.蘇州方言的指示代詞[J].方言,1981(4):287288.作者簡介:韓斐,上海大學文學院2011級漢語言文字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方言。
張志芳,江蘇省宜興市官林高級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