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隊伍在一個項目上包攬了所有冠軍,往往被稱做“夢之隊”,那如果一個運動員在某項運動的所有小項中都得到了金牌,又該如何稱呼他呢?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上,28歲的挪威人奧爾·比約達倫就是這樣的一位“超人”,在冬季兩項中,他席卷了20公里個人賽、12.5公里追逐賽、10公里競速賽全部三個男子個人項目的金牌,并與隊友合作,將唯一的團隊項目4X7.5公里接力的桂冠也收入囊中,創(chuàng)下了一個前無古人的成就。在索契冬奧會開賽首日,已年滿40的比約達倫在冬季兩項男子10公里賽中又拔得頭籌,收獲了他的第七枚冬奧會金牌。各國媒體在報道這一成績時,還特意提到他追平了一項紀錄:冬奧會獎牌最多紀錄——12枚。是的,這位“超人”也是在追趕,他的前面還有一位冬奧超級“大?!薄耐拜叢鳌み_赫利。
在咱們這個冬季運動不那么熱乎、不那么受關(guān)注的國度,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達赫利是一個陌生的名字。而在冰雪世界,在冬奧史上,他幾乎就等于是夏季奧運會上的菲爾普斯。1988年,達赫利初次奔赴冬奧會,21歲的他作為挪威隊替補并未登場。四年后的阿爾貝維爾,他便大放異彩,摘得越野滑雪10+15公里雙追逐、50公里越野和4X10公里接力三枚金牌,以及30公里越野銀牌。之后的兩屆冬奧會,達赫利再添5金3銀,將其獎牌總數(shù)累積為12枚,其中金牌8枚。在夏奧會上,除了“外星人”菲爾普斯擁有18金這一驚人數(shù)字,也只有4位選手以9金成績略高于達赫利。但夏奧會金牌總數(shù)是冬奧的數(shù)倍,運動員的兼項數(shù)目也比冬奧多出不少,從這個角度來講,達赫利的成就絕對是讓人嘆為觀止。如果不是一場意外,達赫利甚至有可能創(chuàng)造更偉大的紀錄。1999年,他在一次滾輪滑雪訓練時背部嚴重受傷,手術(shù)治療后,經(jīng)過兩年都無法恢復到理想效果,他不得不放棄第二年的冬奧會,就此退役。這一決定宣布時,挪威舉國皆驚。
和達赫利的8金4銀相比,2金1銀3銅這個成績似乎不大起眼。但是,它卻是在20年的時間里,6屆奧運會過程中,同一個項目上,一枚一枚累積而來,這就是一個奇跡了,把夏奧和冬奧加在一起,這個紀錄都是絕無僅有。這個天下無雙奇跡的擁有者,是意大利人阿明·佐格勒,他的項目是單人無舵雪橇。1994年利勒哈默爾冬奧會,20歲的佐格勒從一枚銅牌起步,四年后換成銀牌,2002及2006兩屆金牌,溫哥華銅牌,在索契,40歲的佐格勒再奪銅牌。
擁有絕無僅有紀錄的,還有另一位“大?!?,前東德運動員克里斯塔·羅滕布爾格。葉喬波1992年在阿爾貝維爾獲得中國第一枚冬奧獎牌、女子500米速滑銀牌時,銅牌得主便是羅滕布爾格。她在1984年冬奧會是這個項目的冠軍,1988年則奪取了1000米金牌和500米銀牌。而在1988年漢城夏奧會上,她又出現(xiàn)在自行車女子爭先賽中,并一舉摘得銀牌。在同一年,同時拿下冬奧會和夏奧會的獎牌,羅滕布爾格寫下了一個史上第一。如今,冬奧與夏奧已分開在不同年份舉辦,于是這個紀錄也就空前絕后了。
再來看一項紀錄。1984年薩拉熱窩冬奧會冰舞比賽,英國選手特羅維爾和克里斯托弗·迪恩在法國作曲家拉威爾的名作《波萊羅舞曲》伴奏下,以柔情纏綿的精湛舞姿,贏得12個滿分6分和6個5.9分,創(chuàng)造出冬奧會花滑史上從沒有過的高分。決賽前,他們想演練一遍動作,但又不希望別的運動員看見,于是特意在清晨來到了冰場。當他們練習完畢,卻聽見了場外的掌聲,驚訝之中循聲看去,才發(fā)現(xiàn)是清理滑冰館的工人們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觀看他們的表演。
上面的這些冬奧“大?!保谀阄宜g,遠不如菲爾普斯、博爾特、伊辛巴耶娃那般如雷貫耳。感謝冬奧會,給我們一個契機,讓這些創(chuàng)造過歷史的巨星能夠為更多人知曉。更要感謝冬奧會,讓那些平日里遠離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視線的冰雪項目一齊進入我們的眼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