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遠來這里,我才不要吃中國菜?!闭f這話的,是位穿著DKNY短衫的短發(fā)麗人。
“就是,好不容易出趟國,還要吃中國菜的人,最沒品位了?!弊谒龑γ娴牧硪晃幻琅⒖探忧?,幫忙教訓同桌的兩位男伴。
我縮在角落,當場被殃及無辜,和兩男同樣無地自容,因為我不巧就是他們口中“最沒品位”的人,不到一小時以前,才在一家中國餐廳飲茶、大啖廣式點心,胃里的蝦餃此時還來不及完全消化。
美食無國界,下一回海外旅游,倘若心情樂不思蜀,腸胃卻犯了鄉(xiāng)愁,索性找家中國餐廳,痛快地飲茶、啖撈面、喝它一碗及第粥吧,安撫一下“中國胃”。
兩位美女和她們的男伴并不認得正一邊啜飲著咖啡、一邊假裝在看書的我。我只是湊巧早一步也來到這家咖啡館,獨自坐在里側不太顯眼的座位,就著桌旁造型古樸的落地臺燈,翻開剛剛在書店買到的英文小說。
我們所在的地方是紐約,放眼望去,裝潢古老的咖啡館里盡是白膚碧眼的西洋人,這四張東方面孔的出現(xiàn),理所當然引起我的注意。
其實我本來并不想“竊聽”四位同胞的交談,然而美女的嗓門委實洪亮,講的又是我最關心的話題──吃,遂禁不住豎起耳朵。不過,過度好奇,自然要付出代價,瞧,我不是活生生被搶白一頓?
不是我在為自己辯解,平心而論,美女的說法我只有部分同感,無法百分百同意。我也覺得好不容易到異地旅游,如果堅持每天非吃中國菜不可,胃口未免太保守,且簡直是自找麻煩。一來,說到底,世上還是有不少地方,根本找不到中國餐廳;二來,旅游時只肯吃中國菜,怎么也不愿品嘗異國風味,等于放棄通過味覺來體會異國風土和文化的機會,太可惜了。
然而話說回來,為了展現(xiàn)品位,在異鄉(xiāng)硬是一口中國菜也不吃,會不會也太矯情了?
在我歷來的旅行中,品嘗美食始終是第一要務。對于從未見過、試過的異國佳肴,我有無窮的好奇心。我平日膽小,不愛惹事生非,可只要美食當前,冒險精神便油然而生,勇往直前從事味覺探險。
不過,我也從不排斥在行程中安排一兩頓中國菜。特別是長程長時的旅行,一連十來二十天沒嘗到醬油的滋味,會格外懷念,那時總會不自覺走到任何一家看來像樣的中餐廳,用熟悉的母語向同是華人的服務員點菜,就算吃到的中菜并不是那么地道,反而帶著洋味,可我好歹也能經由一兩頓飯菜,設法揣摩這個地方的人對中國菜乃至中華文化,懷抱著什么模樣的“想象”。
更何況歐美不少大城市,尤其是華人群居之處,比方洛杉磯、紐約、溫哥華、多倫多、倫敦、巴黎和阿姆斯特丹等,如今都有水平不錯的中餐館,最精彩的應是廣東菜,主廚者中不乏自香港移民而來、身懷絕技的大師傅。我就曾在倫敦海德公園附近的一家中國餐廳里,嘗過迄今難忘的柔滑蝦仁腸粉,其味道之鮮之美,勝過我在港臺嘗過的同樣食品。
近些年來,由于從各省移居歐美的人漸漸多了,海外中國菜不復粵菜一枝獨秀的局面,大都市中也吃得到來自不同菜系的中國菜,其中尤以川菜較為普遍,就拿我曾旅居十多年的荷蘭第二大城鹿特丹來說,如今要到中菜館品嘗還算正宗的水煮牛肉、酸菜魚或夫妻肺片,并非難事。
美食無國界,下一回海外旅游,倘若心情樂不思蜀,腸胃卻犯了鄉(xiāng)愁,索性找家中國餐廳,痛快地飲茶、啖撈面、喝它一碗及第粥吧。重口味的,也可以來個重慶火鍋,用熱辣噴香的滋味和溫度,安撫一下“中國胃”,那舌尖上熟悉的味道,說不定會讓人更有精神和力氣,迎向未知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