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蘭熱情好客,平時人緣不錯,卻有個奇怪的習(xí)慣,只歡迎別人去她家作客,幾乎從不去別人家作客。至于女友或同事相邀聚會之類的事,更別想讓她跟著摻和。起初,我挺不解的,后來去她家,我才明白了個中原委。
劉蘭蘭家新買的房子在六樓,在她們家前面那幢居民樓的三樓,住著她的媽媽。每天早晨和傍晚,劉蘭蘭的媽媽都會去敲她家的門,有時給她送些親手做的面點,有時給她帶些腌制的醬菜,有時只是單純地聊幾句。劉蘭蘭說,這樣的見面往往只持續(xù)十幾分鐘,可卻足以讓老太太心滿意足。
劉蘭蘭也想過,讓媽媽跟她住在一起,可老太太堅持守著自家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說是住在自己家里更舒服,心里也安適。后來,劉蘭蘭跟老公商量妥當(dāng),賣了原來的房子,在媽媽家后面的居民樓里買了一套大房子。自此,每天的敲門聲就成了劉蘭蘭母女最期待的時刻。
那天,劉蘭蘭帶著我來到她家的陽臺,用手指著她媽媽家的房子說,你信不信,只要我在這里喊一聲,我媽媽就能聽到?正說著,劉蘭蘭手指著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個穿著紅衣服的老太太。劉蘭蘭樂了,說,瞧,那就是我媽媽。而后,她推開陽臺窗戶,沖著媽媽的方向大喊了一聲“媽”。隨即,我們就看到老太太不停地朝這邊揮手。劉蘭蘭得意地說,怎么樣,我媽媽能聽到吧?
這么遠(yuǎn)的距離,老太太之所以能聽到劉蘭蘭的呼喚聲,或許是因為她一直就在默默關(guān)注著女兒家。劉蘭蘭的呼喚聲,不是被老太太聽到了,而是看到了。老太太時??粗畠杭?,就好像看到了女兒的幸福生活,這或許就是她的幸福吧。
劉蘭蘭堅持每天下班后都按時回家,就是要等待媽媽的敲門聲。她不在外面耽擱,因為她不愿意讓媽媽失去敲女兒家門的樂趣。是啊,孝心其實很簡單,有時候只是認(rèn)真地等待媽媽來敲門,坦然接受媽媽的關(guān)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