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雅虎網(wǎng)的高級營銷總監(jiān),到一拍網(wǎng)的總經(jīng)理,再到Google亞洲區(qū)市場總監(jiān),直到創(chuàng)建我國最大的育兒網(wǎng)站——BabyTree(寶寶樹),王懷南的工作始終都沒有離開網(wǎng)絡。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他的創(chuàng)業(yè)和孩子有關,在教育兩個孩子方面有獨到的經(jīng)驗,甚至直言:“育兒是我最好的工作!”
中美差異,
育兒困惑催生創(chuàng)業(yè)路
王懷南,于1970年出生在江蘇。他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畢業(yè)后,和女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2001年,兒子出生了,初為人父的激動時刻激蕩著王懷南的心。2005年11月,王懷南加盟Google,出任亞洲區(qū)首席營銷官(Google中文名字“谷歌”即為他所?。е鴥鹤雍鸵延猩碓械钠拮?,他來到了北京。不久,王懷南的第二個兒子出生了。王懷南一向以創(chuàng)業(yè)的激情去當職業(yè)經(jīng)理人,便萌發(fā)了創(chuàng)業(yè)的想法。
大兒子在美國上幼兒園,回到國內因為不會講中文,因此小朋友們幾乎不和他說話。他回家后憤憤不平地對王懷南說:“爸爸,小朋友都不和我玩。老師不喜歡我,因為我寫字筆畫長了一點就被扣分,你們大人還寫連筆字呢!”
看見大兒子生氣的樣子,王懷南希望他不要怨天尤人,說:“別的小朋友不和你玩,是因為你們的語言不一樣。你應該好好學中文,這樣就會有很多朋友啦。大人可以寫連筆字,是因為大人已經(jīng)到了用字交流的階段,但你們小孩要把字寫準確。”
就在為孩子解惑時,王懷南和妻子也感受到了中美生活的差異——人與人之間極度缺乏交流。王懷南住在美國西雅圖的時候,每家都有獨立的房子,社區(qū)系統(tǒng)完善,孩子們有在一起玩耍的地方,媽媽們也有相互交流的地方。
而在北京,王懷南一家住在33層的高樓里,只有下班后或周末時才能碰到鄰居。媽媽們只有這點時間可以交流,孩子們也只能在一樓的大廳里玩一會兒。更讓王懷南頭疼的是:兒子該上哪所幼兒園?怎么給他找玩伴?去哪里找合適的保姆?于是,王懷南開始上網(wǎng)搜索相關信息。但是令他困惑的是,這方面的資訊并不充分。找著找著,王懷南靈光一閃,自己不正在尋找創(chuàng)業(yè)方向嗎?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業(yè)者大都是年輕人,不會想到為母親群體服務的。他們即使能想到,也只是賣點產(chǎn)品給她們。他如果創(chuàng)建一個育兒網(wǎng)站多好,就可以讓和他一樣有煩惱的新手爸媽在網(wǎng)站學習、交流、分享、記錄……2007年3月8日,寶寶樹網(wǎng)站就此誕生。
取長補短,
“惜物”觀帶好“兄弟連”
王懷南知道,蒙臺梭利早期教育法中有種觀念是,每個孩子天生才能不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孩子的長處才是重要的。王懷南經(jīng)過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小兒子是行動派,社交能力強,但是不主動讀書。王懷南始終覺得,孩子閱讀量的多少會影響他今后的發(fā)展。于是,王懷南在書房、客廳、臥室甚至衛(wèi)生間能放書的地方都放滿了書。耳濡目染之下,兩個兒子都喜歡看書,尤其是大兒子一到家就是找不同的書看,并且一口氣能看一兩個小時。
王懷南和兩個兒子外出逛街,去得最多的就是書店,他讓孩子自己選擇書。一次,妻子不解地問王懷南:“讓孩子選書?孩子又不懂,萬一選錯了怎么辦?”王懷南不緊不慢地解釋:“別擔心孩子選錯書,選錯了也最多損失一本書的價錢。但買回去了就要和他們一起看完,他們看不懂,就讀給他們聽。而不是他們選錯了,我們再買本新的了事?!?/p>
王懷南夫婦刻意用一般家庭生活的消費水平,對兩個兒子進行財富教育。大兒子讀小學時,王懷南每年只給他一次買像電動玩具般的大禮物、兩次小禮物的機會。此外,他們兩個月才被允許吃一次麥當勞。每次,王懷南帶兩個兒子逛超市,只要看到喜歡的玩具比同類的貴,王懷南會指一指上面的價格,然后搖搖頭。久而久之,兩個兒子也學會了比價。
2008年,王懷南送給大兒子一只小狗熊。由于搬了幾次家,小狗熊有些褪色了,但大兒子還舍不得丟掉,一直將它放在書桌上。大兒子的黑色運動背包破了一個洞,不肯換新的,準備自己縫。但帆布太厚,他只好向媽媽“求救”。小兒子也一樣,襪子破了也照穿不誤。一般人眼里不過幾百元的背包,兩個兒子卻像珍寶般呵護。王懷南認為,讓孩子從小珍惜身邊的物品,對于他們養(yǎng)成勤儉的習慣十分重要。
2010年,學生流行搜集凱蒂貓玩偶。有一天,王懷南與朋友在街頭經(jīng)過一家專賣店,朋友望了望店里糾結地說:“我家孩子有不同的凱蒂貓玩偶,不知道還要買哪種?”王懷南想,如果兩個兒子各有其中一只凱蒂貓玩偶,一定非常開心。不過,王懷南終究沒買凱蒂貓玩偶,因為如果房間里都是玩具,小孩會覺得擁有太多,他們很多期望的樂趣就會被剝奪了。
小兒子5歲的時候,王懷南帶兄弟倆去超市,給每人20元買玩具。剛開始,兄弟倆左挑右選,王懷南在一邊耐心地等待。時間一長,兄弟倆越來越清楚自己要什么。再后來,兄弟倆發(fā)現(xiàn)20元買不到稱心的玩具,但將錢合在一起可以買兩人都喜歡的玩具。一天,王懷南驕傲地對妻子說:“瞧,我這個辦法,讓孩子學會了解決問題,學會了合作與分享?!?/p>
定時聊天,
“小屁孩”帶來大驚喜
王懷南每天晚上八九點回家,很少在家吃飯,怎么和孩子交流是令他頗費心思的事。每天晚上9時到10時,是他和大兒子的固定聊天時間。他們不是天南海北地瞎扯,而是每天都有主題。比如,周一談兒子在學校上課的情況,周二談公司的新動向,周三談領導力……這些主題都是王懷南設定的,有些未必適合大兒子的年齡,但大兒子也不排斥。略顯“殘酷”的對話,經(jīng)常發(fā)生在王懷南和大兒子的身上。有一天,大兒子突然問王懷南:“爸爸,你是做什么的?”王懷南回答:“爸爸在做一個網(wǎng)站叫‘寶寶樹’,是為很多媽媽和像你這樣的寶貝們做的?!?/p>
大兒子又問他:“那‘寶寶樹’和‘谷歌’一樣么?”“不一樣,‘谷歌’有幾萬名員工,‘寶寶樹’只有幾十人。‘谷歌’可以生存很多年,‘寶寶樹’可能馬上就會失敗。”王懷南這樣回答。他想,要告訴大兒子競爭很激烈,但前途是光明的,不要著急。這樣,大兒子就可以了解到比較真實的世界。
這個聊天習慣,王懷南堅持了幾年,開始只是為了給自己和孩子獨處的時間。但一次偶然的經(jīng)歷,讓王懷南有了意外發(fā)現(xiàn)。
2013年10月,王懷南應邀去清華大學參加一個圓桌會議式的講座,內容是孩子完全不懂的知識,但他還是帶上了大兒子,讓他體驗熱烈的氛圍。講座結束后,正好是父子的聊天時間。
“聽了今天的講座,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清華大學的課堂和我們的小學不同。”
“有什么不一樣?”“這里是圍著圈坐的,不是一排排的。大家都在討論,不像我們上課,老師說,我和同學記筆記。”
“我們幾個人,誰講得最好?”“老爸!”
“哈哈,為什么?”“你講話的時候,我周圍的人都在點頭,有時還有笑聲。還有,主持人給你的時間最多??隙ㄊ侵v得好的人,主持人才會給他更多時間。對了,有個CEO講得不好,他的公司以后肯定會有問題的?!?/p>
“為什么?”“因為他講了以后,大家都沒反應?!?/p>
王懷南十分高興,12歲的孩子能堅持聽完3小時的講座,已經(jīng)不容易,他還能根據(jù)聽眾的反應來判斷演講者的水平,甚至為那位CEO的水平有限而擔憂其公司的未來。王懷南覺得,孩子這樣的觀察力、獨立思考力,或許得益于自己常和兒子聊“他聽不懂的話題”。
從那以后,王懷南總是告訴朋友:“不要小看孩子,他或許不能從你談的‘融資’‘上市’話題中獲得知識。但是,他會從你的眼神、肢體語言甚至氣味中獲得他想得到的信息。所以,爸爸們不要把和孩子聊天當作負擔,不要拘泥于和孩子聊純孩子的話題,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獲?!?/p>
之后,王懷南堅持每天抽出半小時作為和小兒子的聊天時間。2014年2月下旬的一天,小兒子興沖沖地告訴王懷南:“爸爸,今天學校進行地震模擬訓練了!警報一響,大家都往外亂沖,我就說:‘不要跑!鉆到桌子底下!’老師表揚我了,還獎給我一塊橡皮?!?/p>
平日不善言談的兒子的舉動令王懷南頗為驚訝,問:“為什么?”小兒子大聲說:“這就叫Leadership!”
王懷南笑了,知道是“領導力”的意思,但他故意問:“那什么叫Leadership?”小兒子一臉陽光地回答:“就是別人亂的時候管一管!”
如今,大兒子在北京一所中學讀初中。他中文說得很好,已經(jīng)快要忘掉了英文,王懷南覺得沒什么。每天晚上,一家四口團聚在一起是王懷南感到最幸福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