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在家里翻曬被子,剛把被子放在外面的欄桿上,一塊不知何時鉆進被子的舊手帕掉了出來,我隨手撿起欲把它扔進垃圾桶,突然想到這學期學校不是在創(chuàng)建“美麗校園”活動嗎?有了!這塊舊手帕不應(yīng)該進垃圾桶,也讓它為創(chuàng)建“美麗”出一份力!
周一來到學校,上晨會課的時候,我把這塊清洗過的舊手帕從口袋里拿了出來,孩子們一片嘩然:“老師,你帶這么舊的手帕干什么呀?”我示意孩子們靜下來,朗聲說:“老師給你們講講這塊手帕的故事,想聽嗎?”全班立即安靜了下來,我向他們認真地講述:“老師很小的時候,從來沒有去外地玩過,我的媽媽去了一次杭州,就給我買了這塊漂亮的手帕,我一直把這塊手帕珍藏著。你們說它舊,那是時間久遠的痕跡。今天老師把這塊手帕裝在口袋里,可是大有用處的。從明天開始,我們每個人都不許再帶紙手帕,而是像老師一樣帶一塊小手帕,好嗎?臟了我們自己洗,好嗎?”在孩子們驚喜的表情中,手帕的新故事開始了。
第二天,又是晨會的時間,我叫孩子們把帶來的手帕都拿出來放在桌子上,嗬,一道亮麗的風景展現(xiàn)在我面前:一塊塊圖案鮮明色彩艷麗的小手帕似一個個整齊的士兵排列著,襯托著孩子們稚嫩的小臉。望著講臺底下“整齊的隊伍”,我微笑地開始鼓動:“看來大家都記住了老師昨天說的話,那么這塊手帕也要從今天開始履行起它的責任了,我們吃完飯、洗完手后,都要用自己的小手帕擦一擦嘴或手,紙巾從此就不能再呆在我們的口袋或者書包里了。手帕用臟了,回到家里自己清洗,洗好后自己把它夾好晾干,這樣,我們既節(jié)約了紙巾,更為爸爸媽媽節(jié)約了錢,大家說是不是?”在孩子們異口同聲的“是”中,手帕開始履行自己的職責。
接下來,我就悄悄地觀察起孩子們的表現(xiàn):下課后,有幾個小朋友從口袋里掏出了小手帕擦鼻涕,擦得很用力,表情好可愛,擦完后,隨即折疊好又放回了自己的口袋里。咦,這個孩子擦完嘴巴就胡亂地把手帕塞進了口袋。我趕緊走過去,微笑著把他的手帕拿了過來,在桌子上疊得方方正正,然后再還給他,“記住了嗎,該怎么放手帕?”孩子紅了臉,吐了吐舌頭,用力點了點頭。從教室的北面窗戶望過去,看見幾個女孩在走廊上互相炫耀著自己的新手帕呢,舉在手里晃了晃,擦起了剛剛洗過的小手。而腳下,再沒有了以往東一張西一張的小紙巾團,衛(wèi)生角的垃圾桶里紙團也少了很多。這一切細微的變化,應(yīng)該都是小手帕給帶來的。小手帕,我會讓孩子們一直堅持用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