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那顏
特里亞農(nóng)瓷宮:漂洋過海的“南京瓷塔”
撰文/那顏
在天津有一座貼滿了數(shù)以億計的碎瓷片,并用4000多件古瓷器裝飾的瓷房子。當人們?yōu)樗鼑K嘖稱奇時,并不知道早在500多年前,秦淮河畔就已經(jīng)矗立著一座獨一無二的琉璃塔——報恩寺瓷塔。這座瓷塔還“漂洋過?!眮淼椒▏?,催生了路易十四的特里亞農(nóng)瓷宮。
法王路易十四是中國風尚的最大擁躉者。在他的影響下,當時的歐洲貴族紛紛以擁有來自中國的奢侈品為榮。他們在教堂、在宮殿、在家中的陳列室展示這些昂貴收藏。
很快,這位偉大君主便不再滿足于這種零敲碎打的收藏,而渴望能擁有一座真正的中國宮殿。在這座中國宮殿里不僅有中國陶瓷、中國絲綢、中國家具……,連宮殿本身都極富中國韻味。在他的設(shè)想里,這會是一座“愜意居”,地方不需太大,卻能讓他擺脫凡爾賽宮的紛繁蕪雜,暫時放松身心。他將與心愛的女人一起在中國式的臥室里醒來,在中國式的園林里散步,在中國式的大廳里會客……
1670年春,路易十四選擇了另一個路易——建筑師路易·勒沃——來實現(xiàn)這個夢想:修建一座中國式的“愜意居”。
路易·勒沃對于什么是中國式的宮殿心中沒底,就決定去書中尋找答案。因為中國熱的興起,市面上出現(xiàn)了不少介紹中國的書籍。這些書都是由一些到過中國的傳教士或商人所撰寫的,記錄了他們在中國的所見所聞。
路易十四
對于一位從沒去過中國,卻必須修建一座中國式宮殿的建筑師來說,文字記載是遠遠不夠的,直觀的圖像資料才是最重要的??晒├瘴诌x擇的余地并不大,配了插圖的只有兩本:法國傳教士阿斯納斯·柯鍥撰寫的《圖像中國》和荷蘭人約翰·尼霍夫撰寫的《荷使初訪中國記》。后者讓勒沃一見如獲至寶,如饑似渴地閱讀著。
165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派出使團到中國訪問。使團專門配備了一位擅長畫素描的畫家,這就是約翰·尼霍夫。他的任務(wù)是將沿途所見的景象以及奇特的建筑物忠實地畫下來。這些素描很多都成為《荷使初訪中國記》中的插圖。尼霍夫?qū)δ暇┐髨蠖魉掠∠笊羁蹋昧舜罅抗P墨來描述大報恩寺,并重點提到了坐落于大殿后面的瓷塔。他不僅對這座瓷塔的位置、性質(zhì)、建造材料、裝飾方法等做了詳細介紹,還精心繪制了素描。
圖文并茂的《荷使初訪中國記》一面世,就引發(fā)了歐洲人的熱捧。在很長時間里,它都是歐洲人了解中國的重要來源,那些文字與插畫被其他書籍引用或改編。被尼霍夫稱為“南京瓷塔”的奇特建筑,也被歐洲人認為是一座足以與比薩斜塔、古羅馬斗獸場相媲美的偉大建筑。
勒沃翻開《荷使初訪中國記》,看到“南京瓷塔”的那一刻,靈感女神繆斯降臨了。那么,這座“南京瓷塔”究竟是怎樣一座塔呢?
“南京瓷塔”位于南京秦淮河畔長干里的大報恩寺內(nèi)。大報恩寺是明朝永樂帝為紀念生母而造的皇家寺院。整個寺院共有殿閣20多座、畫廊118處、經(jīng)房38間,耗銀250萬兩,動用勞工10多萬人,耗時19年之久。從永樂十年開始建造,直到宣德六年才建成,期間經(jīng)歷永樂、洪熙、宣德三位皇帝。
永樂帝下令修建大報恩寺時,明確指示“造九級五色琉璃塔,曰第一塔”。大報恩寺瓷塔高達78.2米,相當于現(xiàn)代20多層樓高。它的塔身呈八角形,共有9層,站在最高層能望見幾十千米外的長江。塔頂鑲嵌純金制成的金珠,塔身由磚砌成,并以白瓷貼面,每個拱門則用五色琉璃磚裝飾。琉璃磚上雕刻著獅子、白象、飛羊等佛教題材的圖案。它的檐下懸掛風鈴。塔內(nèi)供奉金佛。每一層的每一面墻壁都開著2扇窗戶,總共144扇。每扇窗內(nèi)都放置一盞長明燈,并用磨得極薄的蚌殼制成的“明瓦”封閉。
徹夜不滅的長明燈配上光華流轉(zhuǎn)的琉璃,使大報恩寺瓷塔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五色琉璃塔”。這種五色琉璃構(gòu)件榫合的獨特結(jié)構(gòu),讓它有了“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的美稱。大報恩寺瓷塔是中國唯一一座被史料記載的琉璃寶塔,確實達到了永樂帝“第一塔”的要求。
路易·勒沃決定修建一座像南京瓷塔那樣的瓷宮。這個設(shè)想獲得了另一個路易——法王路易十四的支持。他下令在凡爾賽宮附近那個叫特里亞農(nóng)的地方,修建一座小型宮殿。
在勒沃的設(shè)想中,特里亞農(nóng)瓷宮應(yīng)該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瓷宮,就像“南京瓷塔”一樣,通體被璀璨奪目的琉璃所覆蓋。想要實現(xiàn)這種設(shè)計,關(guān)鍵就在那些施了琉璃釉的陶瓷構(gòu)件上。當時只有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燒瓷技術(shù),想要完美地達到設(shè)計效果,最佳選擇莫過于中國制造。
無奈建造一座宮殿,即使是小型宮殿,所需陶瓷構(gòu)件太復(fù)雜,尺寸也太大,無法采用異地燒制、本地裝配的做法。更何況中國與法國遠隔重洋,海上風浪莫測,又有海盜時刻威脅行船安全,即便這些配件能燒制出來,也無法保證能一個不少地運到法國。
勒沃是聰明人,聰明人懂得不跟自己較勁?;诂F(xiàn)實的考慮,他放棄了中國制造的設(shè)想,改由法國制造。經(jīng)過一番考察之后,勒沃選擇了當?shù)氐聂敯捍蓮S作為這些陶瓷構(gòu)件的提供商。
建成后的特里亞農(nóng)瓷宮,就像“南京瓷塔”一樣,外表鑲嵌著瓷磚。這使它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瓷宮。瓷宮采用了中國的挑檐設(shè)計,檐下懸掛響鈴,風一吹就叮當作響。這種設(shè)計也參考了“南京瓷塔”的。與“南京瓷塔”不同,特里亞農(nóng)瓷宮是單層的,乍一看有點像亭子。
在中國傳統(tǒng)宮殿式的建筑中,屋頂總站著幾只怪獸。嘲風是傳說中的龍子,不僅象征吉祥、美觀和威嚴,還有震懾妖魔、清除災(zāi)禍的寓意。也是因此,嘲風被作為鎮(zhèn)殿的瑞獸安放在檐角上。站在屋頂?shù)倪€有它的兄弟螭吻。這位龍子長著龍頭魚身,喜歡吞火。中國古代建筑都是木結(jié)構(gòu),最怕火災(zāi),因此防火是重中之重。這位能吞火的龍子被安放在屋脊兩端,做張口吞脊之狀。這種設(shè)計寄予了“避火”的美好意愿。傳說中螭吻好動不安分,喜歡在高處竄來竄去。為了不讓家宅失去瑞獸庇佑,螭吻會被劍釘在屋脊上。
勒沃無疑也在《荷使初訪中國記》的精美插圖中看到了嘲風與螭吻。不過他不懂得這里面所蘊含的文化寓意,只將其當作好看的裝飾而已。這種特殊的建筑風格也被勒沃復(fù)制在特里亞農(nóng)瓷宮上。為了迎合君主的喜好,外表猙獰的嘲風和螭吻被換成了漂亮的“中國花瓶”。遠遠望去,特里亞農(nóng)瓷宮的屋頂上有一排“中國花瓶”次第排開。與其他陶瓷構(gòu)件一樣,這些屋頂花瓶也是法國制造的。
特里亞農(nóng)瓷宮的規(guī)模很小,僅有一座大廳和兩間大臥室。它的內(nèi)部裝飾充滿了濃郁的中國味道:內(nèi)墻與大廳地面都鋪著白地藍花的瓷磚,這是青花瓷賦予的靈感;到處可見中國瓷器的身影,就連使用的家具也是仿中式設(shè)計的;絲綢、地毯、屏風等都繪制了充滿異域風情的中國圖案。
路易十四很滿意這座“愜意居”,將它作為愛的禮物,送給了心愛的蒙特斯潘公爵夫人。之后的無數(shù)個日落黃昏時分,他們漫步在瓷宮內(nèi)的中國園林中。這里花木錯落有致,不僅有假山、拱橋和曲溪,就連小徑也是曲折多變的??上Ш镁安婚L……
從勒沃選放棄了中國制造之時,就注定了特里亞農(nóng)瓷宮早夭的命運。修建瓷宮所使用的陶瓷構(gòu)件采用了魯昂瓷廠所燒制的釉陶。這是一種低溫陶瓷,燒制溫度大約在700~900攝氏度之間。它與中國燒制的高溫陶瓷相比,瓷化程度不夠,吸水率高。在自然風雨的考驗下,陶瓷構(gòu)件的釉面都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龜裂,瓷宮的屋頂開始滲水。
與瓷宮一樣“滲水”的,還有曾經(jīng)甜蜜的愛情。為了留住路易十四的愛戀,公爵夫人悄悄給他下了春藥,誰知春藥事件卻演變成了“毒藥”事件。丑聞一傳開,公爵夫人不僅名譽掃地,還失去了君王的最后一點眷戀。1686年,路易十四下令拆除這座愛的象征,責令勒沃在原址修建一座大特里亞農(nóng)宮。后者因為使用了大量的粉色大理石,又被稱為“特里亞農(nóng)大理石宮”。
在大洋彼岸,“南京瓷塔”的命運也很坎坷。據(jù)記載它不僅多次修建,還遭遇了兩次大型雷擊。第一次發(fā)生在1566年2月18日,當時暴雨傾盆,雷火從天而降,從塔頂蜿蜒而下,大報恩寺里的一百多間殿閣盡化為灰燼。雖然經(jīng)過了修葺,但建成之初的盛況已不再了。第二次發(fā)生在1800年,因為損壞嚴重,當時的清政府特意撥款修整。
隨著《荷使初訪中國記》在歐洲的廣泛傳播,“南京瓷塔”可謂盛名在外。在明清兩代,“南京瓷塔”被歐洲人視為到中國的必游之地。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英國人撲向眼紅了幾個世紀的“南京瓷塔”。一個月后,英國軍艦滿載著戰(zhàn)利品離開了南京,其中就有“南京瓷塔”塔身所鑲嵌的琉璃磚和塔內(nèi)供奉的金佛。
經(jīng)此一劫,“南京瓷塔”被迫褪去了一身光彩照人的琉璃妝,露出黯淡失色的磚砌塔身??筛蟮慕匐y還在后面。1856年,太平天國諸天王出現(xiàn)嚴重的內(nèi)訌,北王韋昌輝害怕翼王石達開會占據(jù)大報恩寺,并利用“南京瓷塔”做炮臺轟擊南京,就下令焚毀大報恩寺、拆毀“南京瓷塔”。從此人間再不見這座矗立在秦淮河畔長干里的“南京瓷塔”,只能從圖畫與文字中想象它昔日的風姿。(責編: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