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紅,齊天梅,陳妍鵬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心理護理對老年人白內(nèi)障手術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
郭俊紅,齊天梅,陳妍鵬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目的探討心理護理應用于白內(nèi)障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白內(nèi)障手術且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均提示有抑郁或/和焦慮等不良情緒的4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普通護理組和心理護理組各20例。普通護理組采用臨床常規(guī)方式進行護理;心理護理組在普通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分別于術前第1天和術后第3天采用SDS和SAS評價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采用SF-36量表評價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結(jié)果術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zhì)量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心理狀態(tài)和生活質(zhì)量較治療前有顯著改善,但心理護理組患者的改善更為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心理護理有助于緩解白內(nèi)障手術患者的不良情緒,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心理護理;白內(nèi)障手術患者;心理狀態(tài);生活質(zhì)量
白內(nèi)障是導致老年人視力損害甚至致盲的主要原因,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zhì)量。隨著我國老齡人口的不斷增加,老年白內(nèi)障患者也逐年增多[1]。目前,手術方法是唯一公認的治療白內(nèi)障的有效手段[2]。但老年患者對手術治療存在畏懼心理,擔心手術的效果及可能存在的風險,因而出現(xiàn)緊張、焦慮等心理問題,這些均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及術后的盡快恢復[3]。
心理護理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主要指護理人員針對患者現(xiàn)存的和潛在的心理問題、心理需要及心理狀態(tài),運用心理學知識和技術給患者關懷、支持和幫助,以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疾病帶來的變化的適應能力[4]。近年來,心理護理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實踐中,使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zhì)量得到顯著提升。筆者臨床上將心理護理應用于白內(nèi)障手術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應用效果,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白內(nèi)障手術的患者。患者入組前均接受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測評,當SDS評分≥53分和SAS評分≥50分時,提示患者有抑郁或/和焦慮等不良情緒。將有明顯不良情緒的40例患者納入研究,并隨機分為普通護理組和心理護理組各20例。普通護理組中男性13例,女7例;年齡53~79歲,平均(67.6±8.5)歲;單眼手術16例,雙眼手術4例;學歷為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11例,大專及以上4例。心理護理組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齡49~81歲,平均(68.8±10.2)歲;單眼手術17例,雙眼手術3例;學歷為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10例,大專及以上4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無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疾病、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及對生活質(zhì)量造成顯著影響的疾病,且能配合完成量表評估調(diào)查。
1.2 護理方法
1.2.1 普通護理組 普通護理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具體的內(nèi)容包括對患者進行疾病宣教、用藥指導、飲食指導及術前、術中和術后的注意事項等。同時在住院期間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檢查、術前剪睫毛、滴抗生素眼藥水、沖洗淚道和結(jié)膜囊;術后換藥、更換敷料、滴抗生素眼藥水等操作。
1.2.2 心理護理組 心理護理組患者在普通護理的基礎上,進一步予以心理護理。具體內(nèi)容包括:(1)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交流,通過了解其家庭、職業(yè)、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病史等加強對患者的了解;并根據(jù)患者的學歷、職業(yè)及生活經(jīng)歷采用恰當?shù)?、易于理解的語言與患者進行溝通,提高患者對病情、對手術治療等的理解程度。同時親切的語言及和藹的態(tài)度都能夠增加親和力,提高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度,促使患者建立起對護理人員的信任,為心理護理奠定基礎。(2)白內(nèi)障手術患者由于擔心手術風險、疼痛及術后效果等問題,常常出現(xiàn)恐懼、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tài)。因此護理過程中需密切觀察,若發(fā)現(xiàn)患者神態(tài)遲疑、舉止異常等情況,可通過詢問病情或聊天的方式來了解他們的心結(jié),同時可分散他們的注意力,疏導患者的情緒。另外,可根據(jù)患者喜好對病房的布置進行適當調(diào)整,使其盡快適應環(huán)境,消除緊張焦慮的不良心理。(3)采用發(fā)放傳單、舉辦講座、經(jīng)典病例講解、單獨聊天等多種方式進行疾病宣教,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疾病的起因、手術治療的特點和安全性、手術過程及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癥狀、持續(xù)時間及相應的治療措施等。加強患者對疾病及治療方法的了解。(4)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結(jié)合治療方案,在不同治療階段,有計劃有側(cè)重地對患者進行指導。如取血時間、留尿時間、滴眼藥的方法、手術中的配合、術后飲食及用藥等。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方法 于術前及術后3 d分別采用SDS和SAS評價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采用SF-36量表評價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均行正態(tài)分布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均較治療前有不同程度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心理護理組的SAS、SDS評分下降更為顯著,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F-36量表評分比較 組內(nèi)比較顯示,兩組患者護理后SF-36量表各分項評分均較治療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提示手術治療及護理干預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組間比較顯示,兩組患者護理前SF-36量表各分項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心理護理組的SF-36評分均高于普通護理組,尤其在軀體活動能力、疼痛程度、總體健康、情緒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改善顯著,提示心理護理能促進患者情緒平復,更有利于術后身體的恢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F-36量表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F-36量表評分比較(分,)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進程的加劇,老年人口的數(shù)量顯著增加,老年白內(nèi)障患者也逐年遞增[1]。視力損害使白內(nèi)障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不僅降低了他們的生活質(zhì)量,同時也給他們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手術是目前治療白內(nèi)障的有效手段[2],但由于擔心手術的效果及手術可能帶來的風險,60%以上的白內(nèi)障患者對手術心存畏懼,存在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不利于治療的順利進行及術后的盡快恢復[3]。因此,重視白內(nèi)障手術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調(diào)整,應是眼科護理人員工作中關注的重點。
心理護理是近代護理的重要內(nèi)容,根據(jù)患者現(xiàn)存的和潛在的心理問題、心理需要及心理狀態(tài),運用心理學知識和技術給患者以關懷、支持和幫助,減輕患者的身心痛苦,從而消除患者煩躁、憂慮、恐懼、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使患者主動接受并配合醫(yī)護的治療和護理,為提高臨床療效和依從性奠定基礎[4]。本研究中,護理人員在查房時除了解病情外,還與患者及家屬拉家常,在聊天中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習慣,向患者傳遞疾病相關的知識、治療方法的優(yōu)缺點及健康常識。同時還能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的情緒波動,并加以疏導。不僅增進了護患間的理解,促使患者主動配合治療;還可平復患者的情緒,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同時,我們還請手術成功的患者講解個人體會,以增強患者對手術的信心,消除心理顧慮。上述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焦慮、抑郁情緒是臨床患者常見的負性情緒,患者由于來到一個陌生的醫(yī)療環(huán)境,加之對病情發(fā)展的憂慮、對診療措施的畏懼、對治療效果的擔心等種種因素均會導致不良情緒的產(chǎn)生[5]。這種情緒對患者的治療及康復極為不利。研究顯示,60%以上的白內(nèi)障患者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6]。因此,采取積極的措施干預及疏導白內(nèi)障患者的焦慮及抑郁情緒,對促進患者配合手術治療及術后的全面康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SAS量表是用于評價焦慮程度的重要的心理量表之一,其分界值為50分,50分及以上為焦慮狀態(tài),分值越高焦慮程度越嚴重。SDS量表是用于評價抑郁程度的心理量表,其分界值為53分,53分及以上為抑郁狀態(tài),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嚴重。SF-36量表是評價生活質(zhì)量的最常用的量表之一,由8個分項組成,涉及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等兩個方面[7]。本研究發(fā)現(xiàn),心理護理組患者治療后SAS、SDS評分顯著低于普通護理組;而SF-36各項評分顯著高于普通護理組,尤其在軀體活動能力、疼痛程度、總體健康、情緒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改善顯著。說明心理護理能舒緩患者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促進患者情緒平復,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更有利于術后身體的恢復。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應用于白內(nèi)障手術患者護理中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zhì)量,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1]Lamoureux EL,Fenwick E,Pesudovs K,et al.The impact of cataract surgery on quality of life[J].Current Opinion in Ophthalmology,2011,22(1):19-27.
[2]Craven ER,Katz LJ,Wells JM,et al.Cataract surgery with trabecular micro-bypass stent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mild-to-moderate open-angle glaucoma and cataract:two-year follow-up[J].Journal of Cataract&Refractive Surgery,2012,38(8):1339-1345.
[3]To KG,Meuleners LB,Fraser ML,et al.The impact of cataract surgery on depressive symptoms for bilateral cataract patients in Ho Chi Minh City,Vietnam[J].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2014,26 (2):307-313.
[4]Cunha EN,Barreto ARC,Costa VS,et al.Nursing actions in the control and treatment of cataracts:integrative review[J].Journal of Nursing UFPE on Line,2013,8(2):407-415.
[5]Meuleners LB,Hendrie D,Fraser ML,et al.The impact of first eye cataract surgery on mental health contacts for depression and/or anxiety:a population-based study using linked data[J].Acta Ophthalmologica,2013,91(6):445-449.
[6]陳紅梅,侯文靜,叢 茜.白內(nèi)障手術對患者視覺相關日常活動量及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中旬刊,2011,17(6):54-55.
[7]馬靈靈,畢麗麗,程 蕾.心理干預對白內(nèi)障患者抑郁狀態(tài)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2,27(4):314-315.
R473.77
B
1003—6350(2014)23—3581—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4.23.1400
2014-05-23)
郭俊紅。E-mail:gjh2015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