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海 外 戲 緣(續(xù)二)

      2014-05-04 06:21:10孫崇濤
      劇作家 2014年6期
      關(guān)鍵詞:伯克利哈佛東亞

      孫崇濤

      海 外 戲 緣(續(xù)二)

      孫崇濤

      走向哈佛圣地之圣地

      來哈佛的人沒有不在哈佛先生塑像前留影的

      在哈佛大學一圈古老建筑群落中,端坐著約翰?哈佛先生的一尊銅像。銅像主人器宇軒昂,神情堅毅,深邃的目光直視通往銅像的那扇古舊校門與走道,像在目數(shù)著一批批從世界各地走向這里的學子、學者、教授以及慕名前來參觀的“哈佛迷”們,又目送他們一一地離開,走回世界各地。三百多年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這里是“哈佛圣地”中的圣地。來哈佛的人,沒有一人不會不來到這里,沒有一人會錯過在這里攝影留念的機會。這不單是為了紀念這位聞名大學建校人之一、把大半財富奉贈學校建設(shè)的哈佛先生的功績,也不單是為了一睹哈佛大學1636年建校至今依然保留完好的建筑物神韻,像建于17世紀末的舊校門與“哈佛樓”,建于18世紀初的“麻省樓”與哈佛行政樓等等,更由于在這里人們最可以感受到哈佛傳統(tǒng)和哈佛精神。

      在哈佛,只有此處才有幾幢學生集體宿舍,跟四周其它樓房一樣,土紅色的門墻顯示建筑的古樸和凝重。踏上臺階,跨進宿舍門,撲面而來的是一股夾帶歷史因子的氣氛。挪動一步腳步,觸摸一下墻磚,推拉一次門窗,乃至掃視一眼四周,都會使人即刻想起哈佛校友先人曾在這里冬蟄夏伏、勤習苦讀的情景。他們中,有后來叱咤風云的政治家,有改變?nèi)藗兯季S方式的哲人,有造福千秋萬代的科學家,有把人類帶往外星的宇航家,還有可以排出一長串姓名的各國總統(tǒng),數(shù)不清的諾貝爾獎得主,道不盡的集團首領(lǐng)、金融巨子、財政寡頭。校方規(guī)定:凡是初進哈佛校門的大學本科新生,都可以在這幾幢宿舍內(nèi)住上一年。在學校大部分學生都得賃屋居住的條件下,校方以這種方式來實行她的“始業(yè)教育”,用意不言而喻。哈佛后來蓋的新建筑,雄偉而漂亮,可是參觀的人們還是更愿意在這些不起眼的舊宿舍前迤逗、徘徊。

      哈佛大學新建筑雄偉而漂亮

      不能走進哈佛,或理想自己將來也能走向哈佛的人,來到此處是為了追尋夢想。一些人的虔誠程度,簡直如同信徒對于神明的膜拜頂禮。久經(jīng)歲月的哈佛先生銅坐像已經(jīng)變黑,而哈佛先生那只前跨、人們伸手可以觸摸到的左腳鞋尖,被無數(shù)前來瞻仰的人摸得锃亮锃亮,日光下像盞明亮的燈光。人們說,摸著它,會給人帶來好運,讓自己的腳早晚也能跨進哈佛大門。

      人們更愿意在舊宿舍前迤逗、徘徊

      查爾斯河畔的明珠

      跟世界許多別的大學城一樣,哈佛也不過是個由眾多學院與機構(gòu)集合而成的“集團”概念。她沒有人們預想中該有的“校舍”、“圍墻”和“校門”,沒有固定的學生宿舍樓群和教授住宅區(qū),也少見成片的教學樓和實驗室,上面所說的校舍“建筑群落”和“舊校門”,只是幾百年前哈佛建校初期留給現(xiàn)在的一塊歷史表記而已。如今,在哈佛您想找到某一個具體部門,沒有一份地圖在身,必將徒勞。

      學校位于美國東北名城波士頓西郊“劍橋”(Cambridge),坐上地鐵,頃刻可以到達市區(qū)繁華地帶。波士頓是美國最古老的文化名城之一,人稱它“美國的雅典”。1607年英人在弗吉尼亞州詹姆斯城建立起它在美國的第一個殖民地不久,1620年 “五月花”號船艦駛抵波士頓海灣,在那兒又逐步建立起首批13個殖民地。如今波士頓市內(nèi)的許多建筑物,包括它的市政府,還十足呈現(xiàn)中世紀歐洲的建筑風格。還有相似的街心公園和縱橫交錯的古舊地鐵,都會使我聯(lián)想到大英帝國首府倫敦。舉世聞名的波士頓交響樂團,跟它周圍一些文藝娛樂場所,構(gòu)成人們戲稱的“波士頓百老匯”。那兒華燈耀目,濃烈地交匯著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聲氣。而波士頓博物館內(nèi)琳瑯滿目的公元前的藏品之富之珍,實在很難同只有二百多年歷史的美國想到一塊。最近北京嘉德拍賣行以2530萬元人民幣拍出宋徽宗《寫生珍禽圖》,創(chuàng)下中國畫拍賣價的當前(2001年)最高記錄。那位神秘的買主,據(jù)說就來自波士頓博物館。往日仰人鼻息的殖民舊痕與當今超級大國的財大氣粗,都毫不保留地刻寫在這座城市之內(nèi)。有著366年歷史的哈佛在這里崛起,并同834歲的老牛津與796歲的老劍橋一起,長期領(lǐng)銜西方高等教育世界,好像十分順理成章。

      哈佛大學與她周圍的麻省理工學院、波士頓大學等美國名校一起,像明珠似的散落在美麗的查爾斯河畔。寬闊、寧靜而潔凈的查爾斯河,白天把大爿藍天與團團白云攏進自己的懷抱,夜間周身閃爍起繁星般的燈火,給哈佛平添無限嫵媚和生機。那里是學生們戶外讀書、休閑、鍛煉身體的好場所,到處洋溢著青春奮進的氣息。它又是美國大學生進行劃艇競賽的賽場,一年一度的哈佛、耶魯兩校劃艇對抗賽傳統(tǒng)體育項目,吸引著全美體育愛好者們的關(guān)注。當簇集兩岸的助威人群狂呼吶喊的時刻,可以想見那是多么活力迸發(fā)的場景。

      最初,由于包括約翰?哈佛先生在內(nèi)的70名建校委員會委員全都在英國劍橋大學受過教育,他們母儀母校,故學校初名“劍橋大學”。兩年后,為了紀念約翰?哈佛先生捐贈,才改名哈佛大學,而學校所在地,則仍舊保留“劍橋”舊名。學校一座座的學院樓、研究所、圖書館以及其它建筑設(shè)施,跟劍橋的民居、公寓、商場、店鋪、市政辦公樓等“雜群而居”,實在看不出、辨不清哪是“校內(nèi)”,哪是“校外”。學生們背挎書包,教授們手提臂裹教材,從四面八方的大街小巷中走出,或從繞著劍橋行駛的校車走下,或從自駕的轎車內(nèi)跨出,大家來到一處,聚集一起,這就構(gòu)成實際意義的一個個“哈佛細胞”——學院、系科、課堂、研究所或?qū)嶒炇沂裁吹摹?/p>

      好像一切都是那么安靜。街上行人稀疏,汽車不會輕易鳴笛。春寒料峭,孤寂的樹梢在輕風中搖曳身姿,默默地書寫天空。鴿群悠閑地散步在空曠場所,飛鵝毫無顧忌地在你腳邊躑躅……

      于無聲處聽驚雷,是的,這里需要安靜。在這安靜中,查爾斯河畔的顆顆璞玉在雕琢成珠;在這安靜中,最高等的思維化作震驚世人的發(fā)現(xiàn);在這安靜中,人類的文明腳步在匆匆趕路。

      燕京樓

      哈佛究竟有多大?實在叫人難識她的廬山真面目。哪怕您在那兒呆的時間再久,也只能看清一點點自己經(jīng)常去的地方。

      我的經(jīng)常去處,自然是跟我專業(yè)相關(guān)的“東亞語言文明系”。我是應該系邀請到它那里作學術(shù)訪問和講學的。“東亞語言文明系”、“哈佛燕京學社”及“哈佛燕京圖書館”三家,像三胞同生兄弟,難舍難分。它們共處一樓,不詳樓名,不妨稱它“燕京樓”。兩層樓的左半是圖書館,右半上層為東亞系,下層為燕京學社及會議室、演講廳等三家公用場所。樓外大門兩側(cè),同美國別的一些大學東亞系相仿,也蹲立一對石獅子。它像一幅“圖騰”,標志著出入這幢樓房的部落“生存方式”。它更似一篇文章篇題,點明了樓內(nèi)人們所做“文章”的主題。

      哈佛大學之謂“東亞語言文明系”,跟伯克利、斯坦福等校所稱的“東亞語言文化系”,華盛頓、普林斯頓等校所稱的“東亞語文系”,實質(zhì)沒有區(qū)別。它們都從事東亞各國——主要是中、日、韓三國——語言與文學及其相關(guān)文化的教育與研究工作。系的規(guī)模不大,師生合計,也就二三百來人。在這些“泱泱大國”的國際名校里,東亞系只夠稱得上是個“小部落”。然而“部落”即使再小,對于五腑六臟必須俱備的哈佛等名校來說,卻是斷不可缺少。特別是在西方經(jīng)濟低迷,東亞經(jīng)濟強勁,東方文明日益煥發(fā)亮光的今天,小小東亞系的名望與日俱增,就連蹲在門口的那對石獅子也好像揚眉吐氣起來。

      蹲在“燕京樓”門口的那對石獅子也好像揚眉吐氣起來

      進進出出“燕京樓”的人們,個個面帶笑意,見面抬手招呼,表明大家全是“同舟共濟”的老相識。系內(nèi)研究生人數(shù)超過大學本科生。他們除來自中、日、韓三國為主外,還有好些白皮膚與黑皮膚。中國留學生以前幾乎全來自臺灣、香港,近些年來也開始陸續(xù)招進少數(shù)大陸學生。教授來自世界各國,其中也有個別出身港、臺,留學、定居美國的華裔學者。作為研究機構(gòu)的“哈佛燕京學社”,成立于1928年。它的性質(zhì)類似上述美國各著名大學亦都設(shè)立的“東亞研究所”及其所屬“中國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韓國研究中心”,從事組織與進行東亞各國的學術(shù)研究。近些年,學社同仁在前任社長韓南教授和現(xiàn)任社長杜維明教授率領(lǐng)下,把研究工作搞得有聲有色。他們每年從各國選拔一些獲取過博士學位的中青年優(yōu)秀學者,來學社做定期訪問學者,訓練出一批批東方學的學術(shù)新銳,使學社事業(yè)如日中天,成為人們特別是各國年輕學者十分向往的學術(shù)勝地。

      至于“哈佛燕京圖書館”,早已聞名四海。寬大的圖書閱覽室內(nèi),四壁掛滿中外名人題詞,其中葉恭綽的題詞,稱它“海外瑯?gòu)帧?,十分恰當?!艾構(gòu)帧保瑐髡f海外神仙藏書之處。哈佛建校至今,藏書總量已達1300余萬冊。中文圖書專藏,始設(shè)于1897年。學社建立之初,附設(shè)“漢和圖書館”,收藏中、日文圖書,1965年改稱“哈佛燕京圖書館”。1976年由燕京學社所屬,轉(zhuǎn)屬于校圖書館系統(tǒng),圖書館仍襲舊名。建館70多年來,從首任館長裘開明,到現(xiàn)任館長鄭炯文,與上下同仁竭力經(jīng)營,多方搜求,累積藏書近百萬冊,新舊期刊1400余種,縮微膠卷6萬余件。藏量之富,居歐美各大學東亞圖書館之首。它與華盛頓“國會圖書館”中文部與伯克利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人稱為美國三大中文藏書中心,是所有在美研究漢學的人士都希望光顧的地方。我也不例外地齊備了這三家借書證。想把這三家中文圖書,哪怕是僅限自己專業(yè)相關(guān)的部分,都瀏覽一過,簡直不可能。走馬看花式地在書架前隨便蹓達,檢閱圖書目錄,給人的基本印象是,三家各有千秋:“國會”以量過人,“伯克利”以質(zhì)取勝,“燕京”則在量、質(zhì)兩方面,與二家平分秋色。如我最關(guān)心的中國古典戲曲善本書籍,在“燕京”就藏有不少,光是其中那些聞所未聞的傳奇孤本,已夠使我驚駭不已。

      哈佛講壇

      “燕京樓”入門甬道兩壁是廣告欄,上頭貼滿層層迭迭的各色廣告,面目隔三差五地更換。內(nèi)容有校方要事通知,學生社團活動公告,還有書籍發(fā)售信息等等,而更多的還是各種學術(shù)演講海報——有關(guān)我的那份,也忝列其間。

      所謂“海報”,其實不“海”。小小16開紙張上,稍作編排設(shè)計,印上幾項同演講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按照主次,排列字體大小和順序:最大、最顯眼的,是主講者姓名,其次是演講題目,再次是演講者單位及演講時間、地址等,而演講者身份、職務、職稱之類,則不加標明?;蛟S在哈佛看來,能到她那里做演講就是一種“身份”,至于什么來頭,并不重要。

      演講完了之后,主辦者特意送給我兩份海報,說是“留作紀念”。我仔細端詳這張表面看似極普通的海報,發(fā)現(xiàn)它像美元一樣,紙芯里隱藏著防偽字樣,這時我才意識到它的份量以及所說“留作紀念”的真實含義。

      后來我又了解到,去哈佛演講,決不是誰想去就可以去,或要誰去誰就能去。它需事先經(jīng)過嚴格而繁瑣的審批程序:先由某教授提出申請及理由,然后經(jīng)過教授委員會集體審議,討論通過,同時確定講題與時間,最后向演講者發(fā)出邀請通知。我是因為近年在美國西海岸的伯克利加州大學任客座教授,我的同行老友、哈佛東亞系伊維德教授,在得知我今春要去華盛頓參加亞洲學會年會的消息,便事先舉薦我訪問哈佛,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兼得,才使我有此“殊榮”,而決非由于我在學術(shù)上有什么特別過人之處。

      人們多把登上哈佛講壇,看作是個人事業(yè)達到世界峰巔的標志,是人生值得紀念和自豪的榮耀。世界學術(shù)界的各路神仙,都利用各種機會,爭取到哈佛講壇露臉,這使哈佛門庭永遠沒有冷落的一天。哈佛講壇還是世界新聞媒體聚焦之處,各國元首、政要來到美國,也常常要借它登臺亮相,告示全球,這使得哈佛師生對于太多的“名人”司空見慣。人們說,哈佛學生如果每天都要去聽自己感興趣的演講,去見自己想見的“名人”,他就甭看書、上課也來不及,因而他們對聽講選擇必然嚴格而挑剔。

      深知我學術(shù)底細的伊維德教授,為我提出一個切合我近年研究實際的講題《<風月錦囊>與中國戲曲研究》,要我把中國最早戲曲選本、現(xiàn)藏西班牙皇家圖書館的海外孤本《風月(全家)錦囊》的發(fā)現(xiàn)意義以及個人研究成果,介紹給大家,把對此問題感興趣的學生吸引到了講堂。有趣的是,哈佛給我定的這個講題,同華盛頓亞洲年會要我做的“特別報告”,以及后來斯坦福大學邀我去做的演講題目,都竟然不謀而合,這使我十分驚嘆美國同行對于學術(shù)信息的了然程度。

      伊維德教授曾長期擔任荷蘭萊頓大學漢學研究院院長,跑過世界許多地方,任教過不少國際名牌大學,能通八種語言,可稱見多識廣。他曾經(jīng)對我說起,根據(jù)他的感受,哈佛大學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學生水平較高。這一點,我從哈佛學生聽我演講的提問中,得到確實的領(lǐng)教。如演講后,一位學生曾向我發(fā)問道:《風月(全家)錦囊》是不是個舞臺演出本?另一個學生則問:《風月(全家)錦囊》向我們展示的中國明代戲曲研究的新課題,應該如何具體著手進行?還有一個學生的提問,更別出心裁:中國唐詩、宋詞之類的版本區(qū)別,跟戲曲版本的不同呈現(xiàn)形式,二者有什么本質(zhì)區(qū)別?像這些切中肯綮、對講題帶有關(guān)鍵性的提問,出自不曾具體接觸《風月(全家)錦囊》這本書,而且多數(shù)不是專修中國古代戲曲研究的年輕學生之口,實在叫人感到驚訝。我想,哈佛之所以不斷制造出各類精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學生不是跟別人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哈佛大學東亞系演講答問現(xiàn)場

      哈佛在招手

      哈佛之行,使我感覺到我們離走向這所“國際大學”還有許多距離。哈佛的中國學生,尤其大陸學生,跟別國相比,人數(shù)實在還顯得寥寥。任教哈佛的中國教授,更是屈指可數(shù)。走向哈佛講壇的中國學者,別的學科專業(yè)我不清楚,但就我的同行來看,還有更多、更出色的人才在等待哈佛發(fā)現(xiàn)。

      在全球逐漸步入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今天,“哈佛”二字,如似福音,四海遙布,八方景從。它也在強烈的激蕩起我們中國人的心中祈愿。去哈佛留學,是無數(shù)學子夢寐以求的擇校首選。哈佛經(jīng)濟論壇,幾度火爆京城,入場券價高數(shù)萬,依然一票難求?!肮鹑恕笔亲骷腋吲d捕捉的寫作題材,是讀者感到神秘而有興趣的閱讀對象。一位“哈佛女孩”家長寫的書,洛陽為之紙貴,成為無數(shù)盼女成鳳的中國家長捧讀的現(xiàn)代版《女兒經(jīng)》。一位學成歸國的哈佛女生,帶著她的“藍色基因”理念,撒播中華大地,使人們對上千年造就兒孫成才的中國傳統(tǒng)施教模式,生出種種疑慮……中國人是多么向往哈佛,需要哈佛!

      哈佛在招手,讓更多同胞走向哈佛,這是我哈佛之行后揮之不去的心愿。

      在伯克利的日子里

      弁言:2001年秋,本人應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U.C.Berkeley)國際交流中心聘請,到該校做為期一年的學術(shù)交流,具體任務是擔任校東亞語言文化系客座教授,講授中國戲曲課程,并和奚如谷(Stephen H.West)教授領(lǐng)銜的東亞系師生同仁交流學術(shù)研究。期間經(jīng)歷、見聞俱廣,情況日有記錄?,F(xiàn)摘錄前半年的片斷內(nèi)容,編排于下——

      二〇〇一 年

      八月十一日 周六

      下午5時1刻,搭乘“國航”CA985班次,由北京國際機場飛往美國San Francisco(舊金山)。同日期下午5時抵,航程歷時11小時。

      伯克利大學東亞系奚如谷教授博士生H小姐和她美國丈夫O先生開車來機場接我。H小姐,北大中文系畢業(yè),認識于北京,我之訪美準備工作,賴她鼎力相助,見面如似故友重逢。O先生電話中曾數(shù)次交流,今始會面,一見如故。

      晚飯由O/H夫妻做東,并邀其在美好友P先生及其臺灣妻子,請宴于舊金山“灣區(qū)”華人經(jīng)營之大華商城(亦稱“九九超市”)一中餐館。P先生亦東亞系博士在讀,攻中國地理,文質(zhì)彬彬,言談舉止有禮。O先生高大魁梧,淳樸厚道,卻不乏天真幽默。眾人因系同道,相談甚洽。美兩青年給我印象至佳,改變昔日“洋鬼子”必粗放之錯誤概念。

      餐后,由0/H夫妻駕車送我至他們預先給我租好的住處115 Raren Court Hercules——意為“烏鴉的院落”——臺胞曾先生家。曾家為坐落山坡院落,萬籟俱寂,僅聞犬吠、鳥鳴聲,幾與世隔絕。放眼眺望,遠處太平洋,近處山道、公路,豁然入目;抬頭藍空萬里,海闊天空。雖為讀書佳境,但與本人欲了解美國社會與世態(tài)之初衷距離至遠也。先住下再說。

      八月十六日 周四

      早,接伯克利歷史系博士生G小姐來電,約傍晚會于校薩瑟鐘塔(Salhen Tower)下。余又順便約上原“文研院”研究生班老同學蔡星儀一同會面。

      在美第一住處:瀕臨加州海灣的“烏鴉的院落”

      G小姐曾來我院訪學,已是熟人。老蔡乃研究生班美術(shù)系同窗,又是多年鄰居,兩家秉性相投,堪謂通家之好?,F(xiàn)全家定居美國,夫人在奧克蘭“中國城”開中醫(yī)診所,兩子分別就讀康奈爾、加州理工二名校,本人就職舊金山某拍賣行做文物鑒定,算在美扎了根。憶起20多年前一起投考、一起學習、一起居家恭王府情景,頗感時光倏忽,人事莫測;言及今日重聚于此異國塔下,感人生道路多具戲劇性。同班在美者,現(xiàn)知六人,蔡之外,另有丁、張、梁、吳、謝諸君。國家形勢令吾等走到一起,又令吾等選擇不同道路和歸宿,感慨系之。

      八月二十日 周一

      上午,奚教授開車接我去伯克利辦理報到手續(xù)。G小姐亦如約至東亞系,陪我去“國際中心”。因沒帶IAP66原件,手續(xù)未能辦成。

      轉(zhuǎn)回東亞系,分見系主任蘇珊教授、教漢語的Y教授、教古典詩詞的L教授、圖書館周主任及幾位秘書:會講中文的娜塔莎、印度助理小姐、管財務的凱倫小姐等。東亞系教職員工均甚敬業(yè)和守責。辦事認真,對咨詢者極有禮貌,解答不厭其煩。他們嚴格區(qū)分職內(nèi)與職外、上班與下班。職內(nèi)事,盡職盡責;職外事,毫不留情回絕。上班準時準點,不上班時,決不受理公事。公私有別,涇渭分明,頗有異于國內(nèi)。

      八月二十三日 周四

      上午由歷史系博士候選劉先生(北京人,中國人大碩士畢業(yè),攻清史)駕車,再去“國際中心”。G小姐已在候。兩回接觸,越覺這位美國小姐很講信用,辦事細心、負責,尊重師長,心地善良,樂于助人。漢語字正腔圓,令人感佩。據(jù)說曾跟北京丁廣全學過相聲。博士論文選題為有關(guān)清代北京劇壇研究。導師J教授,余多年前認識。

      在“國際中心”,由G代填一大堆表格。我之任務,即不斷簽名,不問內(nèi)容、用途如何,一概照畫ChongTao Sun就是。之后返東亞系,在娜塔莎、凱倫兩處,又畫一大堆ChongTao Sun,領(lǐng)到她們事先備好的課程表、學生名冊、大樓及辦公室、復印室鑰匙、密碼等。美國“卡多”之印象,今又添“簽名多”印象,來美十余日,卡與簽名數(shù)量,已超半生矣。

      午餐由G小姐請客,吃于一越南餐館。餐后,返東亞系參觀“東亞圖書館”。閱覽室及書庫均可自由出入,隨便檢閱,無人過問,甚感稀詫。惟善本室加鎖,由專人管理。圖書藏量尚富,中文藏書與“國會”、“哈佛燕京”成鼎足。戲曲類不多,蓋此學問在此屬于冷門。

      出東亞系,轉(zhuǎn)去“東亞研究中心”及其所屬“中國研究中心”。因未正式上課,辦事人員不多,僅由中心助理G先生接待。G先生為美國小伙,據(jù)說曾跟G小姐學過漢語,能聽漢語?!爸行摹毕敌N鏖T外一幢五層小樓,其主要任務為組織國際研究活動,辦理和安排各國訪學者,中心負責成員由東亞系各專業(yè)相關(guān)教授兼任。地下室乃中文圖書館,收藏近現(xiàn)代資料為重點,有別于東亞圖書館之通存。最令負責人張?zhí)宰院赖氖?,此館竟將中國大陸從中央到縣市各地編撰的萬余種地方內(nèi)部文史資料收羅殆盡,堪稱美國僅有、世界無雙。它與斯坦福大學互聯(lián)共享,并分工重點:此處重點為近現(xiàn)代,斯坦福負責其余。

      回路順訪瑞安老鄉(xiāng)、瑞中老校友余國良先生。余老先生和夫人吳女士,見同鄉(xiāng)登門,高興至極。余老舊中央大學化學系畢業(yè),任教廣州某大學,退休隨子定居伯克利,年80余。

      八月二十五日 周六

      應學生B小姐與H先生邀約,至伯克利東亞系會晤。B,泰國小姐,北京曾見面,泰最高學府朱拉隆功大學漢文系畢業(yè),為熱心教育和中國文化的泰國詩琳通公主扶植,送讀哈佛大學東方語言文化系碩士課程,畢業(yè)轉(zhuǎn)讀伯克利博士學位,拜奚如谷門下,欲以中國戲曲服飾研究為學位論文選題,報讀本人“戲曲文獻學”及個人戲曲研究課程,并由奚教授指定為本人“課程助理”。H先生,美籍華裔,原就讀芝加哥大學西方哲學本科,畢業(yè)轉(zhuǎn)讀伯克利東亞系碩士課程,師從L教授,主攻魏晉唐宋詩詞,報讀戲曲文獻學課。會面后,由H開車并做東,第三次餐于“九九超市”中餐館。今二生此舉,蓋盡師生之誼。

      八月二十七日 周一

      伯克利今起上課。奚教授電約去校,無課,婉謝,在家備課。

      晚用東京大學上田君贈送彩電,收看麥當娜專場音樂會實況?;鸨?,怪異,刺激,但不失藝術(shù)品位。觀眾喝彩如潮,樂壇常青樹名符其實。

      八月二十九日 周三

      上午奚教授開車接我,先至校醫(yī)療保險中心辦理醫(yī)療保險,費用之多,出乎意料。但必須得辦,不然什么事都將沒有下文。無保險,銀行開戶、發(fā)放工資、注冊社會安全等,都無法辦理。美之個人保險,實為硬性國規(guī)。辦畢,即去銀行辦理支票入戶手續(xù)。然后至凱倫小姐處,又填報許多表格,再簽名一批。大約系保險、儲戶、免稅申請一類注冊手續(xù)。

      午餐奚教授做東,餐于一越南酒家。席間,另見三位新生面孔:一為北大中文系應屆碩士畢業(yè)考過來的S小姐,二為北大中文系往屆本科畢業(yè)生考來的W先生,三為波蘭華沙大學畢業(yè)留學生。取中文名齊百思,奇佳,年二十五六,說一口極標準而流利漢語,且甚健談。問之何處學會,答曰華沙,令人吃驚。再問學位論文選題,答曰《左傳》,更難思議。此生前途不可限量,必為波蘭未來不可多得之漢學人才也。

      下午3時,在遠離東亞系某教學樓一層教室,開講“戲曲文獻學”課程。先由奚教授主持,以英語簡介本人情況,以示隆重和正規(guī)。聽課者9人,內(nèi)修學分者6人,除已認識之B、H、S、W 四生外,尚有臺籍女士大S、上海復旦畢業(yè)G先生。另有試聽課程者、中文本科生W小姐。旁聽二位:一即G小姐,一為加大戴維斯分校(U.C.Davis)女教師Y小姐。Y乃德、中混血,大學、碩、博,皆就讀哈佛。見伊手捧一冊翻得起毛的我與徐宏圖合著《戲曲優(yōu)伶史》,推測正在做中國古代戲曲演員研究課題。拙著在美竟有此專心研讀者(此前在臺還曾聽普林斯頓資深教授高有功面告:他在紐約也曾購讀),出乎意料。已預約而不及來之旁聽生,尚有H小姐和斯坦福大學兩生。到齊12人,我嫌人少,學生則云“盛況空前”,可慰。

      九月一日 周六

      此處中文電視可收三四臺,除半小時剪輯央視國際臺節(jié)目湊成“中國新聞”和“東方時空”兩個大陸節(jié)目外,余均舊金山電視臺自制之國語、臺語、粵語節(jié)目以及時段頗長之臺灣新聞節(jié)目。電視劇亦多港臺制作,偶有兩岸三地合作節(jié)目,如大陸禁放的電影《原野》等。

      通過私人電視機可了解北京和臺北若干信息。今晚播放鄧樸方率領(lǐng)中國殘疾人藝術(shù)團訪美演出實況,藝術(shù)團受美觀眾歡迎場面至為熱烈。尤其弱智兒童“舟舟”指揮美國國家交響樂團,場面火爆,喝彩聲震耳欲聾,叩擊人心,令人自豪。

      九月五日 周三

      今給東亞系做文獻學第二講。學校已完全步入新學年軌道,校園呈現(xiàn)一派生機:行人絡(luò)繹不絕,道旁坐椅、草坪,歇著無數(shù)青年學子,或坐或躺,沐浴陽光。更有情侶于光天化日下?lián)ПП?,激情飛揚,旁若無人;過路者目不側(cè)視,司空見慣。

      最具青春活力與生機處,當屬校南門口。人群簇集,青年男女熱歌勁舞,為社團開學招攬成員造勢。社團性質(zhì)千奇百怪,多不以政治主張為號召,而以生活觀念或愛好為團聚同人目標。如有以人生價值取向為凝聚焦點,有以個人特殊癖好為組團宗旨,有以生活方式如獨身、同性戀為召喚同好,等等,不一而足。真是可怪的美國社會!

      最具青春活力與生機的伯克利大學校南門

      今課堂又添一遠道而來旁聽者,來自奧勒岡(Oregon)大學的S小姐。伊曾就讀臺灣淡江大學外文系,以第一名成績考入伯克利,畢業(yè)就職奧大,任教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平日愛好戲曲,在臺北聽過本人演講,故聞訊特來旁聽。經(jīng)歷接近大S。后者畢業(yè)臺大外文系,婚后生兒育女十余年,再來伯克利求學,亦因愛好戲曲,選讀我課。那位小姑娘W小姐,今中途退課。美國大學選課,不分學院、學歷、級段,全憑個人專業(yè)和愛好。允許試讀,教師認為不適應學習者,亦可勸退。試讀與勸退,期限8周。美國大學似無年級、班級、學制等概念。

      九月八日 周六

      B小姐、H先生約奚教授與我同游舊金山。舊金山,華僑稱“三藩”市,乃諧英文地名圣弗朗西斯科頭二音而來,美國西部金融、文化中心,人口70萬,美國十大城市之一,在西部次洛杉磯,為第二大城市。風光旖旎,為全美之冠。城市坐落太平洋與海灣之間,北與馬林半島相望,中隔金門海峽,著名金門大橋連接半島與北加州。東邊有宏偉海灣大橋,是通往伯克利、奧克蘭(Oakland)等地必由之道。城市建在40多座小山頭上,一些街道坡度很陡,開車需十分嫻熟。高而尖頂?shù)摹胺好来髲B”,四面可見,為城市地標建筑。

      先去觀光“中國城”,亦稱“唐人街”。街道縱橫,店鋪林立,裝潢陳設(shè),百貨琳瑯,一如中國中等城鎮(zhèn)。街頭華人穿梭不絕,舞龍隊鑼鼓喧天,婚車隊扎綢結(jié)彩,鞭炮聲聲,幾疑回到舊中國年代家鄉(xiāng)。據(jù)稱,舊金山華人約占全市人口三成,此“唐人街”規(guī)模為世界第一。唐人街有一稍大中國書店,名“東風書店”,廣東老板,經(jīng)營大陸圖書為主,兼顧港臺,書價約四五至七八倍于大陸。戲曲、音樂等書不多,僅見《中國戲曲通史》、妻師林石城教授編撰之琵琶教材等寥寥數(shù)種。

      再去華人聚居之“夕陽區(qū)”。店鋪和住宅皆呈東方風貌,遂與意大利、西班牙、南美等僑區(qū)有別?!靶律虾!薄ⅰ袄蠌V東”等店名,皆沿中國舊名,甚有取名Sun Wu Kong(孫悟空)者,令人破涕。在一家取名“江東”的中國餐館午餐。街道行人稀疏,而餐館卻座無虛席,人滿為患,需領(lǐng)號排隊,等候用餐,令人訝異。雖為午餐,吃法則同廣東早茶,服務員推車點菜,記錄賬單,最后結(jié)賬。廣東經(jīng)營方式,卻按美慣例,另收15%小費,中西通吃。

      餐后,驅(qū)車去金門大橋。此橋與紐約自由女神、洛杉磯迪士尼、圣路易斯鋼拱門等,俱為美國著名人造國家旅游勝地。橋建于1937年,以兩端鋼塔和諸多鋼柱、鋼索巨大拉力,將橋身高高拉起,乃建橋史上創(chuàng)舉,反映上世紀30年代美國科技已相當發(fā)達。橋面離海水距離67米,勁風習習,波濤洶涌,型勢驚悸。據(jù)云自殺者多選此處跳海,建橋迄今,已累三四百人。此信息與橋之宏壯一樣驚心動魄。大橋全身漆成深紅色,藍天、白云、碧海交襯,鮮麗奪目。

      驅(qū)車至海灣堤壩,但見海霧朦朦,煙波浩淼,如夢如幻。攝影留念,奚如谷之魁偉,B小姐之靚麗,H先生之清俊,皆畫圖中人也。

      人立海灣,奚如谷之魁偉,B小姐之靚麗,皆畫圖中人也

      九月十一日 周二

      來美一月,決定搬離“烏鴉的院落”。新住址為G小姐幫我找到,在伯克利市中心、人民公園對過2534 Dwight Way,于校南門大街一小路路口近處,步行10分鐘,可達校南門。

      清晨,幫我開車搬遷的博士生L先生急告東部正發(fā)生驚世大事:紐約世貿(mào)大廈與華盛頓五角大樓慘遭恐怖分子飛機撞擊,世貿(mào)轟然塌毀,五角大樓起火,死傷數(shù)千,慘烈程度駭聞。

      車至伯克利,只見街頭議論紛紛,眾人圍看商場電視機滾動播放出事現(xiàn)場。過往車輛皆自發(fā)插起美國小國旗,以示衛(wèi)國決心——美國人愛國心志于此可見。相比東部混亂一團,西部情況尚好,申報電話、煤氣,匯寄租金、押金,超市購物等事,照常辦理。忙碌至晚,安好“新家”,便接北京家中急電詢問,告知泰然無虞。可見今日事態(tài)已震驚全球。

      九月十三日 周四

      今日東亞系舉辦一年一度秋季Party(社交聚餐)。午間全體師生集中辦公樓,見到許多陌生面孔,多屬日、韓專業(yè)師生。“中心”人員亦一起參與。系主任蘇珊教授主持聚會,一一介紹新學年新同事,我居首位。H小姐嫌其不足,做補充發(fā)言。

      餐后,圖書館長周博士(亦國內(nèi)“文革”后首屆研究生,武大圖書館專業(yè)卒業(yè)留美)和中文部主任趙女士(留學并定居美國臺胞)帶我參觀善本室。據(jù)云有千余種中文善本,大部篩選自1950年轉(zhuǎn)購日本藏書家三井萬余種中文藏書。時間不足,未及細閱,匆匆翻覽,僅記得幾種宋版圖書和萬歷刊《草木子》、吳門錢氏訂定《雅趣藏書》詠西廂詩詞、潭陽劉氏梓刻李卓吾批評萬歷新歲刊《西廂記》及十洲(仇英)繪制西廂工筆連環(huán)彩畫等,為罕聞也。

      九月十九日 周三

      午后給東亞系做第四講,講完文獻學緒論編。六學分生、四旁聽生俱到。美制一學年三學期之秋季學期將到,S小姐需提前返校執(zhí)教,對課程意猶未足,依依不舍,乃邀約本人另抽空專訪奧勒岡。允之。聽課生中,最不易者,為Y小姐,往返車程三四小時,剛生嬰兒六月,敬學精神,中國學生罕有人比。

      九月二十一日 周五

      有人曾言:欲了解世界,先看美國;欲了解美國,先看加州;欲了解加州,先看伯克利;欲了解伯克利,先看校南門。本人遷居校南門,就因看中這點;搬遷十日,頗感此言不假。

      伯克利如時代風雨表。表面五色雜陳,相安無事,人們只顧匆匆過路,不見異常。實際世界一點風卷海涌,都會在這里見到波瀾,難怪舊金山電視臺每日新聞節(jié)目都會將鏡頭對準伯大校南門。圍繞911事件,近日南門已連續(xù)有多次大舉動:先是阿拉伯學生聚眾示威,反對種族歧視;繼之有更大規(guī)模的反對美國進犯阿富汗等國集會;支持國家反恐之“主戰(zhàn)派”,亦有聲援舉動。政府部門對“主戰(zhàn)”與“反戰(zhàn)”兩派行為,似很少干涉。二派各唱各戲,彼此互不沖突與爭斗,也不辯論,可謂怪哉。學校秩序一切如常,不受任何影響。大概這就是美國制度、美國“習慣”。見怪不怪,多數(shù)人視政態(tài)為常態(tài),一切泰然處之。

      記好:綠樓一層左室就是我們美國臨時的家

      九月二十四日 周一

      上午邀約蔡星儀來東亞圖書館鑒定那本仇十洲繪圖、文征明書曲之“西廂”圖冊。鑒定結(jié)論:80%真品可能。即非真品,亦有兩點了不起價值:一、繪畫與書法皆達一級大師水準;二、收藏者為晚明著名藏家。果若此,則此圖冊乃伯克利東亞館鎮(zhèn)館之寶、世界級寶物。

      九月二十六日 周三

      G小姐奉告:臨時居美,家中用品,不必一一自購,網(wǎng)上或電話征集即可。果如其言,G發(fā)布信息不到一周,敝舍所需物品,源源備齊。計有:韓國床架(鄰居韓國小姐提供),美國睡袋、廚具(G小姐提供),德國枕褥、盤碗(Y小姐提供),日本彩電、毛毯(上田先生贈送),意大利電鍋(意留學生M贈送),伯克利桌椅(學生撿拾所得),臺灣棉被(臺胞C家提供),大陸臺燈(H小姐提供)……余曾戲言:伯克利系國際大學,敝舍乃“聯(lián)合國”設(shè)備也。

      十月六日 周六

      與研究生班老同學蔡星儀與丁羲元相約游覽舊金山和奧克蘭。先由蔡陪同,乘城鐵至舊金山。經(jīng)媽吉大街金融區(qū),過泛美大廈,至唐人街,與定居舊金山老丁會于唐人街著名中餐館“金龍”店。餐后,共游金門公園,闊大無比,不可遍游。

      與丁別后20年未見,今會于異國,亦難得機緣。一路暢談、攝影,至融至洽。丁系上海美術(shù)館副館長,全家現(xiàn)居舊金山。

      與丁分手,同蔡經(jīng)奧克蘭,見夫人林覺華大夫,參觀其所辦診所,等候長子蔡林峰,開車同回蔡家。蔡宅在海灣東邊,孤零坐落路邊。這是美國家宅常態(tài),不似中國,喜歡聚居城市人多場所。蔡之待人忠厚,今日之游,充分表露。自己腿疾行動不便,卻一路細心關(guān)照、指點他人,人品感人至深。

      十月十二日 周五

      B小姐報讀個人研究課程:《拜月亭》研究。午做第三回輔導,由其本人口述明世德堂本《拜月亭記》與明末汲古閣本《幽閨記》比較。這位初涉漢文古典戲曲文本的泰國小姐,雖閱讀、理解能力不能同中國學生相比,但很刻苦,人也聰明,進步特快。外語水平,則是中國學生無人可比,通五種語言,熟練程度,依次為:英語-泰語-法語-漢語-日語。

      十月十八日 周四

      下午輔導課。S小姐按時來上“曲律”輔導。在伊提議下,每周四3時起,兼教戲曲清唱,擬分生、旦二組,自愿參加。男怕西皮,女怕二黃,先易后難,今從旦西皮始。

      孩子是歷史的產(chǎn)物和時間的見證:20年前老同窗重相會(右一丁羲元;右二蔡星儀。攝于伯克利敝舍門口)

      S小姐,武漢姑娘,年25,學途一帆風順:高中畢業(yè),推薦北大中文系;北大本科畢業(yè),免試讀碩;碩士畢業(yè),在57選1的報讀伯克利留學生中被選中。外柔內(nèi)剛,矜持本分而不失機敏聰慧,起點在各生之上。愛好戲曲,寫過相關(guān)小書,據(jù)云在京時常去長安戲院“蹭戲”,來美帶著諸多戲曲音帶。B小姐則初涉唱戲,新鮮好奇,不識中國簡譜,聰穎,一教即會。

      十月二十九日 周一

      伯克利前講座教授白之(Cyri Birch)先生日前來電約見。今開車至敝舍,同去校西門中餐館“豐年”請吃午飯。14年未見老友,已年高77,但仍健碩,神智清明,不見絲毫衰態(tài)。推其原因,蓋與過著閑適、自得退休生活有關(guān)。長年居于自稱的“山上”住所,空氣清新。告別輝煌,遠離塵寰,似野鶴閑云,恬淡寧靜,焉有凡人之擾?問其目前何干,云是補讀以前未讀之英國作品,余即照顧體弱老伴和跟外孫女戲耍。言頗天真。

      白之,生于英國曼徹斯特,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畢業(yè),留校任教,70年代調(diào)伯克利至退休。嗜攻中國戲曲,其《牡丹亭》英譯本,聞名英語世界,另有《嬌紅記》等譯。見時,以所著《明代名劇論》相送?;刭涀局N。

      十月三十一日 周三

      今給東亞系做第十講,仍為目錄學。男生G及斯坦福兩旁聽生皆病請假。暫歇一月未來之Y小姐,今再續(xù)課。另有新來之歷史系助教授J女士旁聽。聽課人次,已達17。

      今日“萬圣節(jié)”,911事件陰影未消,據(jù)說已無往年熱鬧景象。許多公共場所活動取消,孩子戶外活動退居家庭。電視仍播報恐怖分子襲擊預訊,風聲鶴唳,人人自危,美國人之怕死程度遠大于他國。亦有家長將孩童扮做軍人過節(jié),以示強大無畏,實為虛弱之另一表現(xiàn)。

      十一月十二日 周一

      今年真是美國多事之秋。911恐怖事件才過兩月,今從紐約又傳噩耗:一架飛往多美尼加飛機,墜毀于皇后區(qū),機上255名人員全部遇難。此事究與恐怖分子有無瓜葛,現(xiàn)在調(diào)查中。紐約乃至全美再度陷入恐懼氣氛,許多人取消出行計劃。在此形勢下,北京家中一老一少該不該申請來美,還需視形勢三思而行。

      與美相反,今年中國倒是異?!白哌\年”:申奧成功,足球沖出亞洲,今日又批準加入WTO,好事頻頻。人有人運,家有家運,看來國亦有國運?!斑\”者,實乃人為必然結(jié)果也。

      十一月十四日 周三

      午給東亞系做第12講,開始戲曲版本學單元。常規(guī)聽課者基本齊全:6名修課生,5名旁聽生,涵蓋伯克利、斯坦福、戴維斯三校,趕緊讓人拍了二張合影,供作留念。旁聽者中,Y、C、H三位,每課皆驅(qū)車往返三四小時、行程數(shù)百里;G小姐則每課不落,連節(jié)日回鄉(xiāng)(俄亥俄州)探親也要推遲。諸生都真不易,備課不可隨便應付,應盡量使大家學有所得。

      十一月十九日 周一

      應現(xiàn)代文學L教授之約,午于Dwinelle樓演講廳,聽取大陸作家蘇童訪伯克利演講。主題為:從蘇作小說《妻妾成群》到張藝謀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頗有見解,談吐亦幽默。各系學生及訪學者近30人聽講。蘇年僅39,在東亞系曾遇談片語。

      趁戲曲文獻學聽課者基本齊全,趕緊合影留念

      接奧勒岡S小姐電話與電函,索取訪奧履歷等資料。午后以電函寄去。

      十二月五日 周三

      今做第15講,也是全部課程最后一講,有關(guān)戲曲版本流布。聽者11人,基本齊全。W生未來,增加圖書館Z、C等旁聽。為答謝我課程,G小姐提議,聽者半數(shù),晚于“豐年”,先辦聚餐——此蓋東亞系慣例。G、Z、Y、H、男G五人參與。余因趕學期報告,擇日另辦。

      課程結(jié)業(yè)報告選題,按史論從文獻出之原則,6名修學分者,皆已確定。S:《<祁忠敏公日記>戲劇史料輯評》;B:《“拜月亭”:從元雜劇到明傳奇》;W:《<梧桐雨>雜劇與唐詩的互文性》;H:《“永樂大典戲文”中的歌妓身份》;G:《俗文學中的“劉知遠”形象》;大S:《“離魂三種”淺論》。選題皆經(jīng)多時切磋才定。旁聽者免。

      十二月七日 周五

      今日為伯克利各門功課結(jié)束之日,8日至20日為學期考試日期。所謂“考試”,實即交齊各科學期報告而已。對已交齊者言,明起實際就是“寒假”開始,至明年元月20日開學,長達42天。明起,離伯克利者將陸續(xù)啟程。聽課者另半,午于敝舍附近一泰國飯館,舉辦答謝餐宴。本人從教40周年,今在異國跨進第41年學年,以此方式結(jié)束,始難預料也。

      餐后,由W生協(xié)助,至郵局寄發(fā)北京妻女簽證資料。收家寄拙撰《南戲論叢》14冊,分贈聽課諸生及同人。

      十二月十八日 周二

      上午,與導師奚教授一起判分。S、W、B三人判為A分,余皆A-分。校制:一科未達A-以上成績者,取消獎學金,如此,則意味該生將失學。手下留情,明知送分不可為而為之,最低A-分。大家都在糊弄校方,非吾等如此。

      午,“中心”舉辦Party,聚者多不認識。無趣,早離。在“中心”閱覽室,隨便翻覽期刊,見閱日本某書店在出售拙撰兩種圖書廣告,定價至高。至慰。

      二〇〇二年

      元旦 周二

      在異國度過愉快的新年元旦。熱情好客的G小姐,邀集至好,在其寓所聚會,共8人??腿酥辛碛袣v史系L先生、M先生夫婦、東語系L女士、斯坦福東亞系Z夫婦。除L先生,余皆初識。L女士開車接我。伊在伯克利教漢語,業(yè)余愛好燒制陶瓷工藝品,達專業(yè)水準,曾在舊金山辦過個人展覽。

      M先生為攻讀清史專業(yè)美國博士生,具有美國學生通有的老實和樸訥,在中國漢學教授面前,拘謹、謙恭、敬畏。夫人為臺灣女士,外表樸素,模樣近乎村姑,實則為攻讀當今新興而尖端的生物工程專業(yè)博士生。

      Z先生,久有所聞,G小姐經(jīng)常說起,且讀過他的創(chuàng)作文集。北大中文系博士,經(jīng)歷豐富,博聞強記,活躍健談,座中有他,陡增熱鬧,使聚會變得開心忘時。其粵籍夫人,內(nèi)秀,文靜,俏麗,與Z互補,十分般配,看得出是幸福一對。

      G小姐心善吃素,不吃任何有眼食品,在M夫人協(xié)助下,做了滿滿一桌素菜,美味可口。廚藝之佳,美國女生少見。G寓所處處洋溢主人對中國文化藝術(shù)癡迷情狀,中國工藝品與書畫琳瑯。G小姐乃多彩女子:一面活躍,愛熱鬧,廣交朋友,善講笑話;一面細心、周到、謹慎、勤學。是個被中國文化“同化”了的西方女子,身上的東方傳統(tǒng)甚至超過中國人,凡逢中國大小傳統(tǒng)節(jié)日,都記得來敝舍祝賀。

      元月十八日 周五

      加大海華分校李林德教授電告:大陸來了一位笛師,灣區(qū)十多位昆曲曲友周日在她家聚會唱曲,盼能參加。本人不諳昆曲,干聽不唱尷尬,婉謝。

      “華美文會”聯(lián)絡(luò)人王先生,連日數(shù)次電約:下月16日,請赴圣荷西演講。允之。

      元月二十二日 周二

      伯克利新學期今日開始上課,午約S小姐見面并午餐,交與《南戲通史》細目,啟動個人課程。午后去東亞系,見到新學期授明清小說課程的威爾康辛大學M教授、授中國新詩課程的旅美詩人北島、授唐宋詩詞的本系L教授,各交言片刻。L甚健談,北則寡言。

      元月二十六日 周六

      法律系美國碩士生艾琳(Evin Rosen)小姐,選聽北島中國現(xiàn)代詩歌課,興趣至濃。經(jīng)人介紹,要求本人為其再開小灶。今開首課,授以“大躍進”民歌,伊甚感“奇妙”。伊在北京、臺北呆過,能聽漢語。

      元月二十九日 周二

      妻女簽證成功,今飛舊金山。老蔡細心、周到,數(shù)次來電磋商接機事宜,至誠至善!蔡開車先至敝舍,午前同去SF機場。妻女一路順利,午間按時飛抵,歷程20小時。至家先讓臥睡倒時差。孩子興奮,不能入睡,時時翹首,找人聊天。

      元月三十一日 周四

      早,晚起,午時方餐。餐后,帶妻女參觀伯克利大學校園,于薩瑟塔等處攝影留念。女對觀光乏趣,惦記家中電視、電腦中新鮮內(nèi)容,老催促回家。遂早返。

      電話聯(lián)系G、H、S、B等,安排見面時間與方式。全家安頓就緒,獨候孩子入校消息。

      二月七日 周四

      在G小姐幫助下,孩子確定就讀伯克利公立Willard學校7年級,先進補習班補習英語。學校離家頗近,步行10余分鐘可達。

      上午全家由G陪同,帶孩子去校上學。女校長、女教務主任及一位年長英語教師分頭接待。校長帶領(lǐng)參觀校園,詳細介紹場所,熱情指認路徑,事畢尚早,吩咐道:歡迎明日來上課。一天申報,一天考試摸底,一天通知,一天參觀認路,一天正式到校,本可一二天內(nèi)辦成之事,硬要抻長五天辦理。美國人做事、講話愛拖長習慣,于此可見。據(jù)云911事發(fā)前,早有信息報告,只因反擊程序繁雜,“拖拉”釀成大禍?;钤摗?/p>

      下午給艾琳講新詩第二課。新學期研究室調(diào)換,搬至另樓,與一不認識女同事共室,甚感不便,中途又回原室授課,擔憂與鄰室北島相遇不好解釋。此小人長戚戚之謂也。

      薩瑟塔下全家留影

      二月十一日 周一

      今日中國春節(jié),此處則一切如常。早上仍送孩子上學,下午仍給艾琳小姐講課。

      午間,伴同G小姐去W校辦理雜事,順便又將學校仔細考察一番。發(fā)現(xiàn)學生來自不同國家,就像一個小聯(lián)合國。學生不多,僅六七八三級,共約二百名。硬件設(shè)備甚佳:游泳池、網(wǎng)球場、足球場等俱備。孩子班級由文史教員雷特(Reedy)先生負責,只見他時時手提大把鑰匙,原來每課教室和學生均不全同,他需時時開關(guān)室門,前所未聞。教師頗敬業(yè),對學生、家長均甚熱情、尊重。教師無凌駕學生之上心態(tài),學生亦無懼怕教師心理。學生個性可自由張揚,選擇什么教師功課、愛坐什么座位、回答不回答提問、做不做作業(yè)乃至來不來上課等,都有充分自主選擇權(quán),教師不會干涉。教師對回答問題的學生,贈以巧克力獎勵。教師從不批評學生,更無訓斥與體罰,否則會受到法律制裁。校方對學生與家長提出的要求,只要合理和可行,均會爽快答應,很少持有異議。

      晚收看灣區(qū)中文臺轉(zhuǎn)播中國“春晚”節(jié)目,孩子上學早睡,提早關(guān)機。

      二月十六日 周六

      今全家應邀去圣荷西參加華美文會舉辦的每月一次的活動。該文會已有30多年歷史,現(xiàn)有成員三四十人,主要為臺灣旅美人士,近年漸增大陸人員。身份多為教育、文化、科技界成功人士,內(nèi)不乏教授、專家、作家。今見一相當面熟女士,經(jīng)思索想起系經(jīng)常在灣區(qū)26臺(中文臺)“跨越地平線”專欄露臉的女作家L女士,人稱她為文會“明星”。

      文會聯(lián)絡(luò)員王先生開車接送。王祖籍四川,四九年由家長帶臺,長大留學奧勒岡,畢業(yè)留美——此為文會多數(shù)成員普遍類似經(jīng)歷。長我一歲,但很健康精明,開車甚速,不似老者。

      上午休閑旅游,午餐Party于一東北人經(jīng)營中餐館。大魚大肉,廚藝欠佳。餐者28人,稱下午來者尚多。餐后,轉(zhuǎn)至輪值會長于先生家。于,標準山東大漢,從事硅谷電子業(yè)有成,家境優(yōu)裕。家庭泳池波蕩,住宅寬綽,大客廳可作活動會場。主人熱情好客,忙前忙后,茶點應接不暇。下午活動由本人講座如何欣賞戲曲,配合播放《拾玉鐲》《三岔口》《野豬林》《鐵弓緣》等劇錄像。聽者興趣盎然,笑聲不斷,此乃鄉(xiāng)音、鄉(xiāng)情使然也。

      講座迄,妻女應邀彈琴助興。妻奏《彝族舞曲》《十面埋伏》《昭君怨》三曲,女奏《金蛇狂舞》。聽者交口稱贊。琵琶系L女士借自臺灣來美演出《羅生門》劇組樂隊。

      后記:在伯克利的后半年,沒有功課,或居家會見同行、輔導學生,或出游名勝、拜會友人,或赴哈佛、斯坦福等校講學,或去華盛頓、舊金山等處參會。情況不似上半年單一,顯得駁雜,難以勝記,除部分已記于上文它篇外,余皆從略。

      Willard學校就像聯(lián)合國,Reedy先生是“秘書長”

      1994年5月-2002年6月初稿,2013年11月編訂

      (全文完)

      責任編輯 原旭春

      猜你喜歡
      伯克利哈佛東亞
      和世界頂級名校做鄰居,他們卻說:離我們遠點
      北方人(B版)(2023年4期)2023-05-28 20:05:19
      被哈佛開除的奧運冠軍
      伯克利酒店
      “東亞漢詩史(多卷本)”簡介
      東疆學刊(2021年4期)2021-02-12 01:50:18
      我校東亞研究院一行應邀訪問韓國東亞大學
      “樂跡——2015星?!げ死魳分堋本C述
      人民音樂(2016年1期)2016-11-07 10:03:04
      未定的東亞多邊體制與能動的中國東亞政策
      教學與研究(2016年1期)2016-02-28 01:59:27
      哈佛演講:從5億到7000億
      海峽姐妹(2015年10期)2015-02-27 15:13:24
      查爾斯·埃利奧特:改變哈佛的人
      東亞書院的賡續(xù)與復興
      囊谦县| 台州市| 彝良县| 蓝山县| 广饶县| 瑞丽市| 黄骅市| 大竹县| 上林县| 泸水县| 门源| 宜章县| 蓬安县| 乾安县| 礼泉县| 长沙市| 六枝特区| 望都县| 临潭县| 绥化市| 左权县| 明溪县| 方正县| 綦江县| 卓资县| 沂源县| 嘉定区| 荆州市| 濮阳市| 剑川县| 汉寿县| 尤溪县| 江口县| 新乡市| 嘉祥县| 定日县| 甘孜| 潞城市| 南和县| 东港市| 巢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