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翦翦
著名經濟學家唐·湯普森在其藝術經濟類圖書《身價四億的鯊魚:當代藝術打造的財富傳奇》的開篇介紹了全球9位最炙手可熱的當紅藝術界品牌,美國波普藝術家杰夫·昆斯獨占鰲頭,力壓達明安·赫斯特和安迪·沃霍爾。
這個藝術界的偶像派明星擁有好萊塢男星般俊逸非凡的外貌,牢不可破的藝術史地位,一流的自我營銷頭腦以及繁復的花邊新聞。雖然經常被嚴肅評論者批判艷俗至極,卻毫不妨礙他成為在世藝術家中身價最昂貴的人,甚至不用加“之一”。
華爾街的證券經紀人
1955年出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約克市的杰夫·昆斯,7歲便開始學習藝術,幾乎每周都要去上藝術課。身為室內裝飾設計師的父親在杰夫·昆斯9歲時,將自己臨摹的藝術作品掛在自己的家具店里展售,對杰夫·昆斯的藝術認知產生了潛在的影響。1976年,杰夫·昆斯畢業(yè)于馬里蘭藝術學院,期間還曾于芝加哥藝術學院學習一年。
大學的學習讓他將藝術系統(tǒng)地與美學、物理學、哲學、心理學、神學等進行種種對話,他第一次意識到原來藝術的內涵是如此的豐富遼闊。
大學畢業(yè)時的杰夫·昆斯并沒有立即從事藝術工作。一年后,杰夫·昆斯來到紐約,這里繁多的藝術群體,新浪潮音樂都讓他向往已久。很快,他便在當代藝術博物館獲得了一份銷售工作,杰出的銷售才華在這時初現端倪,他甚至成為了博物館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銷售員。
與此同時,他也開始了藝術創(chuàng)作。
庸俗與浮夸之間
上個世紀80年代初,作為新幾何圖派激進的倡導者,杰夫·昆斯激進而前衛(wèi)的作品獲得了藝術界的關注。1980年,他曾將一個嶄新的吸塵器放置在一個玻璃箱子中,并用效果非常冷的氖光燈照射,創(chuàng)造了潔凈的極點。1985年,他創(chuàng)作了“平衡的箱子”,即讓一個籃球漂浮在裝滿了水的玻璃箱中。1986年,他又創(chuàng)造出了尺寸極小的金屬雕塑,震驚了藝術界。1988年,他挪用了大眾文化中各種不同的流行元素,融合創(chuàng)造出了通俗而寓意鮮明的“平庸”系列作品。
在美國60年代波普藝術的影響下,挪用與滑稽的模仿正是杰夫·昆斯藝術創(chuàng)作初期的核心。他將精美的現代商品絲毫不損地轉入藝術狀態(tài),以滿足、好奇甚至是玩樂的態(tài)度表現了光怪陸離的現代商品社會。在他看來,正是如此媚俗,甚至低俗的藝術才是真正屬于當代社會的。杰夫·昆斯曾說,“我做的,其實就是如果披頭士是藝術家的話,他們會做的作品。沒有人會說披頭士的音樂上不了臺面,因為他們的音樂符合了大眾的品味。而這正是我想做的。”
相對于傳統(tǒng)藝術的高格調和現代主義的藝術風格,杰夫·昆斯作品中任意的風格拼貼、圖像的挪用常使習于傳統(tǒng)精致藝術的觀眾感到不安,作品表現出來的俗艷性也讓很多評論者嗤之以鼻,但杰夫·昆斯走的就是這樣一條庸俗藝術之路。
我們生活在一個現實與想象、虛擬互相滲透擬仿,信息任意剪貼、脈絡付之闕如的經驗世界里,而杰夫·昆斯的作品氣質與這樣一個后信息社會如出一轍。所以在欣賞杰夫·昆斯的作品時,我們根本不必訝異為何施洗者約翰懷抱著企鵝與小母豬?為何金發(fā)半裸的美女懷抱著金錢豹?為何泰迪熊被盜版得如此的粗劣?
這些令人震顫引人遐想的影像中,正是我們每天在消費社會中都會遭遇的美學經驗。
成名之后,杰夫·昆斯很快便在紐約成立了自己的個人工作室,并且還雇傭了形象顧問,為他打造自己的公眾形象。他毫不顧忌地將自己當做“商標”來經營,用一連串的轟動事件吸引媒體注意,最大化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2007年的紐約蘇富比的拍賣會上,杰夫·昆斯的藝術作品《懸掛的心》以2360萬美元成交,創(chuàng)下了在世當代藝術家的最高成交價。2008年,《郁金香》的成交價更是高達2570萬美元。挾帶著話題性與巨星魅力,2008年昆斯于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柏林新國家畫廊皆推出盛大的個展。杰夫·昆斯的商業(yè)價值還獲得了汽車巨頭BMW的認可,他們曾邀請杰夫·昆斯為旗下的寶馬做設計工作。
百無禁忌
杰夫·昆斯作為男偶像藝術家的魅力毋庸置疑,因為他不僅迷倒了全球數萬女性,也迷倒了意大利艷星Cicciolina。遭人詬病的《天堂制造》系列作品正是杰夫·昆斯與這位意大利艷星愛情的見證。
兩人于1991年結婚。在《天堂制造》的油畫作品中,杰夫·昆斯與妻子化身為當代版的亞當與夏娃。杰夫·昆斯大膽地將性愛的細節(jié)放大到駭人的尺寸,毫不遮掩地將情欲裸露在觀眾眼前。后來,還曾制作了相應的雕塑。
可想而知,《天堂制造》在當時的藝術界激起了軒然大波,強大的爭議與輿論譴責鋪天蓋地地砸向了杰夫·昆斯,但這樣密集的關注正是他作為一個媒體明星所需要的。這組作品膽大妄為地挑釁了傳統(tǒng)藝術風格,觸碰了民眾的道德底線,但不可否認的是杰夫·昆斯較好地闡述了公私領域的模糊與現代通訊媒體對于生活隱私入侵的主題。
比任何人都喜歡抨擊雅皮士一代的品味的杰夫·昆斯是當今藝術界永恒的熱點人物。即便將近耳順之年,這個百無禁忌的男人的身價依舊在飛速生長。批評者罵他的媚俗,支持者則贊美他革新了當代藝術面貌。無論如何,透過他的作品,我們解開了這個拜金時代人們心底深層次的欲望密碼。而透過他的人,我們看到了藝術家是如何在商業(yè)社會的今天反客為主,成就自我的勵志事業(yè)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