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mine
感冒
3月份,天氣時寒時暖,寶寶自身免疫功能尚不完善,不能很好調節(jié)身體適應氣溫的變化,是春季感冒的高發(fā)人群。根據癥狀的不同特點,中醫(yī)把感冒分為若干類,但風寒風熱感冒居多。這兩者癥狀表現不同,用藥也不同。
風熱感冒
風熱感冒的癥狀跟風寒感冒有明顯區(qū)別:
1 鼻涕是黃色黏稠的。
2 痰是黃黏的,時有腥臭味。
3 舌頭比口腔黏膜的顏色鮮紅;舌苔也是薄薄的一層,略微有些黃色。
4 寶寶咽、扁桃體比口腔黏膜鮮紅,甚至腫大,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
推薦處理法
●蔥白香菜湯:以蔥須、香菜根、白菜頭各適量,煎水代茶飲,趁熱服用取汗。
●可以嘗試“推脊柱”,具體的做法是,沿著孩子的脊柱,從大椎穴開始,往下到尾骨之間的那條直線,用食、中指指腹由上而下直推,每天推100~300遍。
風寒感冒
判斷風寒感冒時,媽媽要仔細觀察寶寶是否有以下幾點:
1 寶寶流雞蛋清樣的清鼻涕。
2 咳嗽出來的痰是清稀的,或者有白色泡沫,且沒有氣味。
3 舌頭和口腔黏膜顏色相近,即淡紅舌;舌苔是薄白的。
推薦處理法
●可用小蔥少許,將蔥白劃開貼在寶寶鼻梁上。適用于感冒鼻塞、呼吸不暢。
●發(fā)燒時,用新鮮生姜30g,搗爛后加水適量煎煮,水開后兌入涼水,等溫度適宜即可給寶寶洗浴。每次洗3~5分鐘,要求遍身均能洗到,再用柔軟干毛巾將水擦凈,然后保溫,蓋上被子睡覺,等全身出一層小汗就能降溫。
●蔥頭、新鮮生姜各30g,搗爛后加入5g食鹽、一盅白酒,調勻,然后將藥鋪在紗布上,涂擦寶寶的前胸、后背、足心、手心、腘窩、肘窩等處,涂擦20分鐘,至局部皮膚發(fā)紅即可,然后給寶寶保溫,讓其安臥。約半小時即可汗出退燒。
蕁麻疹
推薦處理法
●將米醋用小火加熱,切1片鮮姜,用新鮮姜片蘸加熱的米醋涂抹瘙癢的蕁麻疹皮膚即可消腫止癢,治療結束后應避風。本法適用于慢性蕁麻疹,可以緩解瘙癢、腫脹等癥狀。
●新鮮地膚子全草(根、莖、葉均可)1500g,煎水洗澡,每日2次;另外,單用荊芥穗、石葦、益母草等中藥煎湯外洗,均有一定的療效。
咳嗽
咳嗽是一種人體自我保護的反射性表現,是由氣管和肺部高度興奮而引起的,主要是為了防止黏液或者膿在氣管堆積。中醫(yī)將咳嗽分為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兩大類。外感咳嗽是指風邪侵襲肺部引起的咳嗽。而內傷咳嗽是由臟腑功能失調引起的,如肺、脾等。寶寶的內傷咳嗽尤其應該注重調理脾、肺、腎。
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是外邪侵襲于肺所致,較常見的有風寒咳嗽、風熱咳嗽和風燥咳嗽。它的起病較急,病程短,一般還伴有外感的癥狀,像發(fā)熱、鼻塞流涕、頭痛咽痛、出汗口干等。
推薦處理法
●紫蘇60g、雞蛋2個,加水煮開,吃雞蛋,用紫蘇水洗腳。
●麻黃5g,研成細末,撒在膏藥上,貼敷患兒肺俞穴。
●生姜、紅糖、大蒜適量,用小火煮10分鐘,把蒜頭的辣味煮掉,再給寶寶喝。
內傷咳嗽
內傷咳嗽的病因就很多,除了肺部本身氣血陰虧,脾失健運、肝氣郁結化火、腎氣虧虛等都會引起。它的發(fā)病較緩,病程較長,不伴有外感咳嗽時的表證,而是有氣促,咳時胸肋作痛,容易疲倦等里證。
推薦處理法
●胡椒10粒,研成細末,撒在膏藥上,貼敷患兒肺俞穴。具有溫肺止咳之功效。
●五味子少許研成細末,貼敷于肚臍、肺俞、膏肓、膻中、氣海等穴。具有補腎止咳之功效。
●核桃仁半斤,黑芝麻2兩,紅棗半斤,把它們碾碎后放入大碗中攪拌均勻,再放入1飯勺蜂蜜、3飯勺水(由于蜂蜜難攪拌均勻,所以可先將蜂蜜和水在火上加熱)。把大碗加蓋,放入大鍋中蒸,大火燒開后改用小火蒸40 分鐘即可。每天早晚給寶寶吃1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