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rticle/圖 Pictures_張繼紅
變電站一般都遠離喧囂鬧市,變電站工作的運行員工常年與孤獨寂寞為伴。不熟悉變電運行工作的人都說它清閑,是養(yǎng)老的地方,可身處變電運行崗位的運行工們卻是靜身不靜心,看似清閑安樂,責任卻重于泰山。
一個偶然的機會,筆者走訪了洛陽供電公司不同時期的三位變電女工,用筆記下了她們從事運行工作的點滴和感受,用心體會她們可親可敬的高大情懷。
一
介喜梅,女,50歲,2014年11月18日正式退休,退休前擔任洛陽公司變電運行部監(jiān)控班班長。
1986年,朝氣蓬勃的介喜梅從南陽電力技工學校畢業(yè)分配到當時的洛陽市電業(yè)局,成了一名變電運行工。
當她第一次踏進金谷園變電站的主控室時,忍不住有些失望。只見兩張發(fā)舊的辦公桌上放著兩臺老式的調度電話,幾把黃色的藤椅一坐上去就會“咯吱吱”地響,依墻放置的木架子上有十幾本厚厚的值班記錄。
師傅們都穿著寬大的工作服和黃綠色的絕緣鞋。設備都是笨重的多油式電氣設備,大風過后,滲漏油的設備上就一層灰塵和污漬。他們每天巡視、做記錄、清掃設備……日子簡單而枯燥。
“變電運行工作,就是謹慎安全倒閘操作、認真巡視維護設備、精心做好運行記錄,”介喜梅這樣總結變電運行工作,“變電運行工作注重的是‘安全高于一切’的思想準則和‘精心部署、用心操作’的行動規(guī)范?!?/p>
為了盡快熟悉站里的設備,她和同事們學習運行規(guī)程、畫圖紙、背設備參數、填寫操作票。閑暇時間,就到設備區(qū)除草、擦電纜、清掃二次端子箱和保護屏、擦窗戶……
那時候上班,都是騎自行車或者坐長途車去。變電站都處在比較偏遠的地方,下了長途車還要搭乘拖拉機、三輪車,甚至附近農民的馬車或毛驢車。
一座110千伏變電站有12名運行員工,分成3班倒,每班4個人,每次要連續(xù)上班2天。偏僻的變電站,為了減少上班路上的折騰,上班時間改成上4天休8天。因為缺少與外界接觸交流,運行員工大多內向木訥,有些連對象都找不到。
上班時的飯菜要自己帶,還要親手做,運行工經常會有缺油少鹽沒菜的經歷。沒有網絡、電腦,也沒有手機,甚至連報紙都看不到。一個班四個人,時間一久,該說的話早已說完,甚至會懶得說話,清苦之狀可想而知。
沒有空調,夏天大家要頭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在設備區(qū)維護設備;冬天寒風凜冽中進行設備維護,經常會凍得雙手發(fā)疼發(fā)癢,凍得受不了時大家就圍著設備區(qū)跑步來取暖,還要隨時應對設備不可靠、易出現事故跳閘的挑戰(zhàn)……
二
歲月流逝,時代變遷。轉眼就到了1994年,18歲的李瑾,也來到洛陽市供電局變電運行工區(qū),光榮地成為一名運行工。
1.上班第一天的介喜梅
2.1986年介喜梅(左)和張應珍在金谷園變電站合影留念
3.介喜梅給徒弟講新型保護
比較幸運的她,直接分配到新投運的110千伏香山變電站。此時的110千伏變電站人員縮減到7人,每班2至3人。部分變電站已配置電腦,有專車接送員工上下班,還配置了空調、熱水器和廚房電器,甚至還配了專職廚師。
因為李瑾所在的是新建變電站,輸電線路的保護都是最新型號的微機保護。操作票、工作票,都用電腦打出來,大家一有空就爭相練習五筆字型,來提高填寫兩票的速度。保護室里裝上了空調,冬天和夏天的時候,李瑾和同事們拿了鋪蓋,睡在保護室的地板上。
但是,運行工作的職能和內容還沒有變。李瑾清晰地記得,1996年冬天,工區(qū)組織各個站進行達標驗收,全體運行工連續(xù)1個月住在站里。大家將站里所有能清擦的設備都擦了一遍。她和一名女同事一組,冒著室外漫天飛舞的雪花,將設備區(qū)的電纜溝蓋板一塊一塊掀開,然后跳進去拿著抹布仔細擦。動作稍有遲緩,濕冷的抹布就和手一起凍在電纜上。身邊的電纜支架都有尖利的棱角,她倆的臉凍得發(fā)疼發(fā)癢,身上的工作服也被電纜支架掛破了幾個洞……更驚心動魄的是,同事小趙因為清掃二次線時不小心,造成短路,使一個直流保險爆炸,將手心都炸出了鮮血。
上世紀90年代是洛陽電力大發(fā)展的年代,洛陽供電區(qū)的變電站由幾座發(fā)展到100座,變電容量也突破了1000萬千伏安。
電力設備開始更新換代,經常滲漏油的設備,都被真空、六氟化硫、PASSMAO設備代替,線路保護也由原來的電磁式、晶體管式換成了可靠性高的微機式保護。110千伏的變電站全部改成無人值班站,還成立了2個操作隊,統一監(jiān)控、操作。
2000年,220千伏無人值班的變電站開始籌建,集中控制的操作隊正式成立,李瑾來到了城區(qū)操作隊。十幾個人就輕松地通過計算機控制了十幾座110千伏變電站。因為設備可靠先進、人員技術水平高,加上開通了網絡,員工還配備了傳呼機與外界聯絡,她愈發(fā)覺得變電工作變得輕松和快樂了。
4.1986年金谷園變電站主控室
5.李瑾(右三)和同事們在一起學習集中控制操作
三
女研究生劉然成為一名運行工時,是2012年的夏天。她所在的220千伏九都運維站,一共有20名運行人員,守護著1座220千伏變電站和8座110千伏變電站。
變電運行工作對她來說,非常輕松。近半年時間,她就將9個站的設備情況了解得非常清楚。每次上班時運行人員負責倒閘操作和事故處理,幾個智能化較高的變電站,操作時只需要通過電腦屏幕輕點鼠標,即可實現設備的遠程操作。
運行工作已經精細化分為運行監(jiān)控班、操作隊和維護班。劉然和同事只負責倒閘操作,站內配置有兩部專車,到所轄的子站工作時,每個班的值班長都會開上車瀟灑地出發(fā)。上班有專車接送,辦公室有冷暖空調,休息有干凈舒適的宿舍,專職廚師變著花樣安排食譜,這一切讓劉然覺得變電工作挺適合自己。
劉然的師傅都是近些年分來的大學生,工作生活都比較講究。上班時,師傅們都精神抖擻,工作服也穿得有板有眼;下班后,師傅們都熱愛運動、熱愛生活,壓根兒不是老師傅們說的“遠看要飯的,近看撿破爛的,仔細一看是變電的”形象。
11月18日,李瑾、劉然和同事們一起為介喜梅師傅舉辦了退休歡送會,共同紀念她們曾經奉獻給變電運行的青春歲月,同時為平凡而偉大、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默默堅守的變電運行工們,鼓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