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萍,劉洪亮,倫志安,徐 瑤,穆娟微
(黑龍江省農(nóng)墾科學(xué)院植物保護(hù)研究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8)
惡苗病菌不同接菌方式接菌效果研究
李德萍,劉洪亮,倫志安,徐 瑤,穆娟微
(黑龍江省農(nóng)墾科學(xué)院植物保護(hù)研究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8)
試驗通過對采用不同接菌方式接入水稻惡苗病菌的接菌效果進(jìn)行分析研究,提出簡便、有效、快捷的接菌方式。
惡苗病菌;接菌方式;接菌效果
試驗旨在通過采用不同接菌方式接入惡苗病菌,分析水稻惡苗病菌不同接菌方式的接菌效果,提出簡便、有效、快捷的接菌方式。
2.1 供試材料
供試菌種:來自龍粳31種子帶菌,接種載體小麥粒。供試品種:龍粳31,來自牡丹江管理局。
2.2 試驗設(shè)計與安排
試驗共設(shè)5個處理,每個處理50 g干種子,不設(shè)重復(fù)。種子處理采用清水浸種,9月17日播種,播種前后按各處理要求進(jìn)行接菌,每處理半盤(0.083 5 m2),壯秧劑選擇墾研水稻液施壯秧劑,以澆肥的方式施入,播種底土3 kg/盤,覆土1 kg/盤。出苗后調(diào)查各處理接菌情況及秧苗出苗情況。
表1 各處理配比情況
3.1 出苗情況調(diào)查
播種后4 d出苗,9月21日調(diào)查出苗,各處理間存在明顯差異。處理5:清水對照,出苗整齊一致;處理4:覆土后撒施表土,44 g小麥粒的處理出苗齊,表土層生長一層白色菌絲;處理3:拌芽種,44 g/100 g芽種的處理,出苗慢1 d左右,出苗率低,僅零星出苗,出苗不齊,5個處理中表現(xiàn)最差;處理1與處理2拌土接菌的兩個處理出苗不齊,出苗率低,處理1接菌量6%的處理出苗率和出苗速度明顯比處理2接菌量3%的處理慢,植株矮小,但出苗好于處理3。
表2 不同處理秧苗素質(zhì)分析
3.2 秧苗素質(zhì)分析
10月30日取樣進(jìn)行秧苗素質(zhì)分析,同時調(diào)查立枯病與青枯病的發(fā)病率。
各處理均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立枯病,隨機(jī)取樣調(diào)查發(fā)病株數(shù),計算發(fā)病率。立枯病發(fā)病率最高的為處理2(拌土3%接菌量),發(fā)病率為49.32%;其次為處理5(清水對照),發(fā)病率為42.50%;處理3(拌芽種44%接菌量)立枯病發(fā)病率最低,為18.00%。
通過對秧苗素質(zhì)進(jìn)行分析,各處理間秧苗生長存在明顯差異。
株高:與處理5(清水對照)相比,各接菌處理株高都明顯增高,處理1(拌土6%接菌)(+11.47 cm)>處理3(拌芽種44%接菌量)(+7.3 cm)>處理4(覆土接菌)(+4.22 cm)>處理2(拌土3%接菌量)(+3.23 cm)>處理5。
葉齡:與處理5(清水對照)相比,處理2(拌土3%接菌量)(+0.56葉)>處理3(拌芽種44%接菌量)(+0.24葉)>處理1(拌土6%接菌)(+0.10葉)>處理5(清水對照)(+0葉)>處理4(覆土接菌)(-0.21葉)。
根數(shù):與處理5(清水對照)相比,各接菌處理根數(shù)增多,處理1(拌土6%接菌)(+3.3條)>處理2(拌土3%接菌量)(+2.0條)=處理3(拌芽種44%接菌量)(+2.0條)>處理4(覆土接菌)(+0.5條)>處理5(清水對照)。
莖基寬:各處理莖基寬均高于處理5(清水對照),處理3(拌芽種44%接菌量)(+0.5 mm)>處理1(拌土6%接菌)(0.3 mm)>處理2(拌土3%接菌量)(+0.1 mm)=處理4(覆土接菌)(+0.1 mm)>處理5(清水對照)。
單獨對株高進(jìn)行顯著性分析,4個接菌的處理株高極顯著高于清水對照,說明接菌處理株高是由于惡苗病菌引起;處理1株高極顯著高于處理2、處理3、處理4,說明通過拌土6%比例接菌的方式接菌量明顯高于其他處理;處理3株高極顯著高于處理2,處理2與處理4間無顯著性差異,說明通過拌芽種44%接菌的處理接菌量明顯高于拌土3%的處理,通過拌土3%接菌效果與拌芽種44%效果間無明顯差異;處理3株高顯著高于處理4,說明通過拌芽種44%接菌的效果與同重量麥粒覆土后撒施土表的接菌對株高影響相同。
表3 株高顯著性分析
(1)播種前采用惡苗病菌小麥粒拌土、拌芽種的方式可以接入惡苗病菌,導(dǎo)致水稻種子芽死亡而不出苗。通過播種覆土后土表撒施帶菌小麥粒的方式,對水稻種子出苗率無明顯影響。
(2)采用惡苗病菌小麥粒拌芽種的方式接菌,按44 g小麥粒拌100 g芽種,能明顯降低水稻的芽率,并且接菌效果好于88 g小麥粒拌3 kg底土的效果,接菌率高。
(3)無論采用拌芽、拌土、覆土等哪種接菌方式,都可以接入惡苗病菌,除表現(xiàn)在種子發(fā)芽率降低外,水稻株高明顯增高。通過拌土6%比例接菌的方式接菌量明顯高于其他處理;通過拌芽種44%比例接菌的處理接菌量明顯高于拌土3%比例的處理,通過拌土3%接菌量效果與拌芽種44%效果間無明顯差異;拌芽種44%比例接菌的效果與同重量麥粒覆土后撒施土表的接菌對株高影響相同。
(4)由于沒有對接菌后的水稻進(jìn)行移栽,不能確定沒有死亡的秧苗后期是否感染惡苗病菌,需繼續(xù)進(jìn)行試驗驗證。
1005-2690(2014)07-0043-02
S513
B
2014-06-24
李德萍(1980-),女,黑龍江人,碩士,助理研究員,從事水稻植保技術(shù)研究工作。
穆娟微(1964-),女,黑龍江人,碩士生導(dǎo)師,研究員,從事水稻植保技術(shù)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