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關于外來務工人員幸福感的研究分析

      2014-05-21 00:27陳松彬
      時代金融 2014年11期
      關鍵詞:幸福感

      【摘要】當前,幸福感問題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無論是社會中各個階層,各個職業(yè)的人員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但是幸福感的定義又是什么?處于社會底層的外來務工人員,他們的幸福感又在那里?幸福感較高的城市,對本地區(qū)的社會健康發(fā)展,經濟的促進具有極大意義,增加文化認同,也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

      【關鍵詞】外來務工人員 幸福感 薪酬收入

      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自由,幸福是什么?這個貌似沒人解釋的清楚。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來至中國內部邊遠的山村,他們不屬于城市,但是卻在默默地為城市服務,他們是中國城市建設的奠基人,他們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真正的促進者,但是他們往往“被遺忘”、“被沉默”。在這樣差異的環(huán)境中,他們內心也在自我定義著屬于自己的幸福感。

      一、外來務工人員幸福感

      (一)幸福感的定義

      很難給幸福下個定義,因為個體的不同導致個人感受的不同,影響幸福感的因素:財富,住房,社會福利,下一代的教育程度,人際關系,目標,健康,婚姻家庭,人格等。針對于我國現(xiàn)狀,引用《中國農民工“生存感受”2012年度報告》,報告報告對農民工的“幸福感”、“情緒倦怠感”、“社會距離”、“社會支持”四項指數進行了分析。對農民工幸福感進行解析,當前農民工主要來源于個人生存層次的需求滿足,對未來發(fā)展所帶來的幸福感最低。

      不一樣的幸福結構,可以清楚地看出報告中群體的一些訴求與失望。對于幸福感僅僅依賴于社會安全和個人的身體健康,還有薪酬指數等“生存”層次,而其他“人際關系”“發(fā)展”層次的幸福感不高。從中可以看出。相當大的一部分務工人員的幸福感結構單一,對發(fā)展和自身社會地位改變的失望。但是“下一代的發(fā)展”卻是這個群體的只要目標之一,也是他們去訴求的自身改變的希望,但往往是除去“生產”層次幸福感之外,相對有幸福感比率,當在下一代,在城市得到良好的教育,然后一步一步在城市扎根,這是一件非常幸福乃至驕傲的事情,但是往往這個所占比率不過。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外來務工人員眼里,財富(收入)92.8%,健康問題100%,文化程度94.5%,下一代的發(fā)展88.6%,是衡量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其在這個社會中的生存感的價值之一。而政治方面的參與43.5%,社會公平49%的因素往往得不到重視。

      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在影響幸福感提升過程中其最關心的因素有:身體健康問題,收入問題和整體生活水平問題,住房問題,下一代的發(fā)展問題。

      (二)調查分析

      由上表可以知道,變異系數隨著年份不斷的上升,這也就證實著,外來務工人員的收入正在逐年變大,且平均工資的增大不明顯(為4.57-4.67之間),在兩者的落差之下,很容易造成外來務工人員心理失衡,影響其幸福感。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需要層級,往往影響著這個特殊的群體。生理層析與安全層次是這個群體渴望滿足的層次,至于社會層次,尊重層次與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層次對于他們來說就是可有可無的狀態(tài)。

      由此可見,幸福感與經濟發(fā)展水平并不直接對應,在很多經濟發(fā)展水平并不是特別高,社會經濟競爭并不劇烈的城市,農民工的幸福感會比較高。

      (四)發(fā)展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下一代的“重生”

      由于自己身處于城市,依賴著城市,卻缺乏城市歸屬感,所以通常他們把這份情感的轉移到對下一代的希望,通過對下一代的教育,希望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后有著良好的發(fā)展,基本上是每一個有孩子的外來務工人員,奮斗的動力。當孩子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得到城市里同學與老師的認可,對于他們來說也是一種不可取代的幸福,但是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孩子的受教育情況,發(fā)展狀況受到阻礙,這也是外來務工人員中最揪心的一件事。

      新生代務工人員的尷尬,對于他們來說,他們已經不屬于“被照顧”的階層,遠離了學校,受教育程度有限,家長又是外來務工人員,沒有給他們留下過多的條件,所以,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是對于他們來說收入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是他們在城市中的“迷?!备惺怯绊懰麄冃腋5囊淮笠蛩兀β档纳?,微薄的收入,攀比下的壓力,空虛的思想,迷茫的未來,那里才是扎根處,到底自己追尋的城市夢是什么樣子?幸福?至于需要有點穩(wěn)定,開心,還有尊重。

      二、關注外來工人員的“回避化”趨勢

      回避式的選擇:

      這是一種矛盾的問題,主要的形成是因為新生代務工人員,與當前社會存在著結構性的矛盾,經常出現(xiàn)的勞工群體性事件就是最突出的表現(xiàn),快速的工作流動也體現(xiàn)了在這個矛盾中得不到調和的時候,他們只能選擇用回避主動辭職來改變現(xiàn)有的情況。但是這種回避的方式往往給企業(yè)而后社會帶來不好的影響:企業(yè)找不到人員,而因為回避,使得外來務工人員失去了工作,需要再找工作,浪費時間成本、機會成本。

      改變乃至解決農民工回避的問題,從根源上來說:還是因為務工人員,對工作的不滿意,得不到自己幸福感的滿足,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回避,選擇下一個工作,但是也造成了短工化等現(xiàn)象,我們該做的是:一是體制上,構建制度化的利益表達機制,賦予他們充分的公民權,改革用工體制,保障外來務工人員的就業(yè)權利,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發(fā)展的空間。同時,通過勞資自主博弈改善外來務工人員生存條件勞動條件,同時強化福利功能,逐漸剝離戶籍制度上的社會福利,讓外來務工人員融入城市。二是企業(yè):重視人力資源的價值,不單單把外來務工人員當作一種勞動力,而是一種財富,應該給以照顧,福利和保障,改善工作環(huán)境。三是主體外來務工人員:接受更多的教育,提高自身能力,并學習法律法規(guī),用法律保護自己。

      三、結語

      外來務工人員是我國最大的人力資源群體,也是政治上沉默的一個群體,經濟上的奠基人,社會財富的締造者,在這個社會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是不可缺乏的一部分,他們的生存狀況,幸福指數,影響著轉型期的我國,值得這個社會去重視,去關注他么們。至少社會應該去尊重他們,從一個稱謂開始,請不要再叫他們“農民工”一個帶有歧視的詞語。

      參考文獻

      [1]國家統(tǒng)計局農村司.2009-2011年農民工檢測調查報告[R].北京:國家統(tǒng)計局,2012.

      [2]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系.中國農民工“生存感受”2012年度報告[R].北京:工眾網,2012.

      [3]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外來務工人員“短工化”就業(yè)趨勢研究報告[R].北京:工眾網,2013.

      [4]李廣賢.外來務工人員對區(qū)域文化的認同問題研究[C].泉州師范學院,2011.

      作者簡介:陳松彬(1991-),男,漢族,福建泉州人,武漢東湖學院(原武漢大學東湖分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本科在讀。

      【摘要】當前,幸福感問題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無論是社會中各個階層,各個職業(yè)的人員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但是幸福感的定義又是什么?處于社會底層的外來務工人員,他們的幸福感又在那里?幸福感較高的城市,對本地區(qū)的社會健康發(fā)展,經濟的促進具有極大意義,增加文化認同,也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

      【關鍵詞】外來務工人員 幸福感 薪酬收入

      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自由,幸福是什么?這個貌似沒人解釋的清楚。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來至中國內部邊遠的山村,他們不屬于城市,但是卻在默默地為城市服務,他們是中國城市建設的奠基人,他們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真正的促進者,但是他們往往“被遺忘”、“被沉默”。在這樣差異的環(huán)境中,他們內心也在自我定義著屬于自己的幸福感。

      一、外來務工人員幸福感

      (一)幸福感的定義

      很難給幸福下個定義,因為個體的不同導致個人感受的不同,影響幸福感的因素:財富,住房,社會福利,下一代的教育程度,人際關系,目標,健康,婚姻家庭,人格等。針對于我國現(xiàn)狀,引用《中國農民工“生存感受”2012年度報告》,報告報告對農民工的“幸福感”、“情緒倦怠感”、“社會距離”、“社會支持”四項指數進行了分析。對農民工幸福感進行解析,當前農民工主要來源于個人生存層次的需求滿足,對未來發(fā)展所帶來的幸福感最低。

      不一樣的幸福結構,可以清楚地看出報告中群體的一些訴求與失望。對于幸福感僅僅依賴于社會安全和個人的身體健康,還有薪酬指數等“生存”層次,而其他“人際關系”“發(fā)展”層次的幸福感不高。從中可以看出。相當大的一部分務工人員的幸福感結構單一,對發(fā)展和自身社會地位改變的失望。但是“下一代的發(fā)展”卻是這個群體的只要目標之一,也是他們去訴求的自身改變的希望,但往往是除去“生產”層次幸福感之外,相對有幸福感比率,當在下一代,在城市得到良好的教育,然后一步一步在城市扎根,這是一件非常幸福乃至驕傲的事情,但是往往這個所占比率不過。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外來務工人員眼里,財富(收入)92.8%,健康問題100%,文化程度94.5%,下一代的發(fā)展88.6%,是衡量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其在這個社會中的生存感的價值之一。而政治方面的參與43.5%,社會公平49%的因素往往得不到重視。

      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在影響幸福感提升過程中其最關心的因素有:身體健康問題,收入問題和整體生活水平問題,住房問題,下一代的發(fā)展問題。

      (二)調查分析

      由上表可以知道,變異系數隨著年份不斷的上升,這也就證實著,外來務工人員的收入正在逐年變大,且平均工資的增大不明顯(為4.57-4.67之間),在兩者的落差之下,很容易造成外來務工人員心理失衡,影響其幸福感。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需要層級,往往影響著這個特殊的群體。生理層析與安全層次是這個群體渴望滿足的層次,至于社會層次,尊重層次與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層次對于他們來說就是可有可無的狀態(tài)。

      由此可見,幸福感與經濟發(fā)展水平并不直接對應,在很多經濟發(fā)展水平并不是特別高,社會經濟競爭并不劇烈的城市,農民工的幸福感會比較高。

      (四)發(fā)展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下一代的“重生”

      由于自己身處于城市,依賴著城市,卻缺乏城市歸屬感,所以通常他們把這份情感的轉移到對下一代的希望,通過對下一代的教育,希望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后有著良好的發(fā)展,基本上是每一個有孩子的外來務工人員,奮斗的動力。當孩子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得到城市里同學與老師的認可,對于他們來說也是一種不可取代的幸福,但是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孩子的受教育情況,發(fā)展狀況受到阻礙,這也是外來務工人員中最揪心的一件事。

      新生代務工人員的尷尬,對于他們來說,他們已經不屬于“被照顧”的階層,遠離了學校,受教育程度有限,家長又是外來務工人員,沒有給他們留下過多的條件,所以,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是對于他們來說收入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是他們在城市中的“迷茫”感是影響他們幸福的一大因素,忙碌的生活,微薄的收入,攀比下的壓力,空虛的思想,迷茫的未來,那里才是扎根處,到底自己追尋的城市夢是什么樣子?幸福?至于需要有點穩(wěn)定,開心,還有尊重。

      二、關注外來工人員的“回避化”趨勢

      回避式的選擇:

      這是一種矛盾的問題,主要的形成是因為新生代務工人員,與當前社會存在著結構性的矛盾,經常出現(xiàn)的勞工群體性事件就是最突出的表現(xiàn),快速的工作流動也體現(xiàn)了在這個矛盾中得不到調和的時候,他們只能選擇用回避主動辭職來改變現(xiàn)有的情況。但是這種回避的方式往往給企業(yè)而后社會帶來不好的影響:企業(yè)找不到人員,而因為回避,使得外來務工人員失去了工作,需要再找工作,浪費時間成本、機會成本。

      改變乃至解決農民工回避的問題,從根源上來說:還是因為務工人員,對工作的不滿意,得不到自己幸福感的滿足,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回避,選擇下一個工作,但是也造成了短工化等現(xiàn)象,我們該做的是:一是體制上,構建制度化的利益表達機制,賦予他們充分的公民權,改革用工體制,保障外來務工人員的就業(yè)權利,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發(fā)展的空間。同時,通過勞資自主博弈改善外來務工人員生存條件勞動條件,同時強化福利功能,逐漸剝離戶籍制度上的社會福利,讓外來務工人員融入城市。二是企業(yè):重視人力資源的價值,不單單把外來務工人員當作一種勞動力,而是一種財富,應該給以照顧,福利和保障,改善工作環(huán)境。三是主體外來務工人員:接受更多的教育,提高自身能力,并學習法律法規(guī),用法律保護自己。

      三、結語

      外來務工人員是我國最大的人力資源群體,也是政治上沉默的一個群體,經濟上的奠基人,社會財富的締造者,在這個社會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是不可缺乏的一部分,他們的生存狀況,幸福指數,影響著轉型期的我國,值得這個社會去重視,去關注他么們。至少社會應該去尊重他們,從一個稱謂開始,請不要再叫他們“農民工”一個帶有歧視的詞語。

      參考文獻

      [1]國家統(tǒng)計局農村司.2009-2011年農民工檢測調查報告[R].北京:國家統(tǒng)計局,2012.

      [2]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系.中國農民工“生存感受”2012年度報告[R].北京:工眾網,2012.

      [3]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外來務工人員“短工化”就業(yè)趨勢研究報告[R].北京:工眾網,2013.

      [4]李廣賢.外來務工人員對區(qū)域文化的認同問題研究[C].泉州師范學院,2011.

      作者簡介:陳松彬(1991-),男,漢族,福建泉州人,武漢東湖學院(原武漢大學東湖分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本科在讀。

      【摘要】當前,幸福感問題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無論是社會中各個階層,各個職業(yè)的人員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但是幸福感的定義又是什么?處于社會底層的外來務工人員,他們的幸福感又在那里?幸福感較高的城市,對本地區(qū)的社會健康發(fā)展,經濟的促進具有極大意義,增加文化認同,也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

      【關鍵詞】外來務工人員 幸福感 薪酬收入

      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自由,幸福是什么?這個貌似沒人解釋的清楚。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來至中國內部邊遠的山村,他們不屬于城市,但是卻在默默地為城市服務,他們是中國城市建設的奠基人,他們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真正的促進者,但是他們往往“被遺忘”、“被沉默”。在這樣差異的環(huán)境中,他們內心也在自我定義著屬于自己的幸福感。

      一、外來務工人員幸福感

      (一)幸福感的定義

      很難給幸福下個定義,因為個體的不同導致個人感受的不同,影響幸福感的因素:財富,住房,社會福利,下一代的教育程度,人際關系,目標,健康,婚姻家庭,人格等。針對于我國現(xiàn)狀,引用《中國農民工“生存感受”2012年度報告》,報告報告對農民工的“幸福感”、“情緒倦怠感”、“社會距離”、“社會支持”四項指數進行了分析。對農民工幸福感進行解析,當前農民工主要來源于個人生存層次的需求滿足,對未來發(fā)展所帶來的幸福感最低。

      不一樣的幸福結構,可以清楚地看出報告中群體的一些訴求與失望。對于幸福感僅僅依賴于社會安全和個人的身體健康,還有薪酬指數等“生存”層次,而其他“人際關系”“發(fā)展”層次的幸福感不高。從中可以看出。相當大的一部分務工人員的幸福感結構單一,對發(fā)展和自身社會地位改變的失望。但是“下一代的發(fā)展”卻是這個群體的只要目標之一,也是他們去訴求的自身改變的希望,但往往是除去“生產”層次幸福感之外,相對有幸福感比率,當在下一代,在城市得到良好的教育,然后一步一步在城市扎根,這是一件非常幸福乃至驕傲的事情,但是往往這個所占比率不過。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外來務工人員眼里,財富(收入)92.8%,健康問題100%,文化程度94.5%,下一代的發(fā)展88.6%,是衡量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其在這個社會中的生存感的價值之一。而政治方面的參與43.5%,社會公平49%的因素往往得不到重視。

      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在影響幸福感提升過程中其最關心的因素有:身體健康問題,收入問題和整體生活水平問題,住房問題,下一代的發(fā)展問題。

      (二)調查分析

      由上表可以知道,變異系數隨著年份不斷的上升,這也就證實著,外來務工人員的收入正在逐年變大,且平均工資的增大不明顯(為4.57-4.67之間),在兩者的落差之下,很容易造成外來務工人員心理失衡,影響其幸福感。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需要層級,往往影響著這個特殊的群體。生理層析與安全層次是這個群體渴望滿足的層次,至于社會層次,尊重層次與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層次對于他們來說就是可有可無的狀態(tài)。

      由此可見,幸福感與經濟發(fā)展水平并不直接對應,在很多經濟發(fā)展水平并不是特別高,社會經濟競爭并不劇烈的城市,農民工的幸福感會比較高。

      (四)發(fā)展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下一代的“重生”

      由于自己身處于城市,依賴著城市,卻缺乏城市歸屬感,所以通常他們把這份情感的轉移到對下一代的希望,通過對下一代的教育,希望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后有著良好的發(fā)展,基本上是每一個有孩子的外來務工人員,奮斗的動力。當孩子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得到城市里同學與老師的認可,對于他們來說也是一種不可取代的幸福,但是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孩子的受教育情況,發(fā)展狀況受到阻礙,這也是外來務工人員中最揪心的一件事。

      新生代務工人員的尷尬,對于他們來說,他們已經不屬于“被照顧”的階層,遠離了學校,受教育程度有限,家長又是外來務工人員,沒有給他們留下過多的條件,所以,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是對于他們來說收入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是他們在城市中的“迷?!备惺怯绊懰麄冃腋5囊淮笠蛩?,忙碌的生活,微薄的收入,攀比下的壓力,空虛的思想,迷茫的未來,那里才是扎根處,到底自己追尋的城市夢是什么樣子?幸福?至于需要有點穩(wěn)定,開心,還有尊重。

      二、關注外來工人員的“回避化”趨勢

      回避式的選擇:

      這是一種矛盾的問題,主要的形成是因為新生代務工人員,與當前社會存在著結構性的矛盾,經常出現(xiàn)的勞工群體性事件就是最突出的表現(xiàn),快速的工作流動也體現(xiàn)了在這個矛盾中得不到調和的時候,他們只能選擇用回避主動辭職來改變現(xiàn)有的情況。但是這種回避的方式往往給企業(yè)而后社會帶來不好的影響:企業(yè)找不到人員,而因為回避,使得外來務工人員失去了工作,需要再找工作,浪費時間成本、機會成本。

      改變乃至解決農民工回避的問題,從根源上來說:還是因為務工人員,對工作的不滿意,得不到自己幸福感的滿足,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回避,選擇下一個工作,但是也造成了短工化等現(xiàn)象,我們該做的是:一是體制上,構建制度化的利益表達機制,賦予他們充分的公民權,改革用工體制,保障外來務工人員的就業(yè)權利,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發(fā)展的空間。同時,通過勞資自主博弈改善外來務工人員生存條件勞動條件,同時強化福利功能,逐漸剝離戶籍制度上的社會福利,讓外來務工人員融入城市。二是企業(yè):重視人力資源的價值,不單單把外來務工人員當作一種勞動力,而是一種財富,應該給以照顧,福利和保障,改善工作環(huán)境。三是主體外來務工人員:接受更多的教育,提高自身能力,并學習法律法規(guī),用法律保護自己。

      三、結語

      外來務工人員是我國最大的人力資源群體,也是政治上沉默的一個群體,經濟上的奠基人,社會財富的締造者,在這個社會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是不可缺乏的一部分,他們的生存狀況,幸福指數,影響著轉型期的我國,值得這個社會去重視,去關注他么們。至少社會應該去尊重他們,從一個稱謂開始,請不要再叫他們“農民工”一個帶有歧視的詞語。

      參考文獻

      [1]國家統(tǒng)計局農村司.2009-2011年農民工檢測調查報告[R].北京:國家統(tǒng)計局,2012.

      [2]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系.中國農民工“生存感受”2012年度報告[R].北京:工眾網,2012.

      [3]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外來務工人員“短工化”就業(yè)趨勢研究報告[R].北京:工眾網,2013.

      [4]李廣賢.外來務工人員對區(qū)域文化的認同問題研究[C].泉州師范學院,2011.

      作者簡介:陳松彬(1991-),男,漢族,福建泉州人,武漢東湖學院(原武漢大學東湖分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本科在讀。

      猜你喜歡
      幸福感
      7件小事,讓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獻、互助和封禁已轉變我們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樣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為了提升群眾的“生態(tài)幸福感”
      你們這樣搓狗,狗不要面子嗎!放著我來!
      讓群眾獲得更多幸福感
      四大舉措提升職工幸福感
      別讓孩子的幸福感丟失
      克拉玛依市| 霍林郭勒市| 石楼县| 潮州市| 东莞市| 聂荣县| 平和县| 香河县| 通海县| 诏安县| 宁国市| 台北市| 岑溪市| 丹阳市| 泾阳县| 龙岩市| 夏河县| 隆安县| 景东| 鄂托克前旗| 航空| 增城市| 连南| 如皋市| 邻水| 宁河县| 浦江县| 湘潭市| 永吉县| 宁国市| 华阴市| 肥乡县| 浦东新区| 北海市| 左云县| 镶黄旗| 方正县| 嘉荫县| 黑山县| 鹿泉市| 吉木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