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澤蕓
快過重陽節(jié)的時候,我給一位老家的長輩打電話問候。這位長輩的兒子兒媳都在外打工,家里的田地都是老兩口種著,很辛苦。從前回老家時,看到他們那飽經(jīng)風霜的臉,就覺得他們真是不容易。從心里,就對他們格外關(guān)懷一些,過年過節(jié)時,會打個電話問候問候他們。
與老人寒暄了一陣子,我問她今年田地里的收成怎么樣?老人嘆了口氣說:“今年收成不好,夏天的時候兒子回家來幫忙去田里施了一回肥,他沒經(jīng)驗,把肥施多了,田太肥了,稻子癟殼得好多,一畝田只收了幾百斤稻谷,刨掉農(nóng)藥化肥人工,今年等于白忙了。唉,肥田生癟稻啊?!?/p>
“肥田生癟稻”是一句俗語的后半句,整句俗語應(yīng)是“慣兒不孝,肥田生癟稻”。
我安慰了老人幾句。掛斷電話后,我若有所思。
可不是,在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日常思維里,田嘛,當然是越肥越好啦,越肥稻子長得越好,稻谷一定結(jié)得個大粒滿。可是,錯了。太肥的田,會讓水稻瘋長,又高又密的稻葉紛披下來,阻擋了陽光照射和空氣流通,稻稈就容易倒伏腐爛。此外因為營養(yǎng)太好稻葉肥嫩,極易招來害蟲。最致命的是營養(yǎng)太好導致水稻貪青晚熟不灌漿,癟谷大量增多,產(chǎn)量大幅下降。正常情況下畝產(chǎn)一千多斤的田,如果肥太多可能只能畝產(chǎn)三四百斤。
原本我們以為為水稻多多地施肥,一定是“愛”它,可是怎料,害它不淺。
與“肥田生癟稻”相對應(yīng)的是“慣兒不孝”——原本我們認為自己嬌慣孩子、寵溺孩子,那是“愛”孩子,可是,最后我們才知道,那是害孩子。
近一年來備受各方關(guān)注的“李某某”一案終于塵埃落定,以“李某某被判刑十年”而告終?!袄钅衬场币簧凶詈玫氖昵啻耗耆A,將要在高墻之內(nèi)度過。雖說這是他犯罪應(yīng)得的懲罰,但是不得不說,“李某某”走到今天這一步,與他的母親過于寵溺不無關(guān)系。正如有網(wǎng)友給李某某母親寫的一封信里所說:“作為一名父親,在我兒子未滿18歲前,我不會給他買豪車,不會讓他開著豪車上路違章幾十次還找人幫他擺平,更會以身作則地告訴他不能酒后駕車。作為一名父親,在我兒子未滿18歲前,我不禁止兒子和朋友喝酒,但不會讓他夜里12點還廝混于酒吧,也許我不能把他綁在家里,但至少我不會給他去酒吧消費的錢……”
作為母親,愛子心切,舐犢情深,人之常情。但一味無原則、無是非地袒護、包庇甚至縱容,就有失偏頗了。她自認為自己是在“愛”孩子,其實,她不知道,正是這樣,孩子才會不辨是非地一步步接近那個冰冷的監(jiān)獄。
家境再優(yōu)渥,也不宜放任孩子無節(jié)制地奢靡。約翰·洛克菲勒是上世紀美國第一個億萬富翁,盡管富甲天下,但對孩子們的管束卻極為嚴格。他認為,條件優(yōu)渥家庭的子女如果在物質(zhì)上不加以約束,會比普通人家的子女更容易走上歧路。洛克菲勒的幾個孩子雖然生長在全美最富有的家庭里,但“節(jié)儉”一直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內(nèi)容。洛克菲勒每周給每個孩子零花錢1美元50美分,最高不超過每周2美元,并且要求他們記清楚每筆支出的用途,下周領(lǐng)零花錢時交父親審查。錢賬清楚,用途正當,下周增發(fā)10美分,否則懲戒性地減10美分。
就這樣,這些生長在最富裕家庭的孩子們,從小練就了精打細算、當家理財?shù)谋绢I(lǐng),長大后都成了經(jīng)營企業(yè)的好手。
沃爾瑪?shù)膭?chuàng)始人山姆·沃爾頓,這個創(chuàng)造零售業(yè)奇跡的父親,雖然擁有著巨大的財富,但對孩子們依然從小教育他們“勤儉”。沃爾頓從不給四個孩子零花錢,孩子們的零花錢都得靠自己的勞動去“掙”。孩子們跪在商店地上擦地板,幫助裝車卸貨等等,父親付給他們像工人一樣多的工錢。并且,沃爾頓還鼓勵孩子們將賺到的錢入股變成商店的股份,這樣商店賺錢之后,孩子們的小投資也有不錯的回報。
在澳大利亞,人們生活普遍比較富裕,但是人們對于孩子也同樣從小嚴格要求,他們信奉再富也要“窮”孩子,他們認為,太嬌慣孩子會讓他們成年之后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并缺乏自制力而被社會淘汰,這無疑是害了孩子。
而在中國,還有相當多的父母親似乎并不太懂得這個道理,無底線地嬌寵孩子,尤其在物質(zhì)或金錢上一味地放任孩子。
當父母們喊了無數(shù)遍“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時候,可曾想過:父母們無原則地溺愛與放縱,會使從小從未經(jīng)歷過物質(zhì)艱苦和精神挫折的孩子不知“辛勞”和“珍惜”為何物,當父母滿足子女的能力與子女日漸膨脹的私欲反差漸大時,就極易導致子女的精神和行為的扭曲、乖張。
古老的寓言里一對勤勞的夫婦為了教育無度揮霍的兒子,令其不準帶分文去外面自謀生路。一個月后,兒子回來,將一枚辛苦賺來的銅板放在粗糙的手掌上呈給父母看,父親一把抓起銅板扔進火盆,兒子立刻撲向火盆搶出銅板——他實在太懂得賺取這一枚銅板的艱辛了!
“雄鷹翱翔天宇,有傷折羽翼之時;駿馬奔馳大地,有失蹄斷骨之險。”那么,鷹就不飛,馬就不奔了嗎?孩子的人生亦然,艱苦與挫折就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助推器。
慣兒不孝,肥田生癟稻。這雖是一句樸素的俗語,但折射出的育兒至理,令我們感懷,并深思。
(編輯/袁恒雷 劉昌海圖)